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景色不俗,隻是清風明月卻不似先前的竹節七獅一般心中暗驚,到底是洞天福地出來的,見識非凡。
不過待看到靈田中的那一棵火棗樹時,還是微微一停。
此樹已開花,綠葉紅花,吞吐靈息,如有火紅流螢,引人眼目。
道童讚道:“好樹。”又笑道:“雖比我五莊觀中那棵相差甚遠,卻也不俗。”
曹空笑笑,知其非是嘲諷,乃是誇讚,莫說是他這棵了,就算是蓬萊仙島中的那棵也比不上五莊觀中的那棵樹。
“若日後此樹結果,當贈於兩位嘗嘗,以解口腹之欲。”
清風明月更喜,他二人見曹空就莫名有種親切感,不然早在被嚇的時候,就已口吐芬芳方言了,如今見曹空大方,好感更生。
三人登山之途,閒聊無數,又同為玄門中人,少不了談經論典,兩道童學識當真不俗,與其論道收獲頗豐。
那倆道童也驚歎,他們可是師承鎮元子,乃是天地間一等一的道統,尋常玄門之人隻有被他們指點的份,便是修為比他高者,於見解上也未必能及。
可曹空卻侃侃而談,有時所言之語,更讓兩道童驚歎,從最開始的略有傲然之意,到後麵已稱道兄,與其平視。
三人至折嶽洞前,見有狐狸打坐吐息,毛發光澤,呈赤紅之狀,不由得心生喜愛,脫口道:“好駿的狐狸。”
清風體內道炁流轉,化為一道光影便來至胡平前,擼了一把頭。
胡平也未反應過來,隻是呆呆的看著,甚至因清風手中有道炁流動,甚是舒服,他還忍不住的蹭一蹭。
曹空瞳孔微縮,覺得清風剛剛那一手,裡麵大有玄關,合天地之規,是極高明的竅門。
“哥,哥,書飛起來。”
一道驚呼響起,是金錢豹火忙火燎的跑出來,在追逐一本書,正是昔日天成之書山河誌。
曹空不曾有須彌納芥子之術,隻隨身攜帶酒劍二經時時觀摩,且也不出門,故那山河誌便放於洞中。
隨見山河誌飛來,清風明月眼睛亮晶晶,相視一笑,已明對方意思,難怪他們對曹空莫名親切。
有緣人正於此處。
昔年,鎮元子點化天地之物,風,雨,月光等遊於世間,賜予有緣人。
他倆亦成得到,且憑那點化之物,拜入了鎮元子的門下。
如今見了同出一脈的點化之物,且其上有師父鎮元子的道韻,哪還能不明白啊。
隻是兩道童並未聲張,而是以秘法傳音,明月先道:“壞了,師父曾言收徒七七,如今還差一位,
又曾言,經年過去,點化之物隻剩一樣,若有人得到,將與他有莫大緣分,想來落在這位身上。”
清風亦回音道:“豈非好事,你不是心心念念的要當師兄嗎?”
又聽明月羞道:“可我剛剛稱他道兄,哎呀,日後若他真進門,這豈不是亂了輩分。”
清風隨之一怔,對哦,他也喊了。
曹空以法力一攝,便將山川誌拿於手中,又見清風明月的麵色變了又變,心中疑惑。
“兩位?”
清風明月如夢驚醒,脫口道:“我在想~”
隨又連忙住口,鎮元子隻讓他二人觀有緣人品行,若是良好,可邀其去五莊觀一遊,其餘事卻未讓他們多做。
畢竟他們隻是徒弟,遵循師命就好了,雖有猜測卻也不可僭越。
“嗯?”
“哦,我的意思是,食餐的時候到了,想厚顏在道友這裡吃上一吃。”清風話頭一轉說道,掩蓋剛剛的失語。
曹空看了看時間,奇怪,正值申時,早不早晚不晚,五莊觀的人作息不規律啊。
至於道兄變道友二字,他也不在意。
卻又含笑道:“有的,胡言,你去準備一番,再拿來靈酒。”
清風明月連連道:“不必不必,我二人不勝酒力。”
一旁的金錢豹看這兩人神清骨爽,不住心生好感,淳樸且熱情笑道:
“來者是客,小酌幾杯又何妨,都是自家釀的酒,沒什麼勁的。”
清風明月聞言,半推半就半期待的答應。
於是當晚,隱霧山上多了兩個爛醉如泥的道童。
曹空也感頗為好笑,這兩人起初還喝的克製,可後來卻喝上頭了,覺得好似入了人生妙境。
手舞足蹈的同時還述說一年來的經曆,甚至要給表演一番地方方言,好在被曹空及時製止。
······
次日,隱霧山中,清風明月醒來,暗感失態。
好在曹空金錢豹等人好似忘卻昨天的事,倒是讓二人自在不少。
而後兩人也不提要走的事,曹空也樂見其成。
兩人修為不俗,見識非凡,正好與他相互印證,金錢豹也參與進來,他修【南極丹經】正與清風明月論外丹之術。
清風明月傳承何等之高,更有四十六位得道的師兄,縱然有些地方清風明月不解,卻也能引用師兄的話來,使得曹空二人茅塞頓開。
清風明月收獲也不俗,師長點撥雖妙,可與同道坐而論道,將道理越辯越明,亦是妙事。
這是心中所感所悟,比之他人告誡之理,強上不少,而這使得他們的修為都有所增長。
又一日,四人坐於山崖,論起精氣神三者中的氣者來。
清風歎道:“人之生存賴以氣,故我與明月采氣天地,卻難渾圓如意,使其不漏。”
曹空思忖,與其論來,越辯越激。
最後沉默半響回顧所學後道:“炁過三關歸爐鼎,衝脈倒轉成河車,行周天循環,往返不息。”
清風明月皆麵色凝住,不由自主誦道:“行周天循環,往返不息······”
雖兩道童闔目,不知過了多久,再度睜眼時,身上卻多了一股氣韻,皆笑道:“前路已見,謝過道友。”
他們三花得了其一,乃是鉛花,亦可稱人花。
而如今聞得真言,生出銀花的預兆,隻消回去,耐下性子煉個百八十年,定能生出銀花。
不禁念,定是師父算準了有這機緣,才讓他們二人出來。
又想到這三個月來的相處,知曹空品行天賦悟性。
料想師父見了曹空定歡喜一場,又感曹空指道之恩,想起臨行前師父說若遇緣者,可予道法一門。
這是他們地仙一脈的傳統,散道人間。
於是道:
“感道友之德,我觀道友不通芥子納須彌之法,願予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