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二戰區長官司令部。
竺培基的介入,如同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讓方立功與蘇聯代表團好不容易取得的些微進展,瞬間化為泡影。
葉夫根尼中將的怒火與雅科夫上校的冷淡,使得會議室內的空氣凝固如冰。
方立功端坐不動,麵沉似水。
錢伯均在一旁幾次欲言又止,最終也隻是重重地歎了口氣,將目光投向窗外那片依舊灰濛的天空,心情與之一色。
隨著方立功出聲之後,談判自然是不歡而散。
當晚。
方立功的臨時辦公室內,燈火通明。
“這個竺培基,簡直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錢伯均再也按捺不住,一拳砸在桌上,震得茶杯嗡嗡作響:“我等在前線浴血,為了可以大批量裝備的衝鋒槍費儘唇舌,他倒好,仗著中央的名頭,獅子大開口,將所有事情都攪黃了!”
方立功擺了擺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他起身走到窗邊,看著窗外沉沉的夜色,語氣帶著幾分疲憊與決絕:“伯均兄,此事已非我等在談判桌上所能挽回。
竺培基代表的是山城,是委員長。
我們若循常例申訴,隻怕層層上報,待有結果,黃花菜都涼了。”
錢伯均眉頭緊鎖:“那依立功兄之見……”
“為今之計,”方立功轉過身,眼中閃過一絲精芒:“此事,非雲公出麵不可了!”
“楚長官?”錢伯均一怔:“可雲公遠在緬北,鞭長莫及啊!
況且緬甸戰事亦是千頭萬緒,這點小事,如何好去驚動他?”
為了這事,楚雲飛特意來了一封電報讓他們辦。
他們這個位置連這點小事都辦不好
那豈不是丟人丟大發了
方立功搖了搖頭,語氣篤定:“你我皆知雲公之能。
他不僅深諳兵事,於這縱橫捭闔之道,亦有常人不及之處。
更何況,他如今在山城諸公心中的分量,怕是比我們想象的還要重。
此事關乎基層戰力,雲公必定無比重視。
我即刻擬上一封電報,將此間詳情,以及竺培基所提之無理要求,儘數告知雲公,請他定奪。”
錢伯均思忖片刻,也覺得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辦法,隻得點頭應允。
一封加急加密的電文,就這樣承載著方立功的憂慮與期望。
悄然離開了陰雲籠罩的龍城,飛向了數千裡之外的緬北。
與此同時,緬甸北部,密支那機場,空氣潮濕而悶熱。
簡陋的機場跑道旁,幾架c47運輸機靜靜地停泊著,地勤人員正冒著細雨進行檢修。
楚雲飛身著一身合體的戎裝,肩上將星在陰沉的天色下依舊閃耀。
他正站在停機坪邊緣,與趙鵬程一同等待著一個重要人物的到來。
不多時,一架塗著青天白日徽記的運輸機穿破雲層,平穩降落。
艙門打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名荷槍實彈、目光警惕的警衛。
緊隨其後,一個身形挺拔、麵容堅毅,身上帶著一股特有的精悍之氣的身影,出現在舷梯口。
正是奉調前來緬甸,協助組建特種作戰力量的原二戰區偵察大隊大隊長,周衛國。
“雲公!”周衛國快步走下舷梯,來到楚雲飛麵前,一個標準而有力的軍禮。
“衛國,一路辛苦。”
楚雲飛上前,用力握了握他的手,臉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兩人走向不遠處的臨時指揮帳篷,周衛國落後半個身為。
楚雲飛一邊走,一邊向周衛國介紹著緬北的複雜局勢,以及他對未來叢林特種作戰的初步構想。
s:此時已經開始裝備步話機,滿足兩公裡以內,不算複雜的地形地勢的即時交流。
“東南亞這種地方,山高林密,河流縱橫,傳統的大兵團作戰處處受製。”
楚雲飛指著牆上巨大的軍事地圖,語氣沉凝:“日軍雖敗,但其殘餘力量及那些受其扶植的緬甸獨立軍,熟悉地形,慣於遊擊,對我後方威脅甚大。”
“我意,以偵察大隊之骨乾為基礎,結合從各部隊抽調之精銳,再吸納部分熟悉山林之本地山民,組建數支精悍之叢林作戰部隊。
其任務,不僅在於偵察、滲透、襲擾,更要能獨立遂行清剿、策反乃至建立臨時控製區之任務。”
楚雲飛的眼中閃爍著戰略的光芒:“此乃我‘以緬製緬’,鞏固緬北,確保滇緬路暢通之長遠計劃的一部分,預計耗時一年左右,才能初見成效。”
周衛國凝神聽著,不時點頭。
眼中亦是對這宏大計劃的認同與期待。
他深知,這不僅是對他個人能力的信任,更是對他麾下那支久經戰陣的偵察大隊的最高肯定。
就在此時,趙鵬程拿著一份剛剛譯出的電文,神色凝重地快步走了進來。
“鈞座,山西急電。”
楚雲飛接過電報,迅速瀏覽一遍,眉頭便不由自主地皺了起來。
方立功在電文中詳細陳述了與蘇聯談判的經過,以及竺培基的突然介入和由此引發的僵局,言辭間充滿了對方立功的無奈和對中央某些人短視的憤慨。
“哼!”
