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界,安天大會上。
玉帝端坐在寶座之上,麵色威嚴,不怒自威。
他先聽了那神仙對司香仙吏和司花女官的舉報,心中本就因司香仙吏和司花女官之事煩悶不已,如今又見秘書郎打碎了他的琉璃盞。
“哢嚓”一聲。
那清脆的碎裂聲,宛如一道驚雷,瞬間點燃了他心中的怒火,直燒得他怒不可遏。
玉帝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過往的一幕幕:
先有那武曲星君,酒後失德,竟敢調戲嫦娥仙子,攪得天界烏煙瘴氣,不得安寧。
再有天蓬元帥動了凡心,被貶下凡。
如今,又出了這等事。
難道神仙之情,當真禁止不住?
情之一字,縱使斬斷仙根,亦會在輪回裡生根發芽。
東華帝君倡導的“仙道任爾逍遙”,難道才是對的?
他玉帝錯了?
難道自己執掌天規,嚴懲犯錯神仙,當真有錯?
想到此處,玉帝心中愈發惱火,猛地一拍寶座扶手,聲震九霄:
“貶下凡去,貶下凡去!”
“統統都貶了!”
“讓這凡塵俗世,好好磨一磨他們的棱角,嘗嘗人間的疾苦!”
……
“是,陛下!”
一眾天兵天將應聲而出,應聲而出,手中鐵鏈嘩啦作響,寒光閃閃,如毒蛇吐信,將司香仙吏(道門八仙鐵拐李之前世)、司花女官(道門八仙何仙姑之前世)、殿前秘書郎(道門八仙韓湘子前世)等仙官團團圍住。
眾仙官麵色慘白,眼中滿是恐懼,卻不敢有絲毫反抗,隻能任由天兵押解,腳步沉重地緩緩走向那通往凡間的“貶仙台”。
……
貶仙台上,狂風如刀割麵,雲霧似墨染天。
武曲星君與天蓬元帥的身影猶在眼前,轉瞬之間,又添了這幾位仙官。
他們立於台邊,望著那深不見底的凡間,心中充滿了恐懼與迷茫。
神仙是苦。
但是,很明顯,凡人更苦啊!
人間雖有燈火闌珊處的溫暖,但也有生老病死的無奈、柴米油鹽的瑣碎、奔波一生的疲憊,隻為那碎銀幾兩的操勞……
苦啊!
貶仙台上,狂風呼嘯,雲霧彌漫。
武曲星君和天蓬元帥剛走,他們又來了。
“時辰已到,貶下凡去!”
天兵天將一聲令下,將他們丟下“貶仙台”去,幾位仙官隻覺一股磅礴之力襲來,身體不由自主地向下墜去。
他們在雲霧中翻滾,耳邊風聲呼嘯,眼前是不斷變幻的景象。
再次醒來時,他們已經是普通凡人了。
……
這一連串的變故,讓原本熱鬨的安天大會瞬間變得氣氛緊張起來。
眾仙都噤若寒蟬,不敢再像之前那般肆意歡笑,生怕一個不小心,惹怒了玉帝,步了那幾位仙官的後塵。
玉帝見狀,心中雖怒未消,卻也知此時不宜再興波瀾,遂大手一揮,宣布安天大會草草結束。
眾仙懷著忐忑的心情,紛紛散去。
安天大會,至此結束。
隻留下洞陽玉館、太玄寶宮、玉京金闕等仙宮寶殿的一片沉寂,與那貶仙台上未散的雲霧,訴說著天界的輪回和滄桑。
……
“如來……”
玉帝微微抬手,神色莊重而威嚴。
“大天尊……”
如來佛祖雙手合十,微微頷首,周身佛光流轉,祥和而莊嚴。
隨後。
玉帝與如來佛祖移步通明殿內,開始密談西方靈山“佛法東傳”之事。
至於玉帝和如來佛祖都聊了什麼?
玉帝和如來佛祖,雙方都達成了什麼條件和協議?
