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人:
我又何嘗不是盼望著來信呢?如果說你的作品是才華的展示,你的信更是人格魅力的自然體現。做夢也沒想到,高君竟然有這樣熱鬨的生活背景,心中為你欣喜,同時也敏感地體會到小女子的稚嫩甚至無知。而高君始終如一地看我作難得的紅顏知己,我所能的,此刻不是謙卑的感激,而是種鄭重的肅然: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高君人品中那種難得的境界感。我甚至可以體會到:親愛的高君在將我原本準備仰視的頭,默默地鐵漢溫情般糾正為平等對視。親愛的人,拉住我的手聽我說。
你的做人原則我就不再重複,你對世事的透徹以及內心中對藝術對純真向往的那種堅持,始終如一地體現在你的文字中:無論作品還是信件,甚至你當初在聊天室中認真的話語。想到這些,我忍不住要唏噓感慨,我們的相遇該是多麼的偶然!但是,相知這樣的結果,現在看來,則實在是越來越感覺有必然性的。說你的信體現人格魅力,不僅是你的真實生動、毫無雕琢的直率思維,難得的還有你真真切切的鮮活性情:“如果既有愛亦有情,那麼‘性’也就絕不僅僅隻是些‘動作’和‘刺激’,而是與世界上最為完美的舞蹈一樣,是一種雙方間陶醉投入的藝術,是靈與肉雙向的鳳凰涅槃似的升華與享受……同時呢,這不僅是對‘情’的一次次肥沃的‘澆灌’,更也是對雙方事業與追求的微妙的鞭策與鼓勵……”類似這樣的文字,很多,應該成為情感文字中的經典。我讀到這些時,簡直心中怦然。我知道,這不僅僅是文筆的結果,這是有感而發的真性情。恕小女子筆拙,不能象高君那樣表述深刻透徹而很有條理,我所能的,僅僅是小女子最直接的感受。
現在說說小說第二章的讀後感:
小說的第二章,我是很仔細地一口氣讀完(自我感覺比第一章更舒服,我知道這是心理作祟:儘管兩章裡的環境我都陌生,可我還是對第二章場所的理解更容易接受)。第二章的故事場所變了,與我原來的猜測大相徑庭。主人公的形象更充盈豐滿起來:足夠的涵養與睿智,對世事的明察與在底線上堅守的無奈與絕不迂腐的周旋。一個人總是在考慮感受時還經常替彆人著想,其既有人之常情並大智若愚的生活形象,這在我看過的小說人物形象中,還是沒有見過的。他打動了我。
我總感覺,好作品不是疲勞戰的速成,有激情有感覺就抓緊寫,感覺需要休息時,高君就好好放鬆自己。
對第二章讀著很滿意,可是,還要雞蛋裡挑些骨頭:“正所謂‘人人為自己,上帝為大家’,被各種浮躁的欲望和競爭與生存所迫,也使得所有‘正義’呀‘同情’呀之類,無可奈何地,幾成了像大熊貓一樣瀕臨滅絕的‘珍稀品’……”這樣的文字自然隨意地穿插在故事描述中,感覺很好,建議將所有“正義”呀“同情”呀之類,改為所有“正義”、“同情”之類,因為,總感覺小說的寫法比雜文更正統一些,小說語言可以風格化(高君的小說語言很有自己的風格),這裡將“呀”字去掉,是想將雜文中的議論感覺更正式一些。(權當作不懂裝懂)現在想來,第一章可能也有這些“呀”字,現在提出來,主要是感覺第二章實在提不出意見來,又因為看得仔細,讀到這裡讀到了雜文的感覺,所以建議僅僅將“呀”字去掉,轉換為頓號,意思一點也不變。
嗬嗬,我想看第三章。另外,感覺高君很辛苦,記著善待自己,尤其注意最好每天能有西紅柿和黑木耳吃。
親親你,用我的“草莓”作為鼓勵!
林xx年47
心愛的林:
來信看到,很有啟發。林不愧為知音,也更加證明了我原先的判斷,那就是你的評判和敏感,的確是很有見地和水平的。當然,作為小說,其人物及人物間關係以及情節等種種是否合理,隻能由其自身的展開來訴求於讀者,作者並沒有任何再予以解釋的可能和機會,而且即使有這樣的機會,所有的解釋也是徒勞的。不過作為在完成過程中的試探和商討,卻是有充分餘地來進行這樣的切磋的。
其實,你說的兩個問題,或者說兩個感覺吧,在本質上是屬於一個問題的。對我來說,這其實也說不上像其他有些作家那樣,是一些所謂的“設計”、“構思”等種種,而是從根本上來說,出自我基於對人和生活基本的判斷和潛在的願望。在當今急速城市化的進程中,有些人之所以走到某一行業的辛酸和無奈,本身就說明了其本質的弱勢和善良。另外,我們判斷一個人的根本品質和心地,不是看他對待高於和與自己差不多地位相當的人的態度,恰恰相反,是看對待地位低、尤其是社會最低層弱勢群體的態度。那麼,在現今社會裡,哪些人屬於這樣的群體呢?從貧窮的角度看,應說是農民,但農民若守著土地、並且和同樣的人一起呆在獨有的環境裡,貧則貧矣,卻並不會去經受那種因各種原因所造成巨大反差而來的歧視和心理壓力,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在當今社會裡,真正的弱勢群體也就是兩類人,一是進城民工,再就是由進城女性為主要成份的“小姐”群體,而且相比起一般性民工來說,她們的處境等更為底層和可悲。好像我給你說過,一是以前寫政論性文章、或短小的雜文散文等較多,對於寫長篇來說,也不是十分有底,再是出自於人之常情,即越是喜愛和投入、也因而用心智最多和最集中的東西,往往因這種“認真”而難於灑脫,於是倒反而越容易雕琢味過濃,更也越容易落入林君所說的“俗套”。所以,因為有這樣的經驗和顧慮在先,我對於現在的這個小說,和以前的另幾個小說一樣,雖然在認真寫著,卻其實對於它是否能比較滿意和成功,尤其在彆人眼裡,會是怎樣的觀感等,很沒有把握。按理說,未完成的東西一般不會也不該拿給人看,但我由於寫小說功利的目的和著眼點很淡,所以在沒底的情況下,就很想“是騾子是馬,先拉出來遛遛”。更重要的是,你感動和激勵了我,使我毫無懷疑地相信:你的水平、眼力和素質以及潛在的靈感等,會是我最佳的觀眾和裁判,通過你的心,也一定會使我糾偏補差,由“沒底”到“有底”,不但有信心將它寫完,更也要想辦法推出——畢竟對於寫這樣東西的人來說,“娛己”並不是主要目的,而能夠使之說出一部分人的心聲,並能使更多的人聆聽感悟,才是最主要的目的。另外,我長期以來的為人處世態度是,寧肯輕信和上當受騙,也不願因將人想得過壞而傷害於人,另一點呢,則是將曹操“寧肯我負天下人,也勿使天下人負我”的處世哲學給倒過來,所以,這樣的哲學難免會貫穿於所寫主人公的性格和處事裡,更也會融彙進對於其他一些人物的理想化拔高中,這到底是對是錯,很難給出個準確的結論;但是針對於現今社會普遍存在的人性冷漠和殘忍殘酷來說,我的確是想“柔裡有剛”地唱唱反調,隻是不知這樣的“反調”能否唱好,能否適應和感染於人。所以,對於這點的把握,和前麵一樣,的確有心要依賴於你了!
謝謝你的“草莓”哦……
高xx年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