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從絕對音感開始的指揮之神 > 第二百四十二章 他們喊著友情啊羈絆啊什麼的就衝上來了

第二百四十二章 他們喊著友情啊羈絆啊什麼的就衝上來了(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掌聲響起。

和聲交響樂團眾人拿著自己的樂器,從舞台的兩邊走上他們自己的座位,快速坐定,收拾樂器。

短短幾秒鐘的時間,所有人就已經將他們的樂器全部準備就緒。

秦弦起身,與雙簧管的樂府對視一眼後,開始進行調音。

伴隨著樂團木管,銅管,弦樂所有樂器和聲的共鳴後,音樂的調音便在此刻完成。

所有人的視線全部都集中在舞台邊上敞開的後門那邊。

在後門內,陳秋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後,拿起放在手邊的樂譜,深深吸了一口氣,麵帶微笑地邁步而出。

嘩!

掌聲在此刻變得更為熱烈。

無數人將他們激動的視線掛在陳秋身上。

他們期待地等待著陳秋的演奏。

在場有很多的觀眾,他們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目的前來。

有的人是為了聽馬勒的第一交響曲,他們剛好看到陳秋打算帶著和聲交響樂團,就過來聽聽看。

有的則是因為之前陳秋以及和聲交響樂團演奏的《波萊羅舞曲》特彆的漂亮,因此對和聲交響樂團產生了好奇。

甚至還有一些人則是因為在外麵看陳秋以及和聲交響樂團特彆帥,便決定過來看看的。

當然還包括傅調這種,因為蘇玥的原因,對陳秋產生好奇的。

不管他們帶著什麼樣的想法。

現在他們所有人都隻有一個想法。

那就是他們想要看看和聲交響樂團所能表現出來的音樂,究竟如何。

他們期待著陳秋能給他們完全不同的驚喜。

畢竟……

這是陳秋。

這是和聲交響樂團。

這是,馬勒第一交響曲。

在他們的視線之下,陳秋走到了舞台的正中央,將自己手中的樂譜放下,翻開到第一頁。

音樂廳內掌聲暫歇。

一切又重新陷入了平靜。

陳秋的視線與樂團所有人對視一眼後,緩緩抬起自己手中的指揮棒,平靜地站在原地,醞釀著自己的情緒。

在遠處,西蒙爵士看向陳秋的背影,若有所思地略微點頭,對著邊上的傅調不由得開口道。

“這個起手很有感覺啊?”

“嗯?”

傅調沒有想到西蒙爵士居然在音樂開始的時候和他說話,不由得一愣,對著西蒙爵士問道,

“這個有什麼說法嗎?”

“不確定,再看看,不過我感覺這人手上的操作很有柏林愛樂的感覺,感覺很奇怪。”

西蒙爵士若有所思地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並沒有說什麼,而是將他的視線繼續放在陳秋身上。

陳秋這個時候也抬起自己的視線,與邊上的秦弦對視。

視線交錯,兩人緩緩地點了一下頭後,陳秋這才將自己的視線收回。

而這一首作品的所有信息,也通過回憶完完全全地呈現在陳秋的腦中。

《馬勒第一交響曲》

1888年,馬勒於布達佩斯皇家管弦樂團擔任指揮時所作。

但是準備工作可以追溯到1884年,靈感來源於馬勒的第一套歌曲,1885所發布的《旅行家之歌》。

當時馬勒還沒有決定這一首作品究竟是交響詩還是交響曲。

一開始時候定的想法是交響詩,分為前後兩個部分,“青年時代”以及“人間喜劇”。

青年時代是這一首作品,加上《藍色交響曲》。

人間喜劇則是《葬禮進行曲》以及終曲。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將這一首作品分割成兩部分的想法也逐漸消失,變成一整首作品。

至於這一首作品被起名為泰坦,本意是指德意誌作家讓·保羅的同名《泰坦》,但是兩者幾乎沒有任何的關係。

甚至馬勒自己本身對於泰坦這個名字都不是特彆的喜歡。

他除了第二次以及第三次演出試圖讓觀眾理解音樂究竟發生了什麼從而使用《泰坦》之外,包括首演在內的其他演出,他從來沒有用過任何一次“泰坦”的標題。

因此你完全可以說這一首作品,也和泰坦沒有任何的關係。

本來陳秋也是要將這一首作品當成泰坦去演奏,可是陳秋查閱了非常多的文件,思考了很多很多的細節後,他最終決定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馬勒寫的絕對不僅僅隻是一個簡單的泰坦。

這個泰坦背後有一個人的存在。

而這個人究竟是誰?

陳秋想了許久,最終找到了那個藏在泰坦背後的人,以及作品。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想要理解這一首作品,你必須要理解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

第九交響曲有什麼特彆的點?

很多人都說第九交響曲他最為特殊的便是在交響樂之中采用了人聲。

但是,這並不是貝九最核心的點。

在很多宗教音樂之中,也經常會使用人聲搭配樂團來進行演出。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最為特殊的一個點其實在於……拒絕。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最後一個樂章將很多之前出現的主題拿過來使用,似乎是想要將音樂進行重複,但是卻一個都沒有選擇,而是選擇之前完全沒有出現過的,最為著名的《歡樂頌》的主題。

馬勒的這一首作品也同樣如此。

他的整體編配也是和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一樣。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泰坦以及巨人,實際上是指貝多芬,以及他的第九交響曲。

這一首作品也可以看作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作品。

在破除泰坦這個標題的迷障之後,最為適合這一首作品,可以用來理解的標題那麼應該是什麼呢?

