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複山河 > 第四百一十章、戰略應對

第四百一十章、戰略應對(1 / 1)

推荐阅读:

“陛下,漢水侯路途遙遠,趕不上勤王大戰,那就先放棄中原戰場,調舞陽侯回京主持大局。

從南直隸到京師,不過兩千多裡地。

如果速度足夠快,有機會趕在北虜圍困京師之前抵達戰場。

江南總督衙門下轄五鎮精銳,加上北方的各省的軍隊,也能夠湊出三十萬大軍來。

就算無法擊敗北虜,暫時拖住他們的腳步,總是能夠做到的。

等成國公、鎮遠侯的援兵抵達,再和北虜決戰便是。”

吏部尚書嶽銘宇順勢提議道。

北虜這個威脅,困擾大虞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

大家對北虜的忍耐,早就到了極限。

隻不過勞師遠征,進入草原同敵軍決戰,需要承擔的風險太大。

縱使僥幸獲勝,戰爭也會曠日持久。

草原上用步兵打騎兵,就沒有全殲的可能,敵人完全可以和官軍兜圈子。

先帝朝時期,大家還敢謀劃一二,到了永寧朝直接熄滅了這個不切實際的念頭。

內部問題就夠發麻的,再花費大量的錢糧,到草原上和北虜打持久戰,大虞根本耗不起。

現在情況發生變化,北虜主力再一次深入大虞境內。

本土作戰,戰場是有利於虞軍的。

上一次倉促應戰,都打出了濟南大捷。

這一次提前有準備,怎麼也能咬下敵人一塊肉來,讓北虜知道厲害。

既然漢水侯趕不上,那就讓距離最近的舞陽侯上。

都是大虞名將,想來軍事水平,也不會相差太多。

“不妥!”

“嶽大人,你看問題太簡單了。

舞陽侯所部一旦傾巢而出,那麼糜爛的就不光是中原,就連南直隸也要遭殃。

上一次就是因為勤王,才導致南京淪陷的。

如果把江南地區的軍隊抽調一空,叛軍揮師南下,誰能夠阻擋?

陛下,為了確保東南穩定,舞陽侯萬萬不可輕動!”

徐文嶽急忙阻止道。

內心深處,他已經忍不住怒罵豬隊友。

集結三十萬大軍,把叛軍擋在順天府之外,聽起來似乎不錯。

到了實際操作中,沒有任何可行性。

北方最能打的遼東鎮,能過來勤王,都是給麵子。

指望這些人拚命,純粹是做夢。

最強的騎兵軍團不出力,那就隻能讓江南兵和京營死扛北虜的進攻。

單純固守某地,肯定沒有問題。

怎奈朝廷要求太高,要把北虜擋在順天府之外,保障京師的安全。

一旦主帥心裡有了顧忌,那就是戰場上最明顯的破綻,很容易被敵人牽著鼻子走。

換成漢水侯過來指揮,或許有一線希望。

讓舞陽侯擔任統帥,徐文嶽可信不過。

他和舞陽侯打過交道的,非常清楚對方的軍事能力,同自己也就半斤八兩。

能夠成為“名將”,那完全是吹出來的。

留在地方上欺負叛軍還湊合,打這種逆風局,純粹就是送人頭。

“徐閣老,你太過保守了。

活躍在河南大小叛軍,足有十幾支之多,相互之間互不隸屬。

論起威脅性,遠不如之前的白蓮教叛軍。

留下兩鎮兵馬,足以把他們擋住。

讓成國公派出一支先頭部隊,同舞陽侯一起行動,就能補上兵力缺口。

至於大軍後勤問題,完全可以交給地方巡撫衙門負責。

在朝廷的教化下,遼東鎮已經迷途知返。

到時候兩軍合力,足有十幾萬精銳,完全可以和北虜碰一碰。”

兵部尚書羅澤風當即反駁道。

這或許不是最好的策略,卻是兵部能夠拿出的最佳方案。

皇帝和百官要求把北虜擋在順天府之外,除了撮合舞陽侯所部和遼東鎮聯手外,兵部彆無他法。

一旦北虜兵臨城下,就是他這位兵部尚書的末日。

風險再高,他也隻能賭一把。

希望於舞陽侯如傳聞中一樣厲害,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

“羅尚書,你該不會被遼東鎮那幫家夥灌了迷魂湯,就不知所謂了吧!

