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下午,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會便以最正式、最謹慎的措辭,照會了日本駐蘇大使館。
其核心內容與斯大林的指示如出一轍:對於日方就稱“蘇聯向中國第二戰區提供了s43衝鋒槍製造技術”提出了“嚴重關切”和“強烈抗議”、蘇聯政府表示“頗為飛機費解”。
並且斷然否認任何存在此類型的官方協議。
照會中強調。
蘇方作為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一員,其一切對外軍事技術交流與合作,均嚴格遵循國際法與同盟間的共同利益,絕無可能做出任何影響遠東局勢穩定的情況。
s:軸心國這個時候的日本被稱之為軍國主義,雖然是同盟但是和德國、意大利算不上坐一桌。
至於日本方麵提出的所謂“證據”。
蘇方認為是“毫無根據的設想與旨在挑撥中蘇及蘇日關係的誹謗手段”,並由此表示“強烈反對。”
這場外交會麵,更是以一種近乎拒絕的口吻。
“奉勸”日本政府將注意力放在對鄰國的無端猜忌上,不如深刻反省其在中國及亞洲各地的侵略戰爭。
早日回到談判和平的軌道上來,方是“唯一正途”。
這份照會,字字千鈞,既堅決否認日方的指控,又在道義上反將一軍,其強硬姿態。
令日本駐蘇使館人員在收到後亦是錯愕不已,隻能迅速將其譯成電報,十萬火急地發回東京。
而身在山西的代表團,雖然尚未接到莫斯科方麵的進一步明確指示,但團長葉夫根尼中將憑借其老辣的政治直覺,也已從連日來中方(特彆是竺培基走後,方立功等人重新主持談判)意願的微妙變化中,感受到了一些清晰的轉變。
尤其是莫斯科方麵更加傾向於促進雙方友好合作關係,讓葉夫根尼中將察覺到了一絲不一般的味道。
唯有雅科夫·朱加什維利上校,內心卻另有一番盤算。
他親眼見證了第二戰區一眾軍官們對新式武器的渴求,也了解其在華北牽製日軍的巨大戰略價值。
斯大林格勒的慘烈戰事,讓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前線戰士對有效火力的期盼。
同時,雅科夫此次前來山西,也是有著一項特殊的任務。
在一個不甚起眼的翻譯陪同下,在一個午後悄然離開了雙人下榻的宿舍。
穿過幾條略顯泥濘邊緣的巷弄,他來到龍城一處不起眼的茶樓。
茶樓的二樓,校園靜的雅間內。
一名身著普通服飾,麵容沉靜,眼神卻透著幾分睿智與堅毅的中年男子已經等候多時。
此人,是十八集團軍方麵秘密派駐山西。
負責與各勢力進行聯絡與情報工作的地下黨員,代號“青鬆”。
“雅科夫同誌,久仰。”
青鬆起身,操著一口略帶口音卻十分流利的俄語,主動伸出手。
雅科夫與他輕輕一握,深邃的目光打量著對方:“同誌,幸會,冒昧相邀,還望海涵。”
落座之後,清茶入口。
青鬆率先打破沉默,“雅科夫同誌,不知今日約見,有何指教?”
雅科夫放下茶杯,聲音壓得很低:“我今日到來,其實是私下行為,不代表我國政府官方立場。
隻是有感於當前遠東戰局之複雜,以及中蘇立場共同麵臨之強敵,有些想法,想與貴方坦誠交流。”
他頓頓頓,組織著措辭:“據我所知,貴黨領導下的武裝力量,在敵後戰場給予了日寇沉重打擊,其堅韌不拔的戰鬥意誌與靈活機動的遊擊戰術,令人欽佩。
隻是,武器裝備匱乏,一直是在影響貴軍戰力提升至巔峰。”
青鬆的目光微微一閃,不動聲色道:“上校同誌過譽了。
我黨我軍,與全國人民提出的誓與日寇血戰到底,克複河山沒什麼兩樣。
這也是我們中國武裝力量的分內之事。
至於裝備分武器,我等確有困難,然自力更生,奮發圖強,亦是我黨我軍之本色。”
雅科夫微微一笑:“我此行隨團到來,親眼目睹閻錫山及其將軍麾下,為了新式衝鋒槍的技術驗證圖紙,便與我方代表反複辯論,貴國及戰區對新式武器之渴求,可見一斑。
我想,貴黨對此,亦當有同樣之需求”
他體態微微前傾,語氣帶著幾分試探:“不知道,貴黨武裝為了提升自身武裝,獲取更先進之武器技術,可有何長期之規劃?