那就不得而知了。
隻留下那緊閉的殿門,隔絕了外界的一切窺探。
……
隨後,玉帝著張天師安排如來佛祖以及阿儺、迦葉二尊者在天界下榻。
張天師領命而去,腳步匆匆,不敢有半點耽擱。
與此同時,玉帝又另著太白金星去南海,請南海觀世音菩薩前來相商要事。
太白金星化作一道流光,瞬間消失在天際,直往南海而去。
……
靈霄寶殿,乃是玉帝開大朝會之所。
天界的大朝會,基本上,天庭各路大神都會參會,共商三界大事。
那場麵,可謂是群仙畢至,熱鬨非凡。
眾仙衣袂飄飄,神采奕奕,各自按品級而立,氣氛莊重而熱烈。
今日天界大朝會。
“太上老君”也在此列。
不過,這天庭的太上老君,自然不是太清聖人,也就是太清道德天尊。
太清聖人,早已經跳出三界之外,超脫因果輪回,很少露麵,幾乎不參與三界事務。
而太上老君,則是太清聖人的“化身”或“顯化之身”,是為道德天尊斬出的“三屍”之一(善屍)。
太上老君更側重於道門具體事務的參與,宛如太清聖人在三界的代言人。
遙想當年,太上老君曾下凡化身李耳(老子),傳下《道德經》,將那玄妙的道家思想播撒人間。
三界之中的人,能見到的三清化身,主要就是太上老君了。
太上老君作為太清聖人一尊化身,其實主要負責管理三界道門的凡俗事務。
雖說太上老君的實力,遠弱於太清聖人的本體。
但在天庭眾神,三界道門之中,太上老君的威望,還是極高的。
太上老君,協助玉帝管理天庭,但是同時也監管玉帝,維護道門的利益。
雖然,三界之內,玉帝最大,太上老君有時候需要聽從玉帝的命令,為玉帝煉丹等,宛如一位忠誠的臣子。
太上老君見玉帝,也需要啟奏,接玉帝的旨意行事。
太上老君需要向玉帝行朝禮,以表敬意。
如《西遊記》原文所陳述:
太上老君向玉帝“朝禮”畢,道:
“老道宮中,煉了些‘九轉金丹’,伺候陛下做‘丹元大會’,不期被賊偷去,‘特啟’陛下知之。”
太上老君即向玉帝“奏”道:“那猴吃了蟠桃,飲了禦酒,又盜了仙丹……”
玉帝聞言,即教六丁、六甲,將他解下,付與老君。
太上老君“領旨”去訖。
從“太上老君朝禮、啟奏、領旨”……這些都能很明顯的看出來,在天庭的體係之中,太上老君是玉帝的臣子。
但是。
有時候,玉帝也需要向太上老君行禮,以示對這位“太上道祖”的尊敬。
如:
又有四個大天師來奏上:“太上道祖來了。”
玉帝即同王母“出迎太上老君”。
孫悟空在花果山反天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去靈霄寶殿,參見玉帝,獻上計策,見到的是:
“時有太上老君在上,王母娘娘在後。”
即,靈霄寶殿之上,排座位的話,是玉帝坐在中間,太上老君坐在上首,王母娘娘坐在後麵。
觀世音菩薩先拜見玉帝,與玉帝禮畢,又與老君、王母相見。
其地位排列,先是玉帝,然後是太上老君和王母娘娘。
……
若將天庭比作一家規模宏大、業務繁雜的集團公司,那玉皇大帝無疑就是那位站在權力巔峰的首席執行官ceo)。
玉帝統領天、地、人三界,製定天庭的長期發展規劃。
同時,玉帝也是天庭集團的原始股東和創始人,從天庭創立之初,他便肩負著引領天庭發展的重任,擁有著極高的地位和無可撼動的權力。
而道門三清也是天庭的大股東,不過算是後來入股的。
三清的入股,稀釋了玉帝的股份。
