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巒般的巨獸在沙灘上三兩聚集,愜意地曬著太陽;八隻腳的巨型海怪在海底悠閒遊動,觸手輕輕撥過,就能掀起洶湧的巨浪。
白雲悠悠晃晃,似獸似鳥的異禽,在空中成群結隊,在雲海中肆意穿梭,留下一道道長長的痕跡,不知身量幾何。
雲層下邊是一塊寬廣的陸地,靠近汪洋的地段是鬱鬱蔥蔥的草地,地勢和緩,長滿了蕨類、苔蘚和各種鹽堿水草。
再往上,是覆蓋灌木的山坡,從下往上走,地勢越來越陡峭,植被越來越高大,漸漸化作廣袤的叢林。
而在中間的位置,幾座高山互相拱衛,中間兩座高峰拔地而起,宛若兩隻擎天的牛角,壯觀無比。
海風的鹹腥、花草的芬芳、泥土的濕潤,幾種氣息完美配合,儼然構建成一副世外桃源的風景。
然而,山林中震耳欲聾的猛獸咆哮聲,破壞了這份景致,在寧靜與祥和之中,增添了幾分肅殺之氣。
粗壯的巨蟒在樹上纏繞,重甲的鱷魚在河灘匍匐,彪悍的虎豹在草叢窺伺,連地下也有蟲豸蓄勢待發……
某處古木遮天的山腰上,一棵巨樹尤為粗壯,盤虯臥龍,主乾有數十人合抱,在林中如鶴立雞群,隻是樹冠上枝葉凋儘,光禿禿的,枯死了不知多久。
僅有靠近地麵的根部,殘留著少許生命力,在兩條粗壯樹根的中間,有一個狹窄的洞口,內部已被歲月啃食乾淨。
透過那洞口的微光,勉強能看見裡邊有限的空間,潮濕、陰暗、寒冷……
忽然,一個腦袋從樹洞裡探出來,光是身子就擋住了半邊洞口,左顧右盼,賊眉鼠眼,發現沒有危險之後,試探著鑽出了洞來。
“嗚嗚啊啊!”確認四周真正安全,生物這才張嘴發出了怪叫,緊接著,就是第二個、第三個……
連續三十多個生物,麻利的鑽出樹洞,有的年老體弱,有的乳臭未乾,有的手腳健全,有的缺手斷腳,有強壯機靈者,也有瘦弱怯懦者。
這些生物形似人類,卻渾身毛發,總是抓耳撓腮,蹦蹦跳跳,不及猩猩那麼魁梧,卻比猴子高大得多。
他們直立行走、行動自如,雙手靈活,拿著木棍和石塊當做武器,雖然體毛旺盛,五官卻已趨於立體,與猿猴有著本質區彆。
一個個赤身裸體,毫無愧色,在樹洞周圍走動,扒拉著附近的土塊和草叢,尋找著可能存在的食物。
蟲潮之期將近,地麵就像被翻過來一樣,四處都是大片的粘液,有的地方還留著殘缺的巨蟲屍體,猛獸和蟲豸的廝殺持續整夜,直到此刻才停息下來。
遇害的獸類屍體,早就被蟲潮吃乾抹淨,連骨頭都沒剩下來,至於蟲類的屍體,等到天亮之後,就成了其他動物的美餐。
樹洞外的不遠處,就有半截肥碩的蟲屍,幾隻巴掌大的青皮小恐龍,正在幾倍於自身的肉堆裡撕咬著。
更多的扯著肉塊,往草叢裡拚命拉拽,當做儲備糧食,人猿們瞧見它們的舉動,當即跳出來大喊大叫,扔著石頭和土塊驅趕。
“嘶嘶!”小恐龍們受到驚嚇,朝著眾人張嘴嘶吼,小步子卻邁得飛快,轉身逃進草叢,不見了蹤影。
勝利者大步奔向了戰利品,幾個強壯的猿人撿起大腿粗的蟲屍,徒手撕扯出條狀的慘白肉塊,大口大口吞咽起來。
剩下的圍攏上來想要瓜分,強壯者們卻齜牙咧嘴嚇退它們,瘦弱的人猿隻能乾瞪眼,一邊咽著口水,一邊摸著肚子,不敢上前。
巨蟲的肉質看起來不錯,生吃的味道想來也不錯,人猿們吃得津津有味,本來肉就不多,分下來三兩口就吃完了。
剩下的大部分老弱病殘,隻能撿起他們吃剩的蟲皮,用牙齒搜刮殘餘的肉絲,緩解肚子裡的饑餓。
三十多個猿人在樹洞前活動,它們的安全範圍隻有這片狹小的空地,有的在互相抓著虱子,有的在石頭和樹根下邊翻找,尋找可能隱藏的食物。
