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畝黑土地,雖然是平原,但是沒有機器,甚至連耕牛都稀少。
耕牛都要用在最重要的地區,或者是人力實在辦不到的地方。
張安平,趙濤,楊平,再加上葉溫柔和寧安,陳怡,看著眼前十二畝土地,兩個耕犁。
三天時間,不管是用鐵叉挖還是用蠻力犁地,總之必須搞定,否則耽誤耕種那就不是處罰那麼簡單了。
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站了出來,主動示範如何拉動耕犁,講解如何使用巧勁拉動耕犁。
真不愧是真貧窮的地區,楊平等人都絕望了。
讓他們乾粗活完全沒問題,但是讓他們像牛一樣拉動耕犁,簡直是噩夢級彆的。
“現在的天氣還好,等到中午會更熱,所以你們要加快時間咯。”老爺子笑嗬嗬的提醒道,“以前的知青一邊哭一邊刨地,犁地,沒人敢停下來……”
就在這時候,張安平套上犁地的工具,然後對著趙濤和楊平說道,“你們穩住耕犁,要保持平衡,跟上我的節奏,我來拉。”
說著,不等眾人反應,張安平便開始行動了。
張安平化身機器, 比牛跑的還快。
臥槽……
趙濤和楊平也是經過軍事化訓練的年輕人,此刻目瞪口呆,但是好在快速穩住身形。
三百米長度的黑土地,張安平如同小火煎衝了出去。
此時,那位本地的老爺子也是目瞪口呆。
“這是哪裡來的小牲口?”
老爺子咽下一口唾沫,有些不可思議。
而三個小丫頭則是拿著鐵叉準備一點點挖,給幾個男同誌分擔點,但是看到張安平這樣,都愣在原地。
“這……你對象還是人麼?”
陳怡和寧安目瞪口呆的問道。
十五分鐘打了一個來回,趙濤和楊平累成狗了,張安平隻是渾身冒汗而已,隻感覺到熱,但是沒感覺到有多累。
“還能受得了麼?咱們爭取今天把這十畝地耕完,然後播種,剩下的就簡單了。”張安平不想浪費時間,隻想早點結束,給自己爭取更多的自由時間。
趙濤和楊平到底是受過軍事化訓練的,咬了咬牙,說道,“繼續,你一個犁地的都不怕,我們穩住耕犁的要是怕了,傳到軍區大院,還以為大院子弟是個娘們呢。”
於是,張安平繼續拉動耕犁向前衝。
這一趟花費了二十分鐘,趙濤和楊平就像是狗一樣吐舌頭,心臟都快炸了,這種強度遠遠比訓練更辛苦。
“休息一會,你們兩個拉耕犁,我來穩住耕犁。”張安平也是氣喘出現,主要是太熱了。
老爺子跟在後麵播種,他們老一輩的人最懂得如何播種了,黃豆還好,直接撒種子,但是玉米需要種成一排,間隔也要有個大概的距離。
三個女孩幫老爺子運送種子,但是力量不夠,隻能使用接力賽。
張安平等人耕多少地,一個老爺子就能播種多少,完全跟得上節奏。
一上午時間,張安平等人直接完成一半的任務。
張安平喝了一口靈泉水,又給他們一人倒了一碗,喝完之後,包括老頭子都感覺神清氣爽。
“你們這一批知青是我帶過最好的一批。”老爺子滿臉笑容,格外的開心。
張安平等人都咧嘴笑了,以後的老師可不會這麼說,都說這一批是他帶的最差的一批學生。
“繼續,安平哥,我們兩個犁地,你先穩住耕犁,等一個來回後就吃中飯,下午你來拉犁。”趙濤二人說道。
張安平沒有廢話,自己確實也累了,穩住耕犁就開始。
這一趟是上午的最後一趟,大家也格外賣力。
半小時後,太陽正南,酷熱難耐,終於結束了。
十二畝黑土地被解決了一大半,跟機器耕種的一樣,耕的特彆深。
老爺子滿臉笑意,說道,“你們回去吃飯,耕犁放在這裡,種子背回去,等會再背回來。”
張安平等人背著種子就回去了。
三個女孩子早已經回去做飯了,他們都在新蓋的房子裡一起吃。
吃的都是粗糧,玉米碴子,特彆的辣嗓子。
趙濤和楊平還能忍受,可是寧安和陳怡都哭了,根本吃不下去,葉溫柔以前吃觀音土,哪怕這一年多吃好的,嗓子保護好了,可現在也能忍受。
這些玉米碴子都是村裡借的,是他們幾個拿來的,不吃都不行。
張安平吃了一口就受不了了,直接從自己的房間裡掏出一袋玉米精麵,說道,“那些粗糧,你們把自己的糧食拿走,以後吃我的,吃完了我再讓人從四九城郵寄過來。”
楊平等人紛紛開始記賬。
“安平姐夫,等我媽給我寄錢了,我就把錢還給你。”寧安連忙說道。
陳怡也連忙表示要拿錢和票換。
張安平沒有拒絕,必須讓她們付出點,不然會習慣吃自己的,最後不給吃的了,反而會起心思。
三個女孩子一看到有細糧,立刻開始重新做飯,不一會就貼了一些玉米餅子,雖然依舊不是很好吃,但是比粗糧好多了。
“等下午我們把任務完成了,去河裡逮點魚,給自己加個餐。”張安平提議道。
六人全票通過。
……
大隊長家,之前幫助播種的老爺子找到了關安山。
“小關,你是從哪找來這麼一個牛犢子?那個叫張安平的今天犁了五畝地,楊平和趙濤兩個人聯手犁了三畝,分配給他們的十二畝,總計五天的活計,他們估計今天就能完成。”老爺子震驚的說道,“這一個寶貝疙瘩,拿十個男知青都換不來。”
關安山也是被震驚到了。
“關五叔,他一個人犁了五畝地?”關安山蹭的一聲站了起來,這比牛還猛啊。
關老爺子點了點頭,說道,“有這個知青在,我們可以試著把山南那塊地開墾出來,到時候我們村子今年就不用挨餓了。”
關安山渾身都抖了一下,沒想到張安平不僅有錢,還能搞來糧食,更是力大無窮啊。
卻不知道張安平這乾活的速度會讓他在知青點更加難相處,一些知青希望張安平幫忙,把他們的黑土地一塊給犁了。
下午,張安平等人再次來到地裡就開始乾活,打算乾完了就去逮魚,晚上搞點魚添個菜。
可是他們剛剛乾完,準備去逮魚的時候,七八個男女知青便圍了上來。
“張安平同誌,你們乾的這麼快,現在正涼快,幫我們那邊也犁了吧,咱們都是知青,要互幫互助,追趕進度,不然今年收成要是不好了,就是拖累集體,你可不能隻顧著自個啊。”一個男知青大聲說道。
張安平仿佛看到了易中海,那個人金光閃閃,跟樂山大佛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