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七寶妙樹(1 / 1)

推荐阅读:

天界。

滿天星鬥之中。

東華帝君和如來佛祖相戰正酣。

如來佛祖正以“金缽盂”演化“掌中佛國”,要強行將東華帝君拖入這西方極樂的小世界,讓他放下心中的執念,皈依佛門。

但見那掌中佛國之內,萬千佛兵雲集,梵音嫋嫋,佛光熠熠,所照之處,皆沐祥和之象。

六道輪回虛影浮現。

生、老、病、死、愛彆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盛……人生八苦,皆在其中流轉。

掌中佛國,如巨獸張顎,強行吞噬東華帝君之木靈世界。

東華帝君之周身木靈之氣,如百川歸海,被掌中佛國不斷吸納。

如來佛祖這一式“掌中佛國”,其意昭然,欲強行將東華帝君拖入此境,任其擺布。

以終結此番驚心動魄之對決。

東華帝君之“東方蒼龍七宿劍陣”,在掌中佛國之吞噬下,光芒漸黯,如燭火臨風,搖搖欲墜,似被佛國之力死死壓製,難展鋒芒。

東華帝君見勢危急,心中凜然,深知若不速謀對策,必陷絕境。

“先天純陽,先天純陰,陰陽逆轉,顛倒乾坤!”

他迅速取出昔日的東王公所遺留的“先天純陽劍陣”,雙手快速結印,逆轉先天純陽劍陣,演化先天陰陽二氣。

正是純陽劍陣,逆轉陰陽!

但見先天劍陣之中,純陽之氣與純陰之氣相互交融,如陰陽二龍盤旋,化為“先天陰陽劍陣”,悍然擋住如來佛祖以“金缽盂”所化之“掌中佛國”。

此番場景,正是:

“太陽太陰,孰弱孰強,陰陽相濟,萬界稱皇!”

霎時,先天陰陽劍陣光芒大熾,先天陰陽二氣流轉不息,似有天地初開之混沌之力奔湧其中。

“先天陰陽劍陣”中的每一柄劍,皆蘊陰陽之力,或剛猛無儔,或柔韌莫測,或攻如雷霆萬鈞,或守似磐石不移,與掌中佛國展開一場驚心動魄之對抗。

世間萬物皆講究陰陽平衡。

孤陽不存,過剛易折。

單獨之先天純陽之氣,雖銳不可當,然終有儘時。

單獨之先天純陰之氣,雖幽深莫測,亦難獨撐大局。

唯有陰陽調和,方能生生不息,威力無窮。

憶往昔,東華帝君之前世東王公,與帝俊、東皇太一決戰之時,西王母未能相助於他。

不然,太陽太陰,陰陽相濟。

當初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然則,東華帝君曆經歲月,潛心鑽研,竟悟得逆轉陰陽之法,可逆轉先天純陽之氣,短暫獲取先天純陰之氣,以禦強敵。

一時間。

“先天陰陽劍陣”與如來佛祖以“金缽盂”所化之“掌中佛國”,激烈抗衡,難解難分。

劍陣與佛國之光,相互交織,如日月爭輝;氣浪翻滾,似驚濤拍岸。

周圍星辰,皆被這強大之力震得偏離軌道,亂作一團。

“丈六金身……”

東華帝君深知,欲勝如來,必先破其丈六金身!

丈六金身雖然厲害,但也並非無敵。

天地之道,相生相克,豈有絕對無敵之理?

丈六金身,仍有克製之道!

“木公臨凡……”

當下,東華帝君凝神靜氣,將“先天純陽功”運轉至極境。

體內先天純陽本源,如火山驟然噴發,化作赤金神光,自腳下混沌青蓮之中,衝霄而起,直破雲霄。

東華帝君之法相頭頂,緩緩顯化出“木公”神格,那是他身為東方木公,執掌東方木德的無上象征。

刹那間,東方乙木之氣如綠色絲線,自天地間縱橫交錯,上下貫通,仿若將整個天地編織成一張巨大無匹之綠色巨網,籠罩乾坤。

此神光上抵三十三天,直破九霄雲外;下至十八層地獄,穿透幽冥陰森。

就連那地府幽冥血海,平日裡陰森可怖,血浪滔天,此刻亦被映照得如白晝般明亮。

幽冥血海中的惡鬼邪靈,平日裡作惡多端,肆意張狂,此時皆在這先天純陽光芒下瑟瑟發抖,魂飛魄散。

它們紛紛俯首叩拜,戰栗不已,不敢稍有異動,唯恐惹怒帝君,遭天譴之罰。

一時間。

東方帝君也是化作一個青色的巨大道人,身形偉岸,氣勢磅礴,與如來佛祖針鋒相對,毫無退縮之意。

東華帝君輕吟一聲:

“混沌青藤囚日月,陽焰儘處鎖金身。”

言罷,他雙手快速結印,體內法力如滔滔江水,奔湧而出。

霎時,釋放出先天葫蘆藤法相,那葫蘆藤瞬間變得巨大無比,無邊無際,藤蔓縱橫交錯,如蛟龍盤旋。

藤蔓所過之處,空間皆被扭曲,發出陣陣“劈裡啪啦”之聲響,似有天地崩裂之勢。

先天葫蘆藤法相迅速纏繞上,將那金缽盂緊緊束縛,仿佛是一條條堅韌的繩索,要將金缽盂徹底鎖住。

與此同時。

東方乙木之氣所凝聚的無數條先天葫蘆藤藤蔓也朝著如來佛祖的丈六金身蔓延而去,試圖將其禁錮,讓如來佛祖無法施展神通。

火能煉金,這是天地間的至理!