有幾個好動的半大猿人,想離開空地去外邊尋找食物,成年猿人們見狀急忙把他們拉回來,樹洞之外都是危險區域,這是祖祖輩輩的經驗教訓。
即便是大人們也必須成群結隊,小心警惕,才能儘可能地避免危險,而未成年的小猴子,是絕對不能獨自離開的,十死無生。
“嗚呼呼……”
日上三竿,遮天蔽日的叢林裡也眼見著明亮了許多,猿人首領捶胸呼嘯,周圍活動的大小猿人紛紛圍了過來,準備開始新一天的外出覓食。
他們沒有儲存食物的習慣,也沒有趁手的搬運工具,采集食物這種事情,向來是整個群落一起行動,不管男女老少,也無論傷殘疾病。
在日頭高起的時候,離開樹洞外出覓食,在采集地填飽肚子,等太陽西斜的時候,再返回巢穴休息。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從未發生過改變。
高聳的樹冠、寬闊的樹葉,遮擋了大部分陽光,讓山林裡顯得有些昏暗,肉眼可見之處,都是蒼翠的植被。
茂密的叢林處處充斥著危險,對於脆弱的人猿,任何捕食者都是難以想象的天敵。
即使是剛才的青皮小恐龍,也隻有落單的時候才敢欺負,要是遇上成群結隊的小蜥龍,便隻有落荒而逃的份了。
離開了樹洞,進入了叢林,原本嘰嘰喳喳的人猿群落,頓時變得鴉雀無聲,哪怕是懷裡的幼崽,也被大人捂住了嘴,所有人都緊張地望著四方。
林中的危險,不僅來自動物,也來自於植物,有比人還高的劍草,一根根鋸齒狀的葉片,能輕易劃開堅韌的鱗甲,連洞熊這樣的猛獸也扛不住。
有挺拔的鬆樹,枝頭掛滿肥碩的鬆果,鬆子飽滿晶瑩,遠看著沒什麼問題,可要是走到樹底下,密密麻麻的鬆針便化作穿林暴雨,把所有生物打成刺蝟。
更有數不儘的毒花毒草,看似鮮豔,實則蘊藏劇毒,其中毒性最猛烈的,光是肢體觸碰一下,就會腐蝕成一灘膿血。
不過,植物的影響範圍有限,不能移動,隻要注意避讓,就不會形成威脅,隊伍輕而易舉繞過了這些地方。
比起這些地域類危險,更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潛伏在暗中的狩獵者,它們雖然也有固定的領域,但活動性強得多,行蹤難以揣測。
山林裡的物種眾多,長毛的、生鱗的、爬行的、飛行的、奔跑的……
還有數量繁多的各種昆蟲,除了少部分吃素的沒什麼危害,其他雜食和肉食動物都是人猿的天敵。
默默潛行中,群落到達了目的地。
這是一片不大的樹林,與周圍的蒼天大樹相比,樹木的體型要小得多,枝頭上的樹葉也比較小巧,沒有那麼厚重。
層層疊疊的葉片中間,夾雜著一個個拇指大的果實,果子通體碧綠,與周圍的葉片融為一體,遠遠望去鬱鬱蔥蔥,很難分辨出誰是葉子、誰是果子。
果樹儘管體型嬌小,可對人猿來說,仍然遙不可及,樹乾光滑,分叉極少,就算是最擅長爬樹的人猿,也很難爬到樹冠上采摘。
好在,樹上那些果子還很青澀,並不是群落的采集目標,成熟之後的果子表皮會變成橙黃色,個頭能達到半個拳頭。
屆時,果子會自動從枝頭脫落下來,剝掉薄薄的外殼,裡邊還有一層灰黃色的硬殼,堅硬無比,連野獸的利齒都咬不開,更不用說這些人猿。
但他們也有自己的優勢,牙齒不行,還會利用工具。
將地上散落的果實收集起來,放到樹下的大石頭上,再撿起趁手的石頭,幾下就能敲碎堅硬的內殼,獲得裡邊珍貴的果肉。
這種堅果的果實並不飽滿,遇到沒有熟透的果子,吃起來還非常苦澀,好在數量足夠,可以勉強果腹。
山林中的食物很多,更好的大有地方在,可好的地方往往伴隨著凶險,一代代鮮血的教訓,才最終把群落的采集地,確定在了這片果林之中。
