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飯是紅苕稀飯,外加饅頭泡菜,這是張家的老三樣,吃了幾十年了。
在派出所裡上班幾個月,一般早飯都是出去吃麵,現在回到家裡變成稀飯饅頭,又有些不適應了。
好不容易回一趟家過周末,但是吃飯早飯,張建川發現自己居然找不到去處,不知道該乾什麼才好。
就這麼閒一天都不知道做什麼才好,而大哥和毛勇他們已經在家閒了幾年了,也難怪大哥現在百無聊賴,毛勇宋德紅他們更是找不到發泄的去處。
“建國,建川,你去糧店買點兒米回來,算來算去,也就是米價現在還沒漲了,我琢磨著看著架勢,弄不好遲早也要米麵油也都要漲價,你們倆去買一百斤回來,……”曹文秀見兩個兒子都在屋裡閒著,立即分派事兒。
“媽,買這麼多,那得吃多久啊。”張建國皺著眉頭,“再說了,買太多,舅舅他們九月份也要送新米來,不是又成陳米了?”
曹文秀一聽就又火了,“讓你乾點兒活兒你就推三阻四,張建國,我看你是懶得曬虱子吃了!你舅舅給你米來難道就不是錢?逢年過節家裡不得去幫補一些?賬你不會算,人話你都聽不來了?”
張建國也沒想到自己就這麼一句話就又把老媽給惹火了,被罵得張口結舌,還是張建川機敏,立即應道:“媽,我和哥馬上就去,還買不買油?要不清油(菜油)也買些,反正也能放,……”
見小兒子態度積極,曹文秀這才狠狠地睖了兩兄弟一眼,“也買二十斤吧,記得去把桶子內蓋蓋好,……”
“那米買一角三分八一斤的還是一角四分五一斤的?”張建川也分不清楚這兩種米之間的區彆,但有印象以來,好像糧店裡邊就有這種區彆,但要讓自己去分辨,根本就分辨不出來。
“買一角四分五一斤的。”曹文秀叮囑道:“錢和糧票拿好,莫丟了。”
兩兄弟推著自行車了門,一百斤還是要裝兩袋的,其實一乾人也能行,但都想要躲老娘的怒火,這段時間老娘心氣不順,最好躲遠一些。
出了門,張建川登上自行車,張建國也主動跳上了自行車後座,朝著糧店騎行而去。
“哥,你這段時間還是老實點兒,我看媽這是逮著誰都要罵,看誰都不順眼。”張建川一邊騎一邊道:“聽說啥都在漲價,就是工資不見漲,難怪媽上火,……”
“哎,所以我才想早點兒進廠啊。”張建國坐在後座上抱頭哀嚎,“你說這種日子什麼時候是儘頭?我都儘量躡手躡腳了,可往哪裡躲啊?跟鐘叔出去釣魚也要挨罵,到俱樂部那邊去看下象棋也要挨罵,在家裡看書也要挨罵,反正看我各種不順眼,我現在都不敢去找媽要零花錢了,就看著爸有時候救濟一下,咋辦?”
張建川也覺得沒轍,大哥是老實人,嘴巴也不會抹油,所以每次火頭都最終會轉移到他頭上,這麼多年都是如此,連張建川自己都有些愧疚。
一路上就聽著張建國的嘮叨埋怨,張建川蹬著自行車到了糧店,這一看,怎麼糧店裡居然也排上了隊?!
真的連米麵都要漲價了?
張建川吃了一驚。
要知道這可是國家糧店,不是自由市場,政府是肯定要保證供應的,不存在沒有賣的,這樣排隊那就隻能說大家都覺得可能要漲價了。
自由市場也有米賣,但那價格就嚇人了,起碼是六角錢一斤,要比國有糧店裡米價貴幾倍。
像廠裡的職工基本上沒有人會去買,而農村裡也都各自田裡種有糧食,不缺這個,隻有在外地打工不方便從老家背米去的農村人迫於無奈才會當打工地買米。
好在糧店裡米麵供應還是充足的,輪到張家兄弟買米,也很順利就買到了。
張家一家四口,隻有張忠昌和張建國父子倆是吃城鎮供應糧的,曹文秀是民辦教師,也是農村戶口,張建川就不說了。
但家裡有七十多斤糧食供應也基本足夠了,尤其是每年曹家幾兄弟在秋收後都會送一些新米來,也算是一個補充。
出了糧店,張建國忍不住咂嘴:“建川,看樣子是啥都要漲價了,如果連米麵都要漲價了,這世道還能有啥不漲?”
