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8章 振興!振興!(1 / 1)

推荐阅读:

隨後,蘇希又對市委組織部部長肖更新說:“肖部長,一定要大力引進人才,要將一大批年輕、沒有被官場習氣汙染、肯乾事且有能力的年輕人提拔到一線崗位。我們搞經濟建設,一定要有一群合格的公務員團隊。第一個要杜絕的就是吃拿卡要問題。”

“還有市政府層麵,一定要建立台賬。一定要將一件事情一次辦這件事情進一步向前推進,往深處落實!”

蘇希在講話。

無論是郭海超,還是肖更新,又或者彭正明,都在低頭寫字,認真筆錄。

對於蘇希的話,對於蘇希的要求,他們一定會不打折扣的落實。

他們很清楚的知道一件事情:大寧已經是蘇希的大寧。

蘇希儘管是以巡查組組長的身份來的,但是,當他將高家、梅成峰整倒。並且上麵安排他來當高盛集團重組的小組長,還讓他牽頭成立大寧城投。

但凡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

這是京城的意思,京城就差沒給蘇希一個市長的名分。

以蘇希的年齡,以蘇希的能力,以蘇希的聲望,以蘇希所能帶動的資源。

大寧可以在遼北開宗立派。

很多年前,大寧本身就和遼都有瑜亮之爭。

大寧的老百姓心裡都有一股傲氣,他們想要力爭上遊,他們不想浪費這麼優良的位置。

而這些年,一直是空轉、空轉再空轉。

大寧這些官員誰不想做一番大事業?

又或者說,哪個官員不想乾實事?

從來不缺想乾事的官員,缺的是能將這些官員聚攏起來,擰成一股繩的領導。

想要成為這樣的領導,沒有一點魄力,沒有一點能力,沒有一點手腕,沒有號召力,絕對不行。

而這些,蘇希都具備。

蘇希早就打出馳名商標,沒有人比他更有民眾號召力,也沒有人比他更能激勵官員們的熱血:蘇書記的口碑好啊,隻要跟著他乾,有功必賞,一定提拔!

誰不想跟蘇書記混?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整個大寧官場都洋溢著一股‘躊躇滿誌’。

大家都很清楚,建功立業就在今天。

男兒在世,誰不想建立不世之功。

如今,大寧等到了這個機會。

大寧終於等到了他的天命之人,蘇希。

這場會議簡短,務實,成功。

蘇希的講話精神很快落實下去,沒有受到任何阻力。

這比起很多被正式任命的市委書記,政令不出市委辦,無疑高了很多個檔次。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天大寧市的常務副市長李豐收特意來到蘇希,邀請蘇希同誌到市政府去主持工作。

蘇希連忙推辭。

但李豐收三顧茅廬,還說,如果蘇書記不來,那就帶著市政府黨組成員以及各個局辦的主要領導到紀委來找蘇希。

蘇希沒辦法,隻能應約參加。

這事實上有點犯政治忌諱。

但是,對李豐收等人來說,將蘇希請到市政府去,同樣也是一個擔風險的事情。

畢竟,誰都知道蘇書記和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王成雲,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盧江峰公開互懟,省裡對蘇希顯然是沒有那麼支持的。

甚至可以說,省裡對蘇希是有嚴重戒備的。

很多大寧市的官員都或多或少聽到過來自省裡的打招呼,讓他們距離蘇希遠一點。

但是,他們大多數都沒有這麼做。

甚至還有像李豐收這樣冒著政治風險邀請蘇希來市政府主持會議的。

李豐收確實是一條漢子。

他現在是大寧市實際上的二把手。

市長失蹤了,市委副書記也失蹤了。

他按照管理主持市政府的工作,他可以在市政府獨斷專行。

而且,他隻要順著省裡的意思,他就能順位接梅成峰的位置。

可他偏偏沒有這麼做。

有些人會說他這是政治投機。

看中了蘇希背後的豐富資源。

但是,蘇希卻認為李豐收是一個真正想做事的人。因為體製內的人都知道,李豐收的人事任命權在省委,而不在京城。他選擇這麼做,就極有可能坐冷板凳!