即便如此,這裡仍然存在危險因素,遇見獵食者的幾率很低,但不是沒有碰到過,因此,即便是在覓食期間,強壯的人猿也會輪流警惕周圍。
而在這片果林裡,他們也不是唯一的主人,鬆鼠和猴群常在這裡覓食,甚至有會不勞而獲者,等著人猿砸開果實,再飛快掠過搶走勞動成果。
這些小東西沒什麼戰鬥力,動作卻異常迅速,三兩下就能爬上枝頭,搞得猿人們大為惱火,卻無可奈何。
本來不把他們納入菜譜,見到了也會扔石頭驅趕,老天眷顧的時候,還能打到幾兩肉。
那些獼猴雖然和他們形體相似,猿人卻絕不會把他們當做同類,不是敵人,就是食物,猴腦吃起來同樣津津有味。
除此之外,蒼鷹和綠蟒也是果林的常客。
兩者都是雜食性動物,是叢林中等的獵食者,對成熟的堅果興趣不大,對經常來這裡的人猿群落也視而不見。
相比之下,二者對枝頭青澀的果實,反而有不小的興趣,時不時吞下幾顆,用酸澀的外皮汁液解渴。
它們主要的食物來源,是其他來覓食的小型動物。
小腿粗細的綠蟒,經常纏繞在樹冠上,捕食枝頭飛躍的鬆鼠和小獼猴,而蒼鷹的體型太大,進不了茂密的林子,隻能從樹頂探下腦袋或爪子。
它們的目標,卻是這些一動不動的綠蟒,綠蟒的體型已不算小,上邊的蒼鷹卻還大得多,鋒利的爪子鉗住蛇軀,就像抓著一條扭動的蟲子,揚長而去。
……
蒼鷹的身影越來越遠,在烈日下逐漸扭曲,而周圍的世界,也隨著扭曲崩塌,化作朦朧的微光。
一道意識逐漸清醒,從那方夢境中脫離,緩緩睜開了眼睛,頭頂是原木搭建的傾斜房頂,身下是暖和的獸皮毯子。
四周的石砌牆壁上,掛滿了處理好的獸皮,從上邊猙獰的花紋,隱約能看出生前的凶厲,劍齒虎、三角龍、重爪龍,都是超越猛獸的可怕凶獸。
其他的袋獅、雙脊龍、古豚獸、豬鱷、樹蟒等,也是非常厲害的獵食者,可如今,卻成了一張張皮毛鱗甲,被掛在牆上,成了冰冷的戰利品。
這些東西的旁邊,還擺放著不少武器,有純石料打磨的石矛,有硬木柄的寬厚石斧,有投擲的滾石和短矛,有骨頭或角質製作的骨刀、牙刀。
角落裡,還有裝水的大陶缸,有盛放食物的陶缸陶罐,一根根樹皮搓成的繩索綁住了用鹽醃製的鹹肉、鹹魚和采集的根莖、果實,掛在房梁上。
而在十步見方的石屋中間,石頭和黏土砌成了火塘,一個紮著辮子的小女孩,正往火塘裡添加柴火。
旺盛的火焰升騰,舔舐著吊在架子上的陶罐,嗶嗶啵啵的沸騰聲,伴隨白色的煙霧上升,繚繞四周。
骨頭在湯汁中沉浮,菜葉在沸水中翻滾,誘人的食物香氣勾起了穀的饞蟲,也讓他徹底清醒過來。
阿穀撐著上半身坐起來,起身的動靜被火塘前的女孩察覺,她有小麥色的皮膚,五官並不如何精致,卻顯得極為端正。
當她發現醒來的穀,雙眼頓時變成月牙狀,笑容在臉上洋溢,鬆了一大口氣,起身小跑過來:“啊!阿穀,你可算是醒了,真是太好了!”
“阿姊!”獸皮毛毯上的小男孩,張開雙手撲進女孩的懷裡。
一覺醒來,明明沒過多久,卻恍若隔世,連熟悉的屋子也變得有些陌生了,唯一沒變的,是姐姐的嗬護與關懷。
她摸著男孩的腦袋,一邊安撫一邊後怕:“好了好了,醒來就好了,你嚇死阿姊和阿瑪了,阿瑪知道一定會很高興的。”
“我……我這是怎麼了?”阿穀昂著腦袋,發出稚嫩的詢問,直到現在也沒緩和過來。
夢中那個奇異的世界,那片遮天蔽日的叢林,那些瘦弱野蠻的人猿,明明隻是個夢,記憶卻如此深刻,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