楚雲飛將電報遞給一旁的趙鵬程和尚不明所以的周衛國,冷哼一聲:“有些人,仗打不怎麼樣,摘桃子、掣肘自己人倒是一把好手。”
趙鵬程看完,亦是麵露怒色:“鈞座,這竺培基分明是想借著中央的名義,從蘇聯人那裡多占便宜,卻不想想,此舉隻會激怒蘇方,將事情徹底搞砸!這s43衝鋒槍若不能順利引進,對我軍基層火力之提升,損失何其巨大!”
竺培基?
恐怕沒這麼簡單。
關於統帥部對於蘇俄的態度。
楚雲飛心裡麵是一清二楚。
這其實也算得上是一次試探,一次對他楚雲飛對蘇聯方麵態度的試探,也是對二戰區方麵對紅黨方麵的試探。
即便常瑞元鐵了心的要倒向英美。
楚雲飛也要想儘一切辦法促使雙方再平衡。
積貧積弱的民國經不起再折騰,國力決不能消耗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麵。
他沉吟片刻,目光再次投向地圖。
這一次,他的視線卻落在了更廣闊的世界格局之上。
“此事,不能急在一時,亦不能任由竺培基胡來。”
他緩緩開口,語氣已恢複平靜,卻帶著一股洞察全局的睿智:“蘇俄此刻正與德國鏖戰於東線,斯大林格勒岌岌可危,其國力消耗巨大。
他們願意與我們進行技術交換,固然有其戰略考量,但亦有現實的物資需求。
葉夫根尼想趁機抬價,本在情理之中。
但竺培基這般做法,隻會適得其反。”
他頓了頓,對趙鵬程吩咐道:“鵬程,擬電。”
“發侍從室張治中主任。”
趙鵬程一愣,有些不解。
按理,此事或可直接與軍政部溝通,或通過閻長官向委員長陳情。
直接發給張治中這位常伴委座左右,深得信任的侍從室主任,用意何在?
楚雲飛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解釋道:“文白先生深明大義,顧全大局,且最能體會委座在平衡各方勢力時的苦心。
此事,需從更高之戰略層麵著眼,方能解局。”
“電文如下。”楚雲飛的聲音沉穩有力:
“文白主任鈞鑒:
驚聞龍城與蘇方關於衝鋒槍技術引進之談判,因故陷入僵局,雲飛心憂如焚。
此項技術於我抗戰全局,提升基層火力,意義重大,不容有失。
竊以為,當前國際時局,波詭雲譎。
美國雖已參戰,其‘先歐後亞’之大戰略事實上並未改變,對我援助雖有增加,然終究遠水難解近渴,且不宜將所有希望儘寄於一邦。
蘇俄方麵,雖與我意識形態有彆,然目前同為反法西斯之盟友,其在遠東亦需我牽製日寇。
維持與蘇俄之良好關係,於我爭取國際援助,平衡列強在華利益,乃至戰後世界格局之構建,均有不可估量之戰略價值。
此次技術引進,不僅在於區區幾張圖紙,更在於維持並深化中蘇間之合作紐帶。
若因我方內部協調不當,或條件過於苛刻,致使談判破裂,不僅失此利器,更恐惡化雙邊關係,予日寇以可乘之機,實為不智。
望主任能將此‘美蘇平衡’之淺見,酌情上陳委座。
今日中國,非但需埋頭苦戰,亦需抬頭看路。
多一個朋友,多一分助力,少一個敵人,少一分凶險。
國家大戰略,當以長遠計。
雲飛懇請鈞座三思,以全局為重,妥善處置此事,促成技術引進,實為黨國之幸,民族之幸。
楚雲飛叩。”
一封電文,洋洋灑灑數百言,既點明了利害,又給足了台階,更將此事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平衡的高度。
趙鵬程與周衛國聽完,皆是心頭一震,對楚雲飛的戰略眼光與政治智慧,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這早已超脫了單純的軍事將領範疇,分明是一位深諳國際政治的戰略家。
楚雲飛的加急電報,以最快的速度送抵了山城。
與此同時,一封電報,同樣快速擬定完成,發往了山城的方向。
電報之中的內容,則是希望方立功儘可能的為中國爭取到更多的優厚條件。
簡單的和周衛國交流一番之後,楚雲飛也很快休息。
躺在床上的那一刻,楚雲飛當即打開了腦海之中的外交麵板。
【當前可使用的行動點為:260】
【當前可交互勢力:省略】
【當前可進行的外交選項:改善關係;降低關係;申請援助等。】
“改善陣營與蘇聯方麵的的關係。”
“要求:改善至最高好感度。”
【是否確認消耗160點行動力改善和蘇聯的關係?】
“確認!”
