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文華殿內,檀香在立柱間遊走,新補的科道官員捧著文書穿梭如織,廊下的靴聲第一次顯出整肅的節奏。
朱由校執朱筆批閱通政司奏本,緊鎖多日的眉骨略略舒展,奏疏在禦案上堆積如山,但那股刺鼻的硝煙味似乎淡了。
彈劾攻訐的折子少了七成不止,取而代之的,是河南提請修繕黃河堤防的條陳,是山東奏報新墾荒田的清丈數目,是兩淮關於鹽稅增收的紮實奏表……,見狀,朱由校的朱筆在字行間遊走,速度也快了幾分。
這幾日,隨著他前番點選的幾位務實能吏陸續到任,六部和地方的衙門裡像是被注入了新的氣力。運轉雖還不能說完全順暢,但傳遞上來的不再是滿紙空談和傾軋。
即便是底下人揣摩上意,知道這位新君不耐煩黨爭撕咬,特意將這些紮紮實實關乎生民、賦稅的奏本篩撿出來呈上以作安撫,朱由校此刻也並不在意。
“日久天長麼…”他指尖劃過山東報來已具墾田的數目,心頭一聲微哂。後世曾有箴言,養成一個好習慣需要二十一天,這朝堂的風氣,豈是朝夕可變?
然則無妨,既是戲台子搭好了,他這位看客,便也順勢捧個場。總歸是要在這股‘勤於事’的‘做戲’氛圍下,慢慢將虛假熬出幾分真意來,讓那些真正關乎國本的議題,成為這廟堂之上不可逆轉的洪流。
“嗯?”忽然一份名為《石柱宣慰司秦良玉請撥援遼行糧疏》的奏本,讓他眉頭一皺。
“臣兄邦屏、弟民屏率白杆兵三千人,已於七月廿七出山海關馳援遼鎮。
臣領餘部四千九百員駐通州整訓,待兵部勘合即行。然軍中冬衣敝舊,槍頭鏽蝕者十之三四;豆料短缺,戰馬日減秣糧三成。乞撥糧五千石、棉襖三千領、三眼銃二百杆……”
朱由校略微一思索,想起來了,大明自薩爾滸之敗後,熊廷弼就臨危受命收拾遼東這個爛攤子。
結果發現經過高淮和李成梁幾年的霍霍,遼民對朝廷是恨的咬牙切齒,遼兵也大多不能用,於是被逼無奈之下,隻能上奏請調全國兵力援遼。
結果因為“薩爾滸之戰“的慘敗,各地邊軍被征調的精銳是損失殆儘,對於朝廷這個重新征調精銳命令那是十分抗拒,你以為精銳是地裡長出來的?還是大風刮來的?都調走了,我們還守不守邊?
所以紛紛推三阻四,隻有四川石柱土司秦良玉以及戚繼光的後代定遠名將戚金率領的“浙兵“積極響應。
而這秦良玉可謂是女中豪傑,是二十四史中唯一單獨列傳的女性軍事統帥。
秦氏一家,可以說是滿門忠烈,為大明流乾了最後一滴血!
從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開始,秦良玉就隨丈夫馬千乘參與平定播州楊應龍之亂,她統領五百精兵押運糧草,與丈夫率先擊敗偷襲的楊應龍軍,後又同酉陽各路軍隊直取桑木關,南川路戰功第一。
泰昌年間,也就是今年,後金努爾哈赤率步騎兵六萬攻打遼東,她派兄弟秦邦屏、秦民屏率幾千人先行援助。
自己在通州接受後續從四川趕過來的白杆兵,結果在天啟元年(1621年),秦邦屏渡渾河作戰戰死,秦良玉來不及悲傷,就又率三千精兵奔赴榆關。
“真巾幗英雄也!”朱由校不由暗歎,大明之所以是大明,就是因為有如此多忠肝義膽的將士。
不過他也想起來另外一覺緊急的事,奢崇明之亂,後世好像就是因為四川總兵陳策、忠於大明的石砫宣慰司出兵援遼,導致四川防守空虛,以至於永寧宣撫使奢崇明在四川作亂,斬巡撫徐可求等二十餘官員,占據重慶稱帝,國號“大梁“。
次年,水西土司安邦彥響應,圍貴陽十月,城中“易子而食,析骸而爨“,死難十餘萬。叛軍席卷川黔,焚驛站、掘龍脈、屠漢民,秦良玉率白杆兵馳援時目睹“村落儘成白骨場,嬰骸掛樹如風鈴“,戰亂持續七年才平定。
此役耗銀346萬兩,損兵93萬(多為客死異鄉的湖廣、廣西兵),川黔漢民減口四成(《萬曆會計錄》載幸存者“多有瘋癲,見兵即自投深澗“)。
直至崇禎三年,朱燮元以“土兵製土司“策收買苗酋,方使奢崇明被苗民斬首獻城,然西南膏腴之地已成鬼域。
而這奢崇明之亂在明末,簡直就是給大明開了個大口子,一直放血,不過現在還有機會,而且這奢崇明造反未免不是一件好事,此獠若伏誅,正好將土司兵權儘收流官之手。
到時候播州、水西、永寧三地,該設府設府,該駐軍駐軍。畢竟哪有終日防賊的道理,他也正愁沒有借口收拾西南的這幫土司,未來經略雲貴,拓路安南,都需要一個穩定的西南大後方不是。
“去,傳旨,宣秦良玉乾清宮覲見,另外讓戶部調撥錢糧給通州大營,不能讓朕的兵餓著肚子”
朱由校略微沉吟,他也有點迫不及待的想見見這位後世有名的女中豪傑,把一生都貢獻給大明的“忠貞候”!
“遵旨”一旁的魏忠賢領旨,緩緩退出乾清宮。
“走吧,沐浴更衣!”朱由校一想,秦良玉進宮應該還需要點時間,於是吩咐一旁的宮女,為了表示尊重,他想換身正式一點的衣物。
兩個時辰後,乾清宮內,朱由校終於見到了這位女將軍。
殿門推開時,秦良玉的步子很穩,她穿著半舊的靛藍棉甲,靴底沾著通州營地的泥,鬢角已有銀絲,但背脊挺得筆直。
“四川石柱宣慰使秦良玉,叩見陛下。”聲調不高,帶著川鄂交界的山野腔。
“秦將軍快請起!”朱由校趕緊離座,上前親手將秦良玉扶起來,讓一個年齡五十多的婦人給自己行禮,他著實有點遭不住啊!
“陛下不可!不可!”秦良玉哪裡遇到過這等禮遇。
自己以女子之身帶兵,在這個時代本就是離經叛道之舉,一直以來也是備受非議,看到天子如此禮遇,不由的對這位剛登基的天子心生好感。
朱由校微微示意,一旁的內侍趕緊搬來一張椅子,秦良玉又是一陣謝恩才坐下來。
不得不說,明朝這幫文臣把武將壓榨的也太狠了,看到秦良玉一臉又感動又謹慎的樣子,朱由校心頭也是不由的一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