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晚上五點多,李修遠就提前來到了康宇軒預定的飯店,先在前台押了三千塊錢,不管怎麼說,這個飯錢肯定是要自己付的。
然後開始安排菜品,順便去預定好的包間看了看,座位啊,通風啊……
這些細節性的東西,看似沒有用,但是每一個都決定著事情的成敗,比如說有些飯店的包廂,在初夏的時候,容易返潮有黴味,比如說有些椅子,可能有損壞了,但是飯店的服務員粗心大意的沒有發現。
還有餐具之類……李修遠都一一做了檢查。
然後才把自己準備好的鋼筆放好。
六點鐘的時候,康宇軒也到了,看見李修遠已經安排了,嘴上略帶埋怨的說道:“修遠,你這是乾什麼?看不起老同學,說了,我來安排,你操心什麼?”
“班長,我沒有這個意思,這你的心意我昨晚就感受到了,這今天又幫著我約編輯老師過來,但是我不能不懂事啊,這能做的事情我做點,晚上還需要您幫著在編輯老師麵前多美言幾句。”李修遠客氣的說道。
康宇軒一副無奈的樣子,但是心裡卻覺得很舒服的,這李修遠懂事,不是覺得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應當的,那這份大學同學情義,也可以延續下去。
康宇軒本來是讓李修遠在包間裡邊等著,他在外邊等著迎接編輯老師就行的,但是李修遠卻堅決要一起等著。
“這我一個人在包間裡邊坐著乾啥,也沒啥事,和個木頭人一樣,這咱倆一起還能聊聊大學時候的事情。”李修遠笑著說道。
兩人在飯店門口聊著,李修遠也知道了這編輯老師的和康宇軒的關係,算是他家的表叔,兩家人關係走的算是比較近的。
李修遠一聽這話就明白了,這康宇軒家裡不簡單啊,不然的話,這和表叔一家怎麼可能走的近呢,隻有雙方都能用的上,親戚關係才是紐帶。
不然的話,一家人飛黃騰達,一家人就是種地的農民,不要說表叔一家了,就是親叔一家,都不可能走的多近,這就是現實。
“班長,這編輯老師,都有哪些發表的稿件之類的?你給我說一說。”李修遠繼續問道,這也是在做鋪墊工作,這求人辦事,當然是要有一個大概了解的,知道對方有哪些得意的作品,這聊天的時候,才能吹捧。
不然的話,一無所知的,到時候硬誇,就顯得太生硬了。
“我這個表叔是老編輯了,發表的稿件不少,不過這近段時間的話,發表了一篇關於鄉村教育的稿件,引起的反響不小……”
李修遠和康宇軒兩人正聊著呢,一輛黑色的桑塔納就開過來了,一個中年男人從車上下來,康宇軒立馬迎了過去。
“叔,過來了。”
“叔,我給您介紹一下,這是我大學同學李修遠,現在在黃塬縣政府辦上班。”
“修遠,這是我叔,在咱們省日報當編輯。”
“郭老師,您好。”李修遠趕緊打招呼,這是之前康宇軒就給介紹過編輯老師姓郭,叫郭立軍。
“這還是宇軒第一次給我介紹他的同學呢,你們能成為朋友,你也很優秀啊,既然這樣的話,就不要見外叫什麼郭老師了,不嫌棄的話,你就和宇軒一樣,叫我郭叔好了。”郭立軍臉上帶著淡淡的笑容,一句話誇了兩個人,還抬高了自己的身價。
李修遠心裡默默讚歎一聲“厲害”,這不愧是當編輯的,文字功底厲害,這說話的功底也厲害啊。
“謝謝郭叔,謝謝班長……”
“不說這個了,表叔,修遠都安排好了,咱們進去吧。”一旁的康宇軒作為中間人招呼著,郭立軍打頭,康宇軒跟在右邊,李修遠在左邊,半側著身子,微微領先郭立軍一點,主要是指引方向,往包間裡邊走去。
雙方在包間裡邊坐下來以後,李修遠開始給倒茶,安排上菜,同時嘴裡不忘吹捧,這一整套流程就開始了,之前李修遠提前來檢查的細節呢,其實客人可能一點都感覺不到這個用心。
但是一旦那些細節沒檢查到位出了問題了,就會怪罪你了。
這就像是領導有事,誰來了,我不知道,但是誰沒來,我記得清楚。
事情進展的很順利,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以後,李修遠把自己的稿子遞給了郭立軍。
“郭叔,我在縣政府辦上班呢,下發的這個新農村示範村建設規範呢,是我負責的,我看著很有感觸,再加上我家也是農村的,所以我這個就寫了一點東西,還請郭老師幫忙雅正。”
郭立軍隨意的接過文稿,準備應付一下,這上午的時候,康宇軒給自己打了電話,簡單的說了一下情況。一個剛上班的小年輕,寫政策規定之類的文稿,還想要登上省日報,開什麼玩笑呢?
至於說康宇軒說的寫的很不錯,康宇軒剛上班,能懂多少啊?另外他估計是康宇軒這小年輕估計抹不開麵子拒絕老同學。
自己來一趟,走個過場,再委婉的拒絕一下,或者拖延一下,這事情就辦好了,既是給了康宇軒這個表侄的麵子,還不傷他們的同學情分。
但是看著這個文稿,剛看兩眼,郭立軍就認真了起來。
從口袋裡邊掏出了眼鏡戴好,雙手捧著文稿仔細的研讀起來……
“近年來,隨著對“三農”問題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新農村建設逐漸成為縣域發展的重要議題。
作為一名基層政府工作人員,在日常走訪調研中,我深切感受到當前農村在產業發展、人居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麵存在的短板與挑戰。
儘管黃塬縣尚未全麵啟動新農村示範村建設,但未雨綢繆、提前謀劃意義重大。在此,結合縣域實際,從理論層麵進行初步探討,以期為未來實踐提供參考思路。”
這一段寫的很好,既點明了自己的身份,給出了寫這篇文章的出發點,又顯出了自己的眼光和對工作的認真負責,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對上級政策的重視。
光是這個開篇,就讓人挑不出來任何的毛病,甚至光是這個開篇,就有了發表的政治意義。
這一項工作,從國家層次,到各個省,省到市,市到縣,這是層層推進的,但是最終呢,還是要落實到基層的,所以這個政策和規定發布以後,上邊領導也是很關注基層的反應的。
是這項政策下發到基層以後,就沉入海底了,還是說基層積極重視,對這項工作上心。
所以這李修遠的這篇文章,再加上李修遠基層政府辦工作人員的身份,這一下子就賦予了這篇文章重要的政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