把希望寄托在他們迷途知返上,不如期待天降隕石砸死北虜。”

徐文嶽沒好氣的說道。

離開朝堂多年,他在朝的話語權明顯下降。

如果是擱在幾年前,他明確提出了反對意見,六部尚書絕對不敢跳出來反駁。

就算打擂台,也是其他閣臣下場同他辯論。

現在倒好,兵部尚書都不買他的賬了。

更糟糕的是這位羅尚書,還是清流黨人。

雖然不是核心成員,那也是清流派出力推上去的。

擺明就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他,清流領袖充當精神領袖即可,不需要他到處指手畫腳。

如果是普通政務,暫時做出退讓,也不算什麼。

可涉及到帝國命運,徐文嶽根本沒法退。

理智告訴他,如果這次賭輸了,大虞就危險了。

作為輔政大臣,他不能看著帝國滑向深淵。

“徐閣老,北虜馬上兵臨城下,甭管什麼辦法都得試一試。

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話,要不了多久,敵人又會再一次兵圍京師。

上一次敵人沒有做好攻城準備,這一次可就難說。

在進攻高句麗的時候,北虜積累了不少攻城經驗,攻堅能力應該提高了不少。

事關京師安危,我們不能坐以待斃。

甭管這場決戰能不能打,先把舞陽侯所部調過來準沒錯。”

呂澤安的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原本猶豫不決的永寧帝,一下子被說服了。

舞陽侯能不能打贏北虜,那要打過了才知道。

上一次濟南會戰的勝利,給了他信心。

就算江南的募兵戰鬥力打個八折,遼東鎮的執行力也打個八折,那也能對北虜造成威脅。

隻要能形成戰略威懾,不讓敵人肆意妄為,保住大虞朝最後的體麵就行了。

戰略決戰的問題,完全可以拖到各路勤王大軍抵達後,再視情況決定是否展開。

唯一遺憾的是漢水侯所部,距離實在是太遠了。

按照正常的調兵速度,大軍要一年時間,才能夠抵達。

北虜入侵,能不能持續一年,都是一個未知數。

花費大代價從南邊調兵,有些得不償失。

一度他都想要放棄安南,不過這個念頭剛剛生起,馬上就被掐滅了。

平定安南收複交趾,這是他繼位之後,唯一能拿出手的政績。

倘若此時放棄,他在位這些年的努力,就全成了笑話。

“既然都這麼說,那麼朕就下旨讓舞陽侯、成國公、鎮遠侯率軍北上勤王。

至於漢水侯那邊,路途太過遙遠,安南又剛剛平定,暫時就不做調動了。”

永寧帝當即拍板道。

徐文嶽的反對,直接被他無視了。

一方麵是反對者少,另一方麵則是徐文嶽的軍事造詣,討論這些問題缺乏說服力。

敗軍之將的操作,往往都是反向指標。

徐閣老認為不行,那麼恰恰證明計劃可行。

後麵具體怎麼打,等勤王大軍抵達再說。

……

南京城。

看著手中的勤王詔書,舞陽侯當場蒙了圈。

聖旨上的內容,著實有些不對勁。

北奴入侵,朝廷讓他這位江南總督率兵勤王正常,怎麼皇帝還有意要他主持大戰。

想把北奴擋在順天府之外,這是哪個天才,想出來的白癡主意?

