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君好!
讓自己冷靜下來,試圖在暫時忘記你的情況下仔細看小說,以求儘量客觀:任何一部小說總要有時代的痕跡。重新讀小說14章,尤其是第一章,現在感覺反而非常流暢,將主人公等人頗有些無奈的夜生活活生生地表現了出來。在當下日益浮躁的社會裡,小說選擇現實題材是需要勇氣的。現在流行曆史、虛幻還有與現實脫離實際的官場與警匪愛情題材。但是,決不是說人們不喜歡現實題材,而是現實題材的創作需要極大的勇氣,不僅要真實還要打動讀者,其中的風險與直逼社會問題的力度,都要考驗作家的人品與洞穿力。
高君能夠在不求名利的狀態下,著手小說,本身就是種令人可貴的勇氣。所以說,我相信,這樣的作品會有人喜歡讀的。
當年的《廢都》很會製造熱點,然而,很多人往往衝著一些“省略”去看,反而可能誤讀了作者的初衷,所以說,我感覺這並不是賈平凹的成功,而是敗筆。至少,我的他對此很不屑。我當時也沒有仔細看什麼,至今印象裡隻有一個主人公對著奶牛喝奶的怪印象。和當下的身體寫作比起來,現實題材難免要吃虧,但我想,認真堅持下來,沾光是會在最後的。很多短期暢銷的書,往往也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書。當然,好作品能夠掀起熱來,也是應該的:如果我的高君認真付出心血與汗水,我想,這個社會肯定會有知道珍惜血汗份量的人群。
不過,提醒注意的就是,這個現實,除了有連綿不斷的垃圾堆、靚麗俗氣的霓虹燈,也還有安靜的清晨與日出、雨後的清新與彩虹。無奈與灰暗中不失偶爾的亮色,才能讓讀者在鞭笞與揭露中也讀來傷悲之後的快意與欣慰。關於文筆特點:還是很有自己的特色,三言兩語都可以言之有物,同時又在故事銜接的段落中,自然地夾敘夾議,將這個轉型期社會的某些社會感受自然地穿插期間。對場景、人物外貌與心態的過程描寫上,感覺高君很是遊刃有餘。提醒如下:你的語言風格已自成一家,因小說是個長篇,可要抒發的情懷很多,所以,一個章節中的議論不要過於集中,否則會影響讀者對故事節奏吸引的持續度,但是,議論不能沒有,這是本篇與其它小說相比的深刻與獨特之處。
說說人物:感覺主人公與前期幾個人物的刻畫很鮮活,非常生活化。看得出來,高君想讓作品主要人物儘量避免臉譜化,這很不錯。不過,長篇的人物很多,穿插一些臉譜化的小人物,可以省心省力,暫時不必理會,將重點放在主要人物上,等有了時間,再從細化細節與小人物上下功夫。畢竟,小人物的鮮活,會令整個篇章提升很多層次,這定然也需要你付出心血的。高君似乎有些刻意要回避故事與構思,其實不必,有了好的創作立意與心態,普通與看似通俗的故事與人物也會同樣令人耳目一新。
讀你的小說,總讓我想起《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確切地講,《白鹿原》 的人物刻畫性格更鮮明,但是,影響遜色於《平凡的世界》 ,可能與路遙現實題材創作的堅持與英年早逝更有關係。我想說的是,儘管《平凡的世界》中有不儘合理的地方,但人們願意接受他喜歡他,就如同《紅樓夢》不過是個八十回的殘缺本,但是,卻令多少人為之癡迷,竟成為《紅學》來攻(說實話,感覺有些跟風的紅學人士是在浪費社會資源)。所以說,瑕不掩瑜,要把自己對這個社會最直接的感受寫出來,暫時不要考慮什麼有何敗筆。整個出來之後,再修改不遲。再有,現在社會萬花筒一般,除了高君要說的風塵女子活動的場所、媒體出版界,還有很多層麵,各類人物的較量與衝突,會令小說的故事更有看頭。比如說《白鹿原》中兩個家族之間的明爭暗鬥,原本就很吸引人,至於《棺材鋪》中的爭鬥,如沒有爭鬥,就沒有這個故事了。
我相信,高君的小說將斷然不會僅僅是文人與女人的感情糾葛,畢竟這不是言情小說。按照高君對社會的深入程度,我有對您故事中衝突的期待。當然,這種期待,決不會是“海岩”式通俗小說的一味求奇求變求花哨。我相信——我的高君!爭鬥與矛盾不是目的,但卻是吸引讀者和表現人物的有效工具。《平凡的世界》讓人愛讀,當時,幾乎全班的學生都在看,不僅僅因為那裡麵有年輕的追求與夢想。另外,就是有許多打動人心的書中人物已經深入了讀者的心,讓讀者去關注他們的命運。當然,《人到中年》 也曾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所以說,你小說中的主人公雖然已經不惑,但是,所有感情的東西,總有共性,40歲男人的情感世界也會有人去關注。男人尋找共鳴,女人也有去真實了解的需求。畢竟,功成名就的四十歲男人太多太泛濫了,普通一些的中年男人需要有責任心的作家來寫。寫活一個人,好人也罷惡人也成,鑽到讀者心裡去關注他,看他好或者壞到何種程度與地步,就是讓我們看下去的動力之一。