或者說,外部為了可能之武裝,秉持何等的態度?”
雅科夫此言,已是極為大膽的暗示。
他此行,固然有其個人對中共抗日的好奇與某種程度的共鳴,但更多的是,他想要在“美蘇中”這個大的三角關係之外,尋求多一個接觸點,多一條情報線,甚至多一個未來潛在的“棋子”。
青鬆的表麵依然平靜,卻已掀起波瀾。
他知道,眼前這位上校的試探意義非凡。
青鬆沉吟片刻,語氣不卑不亢:“雅科夫同誌,我黨之政策,一向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之力量,共同抗日。
對於任何真誠幫助中國抗戰,尊重中國主權友之邦,我等皆願以誠相待,進行友好合作。”
他巧妙地注意到關於“武器技術”的具體問題,轉而強調了合作的原則與基礎。
“至於我黨武裝之發展。”
青鬆繼續說道:“主要依靠人民群眾的支持,以及在日本戰場上從敵人繳獲。
當然,若有國際友人能夠提供無私之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我等自然無條件歡迎。
畢竟,早一日將侵略者趕出中國,便能早一日減弱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之壓力。”
這番話的滴水不漏,既表達了開放合作的姿態,又堅守了獨立自主的底線。
雅科夫聞言,眼中目光之中滿是讚許。
他知道,與這些信仰堅定、組織嚴密的共產黨人打交道,遠比與那些派係林立、各懷邏輯的國民黨官員要簡單,也更加複雜。
簡單在於其目標明確,複雜在於其原則性極強。
“青鬆同誌所言極是。”雅科夫點點頭:“法西斯是我們共同的敵人。”
“我相信,在未來的歲月裡,我們會有更共同的語言與合作空間。”
他沒有再深入追問關於的具體需求,今日的接觸,點到即止,已然足夠。
十幾分鐘後,雅科夫起身告辭。
“今日之會,受益良多。”
雅科夫再次與青鬆握手:“希望未來能有機會,與青鬆同誌進行更深入的交流之。”
“隨時恭候,上校先生。”
青鬆亦微微頷首。
雅科夫悄然離去,茶樓雅間的油燈下,青鬆眠的目光深邃。
他知道,這次偶然的秘密接觸,背後所蘊含的國際政治信號可沒那麼簡單。
在美國方麵與山城政府日益密切的當下,蘇聯人現如今也已經按捺不住開始頻繁想要和他們共產黨人接觸,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青鬆”也是當即意識到了雅科夫的接觸勢必需要通過秘密渠道上報延安。
另一邊。
因衝鋒槍技術引進而引起的波瀾。
也在國民黨統治集團的內部,攪動了更大的風浪。
第九戰區,長沙。
司令長官薛嶽的辦公室內,氣氛凝重如同暴雨將至。
“豈有此理!簡直豈有此理!”薛嶽一巴掌拍在巨大的作戰地圖上,震得上麵的紅藍鉛筆都跳了起來:“美國人眼裡麵的軍人,就隻姓'楚',隻姓'史'(史迪威)嗎?!”
他麵前站著的是幾位心腹將領,參謀長吳逸誌麵色凝重,不敢接話。
一眾參謀們更是低頭不敢吭聲,佯裝自己沒有聽到。
他們都清楚,薛長官的這股怒火,由來已久。
自美國根據《援助協議》開始向中國提供軍事借援以來。
其分配便一直有著嚴重的傾斜。
大部分精良的美裝備,都被優先分配給了中央直接指揮的、或與史迪威關係緊密的部隊,特彆是調往印緬戰場的中國遠征軍。
像第九戰區這樣,雖然戰功赫赫,但派係色彩濃厚,且與中央及史迪威關係微妙的地方實力派,而能夠獲得的援軍,往往隻是一些殘羹冷炙,甚至隻是空頭許諾。
“史迪威那個美國佬隻認楚雲飛!”
薛嶽餘怒未消,在辦公室內來回踱步:“上次我派人去重慶,想為九戰區爭取新到的1和湯姆孫衝鋒槍。
結果呢?
軍政部何長官和我們打太極,說要優先滿足遠征軍的需求!
遠征軍,遠征軍!
我們守衛國門,就不是為國儘忠嗎?!”
