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冽寒風中,沈陽城外一處正加緊修繕的堡壘旁,景象卻火熱非常。
一群換上了嶄新厚實鴛鴦戰襖的遼地民夫,正吆喝著雄壯的號子,合力扛抬著沉重的梁木。
他們呼出的白氣在冰冷空氣裡瞬間凝結成霜霧,但一張張飽經風霜的臉上,卻洋溢著久違的笑容和拚命的乾勁。
“老王頭,嘿!穿起這朝廷新發的襖子,再大的風也鑽不進來了,骨頭縫裡都暖和!這力氣,憋足了!”
一個壯碩的漢子咧嘴笑著,肩頭上的分量似乎都輕了幾分。
“那可不!”旁邊須發花白的老者喘著粗氣,眼中卻閃著光:
“皇帝老爺仁義啊!不光發糧救命,發棉襖禦寒,給咱修房子、分田地!這光景,是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奔頭!”
“都聽好了,加把勁兒乾!”一個看似領頭的人吼道:
“堡子立起來,開春地到手,咱的好日子就算紮下根了!為了老婆孩子熱炕頭,拚了!”
鐵匠鋪裡爐火通紅,叮當作響,趕製著農具和修繕器械;粥棚裡熱氣騰騰,飄散著米香;新規劃的村落地基在雪地上被劃出清晰的界限……、
雖然依舊是冰天雪地,但一股蓬勃的生機,正在這片飽經戰火蹂躪的黑土地上頑強地萌發、生長!
熊廷弼傲然立於沈陽城巍峨的雉堞之上,凜冽的朔風拂過他堅毅而略顯疲憊的側臉。
他俯瞰著城外這繁忙而充滿希望的一幕。
寒風依舊凜冽,但他心中卻暖意融融。他已經得到了黃梓倫帶來的密信,皇帝陛下聖裁明斷:
趁建虜沈陽新敗、元氣大傷之際,由他熊廷弼總攬全局,配合黃梓倫麾下的三千龍驤軍鐵騎,並協調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對遼東諸衛所積弊已久、盤根錯節的屯田進行徹底的清查厘整!務必追繳被強占、隱沒的軍田,嚴懲貪蠹軍吏!
同時,以這三千龍驤軍精銳為骨乾,迅速掌控廣寧、寧遠、義州、遼陽、沈陽、鐵嶺等遼東腹心重鎮的衛所指揮權。
整肅現有軍戶:汰除羸弱冗員,令其專注於屯墾開荒;遴選健銳忠勇之士,由龍驤軍將士嚴格操練,務必在明年之內,練成三萬可堪大用的遼東新銳!
糧草充足,軍心可用,民心歸附,新政初行……皇帝陛下的鼎力支持,便如同今日難得穿透陰霾的一縷冬日暖陽,熾熱地驅散了籠罩遼東的沉沉暮氣,照亮了遼東的未來。
他下意識地緊了緊身上的貂裘,嘴角的胡茬微微揚起,勾出一抹久違的、發自心底的笑意。
然而,同一片天空下的薩爾滸後金大營,這個冬天卻是不好過。
驕縱與喧囂已然遠去,留下的隻有壓抑的痛苦與冰冷徹骨的現實。
距離沈陽城下那場被神秘重騎無情碾碎的大潰敗,已過去近月。
對努爾哈赤而言,這二十多天無異於折磨。巨大的營盤仍在,卻難掩殘破;數萬部眾尚聚,卻哀鴻遍野。
八旗各旗為填補空缺,如同陷入絕境的野獸,瘋狂抽調各部僅存的健壯男丁填充缺額,拚命收攏散布四野的潰兵,同時還要時刻分兵提防隨時可能卷土重來的遼東明軍主力。
萬幸的是,明軍也因兵力不足,正忙著收服失地、整頓衛所、開墾屯田,加之酷寒冬日不利大軍持久作戰,才形成了這如薄冰般的脆弱對峙。
然而,雙方都心知肚明,這短暫的、令人窒息的平靜,不過是暴風雨前的死寂——隻待冰雪消融,萬物複蘇,一場決定生死存亡的大戰必將來臨!
努爾哈赤能在這等慘敗之後,將這殘存的數萬人凝聚不散勉力維持,其梟雄手腕確已堪稱驚世。
此次出擊的八旗各自都在統計傷亡情況。努爾哈赤走在彌漫著濃重藥味與血腥氣的營地中,走在營內,聽著額亦都、安費揚古給自己報上來的冰冷數字,再看看正在痛苦呻吟著的傷兵。
努爾哈赤此時有些欲哭無淚,這次南下攻明,他耗費一輩子心血組建的八旗可以說是徹底被打殘了。
四大貝勒中,二貝勒阿敏和三貝勒莽古爾泰已然戰死,麾下兩藍旗(正藍旗、鑲藍旗)幾乎全軍覆沒;代善統領的兩紅旗(正紅、鑲紅)亦遭重創,損失過半;
唯一建製尚算完整的,隻剩佯攻蒲河而主力受損較輕的皇太極正白旗和阿濟格的鑲白旗;
便是努爾哈赤視若根本的兩黃旗精銳,也折損不輕。整個八旗能戰之甲兵,已銳減至不足三萬五千人,真正傷筋動骨!
薩爾滸大營的空氣裡,持續了二十多天的傷兵慘嚎聲此起彼伏,每一絲呻吟都像在拷打著後金的意誌。
努爾哈赤穿行在彌漫著濃重血腥與藥味的營地,腳步沉重。聽著耳邊連綿不斷的哀鳴,他心頭一片苦澀。
唯有想起第八子皇太極,這個自己最屬意的兒子,在危急關頭果斷率領正白旗主力相對完整地撤出戰場,才算是這場慘敗中唯一能讓他感到一絲寬慰的微光。
這麼想著,努爾哈赤對身邊的親隨道。“召集尚在薩爾滸的各旗旗主、五大臣們來議事。”
“喳!”親隨領命而去。
在議政殿內的主位上坐下,努爾哈赤開始沉思。這次南下攻明的失敗,對他這個軍事同盟性質的後金來說,無疑是致命的。
他一手建立的大金國,說實際,就是一個在不斷的獲勝,不斷的對外戰爭,不斷的掠奪資源,滿足自身需要的軍事集團。
他的威望,不是來自於他的家族,而是建立在他手下的八旗甲士,在他一次次對野人女真,對葉赫,對科爾沁,對明朝的大勝之上。
而這次的大敗而歸,雖然表麵上還算穩定,但是內部已經波濤洶湧。
自從攻占開原,重新修繕邊牆之後,年前剛剛征服的海西女真,已經看來是蠢蠢欲動,而原來逐漸向他們靠近的科爾沁部落,以及內喀爾喀五部也重新與明軍恢複了聯係。
而且他現在要麵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糧食不夠了”,要知道大明幅員萬裡,在後世也被遼東這個放血口,最後生生拖死。
更不要提他們後金困在這遼東苦寒之地,一旦停止掠奪和戰爭失利,可以說生死命懸一線。
就在他陷入沉思的時候,代善、嶽托、皇太極、阿濟格一眾人等,進了大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