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郡,江陵。
太守惠衢站在城上,望著城外萬餘人劉備兵馬,黑鴉鴉一片看著他心生畏懼。
“荊州牧大軍至此,你等還不速速歸降!”
張飛單槍匹馬,率兵逼近城下,高聲恐嚇說道:“你主袁術被張虞所擒,長沙袁奐被劉荊州所斬。宛城危在旦夕,已無兵馬來援,城中之人如能及時歸降,劉荊州破城不殺。”
“殺!”
“殺!”
數千兵卒列陣抬舉兵器,沉聲齊呼,不斷向江陵兵民施加壓力。
見齊呼之聲震動之響,郡守惠衢被嚇著臉色蒼白,縱是寒冬十一月,他額頭都能溢出汗水。
“兵威震人啊!!”
惠衢用巾帕擦著額頭上的汗水,謂左右說道:“今陛下被張虞所擒,宛城公卿自顧不暇。劉備挾大兵而來,城中兵馬僅有兩千老弱,不如獻城歸降以得太平。”
“可依太守所言!”
主簿說道:“袁奐不能敵劉備,何況你我?今城中兵馬寡少,不足以據守,出降劉備可無性命之憂。”
“不可!”
功曹王乾連連搖頭,說道:“府君,唐王擒獲陛下,今宛城人心思降。以乾所料,宛城遲早被唐王所據。宛城如下,唐王必征劉備,而我江陵為伐南之關鍵,唐王豈會不遣兵馬救援。況降唐王能得富貴,而若降劉,及被唐王所破,反恐有性命之危。”
惠衢滿臉擔憂,說道:“唐王初下宛城,必是安撫人心為上,恐唐王顧不得你我。關鍵今下城中兵馬僅有兩千餘眾,而劉備大軍近有兩萬人,敵十倍於我,安能久守?”
“這~”
王乾不知如何回答,遂看向相貌平凡,卻氣質出眾的士人,問道:“士元可有高見?”
“士元一向足智多謀,今危急之時,可有保全你我之見?”惠衢同樣看向龐統,關切問道。
龐統捋須而思,笑道:“以統觀之,今下形勢並非危急,反而乃是天予府君一樁大富貴。”
“哦!”
惠衢不能理解,問道:“卿何出此言?”
龐統指著沉下叫囂的劉備軍,說道:“劉備初破長沙,便興兵而來,可見其用兵倉促。江陵城高溝深,如若全心固守,劉備縱起兵馬圍攻,亦不能破城。況我軍兵馬雖少,但霍篤有勇略,高翔有膽氣。今府君如能重用霍、高二校尉,令民眾堅守禦敵,足以令劉備望城而歎。”
“且如王功曹所言,唐王誌在天下,今豈會無視江陵?”
說著,龐統笑了笑,說道:“以統之見,不出半月,唐王大軍必來,江陵之圍自解。而府君憑寡少之兵而禦強敵,必能得唐王器重,時富貴難以預料爾!”
“士元之言不無道理,望請府君慎行。”王乾勸道。
“好!”
惠衢咬了咬牙,說道:“傳令於城中兵吏,言唐王已至宛城,援軍不日便至。今如能守住江陵,人人皆是有賞。”
“遵命!”
“王功曹開城中府庫,賜錢糧於兵卒,以勵兵將奮勇殺敵!”
“諾!”
“來人,傳霍篤、高翔兄弟至城上,本府將委拜二人為行中郎將。”
“諾!”
既有堅守之心,惠衢果斷布置城防。畢竟惠衢能在亂世中被袁術賞識,出任荊州重鎮南郡郡守便可見其才能不弱。
“府君,劉備遣使至城下,欲勸府君歸降。”兵卒來報。
惠衢神情驟變,厲聲說道:“告訴使者,言本朝雖說傾覆,但卻非劉備所能欺。且陳已亡,劉氏豈能久存,遲早被唐王所滅。”
“諾!”
見惠衢變臉迅速,左右屬官不得不感慨惠衢的善變。剛剛還猶豫是否歸降,而今卻如此硬氣,實令人意想不到。
且不說惠衢專心布置城防,而今使者已將情況回稟劉備。
“主公,南郡守惠衢不降,言陳滅亡之後,唐人將統天下,與其歸降主公,不如歸降唐人。”使者說道。
聞言,劉備神情微變,他沒想到惠衢如此硬氣,在國家幾近滅亡之時,竟還誓死不降。
“正方,今有何高見?”劉備問道。
李嚴望著堅固的江陵城牆,沉吟良久,說道:“今有新聞傳至,言曹操興兵破豫章,正率兵圍攻江夏之黃祖。故以形勢觀之,陳國歸降張虞已成定局,我軍圍江陵,曹操伐黃祖。因此張虞如聞消息,必會遣兵馬救援惠衢與黃祖。”
“唐人既會遣兵解圍,那麼且看主公能否打下江陵了!”