吳逸誌輕咳一聲,斟酌斟酌著詞句勸道:“長官息怒。東南亞戰場,關乎國際大通道,其戰略意義確實也重大。委座與史迪威將軍有所關注,亦有其考量”
“考量?什麼考量!”薛嶽猛地轉過身,眼神如電:“我看是派係考量,是私心作祟!
楚雲飛在山西時,便已獨攬大權,麾下兵精糧足。
如今到了這個模樣,更有美國人撐腰,如虎添翼!
這樣下去,他豈不是尾大不掉了?!”
李玉堂亦在旁附和道:“薛長官所言極是。美械分配不公,令各戰區將士寒心。
我等在前線與日寇死戰,缺槍少炮,損失慘重。
而有些部隊,因為普通與高層關係接近,便能優先換裝,坐享其成。
長此以往,軍心必亂,於抗戰大局,實為不利。”
薛嶽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怒火,眼中閃過一絲決然:“不能再任由他們胡來了!
參謀長,你立刻以我第九戰區長官部的名義,接觸三戰區顧長官、八戰區朱長官,就美裝備分配嚴重不公,請求委座主持公道,平衡各方。
吳逸誌一凜:“是!”
他知道薛嶽這是打算聯合中央軍各派係,向委員長正式施壓了。
何敬之的部隊在遠征軍那邊同樣得到了優先換裝,沒人想要看到這位和楚雲飛走到一起。
哪怕是常瑞元也是如此。
哪怕是薛嶽自己,都足以在山城掀起一場不小的政治風暴。
何況,他想要聯合三戰區和八戰區呢?
數日後。
緬北,密支那軍部。
一架滿載著美國決心的c47運輸機,在兩架40戰機的護航下,穿破雨季的雲層,降落在了簡易跑道。
艙門打開,走下來的並非是更多的士兵或物資,而是神色肅然,步履間卻帶著幾分難掩興奮的史迪威將軍。
他此行,帶來的是一份足以改變整個中緬印戰區,乃至影響未來遠東格局的重磅消息。
楚雲飛的臨時辦公室內,史迪威沒有絲毫寒暄,直接將一份厚厚的文件推到了楚雲飛麵前。
“楚,這是華盛頓的最終決定。”史迪威的聲音帶著幾分沙啞,卻異常有力:“羅斯福總統,以及美國國會,已經被我們的決心和中國軍隊的潛力所說服。
他們決定,將中緬印戰區提升至最高戰略優先級,並啟動一項史無前例的緊急對華援助計劃!”
在場的趙鵬程與孫銘聞言,皆是心頭一震,呼吸都為之一滯。
楚雲飛緩緩拿起那份文件,目光沉靜地翻閱起來。
然而,隨著一頁頁的翻動,即便是他,那雙古井無波的眼眸中,也難以抑製地泛起了層層波瀾。
這份援助清單的規模,頗具誠意。
軍事裝備方麵:
步兵武器: 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十萬支!
湯普森衝鋒槍,三萬支!
勃朗寧1919及2重機槍,合計一萬挺!
1卡賓槍,五萬支!
支援火力: 2型60毫米迫擊炮兩千門,1型81毫米迫擊炮一千門,1a3型75毫米特製山地榴彈炮五百門。
37毫米及45毫米反坦克炮共計八百門!
配套彈藥數量:省略(足以支撐起十二個師進行一場會戰)
車輛與運輸方麵:
車輛:“威利斯”吉普車五千輛。
gc“十輪卡”軍用卡車一萬輛!
水麵艦艇:提供可用於內河的武裝巡邏艇及登陸艇組件,總計一百五十艘!
並且派遣相應的技術專家和工人幫助培養相應的製造工廠。
工業與民生方麵:
工業設備:包括子彈生產線、火炮修複設備、精密機床在內的全套兵工廠擴建設備!
大功率柴油發電機組一百套!
應急糧食:五十萬噸麵粉!五十萬箱軍用罐頭!以及大量的壓縮餅乾與奶粉!
清單後麵,還有海量的醫療物資、戰略原材料、以及增派軍事顧問與技術專家的詳細計劃。
“我的天這麼多”
饒是孫銘久隨楚雲飛,見慣了大場麵,此刻亦忍不住低聲驚歎。
他看著清單上那些天文數字般的物資,隻覺得眼前陣陣發黑。
這些裝備與物資,足以將三十萬民國部隊從頭到尾武裝成一支現代化的鐵軍!
趙鵬程更是激動得雙手緊握,指節發白。
他仿佛已經看到了,裝備著加蘭德步槍與湯姆遜衝鋒槍的弟兄們,在戰場上將日寇打得潰不成軍的場景!
