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複山河 > 第一百四十七章、登陸之戰

第一百四十七章、登陸之戰(1 / 1)

推荐阅读:

“混賬!”

“如此囂張跋扈,同亂臣賊子有什麼區彆!

老夫定要參他們一本……”

鄒雲川喋喋不休的怒罵道。

剛剛在軍事會議上吵了一架,本來就蹩了一肚子的火。

緊接著就收到消息,揚州營和淮安營要單獨行動,完全不給他這巡撫的麵子。

倘若是一般的武將,他早就下令拿人了。

逼急了,殺人立威,也不是沒有可能。

現在的情況不一樣。

揚州營和淮安營,不光是援兵中最能打的,兩位參將也是一眾武將中來頭最大的。

自古有殺雞儆猴的,可沒有殺老虎儆雞的。

敢在議事會議上討論,明顯就是想要通過這種方式,向他這個巡撫表示不滿。

“既然知道此事,你們為何不當場彙報?”

鄒雲川問話,直接把打小報告的幾人打懵了。

為了表忠心,他們才在會議結束後,第一時間上報的。

遺憾的是這種表現,不僅沒有收獲褒獎,反而遭到了遷怒。

“巡撫大人,剛才那種莊重場合,末將等人不便開口啊!”

謝承翰一臉無奈的說道。

當小報告也要分場合,真要是當場揭露,場麵還會更加尷尬。

不光打了三巨頭的臉,倘若李牧和景逸風臉皮厚點兒,直接反咬一口,有沒有人敢幫他作證都很難說。

最少對福建江西的將領來說,得罪他這個廣東都指揮使,比得罪景李二人更有性價比。

對某些人來說,隻要事情沒有發生,那就相當於不存在。

如果不是在廣東任職,必須依附巡撫衙門,他也不想乾這得罪人的事。

“愣著乾什麼,趕緊去把人給我追回來。沒有本撫的命令,禁止任何部隊擅自行動!”

鄒雲川沒好氣的說道。

文官掌握著後勤,還管不住武將,可是非常丟臉的事情。這會讓朝廷懷疑他的能力。

此前碼頭上的低規格接待,就是他給出的下馬威。

本想讓李牧認清廣東誰是老大,後麵能夠安分點兒,沒有想到居然適得其反。

自己不聽指揮,還拉著彆人一起不聽指揮。

幸好福建江西的援兵將領不是勳貴出身,不然現在鬨騰的就不是兩個營,而是三省援軍一起搞事情。

發生這種鬨劇,無論最終結果如何,他這個巡撫都會被打上無能的標簽。

哪怕朝中有背景,也不敢提拔重用他。誰也不知道控製不住下屬,未來會捅出什麼簍子。

“是,末將這就去追!”

謝承翰說完轉身就跑。

跟著一起告密的本地將領,果斷的選擇跟隨。

經驗告訴他們,自家巡撫在氣頭上,必須及時遠離。

一行人來到揚州營門口,此時士卒們已經開始拆除營寨,明顯是不準備在這裡過夜。

“謝大人造訪,下官有失遠迎,還望海涵!”

看到來人,李牧似笑非笑的說道。

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這些人打了小報告,然後奉命過來勸說他留下。

隻不過這些人的膽子明顯不大,僅僅隻是來了幾名將領勸說,沒有帶著軍隊過來強製攔截。

考慮到大虞軍隊的動員效率,真要是武力攔截,沒有一兩天時間都集結不起來隊伍。

“李參將,我們的來意,想來你也明白。

為了大局著想,希望揚州營能夠留下來!”

謝承翰開口勸說道。

選擇到揚州營勸說,主要在於這次的事是李牧挑起的。

並且船隊在他手中,隻要留下了揚州營,淮安營也跑不掉。

“謝指揮,沒必要如此。

此刻廣東坐擁二十五萬大軍,就算少了我們這兩萬兵馬,還有二十三萬大軍。

應付叛軍的攻擊足以,根本不會影響什麼。

反倒是我們從背後迂回,對叛軍形成四路夾擊,才是上上之策!”