劉備眉頭皺起,說道:“江陵城堅固且高,引江水為池,又南臨江水,三麵環陸,實乃易守難攻之城。欲破江陵城,強攻實乃下策。”
李嚴說道:“築土山而攻江陵,可為破城之策。但築土山卻為耗時之策,無一、二月莫能成事。而除築土山之策外,修建器械亦需時間。而嚴恐土山未立,唐人援兵便至。”
“既然如此,豈不是破不了江陵城?”劉備問道。
李嚴搖了搖頭,說道:“主公可先圍困江陵,並修建器械,如器械成而敵未至,便能破城爾!”
“若敵至而器械未成呢?”劉備反問道。
“唐人兵馬強勁,遠道兼程而來,主公兵馬受其牽製,恐無破城之希望。故以嚴之見,主公可先圍困江陵,並遷南郡百姓至江南,以免有未得城又未得民之事。”李嚴說道。
“遷民嗎?”
劉備遲疑說道:“百姓心念故居,豈會無故隨我南下?”
“陳兵常劫掠鄉人,百姓多惡之。南郡民眾不識張虞兵馬虛實,主公散布謠言,便能引起百姓恐慌南逃。南郡人口殷實,主公如能得之,雖未得城,但能有民眾強壯爪牙。若讓唐人得之,則是為伐楚之前兵。”李嚴說道。
“隻得如此了!”
劉備惆悵點頭,隻得采用李嚴的建議。
從李嚴的角度出發沒有大問題,人口就是兵源,江南人口少,劉備若想自強,必須擁有更多人口。如果江陵城打不下來,不能白跑一趟,肯定要將南郡百姓南遷。
在劉備圍攻江陵時,曹操則是大漲雄風。
曹操率兵至江夏,先進至黃祖屯兵的沙羨。黃祖懼怕曹操,與袁嗣、黃猗二人率軍舍棄南岸,遂逃至北岸的卻月城,準備憑卻月城以據曹操。
今黃祖舍棄沙羨,逃至卻月城,可以說將江夏的南岸諸縣讓於曹操。而曹操一路深入,幾乎威不可擋。
卻月城為東漢時期所築,周回180步,高6尺,修築於魯山口上,直臨漢江口,是為易守難攻之地。
夏口為夏水之口,然夏水又稱為漢水,夏口與漢口是為同地。因此夏口準確說是一個地點,故卻月城可以夏口城稱之。
曹操紮營在南岸蛇山,自思破城之策。而黃祖在卻月城中卻飽受煎熬,與袁嗣、黃猗二人商談大事。
“曹操兵馬深入江夏,幾乎威不可阻。我江夏之兵非曹氏之敵,今唐王若不遣兵救援,恐卻月城不能守。”黃祖心煩踱步說道。
黃猗恐黃祖再棄城而逃,急忙說道:“卻月城遏夏口出入,如讓曹操得之,其勢力將侵入荊州,兵鋒能入襄陽。將軍深受唐王器重,授拜樓船將軍,當固守城池,莫要讓曹操取之。”
“不僅於此,劉備已破長沙,如讓曹操下江夏,將能與劉備西連,時局勢逆於唐王,而將軍將恐難得唐王器重。”
黃祖負手踱步說道:“我豈會不知道卻月城之重,僅是城中少糧,兵馬士氣低迷,舟舸不及曹操雄偉。如若固守,不知唐王援兵多久能到?”
黃猗沉吟少許,說道:“依腳程而言,唐王已至宛城。如至宛城,知曹操兵馬進犯,必會派遣援兵。雖說唐人不識水性,但我軍兵馬在江北,而曹操兵在江南,如得援兵,夏口之圍自解爾!”
袁嗣微微頷首,說道:“曹操雖說用兵如孫吳,但欲破堅守之城而非易事。黃將軍如能守住夏口,唐王必會重賞。況國中知水師者不多,欲滅曹操非仰仗將軍不可。”
“是啊!”
黃猗吹捧說道:“將軍守江陵射殺孫堅,威震巴蜀。今至夏口用兵,如能令曹操不得深入,又將名揚吳楚。唐王欲平天下,必用將軍治水師。”
“半月之內,應有援兵消息,勞將軍暫忍之!”
在二人的勸說下,黃祖漸漸平複心情,說道:“曹操遠離江東,兵馬眾多來襲,糧草輜重日費眾多。今唐王兵馬能至,據城固守一月,便能擊退曹操。而退曹操兵馬,唐王如能大興水師,以長江上遊之勢,順江直下,便能蕩平江東。”
“報!”
在黃祖談話期間,侍從快步而來,稟告道:“稟將軍,據城外斥候言,他乃麴義帳下候騎。他部兵馬初出隨縣,恐將軍不知援兵情況,今由他率先傳令。”
聞言,黃祖神色驟喜,謂左右說道:“麴義乃河北名將,我多有耳聞,今他能來救我,夏口暫無大憂。”
說著,黃祖吩咐部下,說道:“速將援兵消息告於眾人,以振奮兵將士氣。另讓蘇飛加固城池,縱敵焚燒舟舸,無我軍令亦不得出戰,”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