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複山河 > 第二百八十八章、陰謀來襲

第二百八十八章、陰謀來襲(1 / 1)

推荐阅读:

濟南城外。

“額爾敦,真是一個廢物,連一個衍聖公都抓不住!”

呼格吉勒沒好氣的說道。

掘地道攻城失敗,讓他這個大單於很沒麵子。

本以為地道挖到城牆下麵,炸開城牆之後,就可以奪城成功。

萬萬沒有想到,實際操作中,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好幾次挖地道,到了護城河下麵,就發生了意外。

本以為是虞朝人故意搗亂,後麵換成自己人下去挖。

結果在地下施工過程中,直接偏離了方向,在距離城牆一百多米的地方進行了爆破。

沒有給敵人帶來傷亡,反倒是冒死發起攻城的仆從軍,被自己人炸死了不少。

中途發生坍塌的事故,那就更多了。

他們是草原上的雄鷹,不是挖洞的土撥鼠。

沒有挖地道的經驗,上麵工期又催的緊,發生意外是正常的。

好不容易成功了一次,把地道挖到了城牆下麵,卻沒有炸開城牆。

究竟是火藥填充量不夠,還是炸城工藝存在問題,誰也說不清楚。

一直持續到現在,還在不斷試錯中。

自己提出來的建議,為了維護單於的威嚴,也必須繼續下去。

心中積累一肚子氣,沒地方發泄,就輪到戴罪立功的額爾敦倒黴了。

跑了衍聖公是之前的事,現在又一次被呼格吉勒提了出來。

好在大家知道,呼格吉勒在說氣話,沒有急著落井下石。

“大單於,好消息!”

“晉商那邊傳來消息,大虞應天府淪陷了。

虞朝在南京的小朝廷,直接被白蓮教叛軍一鍋端。

這一次虞人損失慘重,怕是沒有心思留住我們了!”

額爾德一臉激動的彙報道。

稍微有點兒常識的都知道,南京對大虞朝的意義。

看似隻是丟了一座城,實際上丟的是大虞在天下人心中的地位。

以往時候的各種亂子,大家都當做是小問題,沒有往心裡去。

現在情況不一樣,有遠見的人,都在考慮大虞國運還能持續多久的問題。

以往不敢想的心思,也會慢慢生出來。

“好!”

“看來,這是天助我也!

傳令下去,趕緊把南京落入白蓮教叛軍淪陷的消息,傳遞給濟南城中的守軍。

老子就不信,他們的士氣,還能夠不受影響!”

呼格吉勒忍不住驚呼道。

這次南下入侵,帶上了大半的家底,他也是頂著壓力進行的。

一旦行動受挫,或者是後方發生變故,都有可能導致他在韃靼一族中的地位受到衝擊。

“大單於,局勢發展到現在這一步,我們是否攻破濟南城,已經不再那麼重要。

白蓮教叛軍發展速度非常快,再讓他們折騰下去,就要取大虞而代之了。

新生的中原王朝,往往也是軍隊戰鬥力,最為強橫的時期。

此刻大虞覆滅,對汗國來說,沒有任何好處。

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是儘快把物資給運出去,然後安心休養生息。

至於天下的爭奪,就先交給大虞和白蓮教廝殺吧!”

內相薩日娜當即勸說道。

攻破濟南,覆滅大虞朝的軍中精銳固然重要,可相較於白蓮聖國的戰略安全,那就不值一提了。

同中原王國做鄰居,肯定要選一個弱小的,才能有便宜占。

白蓮教叛軍是什麼水平,他暫時不得而知,但能夠壓著虞軍打,想來也不會太差。

“內相說的不錯,接下來我們確實該考慮撤退了。

不過濟南這顆釘子,還是要想辦法拔除的。

舞陽侯麾下的軍隊可不少,一旦在聯軍撤離的時候,跳出來給我們搗亂,那可就不好處理了。”

呼格吉勒想了想說道。

千裡迢迢的趕過來,要是沒有一份能拿出手的戰績,讓他這單於的麵子往哪兒擱。

不奢望全殲舞陽侯所部,最少也要給予敵軍重創。

“大單於,濟南城牆堅固,守軍戰鬥力不俗。

按照正常的攻城,一時半會兒,怕是難以見成效。

我看不如引黃河之水過來,借助水勢攻城!”