李牧一本正經的胡扯道。

這年頭的廣東,可不是後世的天下第一省。在大虞眾多行省中,排名還是相對靠後的。

真要是有二十五萬大軍,光每天的錢糧消耗,就會壓的廣東喘不過氣來。

不用朝廷催促,廣東方麵都會第一時間出兵平叛。

按兵不動,除了廣東巡撫膽小怕事外,背後還隱藏著龐大的利益。

二十五萬大軍是他們吹出來的牛逼,可找朝廷報賬的時候,那可是真按這個數字進行的。

拖上一年半載,不光能夠填上省裡原來的虧空,還可以大賺一筆。

巨大的利益擺在麵前,廣東省的官員對鎮壓叛軍,自然不會積極。

包括主戰的布政使,也隻是因為政治需要,在口上叫囂著出兵,沒有任何實質性行動。

不過巡撫衙門,既然對外宣布擁有大軍二十五萬,李牧就當他們是真的。

以紙麵數字計算,自己帶著部隊離開,當地還有二十三萬大軍,理論上足以應付任何突發情況。

未來廣東戰事發生變故,那也是和他沒關係。

“李參將,您就不要裝糊塗了。

地方上的衛所部隊,真實兵力有多少,您是知道的。

福建和江西的十萬援軍,真實兵力加起來還不到三萬。

名義上的二十五萬大軍,真實兵力能有一半,那都是諸將治軍有方。

其中的可戰之兵,頂多不過四五萬。

一旦淮安營和揚州營離開,廣東的軍事實力,就會銳減……”

不等謝承翰說完,李牧就開口打斷道。

“謝指揮,飯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說。

巡撫衙門說廣東有二十五萬大軍,那就是二十五萬大軍,一兵一卒都不能少。

軍中諸將皆是悍勇之士,二十五萬大軍就是二十五萬戰兵,絕對不摻雜半點兒水份!

好了,本將還有軍務要忙,就不挽留諸位了。”

一套政治正確拳,打懵了眾人之後,李牧直接轉身離去。

……

就在李牧籌劃廣西之戰時,京中的政治鬥爭,再次拉開了新的一頁。

先是八大輔臣之一,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東廠提督左光恩,從獄中放歸後自縊在家中。

接著司馬懿篡權的舊聞,又成了京中的熱門話題,矛頭直指首輔龐亨升。

不過相比倒下的左光恩,龐首輔的根基,明顯要穩的多。

再怎麼強行拉著和司馬懿對比,除了兩者的年齡都很大外,共同點其實並不多。

除了少數腦子不好的人相信外,更多的人隻當是一場鬨劇。

司馬懿能夠篡權,那是數十年大權在握,長期經營下來的結果。

龐閣老就一純粹的文官,就算心中有想法,也沒有付出實踐的能力。    彆說是篡權奪位,連權傾朝野都還差點兒意思。

即便是少了一人,七大輔臣之間,依舊在權力上相互製衡,無非文官在朝堂上的話語權更重了一些。

外界可以不當一回事,作為當事人的龐亨升,卻被嚇的不輕。

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政治鬥爭,分明就是要搞死他的節奏。

政治鬥爭經驗告訴他,謠言傳的多了,就會變成真相。

皇帝是一種多疑的生物,尤其在涉及皇權的時候,處理方式通常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一旦皇帝信了,他就彆想善終。

為了自證清白,迫不得已之下,他連續遞交了五份辭呈,結果自然是被一一駁回。

剛搞掉了司禮監,再把首輔趕回家。就算缺乏政治常識,也知道事情不能這麼乾。

把一眾輔臣逼急了,搞不好人家真能拚著生前身後名不要,玩一出另立新君。

事實上,從繼位到現在,姬昭順一直都缺乏安全感。

選擇乾掉左光恩,除了本能的討厭閹黨外,也是為了把皇宮掌控在自己手中。

慈寧宮。

“母後,你叫朕過來,所為何事啊?”

看著自家母親,姬昭順疑惑的問道。

作為一個孝順孩子,他可是每天都過來請安,有事當時就說了。

“皇帝,朝中之事本來哀家不該開口。

可最近朝野上下,都被一則謠言鬨的沸沸揚揚。

你也該管管那兩位先生,自他們進京開始,這天下就不曾太平。

當年你皇兄在位時,他們就喜歡折騰,現在還是死性不改。

龐亨升都被逼的不斷上辭呈,你還不是想在親政前,就先逼死一位首輔吧!”

