大漢!
漢武帝劉徹也低聲輕歎:
“大唐,終究走到了儘頭。”
可轉念一想,大漢亦非長存。
那些後世的皇帝,趙匡胤、朱元璋、朱棣、嘉靖等,自然清楚唐室之亡。
可正因這結局平淡無波,更讓人心生不甘。
堂堂盛唐,風華絕代,竟也不過如此謝幕,叫人忍不住唏噓不已。
……
大宋!
“晨光破曉,萬象更新……”
趙匡胤低吟一詩,目光深邃,言語中帶著感慨:
“盛唐之風,至今仍令後人心馳神往。”
“但那晚唐之亂,實在令人惋惜。”
“朱溫篡位,李克用父子割據,一切皆源於兵權旁落。”
“若當年無安史之變,大唐或許還能延續百年之久。”
趙匡胤自幼曆經亂世,深知其中滋味。
登基之後,他便著手削弱武臣勢力,以“杯酒釋兵權”安撫將領,收回軍政實權。
同時,他調整朝堂架構,設樞密、三衙分權,以防再有擁兵自重之變。
“治國之本,還是得靠讀書人啊。”
趙匡胤淡然說道。
趙光義點頭附和:“官家所言極是。”
“唐室覆亡,正因文弱武強,節度使尾大不掉。”
“如今朝中文臣參政,共理朝綱,必能避免那樣的結局。”
趙匡胤微微頷首,眼神沉靜。
他清楚,唯有倚重文士治國,削弱武將權力,方能防患於未然。
隻要將兵權牢牢控製在朝廷之中,像安祿山那樣叛亂的事情,自然不會重演。
“唐之後,便輪到我們宋人登場了。”
趙匡胤挺直身軀,整了整衣襟,心頭卻有些莫名的不安。
就像是麵臨大考的學童,明知一切已成定數,卻仍難掩緊張。
在大唐之後,舞台的焦點將落在大宋身上。
雖然中間夾雜著五代十國、地方割據的混亂,但那些地方小朝,顯然不配登上天幕的史書長河。
趙匡胤也很想看看,自己締造的大宋,最終的命運將如何。
見兄長神色凝重,趙光義輕笑著勸解道:
“官家不必過於拘謹。”
“我大宋必不會步入唐末的亂象。”
“後來的子孫,也斷不會辜負官家的心血。”
趙匡胤聞言,隻是淡淡一笑:“但願如此吧。”
……
大明!
朱元璋同樣為大唐的謝幕感到遺憾。
“盛唐啊,實在太可惜。”
“那些書上寫的氣象萬千,哪一篇不是讚頌那一段歲月?”
“想不到,最終也敵不過興衰循環。”
他自然也希望大明也能有如此盛景。
可老朱清楚,這種盛世並非一朝一夕、一個人之力所能促成。
“咱們大明的帝王,也該勵精圖治,爭一個盛明江山出來!”
說這話時,他眼中隱隱有些興奮之色,語氣中也帶著幾分熱血。
可朱標卻一盆冷水潑得及時:
“要想再現盛唐之勢,非幾代聖君接力努力不可。”
“父皇應以史為鑒,切莫重蹈前人覆轍。”
朱元璋一聽,臉色頓時有些不好看。
正聊得起勁呢,被自家兒子潑了一頭冷水。
“唐之敗,在於藩鎮權重,尾大不掉。大明絕不能重複這個錯誤。”
朱元璋多年讀史,對唐末之敗也算洞若觀火,隨口就道出根由。
可緊接著,他話鋒一轉:
“不過,也萬萬不能學宋人!”
“文臣壓武,將軍無用!宋人差點連根拔起!”
宋朝確實吸取了唐朝的教訓,大搞“重文輕武”的國策。
可一味抑武,卻也帶來巨大隱患。
文人指揮戰事,宦官監軍乾政,朝堂上下陽奉陰違,武將鬱鬱而終者不計其數。
這一切,最終釀成靖康之恥等沉重國難。
朱元璋心裡清楚,大明不能再走這條死路。
像藍玉這類驍勇之將,必須信任,也必須重用。
關鍵時刻,這些人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他不禁想到,若是當初老四謀反時,藍玉等人尚在,哪輪得到那小子興風作浪?
不過話說回來,武將雖要用,但也不能放任無度。
軍權若失控,同樣後患無窮。
想到這兒,朱元璋不禁輕歎一聲。
“果真是——治國如烹小鮮啊。”
朱標聽罷,轉頭看了老爹一眼。
朱元璋忽然冒出這麼一句書卷氣十足的感慨,反倒令他有些意外。
天幕繼續說道。
【北宋的兩位亡國之君——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
旁白聲剛落,各個朝代的帝王們頓時神情微變。
什麼?!
其他朝代亡國的皇帝通常隻有一位,怎地到了北宋,居然是父子雙雙背上了亡國罵名?
這倒叫人倍感好奇。
皇位一般都是在皇帝駕崩後,由子嗣繼位,因此鮮有在位兩皇共存之事。
除非——前任主動禪讓,退居太上皇之位。
比如李淵,被李世民兵逼退位,做了個名存實亡的太上皇。
通常而言,帝王都難以接受權力旁落。
即便如朱元璋和朱標這般父子情深,朱元璋也未曾提前讓位——
他對皇權的執念可是不容動搖的。
所以,眼下北宋出現兩個亡國皇帝,就顯得格外撲朔迷離。
難道是欽宗架空了徽宗,然後自個兒又將江山玩砸了?
……
大宋!
趙匡胤目睹天幕所示的“兩個亡國之君”,不由臉露驚色。
“這……怎麼可能?”
他轉向身旁,滿眼疑問。
可趙光義等人也一頭霧水,誰也無法給出解釋。
“北宋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趙匡胤望著天幕中閃現的字影,神色忽明忽暗。
既然說的是“北宋”,那是否意味著,宋朝分裂過?
難不成我大宋也像漢朝一般,被分成南北?
是有人篡位?
還是趙家子孫中出了內鬥?
趙光義沉思片刻,緩緩道:
“官家莫憂,也許是徽宗主動讓賢,將皇位傳於子嗣。”
“這恰好說明,趙家並無骨肉相殘的醜聞,反而多了份仁義禮讓。”
“就算北宋確有危機,子孫後代也未必不能中興,就像漢光武帝那樣,再造乾坤。”
雖然聽上去合情合理,可趙匡胤卻心緒難平。
他心頭隱隱升起一股不安的預兆……
就在這時,天幕上的字跡逐漸淡去。
一位身披宋帝服的男子身影浮現而出。
【他是中國史上最體恤貧民的帝王。】
【他設立養老機構、提供育兒津貼、首創全民醫保體係!】
【他亦是才情橫溢之人,書畫詩詞、茶道美學,無不通曉精通!】
【他也是曆史上球藝最強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