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章 家書(1 / 1)

推荐阅读:

待傷心半刻鐘表示兄弟情深以後,趙翊抬頭看向李瑜。

“你的槍造的怎麼樣了?”

皇家子弟的身份告訴他,就算難過也不能一直難過。

他大哥死的時候他難過,可過了幾日傷心便淡忘了,剩下的時間都是想著父皇會不會立他為儲君。

大哥還是親的,更何況老三老四跟他還不是一個娘。

李瑜忙道:“下官正要說這事兒。”

山東這邊原材料,說實話確實不如延平府那邊的,不過好在趙翊平時剿滅倭寇的活兒乾的很積極。

那些繳獲的倭刀也是不錯的材料,一個月下來李瑜造了三百多把,沒辦法彈簧鋼太難做了。

“不夠!”

趙翊知道這天下的人心是杆秤,父皇的留下的遺詔固然能幫到忙,可始終會有人覺得這也不算亂。

這一場仗,該打還是得打,就看自己的運氣好不好。

九邊將軍是覺得皇帝對,還是自己這個魯王對了。

“得抓緊!”

他估計可能要不了多久,京師就會派了兵來圍了魯王府。

李瑜也知道形勢緊迫,拱了拱手便退了出去。

準備要不乾脆住到火器房,盯著他們拚命地乾算了。

“李知縣。”

剛出王府的書房,李瑜便遇到了魯王世子趙明。

他連忙笑著作揖問好:“下官李瑜見過世子。”

這趙明一身文質彬彬的氣質,直覺告訴他這將來會是好皇帝。

“李知縣不必多禮。”趙明抬抬手,看向書房的大門:“父王可還好嗎?”

三叔四叔與他父王的關係極好,如今三叔四叔沒了父王恐怕很是傷心。

“王爺自然會傷心的,隻不過……”李瑜遲疑了會兒,還是道:“下官以為王爺與世子,還是應該多安慰安慰……遼王世子與興王世子。”

特彆是安慰遼王世子,遼王手裡有一支能打會乾的蒙古騎兵,若能結成聯盟又是一筆底氣。

趙明聞言眼睛亮了亮,趁著幾位堂弟逝父之痛,慫恿他們幫著自己圍攻京師,怎麼看怎麼有戲。

隻是他麵上卻是一片不忍,甚至還擠出了兩滴貓尿。

“小先生說得是,幾位堂弟想必此時正傷心呢。”

十五六歲的少年,最是好騙不過的了。

可不能怪他的心腸狠毒,畢竟他都沒有見過這幾位堂弟。

李瑜自然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隻得在心中感歎這皇家的小孩子就是不一樣,天生就要比普通人家的孩子無情些。

回到熱火朝天的大型打鐵房看了會,李瑜便緊跟著回了縣衙,準備抱兩床被褥親自去當監工。

見他回來,寧照安連忙拉著他回房。

李瑜見狀不禁談笑道:“不過才半日不曾見過而已,娘子這就迫不及待,那以後好幾日不在家怎麼辦?”

古人覺得白日那啥不是太好,可如今他與妻子兩個人,早已經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了。

“想什麼呢?”

寧照安捶了他一下,然後拿出一封信遞過去,

“老三讓家裡人急遞過來的,還是下人偷偷混入商隊送來的。”

聽到是小舅子來的信,李瑜連忙展開讀了起來:

謹啟者:

新元既望,弟謹奉書於賢姐妝安,自春明一彆,倏忽已三載矣,每至更深漏儘,北望齊魯大地,未嘗不泫然涕下。

想吾姐持家勤勉,相夫有度,三年政績皆優實乃家門之幸,聞說甥兒新歲後即將開蒙,伏乞善加調護,勿使勞心過甚,無災無難、無憂無慮便是福氣。

弟自任翰林侍講以來,夙夜匪懈,今秋得範相賞識,升為翰林學士,因公務繁忙而無心顧家。

前月得了父親手書,言老宅西軒的紫藤已覆半庭,猶記當日年少,賢姐常攜吾坐臥花下,品茗讀詩好不快哉。

今見嘉行無姊妹兄弟陪伴心覺不忍,特遣護衛蒼安送嘉行至賢姐處,與甥兒相伴些時日。

冬風刺骨,望姐、姐夫加餐珍重,臨楮依依,不儘所懷。

弟 叔本頓首再拜。

壬午年冬月十三日。

嘉行是寧源與妻子華氏的兒子,他的外祖父是禮部尚書華郎。

寧照安咬著唇壓抑著道:“這哪裡是什麼家書,這就是純粹在托孤了,他這到底是想做什麼?”

不是都已經跟著範承遠做事了,為什麼還要來這麼一遭托孤呢?

她捂著嘴哭著道:“人的腦子太聰明了也不好,像姐夫那樣的就是在京城裡,也沒有人會去找他的麻煩。”

這個姐夫當然就是吳景誠,他一個字不過字寫得好些的窮翰林,妻子又隻不過是小小巡檢的女兒。

隻要他腦子不想著去犯蠢,說好聽了是不找他麻煩,說難聽點就是誰也不會拿他當一盤菜的。

“不哭。”李瑜抱著妻子,安慰道:“叔本這小子是個穩重的,或許他隻是想以防萬一是不是?”

信是比人走得快的,如今嘉行應該都已經在路上了。

“萬事咱們都要想開一點,如今還能從京城將人送出來,那就說明情況還沒有壞到離譜不是?”

他要不要提醒下他姐,不然先帶著孩子回老家躲躲?

不過他小舅子既然想到這點,想必已經提醒過他姐夫了。

“那也好不到哪裡去,若非情勢危急為啥要把孩子出去?”

寧照安擦了擦淚,心裡卻是認同丈夫的話的。

“這都是先帝惹出來的禍事,如今將咱們家都連累進去了,怪不得都說人老了彆掌家會禍害子孫。”

這皇帝老糊塗了還要掌權,可不就是禍害天下了嗎?

最後那句話她沒有說出來,可心裡卻把老皇帝罵了個遍。

流放什麼的都不怕,隻要魯王贏了隨時可以官複原職,輸了隻要人活著就還有能有希望。

就是怕他們直接砍人,人死了就啥希望都沒了。

不過著急也沒用,當下之急是得派人去接應嘉行。

可憐孩子,這麼小的年紀就要離開自己的父母。

李瑜一邊哄著妻子一邊忍不住深思,為什麼小舅子要把孩子送到他這裡來,而不是送回老宅去。

西南那邊山高水遠的養人又隱蔽,唐明皇避災都去那邊,那應該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吧?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