而木,可生火,此亦自然之常道。

東華帝君深諳此道,遂深吸一口氣,周身東方乙木之氣如狂潮湧動,肆意奔騰。

隻見他雙手向前一推,那東方乙木之氣瞬間化為熊熊純陽烈焰,仿若一輪輪烈日熾耀,帶著焚天煮海之勢,順著無數條先天葫蘆藤,朝著如來佛祖之丈六金身焚燒而去。

此先天純陽烈焰,由東華帝君之先天純陽之氣化生,亦可稱先天之火,溫度熾熱至極,威能無可匹敵。

火,能煉化金。

金,也確實畏火。

在這熊熊烈焰的焚燒之下,如來佛祖之丈六金身表麵泛起一層淡淡紅光,似在承受著巨大壓力。

如來佛祖那莊嚴慈悲之麵容上,亦微微露出一絲凝重之色。

不過。

在如來佛祖門下有一弟子,名曰“金蟬子”。

金蟬子乃上古凶蟲“六翅金蟬”所化。

這“六翅金蟬”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脫殼,此謂之“金蟬脫殼”。

六翅金蟬褪下的蟬衣是絕好的煉器材料,水火不侵,是為“錦瀾袈裟”。

如來佛祖曾有著“多寶道人”之名,他本身就是煉器大師,法寶頗多,數不勝數。

如來佛祖見東華帝君以先天純陽烈焰焚燒自己的丈六金身,神色依舊平靜,大手一揮。

一件金蟬子之蟬衣所煉製的“錦瀾袈裟”披上丈六金身。

如來佛祖的丈六金身瞬間被一層無形的護盾所籠罩。

純陽烈焰撞擊在護盾上,發出陣陣“轟隆隆”的聲響,卻無法再前進分毫。

護盾之上光芒閃爍不定,將火焰之威力一一化解,仿若銅牆鐵壁,堅不可摧。

眼見火未能煉金成功,東華帝君收了法相,手持先天純陽劍,輕喝一聲:

“劍來!”

他本乃劍仙之祖,一生癡迷劍道,一身劍術出神入化,已至化境。

刹那間。

東海之畔風雲變色,原本平靜的海麵波濤洶湧,巨浪滔天。

無數道劍氣自四麵八方彙聚而來,如萬箭齊發,帶著破空之聲,呼嘯而至。

“錚!”

“錚!”

“錚!”

……

許多天兵天將之長劍亦不受控製,紛紛出鞘,劍身嗡嗡作響,尾隨在純陽劍後,如忠誠之臣子跟隨君主一般,形成了一條波瀾壯闊、氣勢恢宏之劍氣長河。

那先天純陽劍氣所過之處,空間扭曲,光芒閃爍,所到之處,焚山煮海,萬物皆化為齏粉,威力驚人至極。

既然法術傷害不能破掉如來佛祖的丈六金身。

那東華帝君便以“先天純陽劍”之利和純陽劍氣之威,破掉如來佛祖的丈六金身。

而“東王鐘”終究非真的“東皇鐘”,不過仿品罷了,於如來佛祖這般頂級大能而言,實無大用。

不過先天純陽劍乃主殺伐之兵器,為“極品先天靈寶”。

其又曾為天帝之劍,銳利無匹,縱是丈六金身,亦不能硬撼其鋒芒。

如來佛祖發動“慧眼”大神通,眼觀三界,洞若觀火,早已窺破東華帝君之意圖,神色依舊泰然自若,靜待應對之策。

此時此刻。

如來佛祖輕誦佛號,曰:

“佛法無比,摩訶無量金丹砂!”

言罷,如來佛祖輕輕拂動僧袍,朝著東華帝君灑出“十八粒金丹砂”。

這十八粒金丹砂初時看似渺小,如塵埃般毫不起眼,然而一離手,便遇風而長,刹那間在東華帝君身旁,化作十八座巍峨巨大之金山。

金山之上,金丹砂如潺潺溪流,緩緩流淌,自金山之巔傾瀉而下,宛如銀河決堤,九天瀑布倒懸,帶著排山倒海之勢,朝著東華帝君席卷而去。

其勢洶洶,所過之處,空間都為之扭曲變形,仿佛被這強大的力量所撕裂。那金丹砂彌漫開來,欲將東華帝君困於這金丹砂之牢籠中,令其動彈不得,身形難移。

一時間。

東華帝君附近,都在這在這金丹砂的籠罩之下。

但見金茫茫一片,似霧如煙初散漫,那金丹砂遮天蔽日,到處迷人眼。

正是:“世界朦朧山頂暗,長空迷沒太陽遮。此砂本是無情物,蓋地遮天把君拿。”