張建川也忍不住歎氣,這米麵一漲的話,那幾乎所有東西都要漲了,國家如果控製不住的話,那自由市場的價格就會更高,買啥東西都更貴,這錢就更不經用了。
一想到這錢不經用,張建川就忍不住琢磨著哪裡去弄錢,自己身上就兩百多塊錢,夠乾啥?
褚文東手上的英納格,腳下的彪馬,還有那時髦的蘋果牛仔褲,全身上下來上千元,雖然張建川不是那種對錢格外看重的人,但是還是得承認,這在對周玉梨的追求中極大地增強了褚文東的自信心,同時也讓褚文東與其他追求者拉開了距離。
褚文東就靠著這一身頓時就在整個舞廳裡脫穎而出,那些女青工們一直跟隨著他的身影轉,連晏修德都得要被他壓一頭,更彆說人家還有一輛價值好幾千的摩托車。
如果沒有這一身,如果沒有時不時提著煙酒去周家,像褚文東這種讀書時代的瘟豬仔,又還是農村戶口,隻怕連被周玉梨正眼看一眼的資格都沒有。
錢不是萬能,但沒錢就萬萬不能,這樣一句古裡古怪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話從張建川腦海中一掠而過。
兩大袋米一袋擔在了自行車杠上,一袋擱在後座上,兩兄弟就隻有推著車走了。
兩兄弟已經很久沒有這樣一起行動了,張建國比張建川大三歲,性格迥異,但自小關係就不錯。
“老二,你也不小了,要說也可以找對象了,你班上原來那些同學我感覺你當兵之後好像就沒怎麼聯係了,回來之後也不願意出門,怎麼,你還真不考慮進廠啊?”
張建國覺得自己這個弟弟這幾個月裡變化似乎很大。
半年前當兵回來就有些神不守舍,當時他就懷疑是不是在感情上受了什麼挫折。
問也沒問出名堂來,結果後來又聽說母親介紹了一個鎮上的女孩子給他,也是農村戶口,算是般配吧,沒想到被人家甩了,一下子就被擊倒了,大病了一場。
弄得爸媽都緊張起來,老爹更是厚著臉皮去找了派出所當指導員的老戰友才把老二送到區派出所去當聯防,算是找個事兒做,彆讓他成日裡在家裡胡思亂想,現在看來似乎還起到了大作用。
老二去了派出所之後一下子就變了不少,起碼人變得活泛開朗了不少,和他當兵前差不多了。
“怎麼進廠?你都沒解決,還能輪到我?我還是農村戶口呢。”張建川撇撇嘴:“再說了,你沒聽晏二哥的話,招工也是全省全市招工,輪到咱們廠子弟肯定名額有限,弄不好連你都隻有大集體的份兒,遑論我?”
“那咋辦?”張建國吞了一口唾沫,“總不能一輩子都當聯防吧?”
“無所謂,走一步看一步,反正哪裡都餓不死人。”張建川倒是看得很開,“倒是你,就算進了廠沒錢娶婆娘,家裡那點兒老底根本不夠,若是周玉梨這種,隻怕要求更高,你自己要好生想一下才行。”
一句悶棍又把張建國打蔫了,想想周家兩口子平素眼高於頂的苛刻,還有羅茂強和褚文東這種競爭對手擺出的條件,自己哪裡有勝算?
見兄長又蔫了,張建川也沒辦法,得早點兒讓他看清現實,老是盯著周玉梨這種不切實際的對象,最後受傷的還是自家。
而且自己也是實事求是,現在談婚論嫁不說彆的,四大件總得要有吧,一套家具也得備著吧,家裡的底子就這點兒,根本夠不上周家的眼界,你咋娶人家?還彆說人家未必看得上你呢。
還是沒錢的罪過。
金錢不是萬能,沒錢是萬萬不能,這句話再度回蕩在張建川腦海中,如此犀利深刻而韻味十足,但張建川居然想不起這句話自己是從哪裡聽來或者看來的了。
求月票,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