尤其是這大量的汽車援助,將會更大程度的改善整個民國的後勤供應體係。
楚雲飛緩緩合上文件,抬起頭,目光深邃地看著史迪威,語氣平靜地問道:“代價呢,史迪威先生?”
“如此慷慨的援助,想必,美國方麵也需要我們付出相應的‘代價’吧。”
“是的,楚。”史迪威的表情也變得嚴肅起來,“華盛頓方麵,確實有幾個條件,或者說,是期望。”
他站起身,走到地圖前,聲音變得低沉而有力:“第一,指揮權的統一與高效。
華盛頓方麵認為,要將這批援助的效能發揮到最大,就必須建立一個統一、高效的指揮體係。
所有接受全套美械換裝的中國部隊,特彆是未來將要組建的計劃部隊,其戰時最高作戰指揮權,必須歸屬中緬印戰區聯合司令部,也就是說,這些部隊的領導權歸屬於山城,但指揮權屬於聯合指揮部。
“第二,明確的戰略目標。”史迪威的手指在地圖上重重劃過,從緬甸中部,一路指向中國內陸:“這批援助的主要目標,是支持我們保證滇緬公路的通暢,並且再次基礎之上,建設相應的空軍基地,用於後續的b29轟炸機起飛轟炸,向貴國及東南亞其他地區發動戰略反攻,從根本上威脅日本本土。”
“第三,美式訓練與顧問體係的全麵嵌入。”史迪威轉過身,目光灼灼地盯著楚雲飛:“我們將派遣更大規模的軍事顧問團,從軍、師、直至營一級,全麵協助並指導美械部隊的訓練與作戰。
我們必須確保,這些部隊能夠熟練運用美式裝備,並掌握與之配套的美式戰術思想。”
所謂的美式戰術思想,實質上就是在抄襲楚雲飛的戰術思想。
美國佬的這一套,實際上也就隻有參謀體係是自己搞出來的。
辦公室內的空氣,在史迪威說完這三個條件後,再次變得凝重起來。
孫銘與趙鵬程臉上的喜悅早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憂慮。
這三個條件,無異於要求遠征軍在軍事指揮、戰略自主乃至戰術思想上,全麵向美方靠攏,甚至可以說是交出相當一部分主權。
然而,出乎他們意料的是。
楚雲飛的臉上,依舊平靜如水。
他靜靜地聽完史迪威的陳述,沉默了片刻,隨即緩緩站起身,走到史迪威的對麵。
“史迪威先生。”楚雲飛的聲音不大,卻字字清晰,“我原則上,同意貴方的這三個條件。”
“什麼?”
史迪威自己都有些意外。
“但是。”楚雲飛話鋒一轉,那雙深邃的眼眸中,閃爍著比清單上所有武器加起來還要明亮的光芒:“我也有幾個‘建議’,或者說,是我對我們之間這份‘新夥伴關係’的理解。”
史迪威先生,貴國的援助,慷慨得令人欽佩。但恕我直言,單純地給予我們武器,如同隻授人以魚,雖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讓我們真正強大起來。戰爭終有結束的一日,而一個強大的、能夠自我防衛的中國,才是遠東乃至世界長久和平的基石。”
他的聲音充滿了力量與遠見:“因此,我的第一個建議是,援助的核心,應從‘輸血’轉向‘造血’。”
楚雲飛用鉛筆在地圖上重重畫了幾個圈:“我懇請貴國,將援助清單中那部分工業生產設備,特彆是兵工生產設備、精密機床與冶金技術,不僅僅用於後方的維修與保養,而是集中起來,在中國的戰略後方,例如四川,山西,山西建立幾個現代化的、真正意義上的兵工聯合體!
我們可以合作建廠,貴方出技術、出設備、出專家。
我方出土地、出人力、出資源。
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加蘭德步槍,更是能夠生產加蘭德步槍的生產線!不僅僅是75毫米山炮,更多是現代化自我循環的現代化軍事工業體係。”
“我所期待的事,是用三到五年的時間。
在中國本土,建立起一套基本完整的、能夠自我循環的現代化軍事工業體係”
史迪威被楚雲飛這番話徹底震撼了!
他原以為楚雲飛會就指揮權、武器分配等問題討價還價,卻萬萬沒想到。
對方的目光,早已越過了眼前的戰爭,投向了更遙遠的國家工業化未來!