一旁的阿魯坦萬戶獻策道。

這次南下入侵,他搶了一個戲班子,聽了不少戲。

恰好其中有一段,就是水淹七軍的戲。

曆史上也發生過黃河泛濫,洪水從濟南過境的事。

理論上來說,掘開黃河水淹濟南,是完全有可能實施的。

“阿魯坦萬戶,掘開黃河簡單,隻要派人挖開河床即可。

問題上河水流動,不受我們控製。

濟南城距離黃河可不近,大水能不能流過來都很難說。

即便是中途沒有分流,大水能夠流過來,怕是也沒有多少威力。

想要水淹濟南城,除非我們修一條渠道,不讓大水四處流竄。”

薩日娜當即反對道。

掘黃河攻城,他自然不反對。

問題是計劃,完全不具備可行性。

濟南城沒在黃河邊上,哪能挖了河,就可以衝垮城牆。

稍有不慎,黃河被掘開了,大水卻不向他們預期的地方流。

附近全部變成一片汪洋,草原聯軍這支旱鴨子部隊,可適應不了水中生活的環境。

到時候除了撤退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可選。

“修渠道是不可能的!

從濟南城到黃河邊上,最近的距離怕是也有上百裡。

這麼大的工程量,不是兩天能夠完成的。

不過掘黃河的方案,可以作為備選。

等到後麵大軍撤離的時候,再找機會動手,就當是給大虞皇帝送一份賀禮了。

現在還是執行原計劃,把南京淪陷的消息給我散播出去,動搖守軍的抵抗意誌。”

呼格吉勒當即拍板道。

作為敵人,能夠削弱大虞的戰爭潛力,他絕對不會留情。

白蓮教的崛起,讓他略微有些擔心,但眼下韃靼最大的敵人還是大虞。

……

巡視了一圈城防,李牧發現了城中的局勢不妙。

高漲的糧價,讓城中百姓難以為繼。

一些人為了填飽肚子,都鋌而走險,跑去扣城牆吃“磚頭”。

為了避免敵軍長期圍困,大虞朝修築城牆的時候,通常會以蘿卜和糯米為原材料製作“糯米磚”。

到了城中斷糧的時候,就把這些磚頭扣下來,泡煮之後食用。

軍中工藝,很快流傳到了民間。

有遠見的百姓,也會在豐年的時候,製作“糯米磚”砌築房屋。

到了災難的時候,就拿來充饑救命。

不過有儲備的終歸是少數,更多的人都沒有準備,也沒有能力去準備。

北虜圍城之後,通往外界的商貿斷絕,許多人都沒有了生計。

高昂的糧價,又超過了他們的承受極限。

為了活命,隻能冒險,打城牆上“糯米磚”的主意。

味道不用考慮,反正看磚頭的模樣,李牧是不敢嘗試。

“劉參將,你那邊抓了多少人?”

李牧關心的問道。

為了杜絕北虜奸細搞事情,全麵接管城防之後,他就把原來的守軍撤了下去。

對普通百姓來說,此刻的城牆更是禁區。

擅自靠近城牆,被守軍當奸細殺了,不光自己白死,還會牽連家人。

除非被逼無奈,他們是不敢靠近城牆的,更不用說打牆磚的主意。

“一共抓了八十多人,還有幾個倒黴蛋,剛上城頭就被守軍給殺了。”

劉啟峰無奈的回答道。

光他守護的區域,就抓了這麼多人,擴大到全城被抓的就更多了。

內心深處,他是同情這些人的。

不過軍中自有規矩,大虞律上有明確規定,那些糯米磚是守城官兵的應急軍糧,隻有斷糧後才允許動用。

現在這些人做法,無疑是觸犯了國法,擅自破壞軍事設施。

如果想立功的話,直接給他們扣上一個北虜奸細的罪名,都不帶冤枉的。

“念在他們情節較輕的份兒上,這次就從輕發落。

按照大虞律,罰他們全家流放充軍,留在營中當苦力。”

