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回到八零機械廠 > 第110章 各位前輩,我攤牌了,我啥也沒有

第110章 各位前輩,我攤牌了,我啥也沒有(1 / 1)

推荐阅读:

“我先來吧。”

第一機床廠的林彬笑著開口道。

“首先感謝市經委給我們這麼一個平台和機會,能與各所技校開展合作,給我們廠灌入一波新鮮血液,咱們這老胳膊老腿兒,也得往前趕趕趟了。”

“從‘五五’那會兒我們就開始參與高端裝備自主化’任務,搞圖紙消化、零部件摸索,今年‘六五’計劃一上來,正式把這項目列成了攻關重點,任務壓力更大了。”

“去年我們完成了23台重型立式車床的外協精加工任務,主要是供一些大廠以及電站係統的幾個大客戶。今年廠裡正在對接航校那邊的實驗平台,準備配套幾套特種合金零件的非標設備,目前圖紙前期方案已經在走專家組論證。”

謔……

真牛逼啊!

陳露陽在旁邊聽著,眼中露出欽佩之色。

潘玉就是第一機床廠的車間主任,

雖然之前陳露陽聽介紹過第一機床廠的情況,但也沒想到這個廠子這麼厲害!

說到這兒,林彬往對麵技校那邊一抬手,笑了笑:

“說起來我們廠和第一工業技校的合作,不是一年兩年了。最早‘七六屆’三班的那批學生,現在有六個已經是我們車間的骨乾工段長。”

“這麼些年,他們可是給我們培養了不少好工人。”

他收了笑,語氣轉為穩重:

“我們今年任務重,特彆是明年預計要預投產兩台國產數控複合機床。現在光是基座預銑、導軌安裝、通用夾具的改型活兒,就一堆在排隊等人盯。”

“要是這次‘產教融合試點’能來些學生,真正在車間裡跟著師傅乾上幾個月,為廠裡補人手、補梯隊,那我們真是求之不得。”

林彬那邊話音剛落,

坐在“第一工業技校”名簽後的呂世昌校長便笑著接過了話頭。

“林處長提的那幾個學生,我們學校當然記著。”

他點點頭,語氣中既有驕傲也有感慨。

“學生在你們廠裡做得好,是你們帶得好,也是咱們共同下的力氣。”

“說到底,學校培養人,最怕兩頭脫節:課堂脫離現場,畢業脫離崗位。”

“咱們第一工業技校一直把‘為首都核心裝備廠培養一線技術人才’當成頭等大事。這幾年我們與機床廠的合作,就已經在嘗試走聯合培養的路子,讓學生在校打基礎,在廠裡長真功。”

“如果這次試點能讓學生把工廠當課堂,把實訓當正課,學校願意挑學生、派老師、騰課表,全力配合市裡和廠裡做好這件事。”

這倆人算是綁死了。

陳露陽在旁邊坐著,將兩個人的意思聽了個完全。

一頭是片兒城數一數二的機床廠,

一頭是技校裡最能出人的第一工業技校,

倆人當著市經委梁主任的麵,把話都擺明白了。

合作多年,親密無間。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果然,梁仲維聽完兩個人的話,低頭歘欻欻在小本本上一頓寫。

正寫著,就聽一個洪亮的聲音在會議室中響起。

魯永強開口道:

“我們西山鋼廠,是共和國建國後第一批鋼鐵廠之一,從58年點火煉出第一爐鐵開始,就一直是首都的重型骨乾單位。”

“這幾年,廠子裡沒閒過。”

“今年頭兩個季度,我們剛完成二號高爐的中修技改,同時推進了轉爐車間的自動控製試點,現在高爐轉爐之間的節能流程正在調試,全廠八座轉爐,全部轉向集控化作業模式。”

“3月份,廠裡支援兩個兄弟鋼廠,完成15萬噸熱軋卷板的調劑任務;7月配合國家重點項目‘電力走廊’,首批高強結構鋼準時交付。”

“現在我們正在承擔的是‘六五’計劃裡的一個重點工程:‘北方高爐集群技術改造項目’,我們廠是核心試點之一。”

“如今全廠日產鋼已突破兩萬噸,寬厚板、螺紋鋼、結構鋼三線並舉,是目前片鴻津地區唯一具備這種綜合能力的廠子。”

“12月,我們剛完成國家下達的‘援疆項目’鋼材直供任務,下個月起還要啟動片兒城軌一號線的專用鋼軌預軋工段。”