鄭太後恨鐵不成鋼的說道。

大虞朝後宮不得乾政,原本她是不想摻和的,架不住謠言傳的滿天飛,她在後宮中耳根子都沒法清靜。

“不會,朕怎麼會逼死首輔呢!

母後,你這是聽誰傳的謠言?”

姬昭順當即否認道。

他都還沒有親政,逼死首輔這麼要命的事情,肯定是不能乾的。

內閣製度下,首輔扮演的角色可是非常重要的。

自大虞建立以來,被殺的首輔都寥寥無幾。

就算皇帝要清算,那也是等人家離開朝堂後,再找借口動手。

直接把人逼死在任上,大虞還沒有這種先例,姬昭順也不打算開這個先河。

“京中傳的沸沸揚揚,哀家若是聽不到,豈不是成了聾子。

行了,哀家就多嘴一句。

你是皇帝,要不要聽自己做主。

算算日子,還有一個多月時間,今年就要結束了。

沒事的話,平常多把心思花在大婚上,彆折騰那些沒用的。”

鄭太後沒好氣的說道。

在她看來,與其從一眾輔臣手中奪權,不如按部就班的走程序。

等坐穩了皇位,再慢慢梳理朝政也不晚。

“母後,朕沒有怪罪你的意思。

隻是朕沒有想到,事情會鬨的這麼大。

你就放心好了,朕會在朝會上說明此事,讓龐閣老安心!

至於大婚之事,還要勞煩母後多費心。”

姬昭順當即解釋道。

內心深處,他對龐亨升的不滿再次加深了一分。

有事情不和他這皇帝說,跑來向太後打小報告,擺明是沒把他當成一回事。

不過考慮到大婚臨近,親政近在眼前,現在朝堂需要穩定,暫時壓下了內心的不滿。

……

廉州港。

自從被叛軍攻破之後,就慌廢了下來。

士紳商賈不看好白蓮教能成事,紛紛選擇暫時中斷這條貿易線,以避免被朝廷秋後算賬。

經濟價值沒了,又位於大後方。除了留下少量的兵力駐守外,叛軍並沒有把這裡當成一回事。

原本擔任碼頭監工的趙老三,因為是教中老人,加上在起義過程中砍死了一名巡檢,被任命為校尉,負責駐守廉州港。

剛開始的時候,趙老三乾活還非常的賣力。漸漸發現海上的船根本不會靠岸,根本沒有油水可撈,也就喪失了積極性。

每天帶人象征性的巡視一圈,就是釣魚曬太陽。對比那些在前線廝殺的同僚,小日子過的很是愜意。

“校尉大人……有船……有船!

海麵上出現了大量的船隊……”

聽了自家五弟吞吞吐吐的話,被打擾了好夢的趙老三,一腳踹了出去。

“老五,你就不能爭氣點兒麼。

海上有船,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難不成憑我們這幾條小漁船,你還敢去海上,收人家的稅不成?”

當官收稅,這是他畢生的夢想。

現在完成了一半,成功當上白蓮教的官,可惜卻無稅可收。

廣西的情況特殊,看似有幾百萬人口,其中半數卻被土司控製著。

白蓮教造反成功後,為了增加軍事實力,把所有的青壯都編入了軍中,根本無暇顧及生產。

放眼望去,全部都是自己人,稅收自然是不存在。

“這次不一樣,船隊是衝著我們駛來的。

還懸掛著旗幟,很有可能是官軍的船。”

趙老五委屈巴巴的解釋道。

“什麼,官船?

你乾嘛不早點兒說!

不行,趕緊通知弟兄們集合,絕不能讓敵人登陸成功。

不對,必須立即派人通知周將軍,讓他趕緊派出援兵過來。”

趙老三慌亂的說道。

大虞統治這片土地兩百多年,影響力早就根深蒂固,絕不是一次起義就能夠消除的。

縱使白蓮教占據了廣西大部分地區,大家心裡對朝廷,還是充滿了畏懼。

不等手下人行動,轟鳴的炮火聲,就已經開始響起。

原本慵懶的義軍隊伍,很快陷入混亂中。

“不要亂!

不要亂!

炮兵給我趕緊還擊!

……”

趙老三賣力的呐喊道。

怎奈炮火聲喚醒了大家內心深處對朝廷的恐懼,他越是喊的凶,士卒們反而越慌亂。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