李牧歎了一口氣說道。

看似在處罰,實際上卻是在救他們的命。

留在軍中乾苦力,最少能有一口吃的,不至於被餓死。

不過這隻是治標不治本,如果不能解決糧食問題,接下來還有更多的人鋌而走險。

軍糧儲備雖然充足,也養不起一城的百姓。

短暫的沉思之後,李牧突然靈光一閃。

平息糧價,安撫民心是文官的活兒,根本不需要他操心。

“蘭先生,行文山東巡撫衙門和濟南知府衙門,告訴他們城中物價飛漲,嚴重影響到了守城工作。

希望他們能夠拿出有力手段,打擊奸商囤積居奇,儘快平息城中的物價。

尤其是糧價,必須儘快給壓下來。”

李牧想了想說道。

地方官府能不能解決問題,他暫時不得而知,但該走的程序必須走。

如果他們搞不定,那就親自出手,幫他們解決問題。

按照大虞律,戰爭時期朝廷有權征用商賈的糧食,作為大軍的軍糧。

一旦掀了桌子,城中奸商囤積再多的糧食,都是在替他做嫁衣。

如果對方配合的話,就以山東地方衙門的名義,向被征收糧食的商賈,打一張借條。

後續的帳,讓地方官府和他們慢慢扯皮。

倘若這些人不給麵子,那麼他的刀,也是會見血的。

唯一的缺點,這麼乾會得罪很多人。

敢在此時囤積居奇的商賈,背後肯定有人撐腰,否則早就掉了腦袋。

站在個人仕途發展的角度上,這麼乾有百害,而無一利。

可是想要守住濟南城,這些得罪人的事,又必須有人乾。

“提督大人,現在怕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時候。

最近兩天城中有人散播謠言,說南京城被叛軍攻破,整個南直隸都落入了白蓮教手中。

一些誇張的流言,更是說白蓮教叛軍和北虜組成了聯盟,要共同討伐朝廷。

正常人都知道,這些流言蜚語是假的,可城中的百姓信了。

地方衙門都忙著安撫人心,短時間內,怕是沒有精力乾彆的。”

蘭林傑委婉的提醒道。

地方衙門安撫人心,換句話說就是:安撫士紳之心。

在這種敏感的時刻,官府通常不敢得罪城中的坐地戶。

萬一把人家逼急了,一怒之下就投奔了北虜,乾起了裡應外合的勾當。

想要守住濟南城的難度,必定會大幅度增加。

“流言蜚語,未必就是假的。

早在十天前,北虜就封鎖了我們對外聯絡的通道。

當時杭州已經淪陷,南京也是岌岌可危。

因為距離的關係,我們收到的消息,存在一定滯後性。

搞不好當時南京就已經淪陷,或者是在進行最後的抵抗,隻是消息沒有及時傳遞過來。

北虜既然拿出來宣傳,想來也不是無的放矢。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他們會故意放開一個口子,讓我們能夠派人去核實消息。

直接告訴山東巡撫衙門,讓他們發布公告,說這些北虜的陰謀。

平息物價的事,一並讓他們給乾了。

越是這種時候,就越不能怕得罪人。

商賈們不配合,那就以通虜的名義,直接大開殺戒。

甭管牽扯到了誰,都要追查到底。

如果他們沒有膽子乾,那就授權給我們,本提督可以幫他們完成。

想要安撫人心,光靠虛頭巴腦的宣傳不夠,關鍵是要讓大家填飽肚子。

完全吃飽不現實,最少也要讓大家能吃五分飽,才能避免發生亂子。”

李牧平靜的說道。

事先有心理準備,南京淪陷的消息,根本嚇不到他。

相較於民間的流言蜚語,更需要關注的是軍中。

隻要勤王大軍不受影響,無論敵人的細作再怎麼折騰,都是無用功。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