隨著魯永強的一番話,整個會議室裡都安靜下來。

“市裡要搞試點,我們老企業就得帶頭打頭陣、當標杆、做後盾。”

“今天梁主任把大家召過來,明確了要推動‘產教融合試點’,政策定了,任務下來了,我們西山鋼鐵廠是堅決擁護、全力支持。”

“隻要市裡一聲令下,我們全力配合安排,歡迎任何一所技校的學生來我們廠實習、跟崗、學本事。”

“無論哪個技校來的學生,隻要進了西山鋼廠的大門,我們就絕不糊弄。該安排崗位的安排崗位、該分師傅的分師傅,吃住統一安排,培訓計劃上牆,績效按廠標執行。”

“彆的我不敢說,咱鋼廠說一句是一句。”

“來了,就當自己人帶;乾得好,就留下當自己人用。”

話音一落,會議室裡靜了兩秒,隨即響起一陣輕輕的掌聲。

陳露陽坐在角落,也忍不住聽得心潮澎湃!

這才叫國企老大哥。

啥叫“扛旗”?

這就叫扛旗!

坐在主位的梁仲維點頭道:“魯廠長說得好!”

“什麼叫老企業的骨氣?這就叫骨氣。”

“西山鋼廠這個態度,講的是立場,乾的是擔當,我們經委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

他掃視一圈全場,語氣溫和卻有力:

“今天這個會,不是聽誰喊口號,也不是比誰說得好聽,咱們比的是一個態度、一個乾勁兒。政策是定了,但落實還得靠在座的各位。”

“有像西山鋼廠這樣的‘老大哥’帶頭,我們就有底氣說,這個試點能乾成,能乾好。”

他語氣一收:

“下麵的會還長,咱接著聽,誰有想法、誰有打算,都儘管講出來。”

何大華咧了咧嘴,笑著站起身:

“魯廠長說得實在。我們西山機械也差不多。我們不是鋼鐵冶煉,是乾冷板熱板下麵那些‘鐵心骨架’的。”

“光今年上半年,我們就給七家市屬單位供了1340套大型運輸滾輪軸承、螺旋升降機組,還給石山發電廠趕了緊急的主吊臂。”

“八月份,我們還參加了是全國技改試點項目‘雙套多刀位車床聯合線’。”

“我們廠今年任務三個字:頂天立地。”

“頂的是全國設備基礎件空缺這口鍋。光我們年內送出去的卷板支架、錨固件、超大聯軸器,就供了八個部委的直屬項目。”

“立的是片兒城本地的市政基建項目。發電廠、煤氣廠,新建的化工站、新橋、熱力中轉站,我們都在乾配套。”

他語氣一轉,帶著點真誠與務實:

“現在我們年底要趕一批標準錨鏈連接器和大噸位卷板支架,後頭還得改模,試新批次材料。”

“我就不繞彎子了。”

“我們想從機電技校直接接一撥能上手的學生,會磨刀,會看圖,敢站機床的。老師那邊也不用太操心,我們會安排帶教,手把手教。隻要人到,我們就真練、真用,不當過路人。”

梁仲維輕輕點頭,手中的筆在記錄本上劃了一道。

眼看氣氛熱了一輪,

電氣設備製造公司的韓躍進發言道:“下麵我也說說我們廠的情況。”

“我們廠年底主要承擔的是‘城市電網標準化試點’任務。”

“現在市裡正在推進五個城區的低壓電網整合與改造工作,我們廠負責的是西城區和宣宣區兩個片區,目前已經進場完成了40多個小區的配電設施配套。”

他說到這兒,略頓了一下,繼續補充道:

“同時,我們最近剛接到全國城建局的一項技術委托,起草一套小功率控製盒的通用結構圖樣,作為明年全國推廣前的試點準備。”

“這項任務目前處於初稿設計階段,由我們廠牽頭,聯合幾家兄弟單位共同推進。”

韓躍進說到這裡,語氣一轉,話鋒落在會議主題上:

“關於‘產教融合試點’,我們廠的態度也很明確。”

“完全支持市經委的部署,願意根據實際崗位情況安排技校學生進廠實習、跟崗學習。”

“我們廠屬於典型的技術配套型單位,不像鋼鐵、機床這些大車間生產節奏那麼快,但工藝流程標準化程度高、崗位分工細,對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紀律性要求也比較具體。”

