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力主親征(1 / 1)

推荐阅读:

“皇兄之言,令臣弟佩服!”

李泰眼珠轉了幾圈。

既然他根本想不通,此舉對於太子而言有何好處,那反而簡單了。

成全他!

連父皇都有可能在沙場上遇險,打死李泰也不信李承乾能在沙場上縱橫無敵。

隻要成全了他,讓他上了戰場,李承乾有的是機會送掉性命。

對他而言,那簡直是最理想的結果!

若真是搞陰謀詭計,把皇兄害死了,弄不好還要汙了他李泰的名聲。

可是,李承乾自己死在沙場上,沒有任何人能責怪自己!

自己甚至還能裝裝大方,給他厚加禮遇,史書上都會讚揚自己的品德。

“父皇,您年事已高,親上戰場自是不合適,若有皇兄代替也是一策,隻要將士用命,憑我大唐軍的實力,豈會懼怕小小的薛延陀部?”

李世民也不禁動容。

他萬沒想到,李承乾竟有如此膽魄。

不過,李承乾作為主帥,現在的大唐軍也不需要他去衝鋒陷陣,即使如此,軍中的危險,也不是任何人能提前預料的。

此時李世民又回想起,前些天承乾近乎絕望地向自己說出存在著謀反的計劃。

現在,李承乾竟是自己主動開口要求隨軍親上前線!

難道說,他之前過度寵愛李泰,真的讓李承乾產生了這麼大的壓力?

之後,便聽到了李泰直言附和李承乾,竟是真的想要讓自己的嫡親兄長前往沙場。

哪怕是李承乾自己最先提出此議,李泰“隻不過”是附和而已,任何人都無法指摘他的不是。

但是,李世民還是向他投去了頗為厭惡的目光。

“高明,你自己也明白,朕托你以四衛之兵權,而且牽扯到並州至安西的千裡戰線。”

“你願意親往戰場,鼓舞士氣,精神可嘉,但卻置西州與安西於何地?”

“難道另外的三衛將士便不需要你這個統帥來協調,其他的戰場就不需要你這個統帥來指揮了嗎?”

李承乾本就是覺得,隻是前線兵敗戰危,未必會連累到自己這個主帥,或者說未必嚴重到削掉他的太子之位。

假如他親在前線,親自督戰的那條戰線兵敗,那就再也無法甩脫責任。

再者,他也是真切地認為,尉遲敬德等老將對於右威衛的戰力太過高估,自己親自在前線,作為主帥也不會有人要求他衝鋒陷陣,安全還是有保障的。

他在右威衛軍中,那麼對於右威衛大軍的接應力度會提升一個檔次,尉遲敬德等將軍想來就沒有立場再反對自己,要求左右驍衛這等騎軍主力,分兵策應右威衛的決定。

哪怕右威衛真的戰敗,有諸多友軍接應,至少不會出現太大的傷亡,大家可以退回到長安等人,以備再戰。

自己既能達成“目標”,又不會連累太多的大唐將士,可以稍稍降低他心中的罪惡感。

聽到李世民的質疑,李承乾依然不改“初心”。

“回父皇,我大唐在西州與安西之地,皆有如同阿史那思摩一般的重將。阿史那杜爾和薛萬徹,對於當地地形和布防都了如指掌,遠勝過兒臣。”

“其他三衛大軍趕到支援,隻需要與兩位將軍配合便可。”

“兒臣舉薦李勣將軍為左路軍主帥!前者便是李勣將軍領軍滅掉龜茲與高昌,對於西域極其了解,而且他還曾與阿史那杜爾、薛萬徹等當地將領共事過,與他們頗有默契。”

“如此,朝廷便不需要擔心安西都護府的安全,兒臣更可專心於北疆布防,若是薛延陀部真從北方草原來犯,兒臣必與之周旋到底!”

李承乾雖然沒有用兵經驗,但是對於這些大唐名將的履曆卻早就背熟了,直接點出了李勣作為其他大軍主帥的優勢。

而且,他還生怕李世民不準他前赴軍中,表現得極是慷慨激昂。

果然,聽到李承乾如此說,連尉遲敬德等老將都受到觸動,仿佛在太子殿下的身上,隱約看到了陛下當年的影子。

當然了兩者的差彆還是很大,李世民腿上並沒跌傷,而且陛下之英武也非任何人能比得上。

但李承乾的表現與膽魄,已經讓他們刮目相看了。

李勣在此時站了出來。

其實,他也認為,相比於程知節等更有資曆,跟隨陛下時間更久的將領,自己才是領軍馳援西域的最佳人選。

不過,哪怕其他眾臣未到,他們私下與陛下商議之時,他也不好搶在尉遲敬德二將之前請命。

現在有太子殿下先提出來,他就可以放下顧忌。

“太子殿下既有此安排,臣甘願為朝廷為陛下分憂。”

李泰嚇了一大跳。

他卻是誤會了李承乾,必是借此機會,想要對李勣加以拉攏。

李勣將軍近些年的戰績太漂亮了,不過是受限於資曆和跟陛下的關係,在軍中的地位一直排在其他幾位名將之後。

李泰倒也聽聞此事,沒想到太子下手這麼快,竟利用這樣的機會,想讓李勣多立功勞。

你看吧!李勣果然急不可耐地跳了出來!

李泰心中危機感更重了。

他根本不在乎是李勣還是誰領兵西援,最重要的必是坐實李承乾親自領右威衛北上,借機讓他“名正言順”地死在長安之外,讓老爹順理成章地考慮“另一個”太子人選。

“咳,皇兄思考得如此全麵,真是沒有愧對父皇的期望,父皇當是要成全皇兄的一片苦心了。”

李泰為了能讓李承乾順利趕到前線,竟然少見地附和和讚許起自己的皇兄。

隻不過,他這點兒小心思,是完全無法瞞過李世民的眼睛的!

李泰與士族結合,從他們那裡得到的最大建議,就是表現自己的孝!

一方麵,自玄武門之後,整個李唐皇室以及李世民本人,對於皇家內的孝道極為重視,不想再重複以前的悲劇。

其次,自古以來,孝道被曆朝奉為治國之本,本就是與忠君等想法結合在一起的。

但是,聖人之教,對於孝道是有非常多的延伸的。

不僅對於父親,對於兄長的態度,同樣也包含在孝道之中。

李世民對於李泰過去的表現極為滿意,否則也不可能不顧朝野議論還有李承乾的感受,極度寵縱李泰,給他種種超過了親王的特權。

但是,現在李泰過於心急,似乎透露出了他內心真正的想法,卻讓李世民感覺到,他之前表現出的孝,或許全是表麵功夫,甚至是表裡不一!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