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果然有天分,一點就透。”
“確是如此,臣剛剛領兵之時,論天分卻是比殿下差遠了。”
“咳咳。”
李承乾趕緊乾咳兩聲,打斷了他們。
這事兒發展方向有點兒不對啊,自己必須要想辦法作出“補救”才行。
他托著腮,仔細盯著地圖,猛然間,似乎發現了幾位老將軍所議的一處漏洞。
對於當世兵法的掌握,他們確是少有人能及,但是李承乾的腦袋裡卻裝滿了大唐尚未經曆過的,中原王朝與遊牧強權之間的戰例。
那些強大的遊牧騎兵,侵入中原之地如入無人之境,沿途那些重鎮要塞,對於靈活的騎兵幾乎無法造成困擾。
自大漠至三輔之地,沿途並無險要的關隘,也就隻有渭水等少量河流稱得上遊牧騎兵的障礙。
甚至於並州號稱險要之地,武德年間也曾經被突厥所支持的劉武周勢力攻破過,若非李世民力挽狂瀾,就連長安之地也要被人家奪了去。
尉遲敬德等將軍的分析並非沒有道理,但也不是絕對可靠的,戰場上什麼事情都會發生。
更何況,他們就當不會把李泰對自己的恨意也算進去的!
他們若以西州和安西之地作為首要支援的目標,必會讓長安以北防備空虛。
而李泰對他的恨意若是達到了足夠的高度……這條關鍵的信息,薛延陀部的主帥,很可能會透過某個秘密渠道得知此事啊……
李承乾又看到了自己繼續擺爛的希望。
不過他還是謹慎地先詢問起來:“然而,我們總需要派一支大軍防備才好,哪怕隻是給長安的達官顯貴們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呢。”
“心理上的安慰……嗬嗬,太子的用語著實有趣。”
李勣瞬間就明白了太子所指何意,發出會心地一笑。
而尉遲敬德和程知節琢磨明白過來,也不禁哈哈大笑。
他們都覺得太子之言,對於那些達官顯貴的嘲諷,非常符合自己的脾氣。
“請太子放心,休說長安內還有另外的十二衛主力駐守,我們可以把右威衛擺於河朔一帶布防。”
“縱使薛延陀部十萬鐵騎全力來攻,想要吃下右威衛,也得一副好牙口!”
程知節說得極為霸氣,顯然是對於右威衛大軍的戰力非常有自信。
而他正是掛名右威衛大將軍,右威衛可算是他一手調教出來的大唐主力。
李承乾差點兒樂了。
其實他倒並不太了解右威衛大軍的實際戰力。
但是,他卻清楚地記得,右威衛在大唐十二衛編製之中,可是一支步軍呐。
要把一支步軍孤伶伶地北上,防範如此廣闊的戰線,麵對的還是一支全騎兵的大軍。
他們怕是連自己的糧道無法完全守得住吧?
而且,李承乾還知道,一支步軍麵對騎兵,尚有一處極大的弱點,那就是不敢輕易分兵!
騎兵可以利用他們的機動優勢,隨時在任意的一處戰場集中優勢兵力,開始圍殲之勢。
當其他的步軍友軍趕到之時,很可能連收屍都嫌晚了,而且自己也可能陷入敵騎兵的包圍之中。
李承乾沉吟片刻。
雖然程知節的“大意麻痹”非常符合自己的期待,但是右威衛將士也都是我大唐子民。
戰場無情,隻要出現大敗,必定會伴隨著驚人的傷亡,哪怕有些將士可以趁著亂局逃入深山,最後避回長安,但是在大敗之中被追殺陣亡的將士,是不可能活過來的。
李承乾卻是不忍心,因為自己的美好計劃,坐視如此眾多的大唐將士陷入險境。
最起碼,也應該讓他們多一條生路。
“左右驍衛軍皆為騎軍,行動速度不弱於薛延陀部,而且對於大唐的地形更加熟悉,是否讓他們留下一部,接應下右威衛大軍,以應非常?”
“接應……右威衛?”
程知節等人怪異地看了眼李承乾。
李承乾反而被他們看得莫名其妙。
自己的提議按理說是四平八穩,在用兵之上也不算什麼奇談怪論,至於引來這樣的目光麼?
難道是因為自己的提議,掃了程知節的麵子,讓他覺得自己小視了右威衛大軍的作戰能力?
就在此時,沉思的李勣突然展顏一笑。
“太子殿下,果然思慮周到,我已經明白殿下的用意了。”
“殿下之計甚妙,我等自然照辦!”
哈?
李承乾被這位大唐名將誇得更加莫名。
不是,我剛剛提出了什麼妙計,值得你李勣都專門開口稱讚?
李承乾憑著對幾位大唐名將的粗略印象,一直覺得李勣雖然算得上是“智將”,但也是個忠厚人,現在看來,他這人“不老實”呐。
李勣微笑著提議道:“殿下雖是憂心於右威衛大軍,但要接應右威衛倒也犯不著動用左右驍衛主力。”
“關隴之地,民風皆懂騎術,幾處州郡的民團之中,便有足夠的騎兵,由他們配合右威衛作戰,必不致有失。”
“而左右驍衛,確為我大唐騎軍主力,若聚於一處,有些浪費,可以分頭行動,策應不同的全戰方向,尋機大破薛延陀部。”
李勣的話,在李承乾聽來真是純純地拍馬屁,完全是把自己剛剛的話落到用兵實處,而且左右驍衛主力依然可以西進,找到與薛延陀部決戰的機會,立下大功。
他這一手,既討好了自己,又給了“友軍”立功的機會,真是長袖善舞。
李承乾不由得對於李勣的人品產生了懷疑,連帶著也懷疑起他製定的計劃是否真能保得住右威衛大軍將士的性命。
然而,尉遲敬德和程知節卻是完全不會懷疑自己這位同僚的人品,更不會懷疑他的用兵之能,聽到李勣如此說,便直接附和。
李承乾雖然掛名並州大都督,直接統禦北疆諸部大軍,而三位老將隻是奉聖命“輔佐”自己。
但是他也很清楚,現在既然連三位老將都做出決定,自己也不好推翻他們。
不過李承乾還是覺得,三位老將軍似乎太過於相信右威衛大軍的戰力。
自己雖然也在利用右威衛,但正是因此,他心中頗有些愧疚,私下決定,定要動用自己的權力,給他們更多的策應,至少也要保得他們遭遇薛延陀主力突襲之下,也能撤回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