【當前陣營與蘇聯關係上升為:休戚與共、肝膽相照!】
【當前已經無法繼續提升陣營關係。】
——
侍從室主任辦公室內,張治中看著手中這份來自緬北前線的電文,眉頭微蹙,陷入了沉思。
楚雲飛在電報中所陳述的“美蘇平衡”戰略,以及從國家長遠利益出發的考量,深深觸動了他。
作為常伴委員長左右的核心幕僚,張治中對當前複雜的國際局勢和國內各派係的微妙關係,有著比旁人更為深刻的理解。
他清楚,委員長一方麵需要倚重美國援助以維持抗戰,另一方麵,對於北方的蘇俄,亦不敢完全忽視。
在兩強之間尋求平衡,爭取最大的國家利益,本就是題中應有之義。
而此次衝鋒槍技術引進,本是利國利軍的好事,卻因竺培基的魯莽和某些派係的貪婪,險些釀成外交僵局,這無疑是與委員長的戰略初衷相悖的。
可是,這其中是否有常瑞元的縱容以及暗示呢?
“這個楚雲飛”張治中放下電報,揉了揉太陽穴,心中不免感慨。
此人不僅戰場指揮出神入化,於這等政治大局的把握,亦是遠超常人。
難怪委員長對其既倚重又忌憚。
沒有過多的猶豫,張治中當即便拿著楚雲飛的電報,求見了委員長。
委員長官邸書房內。
常瑞元聽完張治中的彙報,以及楚雲飛電報的全文後,久久未語。
良久,他才緩緩開口,聲音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疲憊:“這個雲飛,人雖在緬甸,心卻還操著全國的盤子啊”
張治中躬身道:“委座,雲飛所言,確有其深意。
如今國際形勢複雜,我等確不宜在一棵樹上吊死。
與蘇俄維持必要之合作,於我有利無弊。
此次技術引進,若能成功,不僅能提升我軍戰力,亦可向蘇俄示好,一舉兩得。”
常瑞元瞥了張治中一眼:“文白,你的意思,我明白。以我的名義發上一封電報,提醒他,凡事以大局為重,不要因小失大,這次談判就交由二戰區全權負責,他接下來就隻是旁聽吧。”
“是,委座。”
張治中心中一鬆,知道此事已然有了轉機。
他頓了頓,又道:“那,關於二戰區與蘇方談判的具體條件,是否需要中央再行指示?”
常瑞元擺了擺手:“此事,既然閻百川那邊已經談得差不多了,就讓他們繼續負責吧。
中央隻看結果。告訴他們,儘快落實,莫要再出什麼幺蛾子。”
“遵命。”
張治中退出書房,立刻以侍從室的名義,給遠在龍城的竺培基發去了措辭嚴厲的密電。
令其“以國家戰略為重,積極配合第二戰區,務期促成技術引進,不得有誤”。
同時,也給第二戰區長官部去電,轉達了委員長的“關懷”與“期望”。
龍城。
當方立功接到來自重慶的最新指示,以及竺培基那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的態度時,心中懸著的一塊大石終於落了地。
他看向錢伯均,兩人相視一笑,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如釋重負。
“楚長官此舉,真乃四兩撥千斤啊!”錢伯均由衷讚歎。
方立功亦是感慨萬千:“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雲公之能,我等望塵莫及。”
次日,與蘇聯代表團的談判重新開始。
竺培基仿佛換了個人一般,不再提及那些不切實際的附加條件,反而處處配合方立功的節奏,言語間也對蘇方代表客氣了不少。
葉夫根尼中將與雅科夫上校自然也察覺到了中方態度的轉變,且蘇聯方麵連夜指示他們,務必達成相關協議,可適當進行讓步。
雖然依舊在一些細節上據理力爭,但整體談判的氛圍,已然融洽了許多。
經過數輪艱苦的拉鋸與磋商,雙方終於就s43衝鋒槍的技術圖紙轉讓、部分關鍵零部件的援助、以及技術人員的培訓等核心問題,達成了一致。
雖然山西方麵為此依舊付出了不菲的代價。
包括承諾在未來數年內向蘇聯提供大量的優質煙草、煤炭以及部分日軍情報。
但與能夠自行生產這款利器,派遣大量的軍工產業人才前往蘇聯進行培訓的戰略價值相比。
這些付出,無疑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