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都市言情 > 道醫修仙 > 第13章月度考核

第13章月度考核(1 / 1)

推荐阅读:

玉壺春堂自掛牌以來,因為收費的特殊,生意倒是更好起來了,不管是誰,根據自己的能力都不會小裡小氣,所以這一個月裡,陳陽從不用考慮生活問題,整天不是看醫書就是練武功。除了練習《太極拳》,就是練習《十二路譚腿》,頭路出馬一條鞭,二路十字鬼扯鑽,三路劈砸車輪勢,四路斜踢撐抹攔,五路獅子雙戲水,六路勾劈扭單鞭,七路鳳凰雙展翅,八路轉金凳朝天,九路擒龍奪玉帶,十路喜鵲登梅尖,十一路風擺荷葉腿,十二路鴛鴦巧連環。已經練得像模像樣,初步入門了。

在修煉《存神練氣銘》的時候,把全身經脈已打通了一半,每次運功行氣時的氣息都是一次比一次厚重淩厲,丹田內的氣團好像凝實了不少,向丹田四周發出一種蘊含暖意淡淡的藍光。現在的陳陽舉手投足可以輕易地裂地碎石,一塊鵝卵石放在手中用功一捏就變成粉塵,這才是丹勁修為的手段。

第一層醫書已經早已學習完畢,陳陽今天要向肖老爺子申請考核了,通過了才能看第二層書架的醫書。待肖老爺子上午忙空了,吃過午飯,陳陽向老爺子提出要考核,老爺子笑了笑,心裡想,哪有這麼容易掌握這麼多知識,既然他提出來了,就好好考核他,打打他的臉便會知恥而後勇。

咳咳,肖老爺子清了清嗓子說道:“現在開始了,我的第一道題是,何為陰陽?何為五行?”

陳陽心裡想這是兩道題好不好,便開口答道:“陰陽是中國古代先賢創立的一種本源論,有先天陰陽與後天陰陽之分。古人仰觀、俯察取類比象,將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抽象歸納出“陰陽”的概念。

周易裡的孔子所寫的《易傳》曰“一陰…”。陰陽一體兩麵,彼此互藏!,相感替換,不可執一而定象。二者雖無定象,隨道而變,上皆可為道,下亦可為器。道用無窮,處處有之,因用而論。用即出,陰陽即定,二者雖定,亦隨時而變遷。故曰:陰陽不二,以壹而待之。壹者太極是也,統領二物,相互作用,運化萬千。”

“中醫的五行是中國傳統的五行學說在中醫方麵的運用。五行學說是古人創造的一種哲學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種物質:金、木、水、火、土元素,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它是用來闡釋事物之間相互關係的抽象概念,具有廣泛的涵義,並非僅指五種具體物質本身。五行學說是以五種物質的功能屬性來歸納事物或現象的屬性,並以五者之間的相互滋生、相互製約來論述和推演事物或現象之間的相互關係及運動變化規律。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來分析研究機體的臟腑、經絡、生理功能的五行屬性和相互關係,以及闡釋它們在病理情況下的相互影響。”

“五行的相乘、相侮、相生、相克是什麼意思?”肖老爺子接著問。

陳陽回答道:“相乘與相侮,是五行關係在某種因素作用影響下所產生的反常現象。相乘,即相克的太過,超過了正常製約的力量,從而使五行係統結構關係失去正常的協調。此種反常現象的產生,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襲者乘其虛而淩其弱。二是乘襲者亢極,不受它行製約,恃其強而襲其應克之行。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係統結構關係失去正常協調的另一種表現。同樣也有兩種情況:一是被克者亢極,不受製約,反而欺侮克者。如金應克木,若木氣亢極,不受金製,反而侮金,即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氣虛衰,則木因其衰而侮金,即為木侮金衰。所以說:“氣有餘,則製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即是說,五行若某一行之氣太過,則對其所勝我克之行過度製約,而發生相乘。而對其所不勝克我之行發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氣不足,則克我之行必過度製約而乘之。而己所勝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

在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的聯係規律,所謂相生,即相互資生、促進、助長之意;所謂相克,即相互製約、克服、抑製之意。生克是五行學說用以概括和說明事物聯係和發展變化的基本觀點。

五行相生的規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規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相生關係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兩方麵的關係,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所以,相生關係又稱之為“母子關係。“

在相克關係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兩方麵關係,我克者為“我所勝“,克我者為我“所不勝“,所以,相克關係又稱為“所勝“、“所不勝“的“相勝“關係。事物內部係統結構的五個方麵之間的相生、相克關係,構成了事物正常情況下的循環運動,因而經常處於運動發展之中,是不平衡的。然而就五行整體來看,相生與相克又都是在總和中表現出相對的動態平衡。而五行中的每一行,由於既生彆行,又被彆行所生;既克彆行,又被彆行所克,故在整體上也呈現動態均勢。可見,五行所達到的平衡,不是絕對的靜止,而是建立在運動基礎上的動態平衡。”

“何為中藥中的十八和十九畏?”肖老爺子提問道。

“中藥十八反、十九畏是中國古代醫家對藥物性能的一種嘗試和總結。十八反的口訣是: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芨攻烏,藻戟遂芫具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十九畏的歌訣是:硫黃原是火中精,樸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鬱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爁炙煿莫相依。”陳陽朗朗上口地背誦著。

“說說當歸補血湯?”肖老爺子欣賞地看著陳陽。

“當歸補血湯治血虛身熱,出自李東垣的《內外傷辮惑論》。歌訣:當歸補血有奇功,歸少芪多力最雄。組成:黃芪一兩,當歸二錢。

本方主證為血虛發熱。本方黃芪用量五倍於當歸,意在“陽生陰長”,補氣以生血,使有形之血,生於無形之氣,為君藥。當歸養血和血為臣藥。

肖老爺子站了起來,不服輸地提問道:“什麼是冠心病?冠心病用中醫應該怎樣分型治療?”

