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德坊內,姚夫人哭哭啼啼,鄭雲瑤在一旁聽了個半懂,同情心登時泛濫。
一雙大眼睛噙著淚花,拿出手帕擦了擦道:“這姚平仲忒不懂事,這個時候不在家陪自己嬸娘,一家人共渡難關,反倒跑了出來。”
葉青心道,你們兩個哪裡知道內情,心想著這權力熏心之下,就連骨肉情親也得讓步,不由得有些蕭索。
葉青喟然一歎,寬慰道:“姚夫人不必難過,我已命人備下茶點,一會便把希宴叫來。”
姚平仲已經收拾好行裝,等待著朝廷正式下旨,馮泉和中書門下都通過了,就啟程西去。
聽到麗兒在門外輕喚,姚平仲正於書房中翻閱古籍,聞聲便知是喚他去見小嬸娘。
他放下書卷,心中暗忖:那姚夫人雖與自己年歲相近,卻是個閨中婦人,對這些醃臢齷齪之事定然不甚了了,自己前去與她閒談幾句,或能探些口風,倒也無妨。
於是整了整衣冠,隨麗兒穿過回廊,隻見內院花木扶疏,香風習習,踏進客堂時,便見恩師端坐於上首太師椅上,麵色凝重。
下首左右各坐兩位婦人,左側那位眼波流轉如春水初漾,朱唇微顫似含露花瓣,顧盼之間風情萬種,端的是嫵媚勾魂,偏生眼角淚光盈盈,似梨花帶雨,更添楚楚可憐之態,正是自己的小嬸娘姚夫人。
右側那位身著水綠錦織衫,黛眉輕蹙卻俏如柳葉,櫻唇一點自粉潤如新研胭脂,香腮若桃花初綻,眸光似秋水橫波,想來定是自己的師母。
姚平仲一踏入堂中,還未及躬身施禮,姚夫人已黛眉緊鎖,玉指輕點,嬌聲叱道:“希宴,為甚遲遲不回府上?家中出了這般天大的事,你們兩個堂堂男子漢,竟恁的沒有擔當,忍心讓嬸娘一人獨受煎熬不成?”
鄭雲瑤同仇敵愾,幫腔道:“太不像話啦!”
姚平仲看向葉青,相對苦笑一下,這件事的明細,自然不可能說與兩個人知道。
葉青便解圍道:“希宴,這件事你屬實不對,趕緊給姚夫人認個錯。”
姚平仲隻得抱拳,道:“嬸娘,希宴心中難受,不願再回二哥府邸,還望嬸娘恕罪。”
他這一低頭認錯,姚夫人反倒更凶了起來,再加上自己師母在一旁幫腔作勢,將他訓得狗血淋頭。
這兩個都是惹不起的角色,姚平仲隻能忍著,葉青樂嗬嗬地看熱鬨,突然感受到自己徒弟“幽怨”的目光,隻得輕咳一聲,道:“希宴蒙官家看重,馬上就要出任忠州刺史、涇原都鈐轄,提舉秦鳳常平知懷德軍。這段時間,他就不要回姚府了,我有要事和他商議。”
自己可能鎮不住這倆雌兒,葉青馬上接口道:“官家也有差事要暗中交待,希宴就留在我這吧。”
姚平仲感激地看了他一眼,他實在不想回府,這下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回去了。
姚夫人一聽,自己的這個侄兒又恢複了官身,也有些開心。但是聽到他還不肯回府,又有些惱怒,畢竟她根本不知道,男人的世界有多麼的肮臟和黑暗。
自己的侄兒,死在了自己的外甥手中,外甥又不知為何暴斃,男人們都已經知道了真相,卻為了各自的利益,選擇了一起沉默。
鄭雲瑤經過這次並肩作戰,和姚夫人的感情迅速升溫,恨恨地瞪了一眼自己的夫君和他的弟子,便上前提議姚夫人留下吃飯。
葉青眼色一亮,隻聽得鄭雲瑤上前挽住她的胳膊,說了些什麼帶她去找香玉姐姐,吃交趾的美食,頓時有些氣餒。
這個時候的正妻,在家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也不用經過葉青的同意,兩個人把臂出去,一邊聊著一邊走了。
顯然是對於葉青給自己徒弟找台階下,還有些不開心,鄭雲瑤帶著姚夫人走了之後,葉青苦笑道:“希宴,你去準備一下吧,你從萬歲營挑幾個親兵,一道帶著可好?”
姚平仲叉手道:“如此,就謝過恩師了。”
自凡是主將,都需要親兵,萬歲營的人是姚平仲生平所見,最合適的親兵。
女真上京城,肅慎國使者上書,要金主,冊封大祚榮為大聖大明皇帝。
並且要認大祚榮為兄皇帝,賜以玉輅、袞冕、玉璽諸天子儀物等十事。
宇文虛中和蕭奉先,都看出了肅慎人的意圖,同時進言不能如此冊封。不然肅慎韃子進攻大金,都成了合法的了,後方還在抵抗的金人,也就是被徹底背叛遺棄,這樣一來金人勢必軍心大喪,民心儘失。
金遣知右夷離畢事蕭習泥烈持冊出使肅慎國都會寧城,在大殿上,楊樸當麵指出其冊文唯冊立大祚榮為東懷國至聖至明皇帝,並無冊為兄之文,亦未以“大肅慎”來稱,所持儀物亦不全用天子之製。
大祚榮大怒,欲斬金使,賴諸將勸解,把女真使團全部人,抓起來抽了三十鞭子。
這三十鞭子,鞭鞭到肉,把堂堂女真的使者,當成奴隸鞭打。
然後商定新冊文,由楊樸進行潤色,再交給胡十答、阿撒、高慶裔譯成女真字、貴霜字兩份,派遣讚謨與習泥烈偕行出使於大金上京城進行交涉。
楊樸上書,建議大祚榮先冊立後宮,於是下詔冊立蒲察氏為皇後。
楊樸又以國家禮製未備,群臣不能致敬儘禮,無由顯示帝王之尊,建言“定朝儀、建典章”。大祚榮從善如流,來時讓楊樸下手製訂禮儀,使肅慎上下尊卑略有定序。
這還不是最要命的,楊樸又進言,廢除女真苛法,減免賦稅,優待降俘,爭取民心,以鞏固後方。
這一條若是真的實行了,女真就離死不遠了,可惜肅慎貴族大多不同意。
他們覺得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地盤,不把當地的異族變成牛羊一樣的奴隸,就白打仗了。
肅慎人生性殘忍,不拿彆人的性命當回事,戾氣之深重,如同上古凶蠻。要讓他們善待俘虜,簡直就難如登天。出了大祚榮和大祚衍兄弟二人之外,其他的肅慎重要首領,幾乎都不同意。
大祚榮雖然讚同楊樸的說法,但是這個時候肅慎的各部貴族,話語權還是很重,這一條暫時沒有實行。
姚平仲趕往西北的前夕,肅慎國使團趾高氣昂地進了上京城,帶來了新的文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