再說一點感受,人為製造一些懸念或伏筆,也沒什麼不好,《簡愛》的敗筆也有,但絲毫不影響其名著的地位。其中。羅切斯特夫人的懸念,在推動小說進展上功不可沒。還有一點就是,我不得不說的前蘇聯小說家庫普林,他有個作品叫《火坑——俄國妓女辛酸史》 。我的他看書不是太多,卻有一本這樣的書,我固然可以猜測其當時看此書的多種因素,但是,他說這本書寫的很客觀,根本不同於一些下半身文學或妓女文學。我納悶的是這本書的扉頁上竟然寫著:謹以此書獻給所有的青年與母親們!(個彆字有出入),寫妓女的書為什麼要獻給青年與母親們呢?這是我的疑團,也就看了,我記得我曾經看哭了,辛酸的妓女中有醜惡也有善良,那種真實冷靜的筆觸,與高君的文風頗有相同之處。
好羅嗦,也有些累,懶得整理了,相信高君會擇其善。說實話,此刻真想被你疼愛地抱在懷裡,美美地酣眠……有一點點胡子茬也沒關係,真的沒關係,偶爾那樣子,彆有情趣……這兩天一直在思考你留下的作業。其實,看第一章時就有不由自主的對比,暫時寫到這裡。真想輕輕地“咬”你一口。
另外,我想看看你原來發過的散文與小說各一篇,不知是否方便。沒什麼,僅僅是因為喜歡,還想和小說作作比較呢。這一點決不強求,精力還要放在我們的孩子上。
孩子他爸,你可知否?(嗬嗬,親親)
林
xx年417
林:
來信收到。第一件事是覺得太讓你勞累了,以前都說過了,老讓你熬夜,已很使人心疼,這回還竟然“無賴”地給你派下“任務”;中午看你的“暫時”時,都不知該怎麼對你說了,還要忙很多事,還要顧“任務”,更還那麼心細地怕我誤會你生氣……晚上的信看了後,首先想到你的認真和用心,否則不會有這麼深刻的剖析評判。再是呢,你以往的閱讀和思考也讓我深為敬欽,而有著這樣的基礎,又怎能不提出那麼多對我深有啟發的見解、意見和建議呢?比如對現實題材的看法,對“陰暗”和“亮色”的見解,對小人物塑造、議論、情節設計等等的建議,尤其是對小說中所涉及以及將還要涉及的“風塵女子”的意見和感受,看了後就已經很有感觸,回頭再融入到往下的寫作中時,那一定會起到更大作用的。第三個,當然是看到了你出色的聰明,至少有三個要點,你已經猜到了,其一是“小說將斷然不會僅僅是文人與女人的感情糾葛”,而必然會“還有很多層麵,各類人物的較量與衝突,會令小說的故事更有看頭”;其二是“這樣的男人為什麼離婚了,他的孩子呢?相信今後的故事不會沒有交代的”;其三是“xx之外的女子可以找出一個來這樣寫(已經都做過伏筆了,往下發展就一定會出來的,而且肯定還會讓你有點兒意外)”。
你這些看法和評判中,至少有兩處說到我的要害。其一是作品的“亮色”問題,我以前因種種主客觀原因,往往對灰暗的一麵看得多了些,這樣對寫雜文固然很好,但用於寫小說,則往往就讓人越看越覺得消沉,不對味;後來再深思這問題,而且更隨著對生活的感悟,慢慢就明白了,問題並不在於你看的或寫的“灰暗麵”是多是少,而在於你賦予作品主人公(其實也就是自己)和主要一些人物的,究竟是怎樣的一些內心的世界呢?這樣一來,應該說,在小說寫作中,越往後發展,你就會越能夠清楚地看到,即使是在漆黑一片的暗夜裡,也仍然會有著如丹珂捧在手裡一樣的那顆燃燒而光明的心。其二呢,能引起你對於xxx以及同類女子寫法的絕非無理的看法與評判,其實究其更深層次的原因,卻又和前一個問題連在一起了,那就是我自己也感覺到了,是不是由於想強調人內心的“亮色”,而確實把筆下的人物“理想化”得太脫離實際了呢?這問題將進一步再認真地思考和調整。應該說,我之所以寫這樣的人物、以及一定要著眼於這樣的人物,其實除了當今的現實外,潛意識裡,也受著以前讀過的一些名著的影響,一本是《德伯家的苔絲》 ,另一本記不清書名了,但情節和人物仍記得極清,是俄羅斯作品,寫一個貴族玩弄了女仆後又拋棄了她,結果這女孩成了妓女,幾年後又因犯罪(好象是傷了人)發配去西伯利亞,而這時這貴族已成為十二月黨人,對以前所做所為深深懺悔,為了贖罪,非跟著發配的犯人一起去西伯利亞,很多很多極其感人的情節,都從這時展開……總之,這裡麵有很多要深刻思考和藝術操作的東西,而你的切中要害的點出,確使我獲益匪淺。
高xx年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