“這楚,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這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將是一個天文數字!”史迪威失聲道。
“我知道。”楚雲飛的語氣依舊平靜,“但這是一個一勞永逸的方案。一個工業化的中國,將成為美國在亞洲最堅實、最可靠的盟友,其戰略價值,遠非幾場戰役的勝利可比。”
他沒有給史迪威太多思考的時間,繼續拋出了第二個建議:“第二,關於部隊的指揮權與裝備分配,我建議采取‘梯次配置,內外有彆’的原則。”
“我完全同意,由貴我雙方聯合指揮的‘x’、‘y’部隊,作為反攻緬甸的戰略鐵拳,必須優先換裝最好的美械裝備,並接受最嚴格的美式訓練。這一點,毫無疑問。”
“但是,”楚雲飛話鋒一轉:“史迪威先生也看到了,中國國內戰場之廣闊,戰線之漫長。
薛嶽將軍、顧祝同將軍等各戰區將士,亦在浴血奮戰,牽製著數百萬日軍主力。
他們的功績與犧牲,同樣不容忽視。
完全將援助集中於遠征軍,必將引起國內其他戰區的強烈不滿,不利於我內部之團結,此事想必史迪威先生亦有耳聞。”
史迪威默然,薛嶽等人聯名向重慶施壓之事,他自然清楚。
“因此,我建議,援助的美械裝備,可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用於裝備我們共同指揮的遠征軍精銳。
另一部分,則應用於逐步替換國內中央軍嫡係部隊的落後裝備,以提升其整體戰力。
當然,這些部隊的指揮權,仍歸屬中國戰區統帥部。”
楚雲飛微笑道:“為表誠意,並緩解國內各戰區之急需,我願將此前在飆關及仰光外圍繳獲之日械裝備,儘數上交統帥部,由其統一調撥,優先補充給第九戰區等功勳卓著之部隊。
如此,既能安撫各方,亦能物儘其用。”
這一手,以退為進,既展現了大局觀,又化解了內部矛盾,更守住了遠征軍核心部隊換裝的優先權,讓史迪威暗自點頭。
“那麼,第三點呢?”史迪威追問道。
楚雲飛的眼中,閃爍著一種令史迪威都感到心悸的、名為“野心”的光芒。
“第三,我們的合作,不應僅限於緬甸,更應放眼於整個太平洋!”
“史迪威先生,貴國之最終目標,是徹底擊敗日本帝國,而要達成此目標,登陸日本本土,將是不可避免的最終決戰,那一戰,必將慘烈無比,美利堅的青年,亦將付出巨大犧牲。”
“而我中國,擁有四萬萬不屈的人民,擁有數百萬曆經戰火考驗的士兵!一旦我們在貴國的幫助下,建立起現代化的軍事工業與後勤體係,屆時,這支全新的陸軍,將不僅僅是保家衛國的力量!”
楚雲飛頓了頓,眼神之中滿是煞氣:“他們,將可以成為與貴軍並肩作戰,一同登陸日本本土,徹底搗毀法西斯巢穴的戰略盟軍。”
“史迪威先生,你認為,這樣一支數百萬人的強大盟友,其價值,又該如何衡量?”
史迪威徹底被楚雲飛描繪的這幅宏大藍圖所震撼了。
他呆立在原地,腦海中飛速運轉。
他來之前,想的是如何讓中國人聽話,如何用援助換取指揮權,如何讓中國軍隊更好地服務於美國的戰略。
而楚雲飛,卻反手為他,為美國,描繪了一個更為宏大、更具誘惑力、也更符合雙方長遠利益的“共贏”前景。
將此時的民國,從一個被動的援助接受者。
提升到了一個主動的、能夠在最終決戰中與美國並駕齊驅的戰略合作夥伴的高度!
“你提出的這些‘建議’,已經遠遠超出了我能決定的範疇。特彆是關於在中國建立軍事工業體係的計劃,我必須立刻向華盛頓彙報,由總統和聯合參謀部進行評估。”
“但是。”史迪威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我個人,完全被你的遠見所折服。
我將以我個人的名義,全力向華盛頓推薦你的這份‘新夥伴關係’計劃!
我相信,他們會看到其中蘊含的巨大戰略價值!”
史迪威的語氣重新變得務實:“至於眼下,我同意你的‘梯次配置’原則。
優先武裝我們共同指揮的突擊部隊,同時,我會向重慶方麵施壓,讓他們儘快落實你提出的‘以繳獲日械安撫各戰區’的方案,以平息你們內部權力爭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