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不當皇帝,是不是就能把這一攤子的爛賬全撇清了?
趙匡胤隻覺得老臉直接被人摁在地上摩擦,尊嚴都被碾成渣了!
趙光義站在一旁,也不知道該怎麼圓場,隻能苦笑著搖頭。
心裡暗歎一句:大哥……你的後代可真是……扶不上牆啊。
就在趙佶禪位的視頻播放完畢之後,天幕接著展現了北宋的下一位亡國之君的命運。
【他是大宋曆史上最悲情的帝王,哭著接下了皇位。】
【擔驚受怕地撐過一年,最後卻被異族俘虜,餘生被困於敵地,淒慘死於亂軍馬蹄之下。】
【至死也沒資格列入太廟,連配享的資格都沒有。】
【他的名字是趙桓,史稱宋欽宗。】
【當年聽聞金兵南侵,宋徽宗竟然直接嚇得暈厥過去。】
【等他醒來後,連話都說不利索,直接命太監取來筆墨,寫下詔令,命太子即位。】
【趙桓接到旨意後,一再推辭,最終還是被人強行換上龍袍,泣不成聲地走馬上任。】
【他登基改元為“靖康”,悲劇就此拉開帷幕。】
【趙桓即位後,第一時間下令將以蔡京為首的“六賊”一網打儘,誅的誅,貶的貶,接著又啟用主戰派重臣李綱。】
【金人聽聞李綱上位,原本已經準備打道回府。】
【可惜趙桓天性優柔寡斷,拿不起也放不下,最終沒能挽救風雨飄搖的北宋江山。】
【當得知金軍已破黃河防線,他第一反應居然是和宋徽宗一起打包細軟準備跑路。】
【幸好李綱據理力爭,他才勉強決定留下應戰。】
【隨著開封陷入重圍,各地勤王援軍陸續趕至,兵力高達二十萬,一度逼得金軍撤兵北返。】
【可惜好景不長,李綱被朝中小人如耿南仲等人聯手趕出中樞。】
【李綱剛被罷免,金人便卷土重來。】
【趙桓竟然信了兵部尚書孫博的鬼話,任命一位吹噓會“玄門六甲奇術”的江湖騙子鎮守京師。】
【不出所料,開封在當天被攻陷。】
【為了談判求和,趙桓與宋徽宗父子竟然親自前往金營請降。】
【結果不僅二人,還連同妃嬪、王孫貴胄、文臣武將、技藝工匠在內的一萬四千餘人,一起被押解北上。】
【金人封宋徽宗為“昏德公”,趙桓則被貶為“重昏侯”。】
【這段恥辱史被後人稱為“靖康之恥”。】
【…………】
接著,天幕開始播放靖康之恥的真實畫麵。
其中最觸目驚心的便是所謂的“牽羊禮”。
在這場屈辱的儀式上,不論你是皇室宗親、貴族妃嬪還是王公貴族——
全都被剝光上衣,僅披羊皮,手中還得拿根羊鞭。
宋徽宗和宋欽宗更是親手將象征順從的羊皮繩遞交敵將,寓意自己已成待宰羔羊。
若敵方心血來潮,還可以直接用繩索拴在脖子上,把人像牲畜一樣牽著走。
天幕之下,諸多皇帝臉色皆鐵青如鐵,拳頭緊握。
儘管遭此屈辱的不是他們,但那一幕幕悲慘的畫麵,已徹底點燃他們心底的怒火!
身為皇帝,居然墮落至被敵人如此踐踏!
這不是恥辱,是奇恥大辱!
……
大秦!
“無能之輩,連祖宗都辱沒了!”
始皇嬴政怒聲震殿,宛如雷霆乍響。
“這兩個廢物皇帝!”
麵對如此屈辱畫麵,始皇再也抑製不住怒火,眼中幾欲噴出火來。
身為皇帝,怎能沒有骨氣和尊嚴?
這趙佶父子卻仿若奴犬,任人踐踏、卑躬屈膝,簡直比賊寇還不如!
“蒙恬!”
秦始皇一聲暴喝:“立刻調動長城軍團,北伐!”
天幕中的趙佶和趙桓,簡直把皇帝的尊嚴丟得一乾二淨!
讓始皇帝不禁心生懊悔——
自己當初乾嘛要設立“皇帝”這個尊號?
這兩人的表現,簡直是在玷汙這個名字!
帝王的尊嚴,被他們糟蹋得一塌糊塗!
……
漢武帝時期!
此刻,大殿之中傳來一聲拍案震響!
劉徹猛然起身,帝王威壓席卷全場,眸光如刀!
“可恥至極!竟敢將女子作為求和籌碼?!”
初立大漢之時,匈奴猖獗,朝廷一度被迫遣公主和親以求邊境安穩。
如今看到這屈辱一幕,劉徹怎能按捺?
大漢天子滿麵怒容,步履在殿內來回徘徊,怒意狂湧。
“窩囊廢!”
“簡直就是兩個軟骨頭!”
“這等昏庸之徒,也配冠以帝號?!”
漢武帝恨不能立刻召回霍去病與衛青,調轉兵鋒,直取北地!
什麼金人?!
在他時代,也許這股力量尚未崛起。
但他隻問一句:
“他們是北邊來的麼?!”
那就該殺!
殺得北境屍山血海!
殺得草原永絕後裔!
殺得來敵萬年不敢南望中原一步!
……
洪武時期!
儘管早知靖康之恥的始末,朱元璋親眼目睹天幕所展現出的細節畫麵後,仍舊壓製不住內心的怒火!
這一刻,他不再暴怒如雷,而是沉默如山。
可越是無聲,越是驚心!
殺氣如實質般從他體內湧出,充斥整座奉天殿!
文武百官紛紛屏息靜氣,連朱標都不敢發出一點聲響。
他知道,父皇是真的動怒了!
若此時有人胡言亂語,隻怕轉瞬之間便是龍顏震怒、性命不保!
許久之後,朱元璋終於低聲開口:
“無能昏君!辱沒列祖列宗!”
聲音雖輕,卻宛如驚雷滾滾,在殿內回蕩。
所有人下意識躬身低頭,根本不敢抬頭相視。
“我大明皇室,寧死疆場,絕不跪降於敵!”
“此番教訓,咱要寫進祖宗家訓!”
“讓後人世世代代牢記今日之辱,不得重蹈覆轍!”
隨著老朱的憤怒爆發,他的聲音如洪鐘大呂,震蕩四方。
……
貞觀時期!
李世民麵沉如水,氣場沉穩卻肅殺四溢,那雙目中透出天可汗的冷峻威嚴!
“靖康之亂,真真是斯文掃地,列祖蒙羞!”
他語氣冷淡,仿佛在敘說一件毫無波瀾之事。
可每一句,卻如千鈞之錘,重重擊打在所有人的心頭。
“北宋的皇帝,竟墮落至此地步?”
當年李世民初掌帝位,突厥南侵,邊境告急。
雖然一時簽下盟約緩解危機,但他始終將此視作奇恥大辱!
於是三年之後,他親自發兵,揮師北伐,一舉殲滅突厥主力,洗刷昔日之恥!
靖康之變這種令人發指的局麵,在他眼中,簡直不能容忍!
哪怕最後大唐隻剩最後一卒!
哪怕連皇帝都戰死疆場——!
也斷不能如趙桓父子那般,跪伏投降、受辱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