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 府試(1 / 1)

推荐阅读:

“子璿,你真是太傷我的心了。”

吳景誠覺得自己胸口被紮了一刀,將手中的茶就跟喝酒一樣一飲而儘,然後打了個飽嗝道。

“走啊,一塊兒撒尿……不,更衣去。”

喝這麼多茶,晚上應該可以多讀兩時辰書了。

李瑜可不知道大戶人家的把戲,反正回去後就努力複習,準備一心一意應對三日後的府試。

沒想到入考場那天,寧源居然主動與他們打招呼。

“子璿,孟貞,咱們一塊兒進去吧。”

寧源字叔本臉龐圓潤可愛,笑起來的時候很是可愛。

人家的身份願意主動過來結交,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於是三人說說笑笑排在了一處,趁著前麵的考生與寧源打招呼的時候,吳景誠趕緊用隻有兩個人的聲音道。

“子璿你說說這寧家……人家是不是真的看上我了?”

不然那麼多人他不交好,怎麼就盯上他們了呢?

李瑜心裡也很納悶,隻不過他還是覺得不可能是吳景誠:“為什麼一定是你?難道我很差嗎?”

他聽說寧家的女婿,都是那種一板一眼的樣式。

吳景誠……太跳脫了點兒吧?

“那倒也不是不能,隻是我覺得可能性不大啊。”

吳景誠上下打量了好兄弟半天,然後比了個一點點的手勢道。

“我詩寫得比你好些,我說實話你可千萬彆生氣,而且你好像也……不怎麼討女子喜歡。”

不然怎麼瑛姐姐同他沒有血緣,在同一個屋簷下相處八年,兩人都沒有生出男女之間的情誼。

還有縣裡那些叔叔伯伯家的女兒,也沒見有人瞧上他這兄弟。

所以對此他總結了四個字,他這好兄弟就是沒女人緣。

李瑜好整以暇地道:“所以萬一人家真的看上了你,你還是認定了我姐還是如何呢?”

說罷他盯著好兄弟眼睛,但凡他猶豫一下都得挨一腳。

“當然是瑛姐啊,瑛姐姐是世上最好的女子。”

吳景誠毫不猶豫地道,畢竟瑛姐那是從小就認識的漂亮姐姐,寧家再好是美是醜都不知道呢。

李瑜默默垂下眼瞼,表示這還差不多。

卯時一刻,考棚大門大開,百名考生排著隊進入。

進了檢查室後褪下衣衫,李瑜便覺得寧源的眼神好像有點不太對,他似乎在偷看自己……

但是當他望過去的時候,又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現。

難不成是真的看上自己了?

不應該啊。

吳景誠說得沒錯,他桃花不管在古代現代都不旺。

小說裡寫的那些男主被許多女子愛慕並打得頭破血流的情節,在他身上根本就沒發生過。

感受著那道若有似無的視線,李瑜默默轉過身去將背對著寧源。

聽說大戶人家的男孩子,很多都是有那龍什麼好的癖好,而且很多都是葷素不忌男女都要。

這個寧源該不會是……

“子璿。”剛這麼想著,他肩上就被寧源給拍了一下:“待考完彆急著回家,先去我家打場馬球吧?”

說著寧源趕緊又瞥了一眼,默默記下了尺寸大小。

他覺得這小子雖然年紀尚小,身子瞧著倒是也挺不錯,彆的就等打馬球的時候再看。

“啊?”李瑜心裡有點慌,趕緊道:“父母囑咐考完就得趕緊回家,八月還得去蓉城府參加院試……”

救命,這個人怎麼這麼奇怪?

“子璿好自信。”見他居然如此自信能參加院試,寧源語氣很是讚賞:“那就等下月放榜後再打馬球吧。”

說罷便穿上了衣裳,抽了考位便提著書箱走了。

李瑜滿臉懵地和同樣滿臉懵的吳景誠對視一眼。

這是啥意思?

吳景誠拍了拍好兄弟的肩:“我現在真覺得你的桃花運來了,人家胞姐多半是瞧上你了。”

然後便提著書箱找自己位置去了,李瑜搖搖頭也去找自己的考位,就是不知是好桃花還是爛桃花。

隻不過……古人的桃花確實有點早哈。

府試考試的內容和縣試差不多,隻不過府試要更加難一些,監考的主考官也從知縣變成了知府。

而且這次草稿紙也不讓帶了,筆、墨、特用紙張等都由考場提供,就連棉被都是由考場提供。

除了乾糧和水什麼也不能帶,聽說以後到了鄉試和進士,就連水與吃食都是官府提供的。

據李綱回憶每日就是三饅頭加鹹菜,早上的話可以有一個蛋,不得不說讀書人的待遇還是好的。

最起碼那是白麵饅頭,鹹菜在古代也屬於好東西來著。

府試的話是連考三場,共四天。

百名考生錄取前十人,這十人還要分為甲乙兩等。

前三名為甲等,後七名為乙等。

這也就是說百名考生之中,隻有前十名有資格進下一輪。

蜀中共有十二府,最後整個蜀中隻有兩百人能進入院試。

對的,蓉城府自己就有八十位名額。

沒辦法人家那條件好讀書人多,聽說能進院試的就有千名考生,說起來他們的錄取率還不如他們這種小地方。

這麼一想,李瑜又覺得小地方好,最起碼沒那麼卷。

隻不過他又有些不自信了,院試隻有五十人能成為生員,也就是大家口中說的秀才也是茂才。

他真的能打敗那麼多人,成為那五十幸運兒的其中之一嗎?

沒有草稿紙沒關係,李瑜便用左手在桌麵上過一遍再落筆,完事兒後又檢查好幾遍這才拉動身邊的小鈴。

監考人聽見鈴聲便會過來兩人,當著他的麵糊名,然後將他的考卷仔細放入專用匣內帶走離開。

這整場府試考下來以後,李瑜隻覺這要比縣試嚴格得多。

“難嗎?”

知府是個長的慈眉善目、大腹便便的老頭子。

他望著考生們一個個疲憊的臉色,便捋著胡須以過來人的語氣講了幾句:“這才哪到哪?”

“前朝末年我省萬數生員參加鄉試,最後能中舉的隻有五十人,你們如今正趕上了好時候。”

“如今聚一省數千生員參加鄉試,卻能取數百十人為舉,爾等定要好好感念陛下的恩德呐……”

聽到知府隔這麼遠拍馬屁,李瑜嘴角忍不住抽了抽,隻不過麵上卻是一副你說得都對的模樣。

新朝末年天災頻繁、君王昏聵,死了那麼多人,太祖皇帝造反後打仗又死了很多人。

沒人了這錄取率自然就提升上來了,官員拍馬屁也確實理解,隻是要感謝不也應該感謝太祖皇帝。

當今陛下可沒有上過戰場,這知府馬屁拍的這麼響……

陛下他老人家聽得見嗎?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