“這些年我們也接收過幾撥技校學生實習。說句實話,肯學、肯問、肯動手的孩子,到我們廠基本都能帶得出來。尤其是電氣工藝、安裝調配、圖紙校核這幾項,我們有成套帶教流程。”

他抬頭掃了一眼技校方向,補充道:

“現在廠裡電控裝配一線正好在做樣式盒設計的結構打樣,還缺圖紙繪製和手工排線的輔助工。隻要技校這邊能提前篩選一批基礎紮實、守紀律的學生,我們願意第一時間接收。”

“老師這邊不用太擔心,我們會把學生納入現有班組安排,按照項目節點分階段輪崗。能留下來的,將來也是我們的用人儲備。”

嘶……

陳露陽小眉頭皺起來了。

這啥意思?

說好的產教聯合,怎麼現在聽著是口風,一個個全是乾得好就能留下工廠當人才儲備呢?

這讓他怎麼搞?

他加入這個項目的目的是為了找技校合作生產零件,可不是來給這些技校學生解決工作的!!

雖說他也想擴充人手,但修理廠現在就這麼大點的小地方,根本就沒地方塞人!

他理解這些大廠支持市經委項目,支持產教聯合的力度和決心,

可是他支持不起啊!!!

就在他皺眉思索的時候,鍋爐廠的陳正貴不緊不慢的開口了。

“我們廠年底主攻兩個方向。”

“一是配合片兒城市教委係統,升級改造一批中小學使用的民用小型節能鍋爐,涉及全市140多所學校,必須趕在寒假前交付到位,確保冬季供暖不出問題。”

“二是響應農業口的統籌部署,為幾個試點縣的畜牧站、小型糧庫配套便攜式熱風乾燥爐。這類設備結構不複雜,但對能耗、穩定性要求高,是明年在北方農業區推廣的重點方向之一。”

“現在這兩塊任務都在加緊排產,技術方案也都在收口。”

“同時我們也參與了一部分部隊後勤的配套任務,雖然算不上軍工主機單位,但給西郊那邊的一個軍工廠,常年做應急供熱模塊和野戰用小型蒸汽爐組件。”

陳正貴說到這,停了一下,端起水杯潤了潤嗓子,隨即語氣一轉:

“關於‘產教融合試點’這事,我們鍋爐廠態度也很明確,支持、配合!”

“焊接、電氣、裝配、調試這幾塊都能用上人。”

眼看幾個廠長都說完了,剩下的就是陳露陽了。

屋裡眾人都將目光看向他。

說實話,陳露陽在這裡坐著,實在是顯得太過格格不入。

一群中年人裡混進這麼一個年輕的青年,而且還跟魯永強和何大華稱“大爺”道“叔叔”,任誰都忍不住會有好奇心。

陳露陽深深吸了一口氣,隨即開口道:

“各位領導、各位前輩好,我叫陳露陽,是省機械廠駐片兒城區小汽車維護修理中心的負責人,同時也是北京大學經濟係大一的學生。”

聽到“北大”,在座的幾個人不由得正色看了陳露陽一眼。

“我們修理廠目前與北大聯合,正在推進一項‘小汽車零部件通用化’的標準試製工作,目前該項目已被市科委立項,列為市級大學生工程實踐基地。”

“項目啟動以來,我們已完成三種核心件的初步試製。”

“下一階段,我們準備在點火線圈模塊、製動推杆、聯軸器套筒三個方向上,展開第二批通用件製作工作。”

“隻是……我們修理廠除了圖紙和材料,基本上是兩手空空。”

“既沒有合適的設備,也沒有足夠的人手。”

“幾乎所有工藝環節都需要依靠外部力量協作。”

“我們希望能和在座的幾家單位建立配合關係,探索一個可落地的試產協同流程。”

說完,陳露陽朝會議桌兩側輕輕鞠了一躬,落座。

介紹環節一結束,會場短暫安靜了一瞬。

這畫風打開的太突兀了。

彆的工廠都是談成績,談擔當,談奉獻。

結果到了修理廠這,畫風卻突然拐了個彎。

變成了談問題、談困境、談設備缺口、談希望搭橋?!?!

這修理廠到底是來搞合作的,還是等著大家來“扶貧”的?

再加上“大學生”這三個字放在一名發言者頭上,

幾位技校校長的神色登時玩味複雜起來。

你一個學生項目,想讓我們掏人、出設備、還幫你試產?

這哪是產教融合啊?

這不是“借雞下蛋”嗎?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