東華帝君見此情形,神色瞬間凝重起來。

他深知這金丹砂的厲害之處。

此寶乃佛門至寶,蘊含著無儘的金性之力,稍有不慎,便可能困在其中,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於是,東華帝君雙手疾結法印,周身木德之氣瘋狂湧動,腳下混沌青蓮法相光芒大盛,三十六品蓮瓣紛紛展開,釋放出無儘混沌之氣,在周身形成一道巨大防護罩,將他緊緊護在其中。

金丹砂撞擊在防護罩上,發出陣陣“叮叮當當”之清脆聲響,暗藏殺機。

然則,金丹砂始終無法突破混沌青蓮之防禦,隻能在其表麵濺起層層漣漪。

那漣漪不斷擴散,卻又被防護罩上的混沌之氣迅速撫平。

此正所謂“木堅,則金缺”。

雖然,在五行相生相克之中,金克製木。

但當木氣充沛至極時,金之銳利亦可能折損。

恰似那堅硬的木頭,斧頭砍上去,斧刃也可能會受損。

此刻的東華帝君,便如那堅硬的木頭,以自身強大的木德之氣,硬生生地抵擋住了金丹砂的攻擊,讓如來佛祖的這一記殺招暫時失去了效用。

與此同時。

東華帝君的附近,空間泛起層層奇異漣漪。

隻見東華帝君目光如炬,周身木德之氣流轉,施展出道門絕學之“壺天縮地”之術。

在《西遊記》中,曾讚東華帝君:

“福如東海壽如山,貌似小童身體健。‘壺隱洞天’不老丹,腰懸與日長生篆。”

由此可窺見東華帝君“壺隱洞天”之大神通的玄妙。

而東華帝君此刻施展的“壺天縮地”之術,實乃源自天罡三十六法中的“潛淵縮地”與“壺中洞天”秘術之精妙融合。

東華帝君以自身木德之氣,溝通天地空間脈絡,恰似那靈巧之織女,穿梭於空間絲線之間,實現“縮千裡於跬步,納須彌於壺中,藏身於虛空之中”之奇景。

此神通一開,東華帝君足下綻開青蓮虛影,宛如夢幻之花,步步生蓮。

每一步踏出,皆扭曲空間,如漣漪般蕩漾開來,形成“九宮八卦”之陣紋。

此陣紋玄妙無比,蘊含天地至理。

一時間。

東華帝君超脫於三界之外,隱藏於虛空之中,無跡可尋。

令如來佛祖之“慧眼神通”亦難以鎖定帝君之真身。

此正是道門大神通“壺隱洞天”的厲害之處。

與此同時,天際風雲驟變。

原本晴朗的天空瞬間被烏雲籠罩,卻又在紫氣的映照下閃爍著奇異的光芒。

東華帝君輕振袍袖,手中先天純陽劍驟然迸發萬丈光芒,劍氣如龍,縱橫捭闔,紫氣橫貫三萬裡,仿佛天地都為之煥發出新的活力。

那純陽紫氣所過之處,萬物複蘇,生機盎然。萬木逢春,枯枝抽新綠,嫩芽破土而出,競相綻放。

天庭廢墟之間,殘垣斷壁之上,竟奇跡般地生出參天古木,枝繁葉茂,遮天蔽日,枝葉如劍,鋒芒畢露,交織成一片“木德劍域”。

此劍域之中,木氣充盈,劍意縱橫,令人膽寒。

此時的純陽紫氣,不再僅僅是光芒潮湧,而是化為無數細密劍氣,每一縷紫氣皆蘊含先天純陽劍意,銳利無匹,足可穿透掌中佛國之屏障與丈六金身之防禦,切割空間,如切豆腐般輕鬆自如。

此“紫氣橫貫三萬裡”,不僅是一記淩厲之攻擊手段,更可轉化戰場環境為木係主場,使東華帝君之威能倍增。

正所謂:“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東華帝君此刻宛如化身一名絕世刺客,身形飄忽,劍走偏鋒,欲借手中“先天純陽劍”之利,近身刺殺如來佛祖,以求一擊製勝,定乾坤於一劍之間。

此時此刻。

戰場上風雲變幻莫測,東華帝君施展“壺隱洞天”之大神通,藏匿真身於無形之中。

如來佛祖雖以“慧眼”大神通洞察萬物,卻也難尋東華帝君之真跡,隻覺四周劍氣凜然,危機四伏。

忽然,東華帝君的身形出現在如來佛祖身後,先天純陽劍寒光一閃,劍鋒淩厲無匹,直取如來佛祖要害,欲將如來佛祖一劍梟首。

其劍勢銳不可當,東華帝君欲以一劍之威,破佛門萬法之障。

然而。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如來佛祖突然回首,拈花一笑。

隻見如來佛祖從容不迫地祭出佛門至寶“七寶妙樹”,輕笑道:

“阿彌陀佛。”

“帝君,貧僧已久候多時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