真想要攔截敵軍,也該在沿途眾多關隘動手。

放著前麵的地形優勢不要,等敵人殺到家門口,才采取行動。

北奴可是擁有大量騎兵,能夠四麵出擊。看似是拖住敵軍,實際上就是正麵決戰。

打不贏敵軍,就不可能拖住敵軍。

戰略牽製的再好,敵軍隻要殺到京師腳下,主帥就要被朝廷問罪。

手腳都被束縛住了,這場戰爭根本沒法打。

何況還是帶著一眾豬隊友,聯合抵禦北奴入侵。

他這位江南總督,名義上下轄五鎮精銳。

實際上江西第一鎮,早在一年前,就調到了北方圍剿山西叛軍。

前些日子部隊損失慘重,無力繼續作戰,才撤回江西進行補充,此刻正處於虛弱狀態。

……

“陛下有旨,要本侯率兵北上勤王。

江西那邊局勢穩定,沒什麼好多說的,但南直隸這邊的麻煩卻需要處理。

一旦主力離開,叛軍大概率會南下,必須提前做好準備,確保南直隸的安危。”

看著一眾下屬,舞陽侯神色凝重的說道。

甭管朝廷的計劃是否靠譜,既然收到了聖旨,那就必須執行。

“侯爺,事關江南安危,光衛所的軍力,怕是難當大任。”

巡撫董子安急忙叫苦道。

如果是和平年代,他恨不得舞陽侯立即滾蛋。

可現在情況不一樣,中原地區亂軍四起,隨時可能殺過來。

南直隸境內又有大量災民,一旦讓這兩波人攪合到一起,那就是要命的大事。

叛軍遲遲沒有南下,那是舞陽侯的名望高,聽到這個名字就能震懾敵軍。

換成他這位文官巡撫挑大梁,立即就會吸引一大堆叛軍過來打秋風。

“這個問題,本侯也有考慮。

朝廷允許我們留下兩鎮兵馬,隻要謹慎一點兒,想來也是夠用的。

今天叫你們過來,也要商議一下誰負責留守。”

舞陽侯的話音落地,一眾將領的眼神,瞬間變得炙熱起來。

進京勤王不光是大功一件,還是重要政治資曆,比留守地方強多了。

到了總兵層次,圍剿叛軍這點兒功勞,已經無法讓他們更進一步。

想要繼續往上,那就必須獲得含金量更高的戰功。

北上勤王,無疑是一次好機會。

當初眾人踏上仕途進步快車道,就是吃了濟南大捷的政治紅利。

“侯爺,末將願當前鋒!”

秦天瑞話音落地,其餘一眾武將也紛紛請命。

北虜的威名,能夠嚇退大虞其他軍隊。

對這幫勳貴係將領來說,卻沒有多少威懾力。

上一次濟南大捷,明麵上是付出慘痛代價,才獲得的勝利。

可作為參與者,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戰報中的水分有多大。

在一眾將領眼中,深入大虞境內的北虜,就是送上門的軍功。

隻要應對得當,再複製一場類似的濟南大捷,並非沒有可能。

為了出征的機會,一眾將領甚至現場爭吵起來。

“夠了!”

“誰出征,誰留守,本侯自有決斷!”

“吵吵鬨鬨,成何體統!”

舞陽侯嘴上訓斥的厲害,心裡卻非常的滿意。

有這些驕兵悍將在,這次北上勤王,才有獲勝的希望。

如果一眾將領都慫了,那麼接下來的仗,也不用打了。

北方各省的邊軍,就是最好的例子。

明明自身戰鬥力不弱,遇上北虜的時候,總是打的稀爛。

最主要原因就是將領們心懷畏懼,到了戰場上畏手畏腳,十分的戰鬥力隻能發揮四五分。

“侯爺,諸位將軍求戰心切,一時失態情有可原。

現在是用人之際,就先免於處罰吧!”

知道舞陽侯沒有責罰眾將的意思,董子安當即開口賣好道。

後續南直隸的安危,還需要這些武將保護。

心裡再怎麼鄙視武將,麵上也要給予禮遇。

“罷了,看在董巡撫的麵子上,這次就放過你們。”

“秦總兵麾下部隊,在此前的大戰中損失慘重,尚未恢複元氣,這次就留守南直隸。

其餘各鎮直接抽簽,決定去留問題。”

舞陽侯當即做出了決定。

手心手背都是肉,要一碗水端平,可不是那麼容易。

既然大家都想參加勤王,那就索性把選擇交給老天爺。

“總督大人,末將……”

