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小臉滿是不服氣:“書的意思先生可以直接告訴學生,哪有必要一遍又一遍地讀死書背死書呢?”
許多先生的教育理念不一樣,李瑜讀書的時候謝先生便是如此,一遍一遍地讓你背讓你讀。
讀到爛熟於心,讀到睡醒後能不打盹兒地就能夠將原文背出來,就像是刻進自己骨血一樣。
“混賬東西。”
眼看於先生不高興了,李瑜直接朝著兒子屁股就是一巴掌,用深沉的父愛教他尊師重道。
“為父在家是如何教你的,你是不是全忘到狗肚子裡頭去了,竟敢同自己的先生頂嘴?”
屁股上肉多打得也不疼,就是麵子上有點過不去。
李淳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卻倔強地不肯哭也不道歉。
“父親,兒子以為自己沒有錯,讀書就該理解其中真意,不應該一味死記,一味死記反而不愛讀書了。”
眼看李瑜又要動手,於衡又怕他把自己乖學生打痛了。
這小子雖然調皮了點兒,可他偏偏最稀罕。
他教出了多少進士舉人出來,一雙老眼早已經毒辣得不行,李淳這小子妥妥的進士根苗。
於是他連忙擺了擺手,示意李瑜莫要再打小家夥。
自己則緩緩走到李淳麵前,溫和地同他講道理。
“你覺得讀書不必反複誦讀,那你可知有些道理,需在反複誦讀中才能體悟,當你讀得足夠多,自會有新的感悟。”
“老夫說的道理你不一定記住,可自己思考體悟出的道理才是你自己的,老夫並不是不解其意,隻是想讓你們先自己琢磨出味道來。”
李淳聽了雖仍有些不服氣,但神色已緩和許多。
“先生說得是,學生謹記先生教誨,從此再也不逃課。”
他覺得自己若是再不好好說話,老爹肯定會動真格揍自己,他親爹是什麼人他還不了解嗎?
於衡說教完學生,又忍不住開始說教起李瑜來。
“李大人,教育孩子也不能光動手,就算是對著自己的孩子,也要以理服人才是君子所為呐。”
動不動就棍棒相向,未必能夠出孝子忠臣。
李瑜:“……”
不是你嫌我沒管兒子,這會兒竟又嫌我管嚴了?
李瑜帶著兒子出了私塾,雙雙坐上了自家馬車。
看著縮小版的自己滿臉倔強,這叛逆的模樣也不知像誰,他那會兒認真讀書從不偷懶,娘子也是好學之人。
李瑜忍不住歎氣道:“你這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你可知能在學堂讀書是多大的福氣,爹像你這麼大的時候……”
李瑜還沒有說完,李淳便坐得端正搖頭晃腦地、學著李瑜的口氣說出了接下來的話。
“爹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還在離縣城二十多裡地的地方過著苦哈哈的日子,連縣城都沒去過,白米飯和雞蛋都沒吃上過,黑麵饅頭都吃不飽。”
“天天餓著肚子割豬草,還要帶著比自己小兩歲的弟弟,做夢都想去學堂讀書改變命運。”
“你小子出生便有錦衣玉食,還有大儒教導定要不辱那百貫束脩錢,給老子學出個樣子來才是。”
這話從他入京那會兒開始,就已經聽了不下百遍。
李淳學著學著不算,居然還模仿起了李瑜的神態,陰陽怪氣地學完後還忍不住笑了起來。
“爹,你是不是想說這些?”
李瑜聽著兒子這番學舌,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你這臭小子,倒是學得挺像。”
他揚起手想打兒子一下,卻隻是輕輕在李淳頭上揉了揉。
“爹知道你聰明有自己的想法,但讀書一事循序漸進總是沒錯的,你現在覺得死記硬背無用,日後自會明白其中的妙處。”
李淳吐了吐舌頭不再頂嘴,他心裡其實也明白父親和先生都是為了他好,於是保證再也不逃課和與先生頂嘴。
“兒子以後寧願課上打瞌睡挨手板,也不會找借口逃課,更不會頂嘴,爹你可不可以不同娘說?”
雖然爹也會揍自己,可揍過了便算是揍過了。
不像他娘擅長體罰手段,肯定會罰自己抄書的。
枯燥無味的抄書,還不如給他爹揍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