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廢鐵計(1 / 1)

推荐阅读:

鬼叔帶來的消息,像一顆投入平靜水麵的石子。

情報很簡單。

一艘從德國漢堡駛來的貨輪,即將抵達香港。

船上,裝著一批二手精密車床。

是國內工業建設,最急缺的那種。

“但這次的貨,很燙手。”

鬼叔的聲音,在染坊倉庫二樓的辦公室裡顯得格外低沉。

“接頭的人,是國民黨那邊的。”

辦公室的空氣,瞬間凝固。

梁文輝剛剛撥動算盤的手,停了下來。

他扶了扶眼鏡,鏡片後閃過一絲凝重。

“堂主,國民黨經手的設備,我們去碰,無異於虎口奪食。”

他的判斷很現實。

和義堂就算在九龍城寨站穩了腳跟,也無法與一個裝備精良、背景深厚的政治實體正麵抗衡。

“硬搶,是下下策。”

陳山說道。

他的手指,在粗糙的木桌上,有節奏地敲擊著。

咚。

咚。

咚。

每一下,都敲在眾人的心上。

李國棟聞訊從實驗室趕來,他身上的化學藥劑味道還未散去。

一聽到“精密車床”四個字,他的眼睛裡瞬間放出了光。

那是一種技術人員對頂級工具最本能的渴望。

“陳先生,如果我們能拿到這批車床……”

他的話沒說完,但所有人都明白其中的分量。

那意味著“遠東實業”可以從簡單的化工品生產,向更複雜的機械加工領域邁進。

那是真正的工業基石。

“我們的資金,買不下這批貨。”

梁文輝一句話,將所有人的幻想拉回現實。

“就算買得下,港英政府那一關,也過不去。”

這才是最致命的。

這批設備,名義上屬於國民黨,受港英政府的默許和保護。

任何試圖染指的行為,都會被視為對現有秩序的挑戰。

辦公室裡,再次陷入了沉默。

樓下機器的轟鳴聲,此刻聽起來,反而像是一種無力的歎息。

“既然他們覺得是寶貝。”

陳山停止了敲擊桌麵的手指。

他抬起眼,看向眾人。

“我們就讓它在所有人眼裡,變成一堆廢鐵。”

梁文輝愣了一下。

鬼叔的眼中,則閃過一絲明悟。

陳山看向梁文輝。

“文輝,你在巴拿馬注冊的那幾家公司,現在可以用上了。”

“用這些公司的名義,在市場上放出風聲。”

陳山的語速不快,但每個字都清晰有力。

“就說這批德國車床,在運輸途中遭遇了嚴重的海水浸泡,內部零件已經大規模鏽蝕。”

“不止如此。”

他補充道。

“還要說,這批設備本身就有設計缺陷,根本達不到宣傳的精度。”

“一句話,誰買誰虧,這就是一堆從德國運來的工業垃圾。”

陳山又轉向鬼叔。

“鬼叔,你的人脈,遍布碼頭、茶樓、酒吧。”

“我要這些謠言,在三天之內,傳遍香港每一個能接觸到航運和貿易的角落。”

“要讓那些搬運的苦力,喝茶的商人,喝酒的水手,都在討論這批倒黴的‘德國廢鐵’。”

鬼叔點了點頭,沒有一句廢話,轉身便下了樓。

他的世界裡,執行命令,就是天職。

陳山站起身,走到沃爾夫岡和李國棟的臨時工作室。

那裡堆滿了圖紙與零件,空氣中混雜著機油和焊錫的味道。

沃爾夫岡正在用他的計算尺,核對一個齒輪的參數。

李國棟則在一旁,用鉛筆飛快地記錄。

陳山將他的計劃,簡明扼要地說了一遍。

最後,他看著眼前的兩位技術核心。

“我需要一份報告。”

“一份由你們兩位專家聯合出具的,關於這批車床的‘專業評估報告’。”

“報告的核心,就是證明它們是一堆問題百出的廢鐵。”

李國棟幾乎是立刻就明白了陳山的意圖。

他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鏡,眼神裡滿是興奮。

“陳先生放心,要讓一份報告看起來比真的還真,技術細節是騙不了人的。”

“我們可以從材料的金屬疲勞度、主軸的公差範圍、甚至電路的老化程度上,找出無數個‘致命缺陷’。”

然而,一旁的沃爾夫岡卻皺起了眉頭。

他放下了手中的計算尺。

“陳先生,偽造一份技術報告?”

德國人那雙灰藍色的眼睛裡,寫滿了不解與抗拒。

“這……違背了工程師的基本原則。”

在他的認知裡,數據就是數據,事實就是事實,不容許任何形式的篡改。

“沃爾夫岡先生。”

陳山看著他,語氣平靜。

“原則,是用來守護我們珍視的東西的。”

“如果我們的敵人,用不講原則的方式,來搶奪我們賴以生存的工具,我們是該固守原則,然後一無所有,還是用他們的方式,把屬於我們的東西拿回來?”

沃爾夫岡 的眉頭,鎖得更緊了。

他陷入了劇烈的思想鬥爭。

李國棟在一旁,用不太熟練的英語,小聲解釋著中國的古話。

“兵不厭詐。”

沃爾夫岡沉默了許久。

終於,他抬起頭,眼神中的掙紮,變成了一種全新的專注。

“我明白了。”

他重新拿起計算尺,表情嚴肅。

“要偽造,就要做到完美。”

他走到一張草圖前,用鉛筆在上麵畫了一個車床的結構。

“我們可以聲稱,它的主軸在長期高負荷運轉下,因為熱處理工藝的瑕疵,會產生無法修複的同心度偏差。”

他指著圖紙上的一個點。

“還有齒輪箱,我們可以設計一個模型,證明它的二級傳動齒輪,存在金屬疲勞的隱患。”

“這些問題,在短期檢測中,根本無法被發現。”

德國工程師的嚴謹,在這一刻,被用在了截然不同的地方。

他不是在撒謊。

他是在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構建一個理論上完全成立的“謊言”。

李國棟看得雙眼放光,立刻補充道。

“對!還有電路係統,還是老式繼電器,我們可以強調在香港潮濕的環境下,這種電路極易短路,維修成本極高!”

一份堪稱完美的“廢鐵鑒定報告”,在東西方兩位技術專家的合作下,迅速成型。

與此同時。

美國領事館,商務參讚辦公室。

詹姆斯·安德森的指尖,夾著一根熄滅的雪茄。

他的麵前,放著幾份剛剛彙總的情報。

一份,是香港各大貿易行和船運公司裡,正在流傳的,關於一批德國廢鐵的謠言。

另一份,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巴拿馬公司,向國民黨方麵開出的,一份收購報價。

報價低得,隻比廢鐵的回收價高出一點。

最後一份,則是那份由“遠東實業”技術顧問署名的,內容詳儘的“評估報告”。

安德森的下屬,站在一旁,語氣帶著一絲不確定。

“先生,看來這批車床確實出了問題,陳山是想趁機撿個便宜。”

安德森沒有說話。

他拿起那份報告,仔細地看了看。

“不。”

他將報告扔在桌上。

“這不是撿便宜。”

“這是心理戰。”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

“一個九龍城寨的泥腿子,竟然想在國際貿易的牌桌上,玩這種小聰明。”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