這就好比在一場原本由一人主導的遊戲中,突然加入了新的強大玩家,使得遊戲規則不再完全由一人說了算。
封神大戰後。
天庭雖然因為三清和三清門下子弟的加入而變得更加強大,但也不再是玉帝的一言堂了。
玉皇大帝在名義上擁有最高裁決權,但實際卻受到三清(董事會股東大會)的製約。
他需平衡各方勢力,如三清、西方教等,以確保天庭的穩定與發展。
而瑤池王母,則是天庭集團的首席運營官(o)或人力資源總監。
瑤池王母主持蟠桃會(年度團建績效考核),分配仙界資源(蟠桃、仙草等“員工福利”)。
這些資源對於眾仙來說,至關重要,不僅能提升他們的修為,還能增強他們的實力。
王母娘娘的分配方式,直接影響著眾仙對天庭的忠誠度和歸屬感。
而太上老君則是三清大股東派來天庭的“獨立董事”,負責評估玉帝這位ceo的決策是否合規、有效。
與此同時。
太上老君,還是公司的首席技術官(cto)或戰略顧問。
太上老君是天庭最大的煉丹人才和煉器人才,維係天庭的“核心競爭力”。
他煉製的丹藥,可助眾仙提升修為。
他打造的法寶,更是威力無窮,為天庭的防禦和進攻提供了強大的保障。
玉帝、王母、太上老君,這三者共同構成天庭這家“壟斷型企業”的頂層權力結構。
眾所周知。
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玉帝、王母、太上老君,這三方既相互合作,又相互製衡。
……
今日。
靈霄寶殿之內,仙樂飄飄,祥雲繚繞。
眾仙紛至遝來,分列文武兩班,肅然而立,氣氛莊重祥和。
如來佛祖這位佛祖,佛光普照。
太上老君這位道祖,仙風道骨。
兩人並坐於上首。
忽有一位女菩薩翩然而至,前來赴會。
這位女菩薩,隻見她烏雲巧迭盤龍髻,繡帶輕飄彩鳳翎。碧玉紐扣,素羅長袍,周身祥光環繞;錦絨裙擺,金絲絡索,瑞氣盈盈相迎。
她玉麵天生含喜,仿佛自帶祥和之氣,能驅散世間一切陰霾;朱唇一點嫣紅,恰似春日裡綻放的花朵,嬌豔動人。眉如小月,溫柔而寧靜;眼似雙星,明亮而深邃。
還有那淨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楊歲歲青。
這正是落伽山上的慈悲主,南海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蓮步輕移,先至玉帝座前,雙手合十,微微欠身,輕啟朱唇,說道:
“參見玉帝陛下,願陛下聖壽無疆,三界安寧。”
玉帝麵帶和煦微笑,微微點頭,道:
“菩薩免禮,今日菩薩前來赴會,實乃天庭之幸事。”
……
觀世音菩薩與玉帝、如來佛祖先後禮畢,一番寒暄之後,又與太上老君、王母娘娘相見,彼此致意。
隨後,各自坐下,靜待朝會開啟。
靈霄寶殿之上,玉帝駕坐金闕雲宮靈霄寶殿,聚集文武仙卿早朝。
眾仙各按品級,依次而立,氣氛莊嚴肅穆。
……
“鐺、鐺、鐺!”
隨著幾聲悠揚而莊重的鐘聲響起,靈霄寶殿的大朝會正式拉開序幕。
玉帝首先開口,厲聲高喝道:
“朕今日召諸位愛卿前來,有兩事相商。”
“其一,那東華逆賊,膽大包天,竟敢反天,從南天門一路殺至通明殿外。”
“想我天庭眾神雲集,本應神威浩蕩,卻竟無神可用!”
“更無一神可擋那東華逆賊,致使我天庭顏麵掃地,威嚴儘失!”