“蘇希同誌,您必須來這裡坐鎮!”

蘇希還沒進會議室,李豐收就迎了出來,他雙手用力的和蘇希握手,他對蘇希說:“大海航行需要舵手,沒有您來掌舵,我們大寧很難駛向深藍,走向全球。”

李豐收非常認真,他極其的懇切。

蘇希也緊緊握著他的手。

李豐收的手和一般官員的不太一樣,通常身居高位的官員手掌都是很厚很柔軟,而他的手掌很粗糙,甚至掌心還有老繭。

這顯示出他有長期勞動和鍛煉的習慣,他的身材管理很好,魁梧有力。

李豐收引領著蘇希進去,會議室裡有三十幾號人,全部齊刷刷的站起來,見到蘇希,他們都在大力鼓掌,歡迎蘇希的入場。

蘇希很意外。

可以說,他從業以來還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

通常來說,他都是需要艱苦鬥爭才能掌握話語權,才能收服眾人,才能上行下效。

可現在,他甚至沒有接到任命,這裡已經是他的天下。

或許裡麵會有幾個沒有那麼真心實意,但是,當主流人群都傾向於蘇希,他們的虛情假意就不重要了,他們也會在這股潮流中自然而然的被邊緣化,靠邊站!

在李豐收和另外一名副市長秦坤的引領下,蘇希被‘摁’到主座。

蘇希也隻能勉為其難的接受大家的好意。

這大概就是陳橋事變中的趙總:你們真是害苦了朕啊。

蘇希沒有扭捏作態,他坐在上麵。

他想了想,說道:“大家好,我是蘇希。高盛集團重建小組的副組長,也是大寧城投建設項目的主管。很高興大家邀請我到這裡來參加這個會議,也要感謝李豐收同誌以及各位同誌對我的信任和愛護。當然,郭海超同誌對我的支持力度也讓我極其感動。我時常在想,大寧會不會成為我職業生涯的另外一個福地。大家都說,想要乾成一件大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現在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來,就是天時。咱們大寧的地理位置,就是地利。今天大家坐在這裡,就是人和。”

“有了天時地利人和,我相信大寧沒有什麼任務完不成,沒有什麼改革不會成功!”

蘇希擲地有聲的開場白。

現場一片掌聲。

隨後,蘇希接著說道:“下麵,我想請李豐收市長介紹一下大寧目前的經濟情況,數據越翔實越好,越仔細越好。不足的地方,困難的地方,該提出就要提出來。另外,對於咱們乾部工作當中存在的問題,也要指出來。我們關起門來開會,出出汗,紅紅臉,是應該的,沒有什麼不好。”

蘇希很快進入到工作模式。

李豐收立即拿出筆記本,他開始非常詳儘的介紹大寧的經濟情況。

大寧的經濟數據是不錯的,有一定工業基礎,也有港口,還有旅遊等服務產業。

這確實是蘇希打過最富裕的仗。

東明,清河的先天條件都不如大寧。

但是,從蘇希的角度來看。改造大寧恰恰是三個當中最大的,因為大寧並不是一張白紙,他沒辦法從頭開始計劃。

而且,大寧的前期發展產生了很多既得利益者。

雖然鏟除了高盛集團這個巨大的吸血蟲,但是其他既得利益者還是有的…他們一定會成為改革的阻礙。

現在的蘇希不說是戴著腳鐐跳舞,至少也是有一些亂麻在眼前。

這場會議開了三個小時。

蘇希提出三項具體的工作要求。第一,是要做好肅清梅成峰流毒工作,要自我審查,自我淨化,要打造出一支忠誠可靠、全心全意為老百姓服務的乾部隊伍。

第二,建議在當前紀委巡察辦公地點的老市委建立大寧市政務中心,讓各部門到那兒去集中辦公。要減少老百姓辦事的難度,要做到一件事情一次辦,提高政府效率。

第三,是要有關部門牽頭成立關於‘成立大寧證券交易所’的籌備工作組,要將這件事情當成頭等大事來辦。

大寧是有期貨交易所的。如果能掛牌成立國內第三個證券交易所,那無疑給大寧帶來極大的經濟動能,也有助於東北的企業在這裡融資,從這裡出海。

這個證券交易所一旦成立,蘇希一定會爭取清河、東明的很多企業來這裡上市融資。

蘇希上來就是動真格,他的風格讓現場的乾部感到耳目一新。

蘇希和梅成峰不一樣,梅成峰和之前的市長都是小修小補,小打小鬨,一天到晚到處調研工作,到處招商引資…但實際上雷聲大雨點小,根本沒有魄力進行結構性調整!

