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之內,杜荷正焦急地等待著太極宮的消息。
他雖然心焦,但非常之時也不敢隨便派出探子到太極宮外打探,彆提有多麼煎熬了。
看到太子安全歸來,他們幾乎是喜極而泣。
杜荷把李承乾迎於殿內,跪倒於地。
“天幸太子您回來了,此次陛下突然相召所為何事?臣在殿中憂心不已,若殿下有個意外,臣隻能以死相報,追隨殿下於九泉之下了。”
李承乾沒好氣地道:“你小子就不盼本宮點兒好的?”
雖然這麼說,但李承乾的心裡還真有點兒小感動。
以杜荷的身份家世,其實完全可以保持中立,自己的老爹必定會優待於他。
杜荷為自己謀劃著反叛李世民,等於在趕著自己送死啊。
作為謀臣,他完全錯誤地估量了“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製定了一個成功率根本為零的計劃。
但是,能有一個對自己如此忠誠之人,那感覺……還不錯。
而且李承乾也不可能把責任全部推到杜荷的身上。
說到底,還是他自己動了貪念,而不論是李元昌還是侯君集,其身份地位與手中的權勢更是遠高於杜荷。
他們才是真正幕後謀劃之人。
再者說,李承乾現在的麻煩還沒有消除,隻能依靠著身邊追隨著他的人才處置目前的危局。
他探前一步,把杜荷給扶了起來。
“這些話便省了吧,事情還沒結束,不想被抄家滅族就先打起精神來!”
杜荷一聽,立即緊張起來。
“果然?陛下此次召殿下您沒安好心吧?”
“臣聽聞魏王李泰先一步趕到了太極殿,他是不是又在陛下麵前搬弄是非?陛下難道對殿下已經有了處置?”
他隻覺得腦袋中有些發暈。
杜荷並非不知道陛下是何等可怕的人物,隻是一直抱有僥幸之心。
現在整個東宮的前途都不容樂觀,便是連太子本人都朝不保夕了。
李承乾痛心疾首地道:“陛下他令我兼任並州大都督,左右威衛左右驍衛都由我協調,包括魏王李泰協同兵療,為我所屬的大軍提供軍械糧草,不得有失!”
“唉,陛下果然是深不可測,我們過去還是想得太簡單了,不過留是青山在……咦?”
杜荷心態麻木地說得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安慰之語,說到一半時才發覺有哪裡不對。
“呃……殿下?”
“怎麼了?”
杜荷跟李承乾大眼瞪小眼地對視著。
“您剛剛說,陛下他委您以並州大都督?”
“嗯呢。”
“十二衛中的四衛之兵權?”
“嗯呢。”
“兵部還,還有,還有魏王府,都要配合您,供您的大軍以軍械補給?”
“杜荷你年紀輕輕,竟然未老先衰,要不要本宮替你召個禦醫前來?你若真有個閃失,本宮怎麼跟九泉之下的杜老大人交待啊。”
杜荷這才相信,自己剛剛沒有聽錯。
“這,這怎麼可能呢!”
“不不不,殿下親口所說,那自然是真真的,殿下,這是天賜良機啊。”
“兵權在手,我們的機會更大了!”
李承乾極是同情地看著他:“杜荷,你是不是聽漏了什麼?這兵權,乃是陛下剛剛在太極宮所賜。”
“陛下……”
杜荷狂喜的神色瞬間僵在了臉上,換成了一副跟剛剛的李承乾一樣慘然的神情。
“陛下他到底是咋想的啊?君心似海,深不可測呀!”
……
“陛下,您到底是怎麼樣的?”
太極殿內,唯一沒有離開的長孫無忌,頗為憂心地探問起來。
李世民淡淡地道:“今日這太極殿中發生之事,無忌你當是都知道了?”
長孫無忌苦笑道:“正因為無忌知道,才明白陛下的為難之處,才不明白陛下為何要如何處置。”
“按理說,至少不當讓太子再接觸兵權為好,對朝廷,對太子本人,都是如此,可是陛下之處置,請恕無忌也難以揣測聖心了。”
換成其他的臣子,事關太子與魏王對於儲君之位的爭奪,不論私下裡打什麼小算盤,表麵上都萬不敢輕涉其中。
此等事情,隻有一人能決斷之權,那就是皇帝!
其他大臣,縱使隻暗中想施加什麼影響力,下場也隻有死!更何況麵對的還是李世民這等極有主見的英明之主。
但是,整個大唐朝堂之上,有一人算是例外,那就是長孫無忌。
大唐未來的繼承者,隻會是那三個長孫無忌的親外甥之中。任誰繼位,長孫無忌的地位都不會受到影響。
相反,因為長孫氏的關係,他們必定會極度倚重長孫無忌。
李世民若是千秋之後,也要靠著長孫無忌的才能與在朝中的地位,為自己的兒子保駕護航。
更重要的是,李世民與長孫無忌自幼年之時便相知相交,自晉陽起兵之前,長孫無忌便不斷地為自己出謀劃策,而且事事都是以自己的角度思考。
李世民麾下謀臣無數,但卻沒有人能取代長孫無忌的位置。
有些話,他也隻能私下裡跟長孫無忌來說道。
李世民想以今天發生之事,臉色也是難看。
“哼,你以為朕心中不氣嗎?朕不過稍加偏袒了青雀,他便似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一般,竟然拿太子之位跟朕賭氣!”
“而且,他還聲言什麼已經謀劃了反叛之事!你聽聽,這是正常人能說出來的話?這是朕的兒子能做出來的事情?”
李世民氣極反笑,可見李承乾那番話對他的衝擊不輕。
而且,還有些話,對著長孫無忌,就連李世民也難以開口說出。
那自然是有關於長孫氏的話,假如長孫氏在,必不至於令承乾受這等委屈,必不至於令他們兄弟出現如此之大的衝突……
長孫無忌卻沒有半分笑意,極度冷靜地勸諫道:“此等事情,絕非兒戲,更何況太子與侯君集關係密切!”
“不論其真假,陛下也當先禁足太子,再派可靠之人,直接至軍中解除侯君集的兵權,令有司嚴審之!”
長孫無忌非常清楚,太子的“胡鬨”或許不足為懼,但事情牽扯到了侯君集,那就不可輕視。
貞觀年間,名將如雲,多得是可以獨擋一麵的猛將,哪怕在他們之中,侯君集也算得上是出類拔萃的人物,幾可與李靖將軍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