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未修改版】
夜色像一塊浸了墨的絨布,緩緩覆蓋住戈壁灘。吳浩站在實驗室的窗前,看著最後一縷夕陽掠過“沙暴”電磁炮的炮管,將那道冷冽的金屬弧線染成溫暖的橘紅色。手機屏幕亮著,汪良工那條“還在等結果”的消息像塊石頭壓在他心頭。
“吳總,晚餐準備好了。”蘇荷的聲音輕輕響起,手裡端著一個保溫盒,“食堂特意做了您愛吃的手抓羊肉,我讓師傅少放了點辣。”
吳浩接過保溫盒,指尖觸到盒壁的溫熱,才發覺自己從下午就沒吃過東西。“靈湖那邊有動靜嗎?”
“趙院長剛發來消息,說專家團隊還在討論,可能要通宵評估。”蘇荷遞過一雙筷子,“他們調取了三年來所有動物實驗的肝衰竭數據,正在做交叉比對。”
保溫盒裡的羊肉泛著油光,撒在上麵的孜然粒散發著熟悉的香氣。吳浩夾起一塊放進嘴裡,卻嘗不出往常的鮮美。他想起去年去汪良工家,老爺子親手烤的羊肉串,用的是自己醃的醬料,說那是兵工廠時期跟xj戰友學的手藝。那時老人還能站在烤爐前翻動簽子,笑聲比炭火還旺。
“陳磊他們還在調試係統?”吳浩放下筷子。
“嗯,剛從監控裡看,無人機協同算法已經迭代到3.7版本了。”蘇荷翻開記事本,“李超把軌道磨損的實物樣本都裝裱好了,用有機玻璃封著,標了射擊次數和環境參數,說是方便張副總直觀對比。”
吳浩點點頭,起身走向門口:“去看看他們。”
夜風帶著戈壁特有的涼意,吹得路邊的沙棗樹沙沙作響。實驗樓的燈光像一串落地的星辰,在黑暗中格外明亮。吳浩走進武器裝備測試中心時,陳磊正趴在控製台前打盹,嘴角還沾著咖啡漬,手邊的平板亮著,無人機的三維模型在屏幕上緩緩旋轉。
李超拿著放大鏡,正給一塊軌道殘片拍照。那塊從報廢軌道上切割下來的樣本,表麵布滿細密的劃痕,像老樹乾上的年輪。“吳總?”他抬頭時眼裡還帶著血絲,“您怎麼又來了?”
第(1/3)頁
第(2/3)頁
“看看你們的‘藝術品’。”吳浩指著那些裝在有機玻璃裡的樣本,從最初的磨損嚴重到最新的幾乎無痕,排列得像一排勳章。
“張副總要是看到這個,肯定得拍案。”李超笑了笑,忽然壓低聲音,“汪主任父親的事,蘇秘書跟我們提了一嘴。靈湖那邊……真有把握?”
吳浩望著窗外的星空,獵戶座的腰帶星已經升到正中:“去年林宇說要攻克低溫脆化時,誰不覺得懸?可現在呢?”他轉頭看向實驗室裡忙碌的身影,“科研這事兒,隻要方向對,剩下的就是跟時間死磕。”
陳磊被說話聲驚醒,揉著眼睛站起來:“吳總,算法冗餘度提到12%了,剛才模擬了沙塵天氣下的強電磁乾擾,命中率還能穩定在98.7%。”他打了個哈欠,“就是周院士那邊,我有點犯怵。聽說他當年評審一個導彈製導項目,連代碼注釋不規範都能挑出來。”
“怕什麼?”吳浩拍了拍他的肩膀,“咱們的模型經得起扒。你該擔心的是黑眼圈,明天周院士要是問你是不是三天沒睡覺,我可幫不了你圓。”
眾人都笑起來,控製台的蜂鳴聲仿佛也柔和了許多。吳浩看著陳磊重新坐回電腦前,指尖在鍵盤上跳躍得像在彈琴,忽然覺得這些年輕人身上有種神奇的力量,能把枯燥的數據變成跳動的音符。
回到宿舍時,已是淩晨一點。手機屏幕亮了一下,是靈湖醫學研究中心的趙院長發來的消息:“評估有初步結果,技術上可行,但風險係數高於常規手術。明早八點給詳細報告。”
吳浩盯著那行字看了很久,手指懸在屏幕上方,終究沒回消息。他知道“風險係數高”意味著什麼——生物3d打印的肝臟組織雖然能避免排異,但在晚期肝癌患者體內的存活周期,最長的臨床案例也隻有14個月。
天邊泛起魚肚白時,吳浩才迷迷糊糊睡著。夢裡他站在兵工廠的車間裡,老爺子穿著藍色工裝,正用銼刀打磨一塊金屬,火星濺在地上,像一顆顆流星。老人轉過身,手裡舉著的卻是一塊超導材料樣本,說:“這玩意兒能行?”他想回答,卻發不出聲音。
鬨鐘響起時,吳浩發現枕頭濕了一片。他洗了把臉,看著鏡子裡的自己,眼底的紅血絲像蛛網一樣密布。蘇荷的消息恰在此時進來:“趙院長的報告已收到,汪主任剛來電,說周院士他們提前出發了,預計九點半到。”
早餐桌上,吳浩沒什麼胃口,隻喝了半碗雜糧粥。張小蕾匆匆走來,遞給他一份演示流程表:“安保部門剛彙報,老兵們已經在集合點等著了,說想早點到,幫著做點準備工作。”
第(2/3)頁
第(3/3)頁
“讓他們先在生活區休息,安排點茶水點心。”吳浩在流程表上簽字,“告訴講解員,多準備些基地建設初期的老照片,魏兵應該有存貨,跟現在的對比著講。”
九點整,基地入口的道閘緩緩升起。吳浩站在門崗旁,看著車隊駛進來。第一輛車裡,汪良工坐在副駕駛,隔著玻璃朝他揮手,笑容裡帶著掩飾不住的疲憊。
張副總下車時,目光先落在了路邊的沙棗樹上:“這樹有年頭了吧?我小時候在兵器城,也見過這樣的沙棗樹。”
“有些是建基地時栽的,快二十年了。”吳浩笑著說,“當年第一批來的人,用罐頭瓶裝水澆活的。”
周院士拄著拐杖,被年輕人扶著走下車。老人抬頭望了望實驗樓,忽然問:“林宇在不在?我帶了篇他去年發的論文,有些公式想跟他聊聊。”
實彈演示安排在靶場。當“沙暴”電磁炮發出第一聲轟鳴時,老兵們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炮彈拖著淡藍色的電弧,精準命中三公裡外的靶心,激起的沙塵在陽光下形成一道金色的煙柱。
“好!”張副總用力鼓掌,快步走到展示台前,拿起那塊標著“射擊5000發”的軌道樣本,“這納米塗層有點東西,比我上次看的坦克炮管耐磨多了。”
李超遞上放大鏡:“您看這微觀結構,我們用的是梯度複合技術,表層硬度高,內層韌性好,就像給軌道穿了件軟硬兼施的盔甲。”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