但是,蘇希不一樣。

他親自部署,親自定調,親自下達命令。

他根本沒有模糊空間。

他這種領導不需要下屬去揣度他想做什麼,他的命令就是清晰,你照做就是。

出了問題,他也不會讓彆人擔責。

另外,蘇希在會議結束後和李豐收單獨談到了大寧城投的事宜,這個工作是蘇希給李豐收的‘政績禮包’。

這就是蘇希的慷慨的地方。

你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那麼蘇希立即就會給你禮物。

跟著蘇希這樣的領導,誰不開心呢?

李豐收自然是喜不勝收,他甚至有些始料未及。

他對蘇希說:“我來牽頭搞城投?不是您…我……”

“有問題找我。城投的工作必須要由本地熟悉各個領域經濟情況的官員來牽頭。我可以提供一些建議。”

蘇希的眼神讓人放心,讓人敬仰。

事實上,蘇希這麼做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他要去一趟遼都。

名義上是去進行招商的。

這次招商是針對遼北以及東北。

蘇希很清楚的知道,大寧要做大做強,必須結合整個東北的力量。

東北澎湃的工業能力需要一個出口,大寧未來要搞金融也需要一個強大的錨定物。在國際化方麵,大寧肯定各方麵都不如港都。

但是大寧有一個優勢,是港都不具備的。

大寧背後有一整個工業體係支撐,而且東北很多地方是重工業體係。

國家一直在提倡東北振興。

東北需要一個契機。

現在,蘇希正在努力撬動這個契機。

他想試一試自己能不能讓‘投資不過海山關’這句話產生鬆動。

當然,蘇希到遼都,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他要親自感受遼都的政治氣候。

他想知道遼北目前到底能給大寧多少官方支持。

以及,省裡的領導們是怎麼看待自己的。

另外,蘇希去遼都還有兩個小目的。

一個是和以徐徹為首的52名部裡辦案精英彙合。

一個是去親自摸一摸傳說中喬四爺的底。

“大寧東北招商高峰會談?”

喬四森在他的豪華彆院裡皺著眉毛,他在看報紙。

他有看報紙的習慣。

雖然網絡上的信息很多很迅疾,但他始終相信隻有報紙上的消息才最權威,才能直抵事情的核心,以及借此了解到官方的態度。

喬四森當過兵,讀書隻讀到初中。

但是,他非常聰明。

他擅長分析時政,對人心也有極佳的把握。

“看來,這小子是真的想振興東北啊。”

喬四森摸著下巴。

坐在他旁邊有五個人。

三大天王,還有一個職業經理人,和他的情人白狐狸。

白狐狸在給他剝蒜。

東北的大哥的標配就是有一個穿貂的剝蒜小妹在旁邊伺候著,一定要長得像狐狸精一樣,越漂亮越能彰顯大哥氣度。

而這種風氣,就是從喬四森這裡開始的。

“大哥,趙賓一直沒有消息。盧江峰說他被送去京城,他會不會出賣咱們?”李長海問喬四森。

在東北,似乎每100個人裡都有一個人名叫長海。

李長海的知名度是長海裡麵比較高的,在社會人裡,他算頂流。

他是比趙賓還要著名的狠人。

喬四森不以為意,他往嘴裡扔了一顆蒜:“趙賓兄弟不會出賣我。就好像你們也不會出賣我一樣。”

他講話雲淡風輕,但眼角卻有殺氣。

大家都知道喬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喬老爺有特殊的控製手段。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