話還沒有說完,秦天瑞就在舞陽侯犀利的眼神下,敗下陣來。

勳貴係幾位對他予以照顧,那是看在以往的交情上,憐惜是興國公一脈的獨苗武將,希望他能夠早日繼承家業。

舞陽侯情況不一樣,人家同他興國公一脈,並無任何交情。

現在的安排,完全是出於公心。

想要獲得破格優待,他還沒那麵子。

“好了,此事就這麼定了。

下去之後,立即做好出征準備,半個月之後大軍北上勤王。

董巡撫,大軍後勤之事,就交給你了。

務必要保障大軍的後勤補給,少了一粒米,本侯都唯你是問!”

舞陽侯不容置疑的下令道。

……

在驛卒們的努力下,勤王詔書以最快的速度,向四方傳遞。

消息傳到李牧手中,時間已經過了兩月有餘。

永寧帝沒有讓他率兵北上勤王,著實有些出乎預料。

不過考慮到距離問題,他又能夠理解了。

光消息傳遞過來,就要花費兩個月時間。

按照虞軍的行動速度,等大軍抵達京師,還不知道要多久。

援軍還在路上,北虜大軍就先撤了。

折騰一次,花費巨額的錢糧,完全得不償失。

現在朝廷又不是沒得選擇,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自然不會調動他這位世鎮安南的漢水侯。

“夫君,可是京中發生了變故?”

景雅晴關心的問道。

為了南疆的穩定,李牧必須維護好大虞天朝上國的形象,讓外界誤以為大虞一直處於巔峰狀態。

在這種背景下,像叛軍攻破開封、北虜南下的消息,都隻能自己人知道。

包括下麵的許多幕僚,都要嚴格封鎖消息。

一直到現在,大家都隻知道黃河決堤,並不知道災情已經引發了大亂。

無法和其他人商議,那就隻能夫妻兩人交流。

“北虜入寇,一日便戳破了長城防線,大虞的虛弱暴露在異族眼中。

往後北方大地,怕是永無寧日了。”

李牧略顯傷感的說道。

對大虞朝,他是有感情的。

為了維護這個古老帝國,他也是出了大力的。

可惜無論怎麼努力,這個老牌帝國的下墜之勢,都是肉眼可見。

天災人禍疊加在一起,已經不是個人力量,能夠逆轉回去的。

“長城防線一日告破,這不可能吧?”

景雅晴睜大眼睛問道。

如果不是李牧反應快,及時從她手中接過兒子,又是一場雞飛狗跳的慘劇。

一歲的年紀,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

為了兒子的安全,室內都鋪上了厚厚的地毯。

好不容易哄睡著了,若是不小心摔醒,又要忙碌一陣子。

“有什麼不可能的!”

“本來我朝的吏治就差,陛下繼位之後,一度還撤銷了廠衛監督。

百官的膽子,可不就變得更大了。

你多一份,我多拿一份,層層克扣下去,到了工程項目上注定隻能糊弄。

可惜糊弄的了朝廷,卻糊弄不住敵人。

花費重金打造的防線,就和紙糊的一樣。

北虜穩定了後方,接下來恐怕要日常光顧了。”

李牧憂心忡忡的說道。

幸好他反應足夠快,如果拖到現在這種時候,他就是想離開,百官也不會放他走。

搞不好下一任薊州總督,就輪到他這個倒黴蛋。

其他時期,擔任薊州總督還能掙紮一下。

現在這種時節,誰過去都是白搭。

麵對乾旱少雨的現狀,北疆一眾軍戶的吃飯問題,就是無解的難題。

朝廷有限的撥款,一路克扣下來,想要讓前線官兵喝上稀粥都困難。

“夫君,聽你的意思,陛下沒有讓你帶兵勤王?”

景雅晴略顯驚喜的問道。

從結婚到現在,兩人一直聚少離多。

長子一歲,兩人正準備要二胎。

如果此時李牧離開,此事又要耽擱下來。

對高門大戶來說,子嗣數量也是決定家族興旺的關鍵。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