陳陽思索了一下朗聲回答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為冠心病,是一種缺血性心臟病。冠狀動脈是向心臟提供血液的動脈,當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引起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出現胸痛、胸悶等不適,這種心臟病為冠心病。

在中醫裡沒有冠心病這個診斷,能與之大致對應的診斷是“胸痹心痛”。中醫所說的分型,一般指的是辨證論治分型。根據寒熱虛實、在氣在血的辯證要點,我們將胸痹心痛分為以下幾型:

1、寒凝心脈:患者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緊或促,需用溫經散寒,活血通痹法,可用當歸四逆湯治療。

2、氣滯心胸:患者舌苔薄或薄膩,脈細弦,需用疏調氣機,和血疏脈法,可用柴胡疏肝散治療。

3、痰濁閉阻,患者舌苔白膩或白滑,脈滑,需用通陽泄濁,豁痰開結法,可用瓜蔞薤白半夏湯加味治療。

4、淤血痹阻:患者舌質暗紅或紫暗,有瘀斑,苔薄,脈澀或結、代、促。需用活血化瘀,通脈止痛法,可用血府逐瘀湯治療。

5、心氣不足:患者舌質淡紅,舌體胖且有齒痕,苔薄白,脈細緩或結代。需用補養心氣,鼓動心脈法,可用保元湯治療。

6、心陰虧損:患者舌紅少津,苔薄或剝,脈細數或結代。需用滋陰清熱,養心安神法,可用天王補心丹治療。

7、心陽不振:患者舌質淡胖,苔白膩,脈沉細遲。需用補益陽氣,溫振心陽法,可用參附湯合桂枝甘草湯治療。”

肖老爺簡直無法相信,開玩笑地說:“陽陽,你該不會把這些書都背下來吧?”

“對啊,除了廢話,基本上都背下來了,怎麼了?”陳陽本能地回答。

“你回答得很好,考核合格,可以看第二層的醫書了。”肖老爺子無語地揮了揮手。

“就這樣了?好的。”陳陽大喜地走向書櫃,拿起書看了起來。

第二層書櫃大約有50多本醫學書籍,有中醫四大名著:《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

除此之外的中醫經典有:《針灸甲乙經》、《針灸資女經》、《針灸大成》、《溫病條變》、《景嶽全書》、《類經》、《脾胃論》、《千金要方》、《諸病源侯論》、《醫宗金鑒》、《醫林改錯》、《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溫病條辨》、《脈經》、《金匱要略》等等。

陳陽又一頭紮進古醫書中,以他現在的記憶力,一目十行不為過,所欠缺的就是理解和應用了。因此這段時間,隻要有病人來,他都在旁邊仔細觀摩學習。

剛好下午來了一個病人,賀某,男,49歲,外企總經理。由於長年在外奔波勞累,風餐露宿,左肩部受寒涼侵襲,疼痛日漸加重,曾在全國多家醫院求治,但病情有增無減,遂來本堂就診。

肖老爺子接診後說:“病人麵色菱黃不澤,語音細弱,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細而緊。辨證為氣血虛弱,風寒侵襲之寒痹。

陳陽認為可以針:肩髃、曲池、足三裡、中脘,施平補平瀉法可愈。

肖老爺子說這樣是錯誤的,沒有效果,因該病人是氣血虛弱,風寒侵襲之寒痹。應針下巨虛穴,用2寸毫針逆經脈循行向上斜刺15寸左右,施徐入徐出導氣法,使針感向上放射,同時以左手沿足陽明經向上循按,促使氣致病所,氣速致而速效。並讓病人配合行針活動患側手臂,做舉手抬肩、內收、外展、摸背、搶拳活動,幅度由小到大,由慢到快,由輕到重,當疼痛減輕或消失後,即可出針,每日1次,以愈為度。病人經肖老爺子治療後,疼痛大減,肩關節活動自如。

病人的治療效果優劣,從根本上講,依賴於診斷的精確程度。正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裡”,在醫療領域,任何細微的偏差都可能導致治療方案的巨大差異,進而影響患者的康複進程。因此,在臨床實踐中,僅憑閱讀醫學典籍是遠遠不夠的。醫學是一門實踐科學,它要求從業者不僅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更需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陳陽若要在醫術上有所建樹,就必須認識到,學習醫術的道路既漫長又充滿挑戰。他需要不斷地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診療過程中,通過親身實踐來檢驗和深化理論認知。

同時,陳陽還需注重從每一次診療經曆中總結經驗教訓,無論是成功案例還是失敗嘗試,都應視為寶貴的財富。通過不斷地反思與總結,他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診斷能力和治療水平,從而在醫學道路上健康成長。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