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天啟銀元(1 / 1)

推荐阅读:

朱由校目光微凝:“嘉靖舊事,朕亦有所耳聞。自隆慶開關至今,已有五十三年,流入大明的白銀,不知凡幾,不知可否以銀代之?”

畢自嚴苦笑搖頭:“陛下,白銀雖好,然其弊亦深!白銀非朝廷法定鑄幣,其形製、成色、重量,千差萬彆!

光是市麵流通者,就有馬蹄銀、砝碼銀、碎銀;成色則有‘九八足紋’、‘九成色’、‘八五色’乃至更低;

更有奸商熔鑄時摻雜鉛錫,以次充好!名目更是繁多,什麼‘元絲’、‘青絲’、‘水絲’、‘西鏪’、‘石鏪’、‘柳鏪’、‘茶花’、‘茴香’、‘單傾’、‘雙傾’……不下十數種!

百姓交易,必隨身攜帶戥子、絞剪、試金石,驗看成色,分割稱量,繁瑣至極!”

周嘉謨也歎息道:“陛下,此等亂象,不僅苦了百姓,更害了商賈!異地貿易,結算尤為艱難。

甲地之‘柳鏪’銀,至乙地或折價三成;大宗交易,光驗銀、稱銀、剪銀便耗時半日!更易滋生欺詐,糾紛不斷。此乃我大明商旅之桎梏,民生之隱痛!”

朱由校聽完,沉默片刻,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禦案,發出篤篤輕響。暖閣內一片寂靜,眾臣皆屏息以待。

終於,他緩緩開口,聲音低沉卻帶著一種洞悉根本的銳利:

“諸卿所言,朕已明了。寶鈔之敗,敗在朝廷失信濫發;銅錢之亂,亂在私鑄橫行,劣幣驅逐良幣;白銀之弊,弊在形製不一,成色駁雜,交易繁瑣,易生奸偽。”

他目光掃過眾人:

“此三弊交織,致使我大明錢法混亂不堪,錢荒時現,商旅困頓,百姓苦不堪言!朝廷稅賦征收、俸祿發放、軍餉支應,亦因此倍受掣肘,損耗巨大,動搖國本!”

“朕觀古今,欲行富國強兵之策,必先正本清源,統一幣製,收回鑄權;唯有鑄造形製統一、成色足重、易於流通、難以仿冒之新幣,方能一掃百年積弊,暢通天下商脈,穩固社稷根基!”

他目光灼灼,看向畢自嚴等人:“諸卿以為,朕之所思,然否?”

話音未落,朱由校向身旁侍立的王體乾微微頷首。

王體乾會意,揮了揮手,一旁的一眾內侍立刻捧上一個鋪著明黃錦緞的托盤,恭敬地呈至每一位大臣麵前。

朱由校也是伸手,從托盤中撚起兩枚嶄新的錢幣,在殿內燭火映照下,閃爍著獨特的金屬光澤。

“諸位愛卿請看,此乃朕新建鑄幣廠精心試鑄之‘天啟銀元’!”

他首先舉起那枚稍大的銀幣:

形製:直徑約一寸二分(約4厘米),厚實規整,邊緣滾有細密防銼齒紋。

正麵:中央陽文楷書“天啟通寶”四字,字跡遒勁有力,清晰可辨;上緣環繞“大明”二字,下緣標注幣值“壹圓”。

背麵:一條五爪蟠龍浮雕,鱗爪飛揚,須髯怒張,環繞中央的日月,象征著天子威權與大明;龍身下方隱約可見海浪波紋,寓意“海晏河清”。龍紋精細,栩栩如生。

朱由校的聲音清晰傳入每個人耳中:“此‘銀元’,含銀八錢九厘(約89),配以銅六厘(約6,增加硬度與聲響),白金(錫)五厘(約5,增白防鏽)。此配比,乃經百次試鑄所得,非此比例,則音色不純,易被仿冒!”

接著,他又展示那枚較小的銀幣:

形製:直徑約一寸三分(約 43 厘米),同樣厚實,邊緣滾齒。正反麵圖案:與 “壹圓” 銀元相似,但龍紋稍簡,幣值標注為 “伍角”。材質與成色:“此銀幣,含銀三錢六分(約 883),銅四分五厘(約 111),錫五厘(約 06)。”

大臣們小心翼翼地拿起各自麵前錦盤之中的銀幣,入手沉甸甸,觸感冰涼光滑。那蟠龍圖案威嚴大氣,“天啟通寶”字樣清晰無比,邊緣的齒紋更是前所未見。

“諸卿可試其音。”朱由校示意道。

這些銀幣都是他近期建設的係統鑄幣廠工匠,根據他的要求鑄造出來的,是他為掌控朝廷鑄幣權所準備的。

要知道係統的鑄幣廠使用的先進的水力熔爐、軋製機、衝壓機和螺旋壓幣機。

能夠在鑄幣的過程中,借助水流驅動鼓風裝置,能穩定維持高溫,確保銅、錫、鉛等金屬按精確比例充分熔合,提升貨幣金屬純度;

將熔鑄後的金屬坯料軋製成均勻薄片,為後續衝壓奠定基礎;衝壓機搭配特製模具,能快速在薄片上壓印錢幣文字、圖案,保證形製規整;

再利用螺旋壓幣機,通過螺旋傳動產生巨大壓力,使錢幣紋路更深邃、清晰,且邊緣光滑齊整。這般工藝下的貨幣,防偽特性顯著。

再搭配上係統鑄幣廠中的工匠,一方麵,統一且高標準的金屬配比,讓貨幣重量、色澤穩定,私鑄者難以精準仿製;

另一方麵,衝壓形成的獨特紋路、文字深度,以及螺旋壓幣機造就的精細邊緣,非民間簡陋設備所能複刻,有效遏製私鑄亂象,助力實現全國幣種統一。

更重要的是,係統鑄幣廠的生產效率驚人,隻要山西的現銀被運送到京城,在五個鑄幣廠的全速運轉下,每個月就能鑄造出兩千萬枚以上,確保足夠數量的庫存,支撐全國貨幣體係的改革。

實物他之前已經看過了,比他想象的還要精美,再加上近九成的含銀量和遍布天下的錦衣衛、巡檢司,要是還能盜鑄,那他也認了。

方從哲好奇地將一枚“壹圓”銀元湊近唇邊,輕輕一吹,隨即置於耳邊。

“嗡——!”

一聲清脆、悠長、帶著金屬顫音的龍吟之聲,清晰地在殿內響起!這聲音純淨悅耳,絕非尋常碎銀或劣錢所能發出!

“妙哉!此聲清越,真乃龍吟!”李邦華也試了試,忍不住讚歎。

其他大臣紛紛效仿,一時間,暖閣內響起此起彼伏、清脆悅耳的銀幣嗡鳴聲,眾人臉上無不露出驚奇之色。

這“吹得響”的特性,無疑是辨彆真偽、確保成色的絕佳手段!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