鬥姆元君、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武財神趙公明、瘟神呂嶽、水德星君、火德星君、太乙救苦天尊……天庭各部眾神聞言,皆是沉默不語,心中各自思量。
東華帝君反天之時,他們在想什麼,心中自然明了。
或是有心無力,或是另有隱情,但此刻都隻能默默承受玉帝的怒火。
玉帝今日,顯然是撕破臉皮,直接發難了。
他目光如炬,掃視著眾仙,似要將他們心中的想法都看穿。
隨後,玉帝又開口道:
“唯有西方如來佛祖,不遠萬裡趕來,以無上佛法鎮壓東華賊子,救天庭於危難之中。”
“朕感念西方如來佛祖救駕有功,而天庭卻無人可用,實乃朕之過也。”
“如來佛祖,西方靈山有救駕之功,此功不可沒。”
“特請西方如來佛祖和南海觀世音菩薩來我天庭任職,為西方佛老和南方佛老,居四帝之下,位列五方五老。”
“望二位能繼續為天庭效力,護佑三界安寧。”
如來佛祖和觀世音菩薩聞言,皆是起身合掌,神色莊重道:
“謝陛下!”
玉帝此舉,無疑是將西方靈山和南方南海全部納入天庭的版圖。
從此,西方靈山和東方道門,仙佛一家,共掌三界,將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
天庭眾神對此倒是並無異議。
一個名頭罷了,無足輕重。
在這古代,功勞最大者,莫過於救駕之功,從龍之功。
西方靈山在平叛上立了大功,既有救駕之功,又有從龍之功。
有封賞,理所應當。
虛名並不重要,那下界的妖王美猴王,不還是齊天大聖嗎?
關鍵是玉帝要分給西方靈山什麼利益,這才是最重要的!
托塔李天王更是出列直接表態道:
“陛下此舉大善!”
“西方靈山救駕有功,理應嘉獎。如此一來,天庭與靈山攜手,三界必將更加安寧。”
托塔李天王的大兒子金吒是佛前護法,二兒子木吒是觀世音菩薩的護法行者,都在靈山任職,算是佛門的人。
他自然深感佛恩,此刻站出來表態,也是情理之中。
而後,玉帝頓了頓,目光掃視著眾仙,開口道:
“為感謝西方靈山的救駕之恩。”
“朕決定,西方靈山可向南贍部洲傳經,弘揚佛法。”
……
“什麼?”
“西方靈山可以向南贍部洲傳經?”
“這不是分潤我們的香火嗎?”
“南贍部洲的香火就那麼多,剛好夠我們吃。”
“西方靈山橫插一腳,那我們以後吃什麼?”
玉帝這話一出,就像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在靈霄寶殿上炸開了鍋。
眾仙議論紛紛,麵露不滿之色,似有千般委屈,萬般無奈。
畢竟,人爭一口氣,神佛則爭一炷香。
然而。
不待天庭眾神回應。
如來佛祖連忙謝恩道:
“貧僧感謝陛下。”
“佛法可教化眾生,使世間少些紛爭,如此一來,天庭也能少些治理之憂。”
“此乃造福三界之舉,貧僧定當竭儘全力,向東土弘揚佛法。”
觀世音菩薩也連忙道:
“佛法無邊,普度眾生。”
“我願隨佛祖一同弘揚佛法,救度蒼生。”
此時此刻。
鬥姆元君、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武財神趙公明、瘟神呂嶽、水德星君、火德星君、太乙救苦天尊……均把目光投向了坐於上首的太上老君。
畢竟。
東華帝君反天的時候。
他們天庭道門眾神確實是沒出功,也沒出力。
而西方如來佛祖有救駕之功,鎮壓東華帝君之功。
現在,玉帝借此發難了,要分潤一部分他們的香火給西方靈山。
他們也不好出頭,不好發言。
唯有太上老君這位“太上道祖”,為他們這些道門眾神發言,最為合適。
畢竟,紅花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是一家。
這是道門三教共同的利益。
太上道祖總該做些什麼。
靈霄寶殿的上首尊位,太上老君手持太乙拂塵,端坐於風火蒲團之上,雙目微閉,似乎在思索著什麼。
玉帝也看向了太上老君。
一時間。
眾神雲集的靈霄寶殿內靜悄悄的,一根針掉落下來,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眾神都在等待著太上老君的回應,這靈霄寶殿的氣氛,也變得愈發緊張起來。
靈霄寶殿。
玉帝和太上老君,針尖對麥芒,仿佛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