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總隊的編製頗為完善,最初為團級編製,後擴編為三旅六團製,總兵力約29萬人。
各級單位配備齊全,包括炮兵營、騎兵營、工兵營等。
相比較之下,德械師以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為代表,基本編製為師轄兩個步兵旅,每旅兩個團,另有師直屬炮兵營、工兵營等,全師總兵力約14萬人。
從裝備水平來看,教導總隊的裝備一流,士兵配備日耳曼帝國的35鋼盔、毛瑟或中正式步槍,重機槍和輕機槍配置數量高,還有德製1924式步槍、捷克式機槍、馬克沁重機槍、37毫米戰防炮、75毫米山炮等,人均配槍率高達70以上。
德械師則是裝備相對較好,有步騎槍4000餘支、輕機槍324挺、重機槍72挺、山野炮12門、戰防炮6門等,但整體裝備水平和人均配槍率低於教導總隊。
從訓練與素質來看,教導總隊是由日耳曼帝國國防軍退役教官親自指導訓練,軍官和士官均為黃埔軍校畢業生,訓練正規,個人素質高。
德械師雖也接受日耳曼帝國軍事顧問訓練,但訓練強度和係統性可能不及教導總隊,官兵素質相對略遜。
綜上所述,教導總隊作為德械師中的佼佼者,其綜合實力其實是在德械師之上的。
蘇長青對教導總隊的戰鬥力不懷疑,但是對同樣出身黃埔軍校,畢業於第一期的教導總隊桂隊長非常不喜歡。
貪汙軍費、任人唯親這隻是桂隊長身上微不足道的缺點。
在藍封戰役中,青天黨投入了約15萬人的兵力,而小鬼子僅有2萬人左右。
然而,儘管在人數上占據絕對優勢,青天黨軍卻未能成功圍殲小鬼子軍隊,反而被小鬼子順利突破防線,導致蘭封失守。
造成這一切的,就是
其指揮官臨陣脫逃。
當時,青天黨軍第27軍軍長就是蘇長青眼裡的廢物——桂隊長。
當時,在戰役關鍵時刻。
這個桂隊長臨陣脫逃,破壞了圍剿計劃,直接導致了藍封的失守。
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軍隊的士氣和戰鬥力。
這一戰的戰略失誤。導致了極為嚴重的後果。
在藍封失守後,小鬼子得以繼續西進,威脅鎮州等重鎮。
為了阻止小鬼子的進攻。
青天黨下令炸開大堤,最終導致黃河泛濫,豫皖蘇三省受災,近千萬百姓流離失所,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後來發生的大規模饑荒事件,如果從源頭來看的話。
與這位“桂隊長”有著脫不開的關係。
如今,德械師正在浴血奮戰。
就連飛將軍孫師長,眼下都暫時沒敢有跑路的打算。
當然,這也因為德械88師中的大部分,都是被蘇長青成功從鬆戶戰場上帶回來有一定的原因。
無論是87師、還是88師都對蘇長青的命令,比較信服的。
這也是孫將軍這次老實的很的原因之一。
至於德械36師的宋師長,本就與蘇長青關係頗好。
自然也不會輕易撤出陣地,令整個防線徹底崩潰。
倒是這個桂隊長手握最精銳的教導總隊,卻一直在跟總指揮部求援。
這是蘇長青眼下極為憤怒的原因。
“蕭將軍!”
“具體的戰術規劃,先前,我已經與諸位進行過分析。”
“相關作戰方案,也得到了確定。”
“眼下東洋人的第六師團殘部,因為第十一旅團的覆滅、兵力出現了缺失的情況。”
“而第六師團的師團長穀獸夫,同樣露出了一個極為致命的破綻。”
“這是個破綻!”
“也是個巨大的陷阱,至於最終到底是破綻還是陷阱。”
“最終還要看我們是不是能夠,一舉吃掉這些王八蛋。”
“因此,各部之間的協調就顯得尤為關鍵和重要了。”
蘇長青看向地圖,認真的對在座的所有高級軍官分析道。
這段時間,蘇長青所展現出來的軍事才華。
已經徹底折服了在座所有人。
即便是唐司令,心底對於蘇長青那是一萬個不滿意。
不爽!
但他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想留著這條命,帶著自己那蠢貨婆娘逃出國都。
希望全在蘇長青一人身上。
數十萬老百姓。
十幾萬大軍的生死,全係於蘇長青一人之身。
可見蘇長青身上的壓力,到底有多大。
“蘇將軍!”
“真要如此?”蕭將軍一臉猶豫的看向蘇長青,這個計劃實在是太過於大膽。
太過於驚世駭俗。
即便是蘇長青堅信,拿下小鬼子第六師團的把握相當之大。
但是!
蕭將軍以及在座各位的心底,也是十萬分的忐忑。
“你們聽說過,東洋小鬼子有過一個成建製師團被消滅的先例嗎?”
蘇長青笑著看向眾人。
眾人聞言,先是一愣,隨即搖了搖頭。
成建製被消滅的一個師團,這可從來沒有出現過。
在抗戰中,唯一被成建製消滅的小鬼子師團是第106師團。
當時,小鬼子開始進攻武昌外圍地區,武昌會戰正式打響。
小鬼子的第106師團在進攻過程中孤軍深入,進入了萬家嶺地區。
大夏國軍隊迅速集中10萬多人,趁小鬼子這個師團孤軍深入之機,迅速將其合圍在萬家嶺地區。
經過激烈的戰鬥,大夏國軍隊對小鬼子的第106師團,造成了毀滅性打擊。
此戰。小鬼子第106師團3個聯隊、1個炮兵聯隊和101師團149聯隊,共計5個聯隊戰死一萬餘人,被俘100餘人,師團遭到毀滅性打擊。
106師團,還算不上小鬼子的精銳師團。
第六師團!
這可是和小鬼子第二師團並駕齊驅,號稱小鬼子精銳中精銳的師團。
如果蘇長青能夠一口將小鬼子的第六師團吃掉,讓小鬼子的第六師團折戟國都之戰中。
這對於大夏國軍民抗戰之士氣的振奮,對於小鬼子陸軍的打擊。
可想而知!
“如今,有這麼好一個機會。”
“就在我們的麵前,如果此時還不行動。”
“更待何時?”
蘇長青的眸光,充滿野心。
看著蘇長青如此自信之目光。
眾人終於是妥協,同意了蘇長青的相關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