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才笑道:“投資是肯定的,建廠就不一定了,無論如何,我組的考察團,肯定會給劉省好好提提氣。”
他的意思很明顯,這次考察,聯邦這邊,帶著足夠的誠意,效果一定顯著。
劉浮生卻說道:“張大哥先彆把話說的太滿。”
“哦?還有什麼問題?”張茂才疑惑道。
劉浮生說:“粵東的情況比較複雜,有些事要循序漸進才行。”
張茂才略一思索,隨後笑道:“我費這腦子乾嘛,聽你的安排就是。”
“多謝張大哥。”
劉浮生由衷的說。
考察團的事,有了張茂才的配合,劉博和唐少英,就有樂子瞧了。
……
聯邦商務代表團正式發出公函,告知潮江政府他們的具體考察時間之後,唐少英忽然召集潮江三市的主要領導,到羊城來開會。
這事在劉浮生的意料之中,如果不搞點事,就不是唐少英了。
這次會議專門針對潮江三市召開,因此,劉浮生,趙秋偉,劉博,李武,顧洪成等人,全部都到場了。
此外,三市負責經濟的副市長,商務局,國資委等相關單位的領導也都在列。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會議開始之前,鵬城的副市長楊清河也到了。
趙秋偉笑嗬嗬的說:“這次會議,專門為潮江三市召開,楊副市長怎麼也來參加了?”
楊清河苦笑道:“我也不想來,你們發展那麼迅猛,已經讓我們有了巨大的危機感,這次的外商考察團,又是一則重大利好,來這裡觀摩,讓我眼饞心酸啊。”
眾人聞言,全都大笑。
劉浮生說:“省裡讓鵬城參與會議,就是想給鵬城爭取一些東西,楊市長不必這麼悲觀,你這趟過來,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獲呢。”
楊清河搖頭道:“這個我不敢指望,唐省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幫助鵬城的高科技企業,走的更快更遠……最終好多龍頭企業,都出走到潮江去了,這次彆讓鵬城繼續輸送人才,我就千恩萬謝了。”
很明顯,他對此前鵬城高科技企業集體出走的事,依舊耿耿於懷。
雖然他知道,私下議論省裡的政策很不好,但他同樣希望,這個牢騷能傳出去,讓議論擴大化,這樣他才能好好說道一下。
交情是交情,工作是工作,楊清河拎得清這個道理。
遠處,新上任的商務廳孫廳長走過來說:“大家聊什麼呢?”
李武笑道:“孫廳來了,剛才我們在討論,會議什麼時候開始。”
楊清河也說:“孫廳,省裡討論潮江的事,叫我們鵬城的人過來乾嘛?難道還想讓鵬城去支援潮江啊?你們不能逮住一隻羊,往死裡薅羊毛啊。”
孫海笑道:“您彆急,省裡可沒這個意思,恰恰相反,省裡是想著,幫鵬城謀點福利呢。”
“啊?”
楊清河一愣,有點不信。
孫海看向劉浮生說:“這事兒我也剛知道,是唐省親口對我說的。”
他想表達,事發突然,他來不及和劉浮生打招呼,唐少英也沒有跟他商量,隻是傳達命令。
劉浮生微微一笑:“會議就要開始了,咱們過後再聊吧。”
眾人紛紛點頭,一起走進會議室。
數分鐘後,唐少英和相關部門的領導乾部,也全都到場了。
根據級彆,唐少英坐在主位,劉浮生作為主抓經濟的副省,自然坐在唐少英旁邊,孫海的級彆也是副省,位置卻要靠後一些。
會議開始,唐少英說:“同誌們不用太拘謹,咱們今天開的,是一個簡單的閉門會議,主要是討論聯邦代表團到潮江地區參觀考察的事情,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讓這次聯邦考察團的工作,取得圓滿的成功,並提振粵東省,乃至全國的信心。”
眾人點頭,卻沒人接話。
就算是閉門會議,也要有規矩,哪能真正的暢所欲言啊。
沉默中,江頭市新上任的書記劉博,忽然笑嗬嗬的說:“唐省說的對,鑒於目前國內和省內的經濟狀況,這支來自聯邦的考察團,顯得尤其重要。”
“可惜,我剛到江頭市,即便在同誌們的幫助下,也沒有捋順市裡書記的工作,在這裡,我很想聽聽唐省和各位同誌的真知灼見。”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家夥說的話,一點營養都沒有。
實際上,隻有老油條才能說出這種墊場的廢話。
主持會議的領導講話完畢,肯定不能隨意冷場,尤其會議剛開始,這等於不給領導的麵子啊。
此時必須有人站出來,說兩句得體的,再把話語權,恭恭敬敬的送回領導那邊去。
劉博說的簡單沒意義,因此最安全,他還很雞賊的,把自己給摘出去了,所謂“剛到任,沒捋順工作”的鋪墊,看似沒用,實則挺重要,足夠他在破壞投資後,達到明哲保身的效果。
唐少英拿回話語權,也沒有假惺惺的客氣,而是開啟了點名模式:“浮生同誌,還有潮江三市的各位同誌,我跟你們交個底吧,之所以召開這次會議,就是國家對聯邦的考察團非常重視。”
“大家都知道,目前國際上的經濟形勢,都麵臨著極大的挑戰,我們國家,尤其是粵東省,迫切的需要聽到一些利好的消息。”
“這次外商考察,規模空前,團隊中很多都是世界500強的企業,我們隻要抓住這個機會,一定能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眾人看著他,依舊沒接茬。
唐少英停頓數秒,繼續說道:“各位同誌,我想問問你們的具體想法,然後向上級領導彙報……你們的想法,就是我彙報的底氣啊。”
眾人互相看了看,大家都知道,唐少英想要的,是潮江三市,或者說,是劉浮生的態度。
這個態度沒那麼好拿,如果劉浮生表現出為難的樣子,唐少英肯定要批評他,甚至以高層的名義,剝奪劉浮生在這件事裡的話語權。
如果劉浮生表現的太樂觀,那也不是啥好事,沒準唐少英會逼他,再立個軍令狀之類的東西,作為任務考核的指標。
唐少英把孫海調走,又在江頭市安插劉博這顆釘子,就是等著這個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