陳秋思考了許久,最終決定還是選擇馬勒很早一開始便使用的分段標題。

青年時代以及人間喜劇。

陳秋深深吸了一口氣,將自己的手掌緩緩向前推出。

嗡。

細微的小提琴聲音在眾人的耳邊緩緩響起。

聲音細微,似乎完全聽不清楚。

但是卻又縈繞在眾人的耳邊。

如雲似霧。

陳秋的手指在此刻略微往前一點。

遠處樂府的雙簧管緩緩將氣息吐出,伴隨著單音的四度下行。

將周遭的霧氣給吹散。

但是很快,霧氣再次籠罩。

陳秋的手向著邊上的低音管略微一指。

低音管的聲音在舞台的另一側吐出,也是同樣的一個四度下行,如同遠處雲霧中的群山中的回音,若隱若現,而又很快隱去。

在低音管的聲音消失後,管樂的聲音再一次響起。

這一次,下行的聲音變得更多了一些。

而遠處甚至似乎能聽到一抹朝陽的出現。

樂團內的聲音一波接著一波的出現。

陳秋的手略微抓握。

他似乎在控製著什麼。

遠處在樂團的幕後,有著兩支小號,他們在舞台的幕後,緩緩地吹奏出一抹奇怪的音色。

若有若無。

似乎在樂團之中,卻又似乎不在樂團之內。

這個小號的放置相比較其他的音樂而言,極為的新鮮,新穎,甚至令人驚歎。

似乎如同遠處太陽,將要出卻還沒有出的模樣。

在這感覺之下,音樂似乎有了一股氣勢正在升騰。

舞台上樂團眾人相互對視一眼後,跟隨著陳秋的指引,緩緩地將他們的聲音開始相互融合。

在小號動機出現之時,圓號那柔美的聲音在眾人的推動之下,緩緩地將他們的音樂吐出。

朝陽在遠處地平線之下緩緩浮現,一抹光芒逐漸籠罩在這片大地之上。

嗡!

陳秋手中指揮棒輕微一抬。

單簧管的聲音如同鳥啼聲一般,立刻響起。

青年時代,第一樂章。

從青春歲月開始。

這是一塊青春、果實、荊棘碎片。

第一樂章的序言,自然而然代表著自然在黎明時分的蘇醒。

音樂在此刻,從一開始朝陽的氣息下緩緩浮現。

情緒逐漸開始變得放鬆。

氣息也變得愉悅了許多。

太陽已經從遠處的群山之中浮現。

淩晨森林之中的鳥兒也開始蘇醒。

他們開始歡唱著清脆的旋律,慶祝著新的一天的開始。

音樂情緒以一個極為順暢且自然的方式進行著轉變。

音樂的表達,極為的漂亮。

舞台下的西蒙爵士聽到這個變化的時候,眼睛不由得一亮,略微有些激動地捂著嘴對著傅調小聲開口道。

“這個地方情緒的變化,非常不錯!細節控製的非常漂亮,這個指揮的手法很有德意誌特色,你覺得呢?傅?”

“嗯。”

傅調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並沒有說什麼。

但是他的眼神卻出賣了他心中的驚訝。

音樂是一門外語。

音樂是一門最為困難的外語。

因為音樂沒有固定的意義。

你想要理解音樂,隻能靠你自己的感覺。

當然,這個並不是什麼……【作曲家隻需要隨便寫寫就行了,可是觀眾要考慮的東西可多了】。

音樂作品最為困難的一點,是讓完全不懂音樂的人,也能聽懂音樂想要表達什麼。

知道這個地方所代表的是什麼意思。

除了作曲家需要努力之外,演奏者,指揮家也要同樣考慮這個問題。

一開始的時候,作曲家會選擇用標題來引導觀眾,告訴觀眾這個地方自己是想要用這個方式來進行表達。

但是等到後期,他們發現單一的標題已經完全沒有辦法完全告訴觀眾他們的想法。

而他們總不能每一首作品都專門配個歌詞,讓唱聲樂的人曲唱。

因此,等到浪漫時期後期,作曲家開始不再簡單地給作品標記一個標題,而是試著將音樂敘事化。

讓觀眾能更加清楚地理解音樂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就比如說剛剛他們所聽到的那股晨霧,群山,回聲,鳥鳴。

這所有的一切在陳秋的指揮和樂團的演奏之下,顯得格外的清晰。

你甚至能呼吸到森林之中那股還沒有徹底散去,帶著一抹冰涼的霧氣。

當你在這片森林之中走路的時候,你對著遠處呼叫,伱甚至能聽到遠處傳來的森林的回聲。

除此之外,還有那朝陽從山中流淌而下的碎金。

以及那從沉睡中蘇醒的鳥啼。

當這片森林在此刻蘇醒之時,這片天地也在此刻蘇醒。

所有的一切都在陳秋和和聲交響樂團的手中呈現。

這聲鳥啼還帶有一抹悠遠的寂靜。

正如同馬勒在他的作品之中所寫的那樣。

“gngheut''orgenuber''sfeld”

今天早晨從田野中走過。

這並不僅僅隻是一聲鳥啼。

而是借著鳥啼,將作品的視角往上拉扯,變大,望向森林之外的田野。

音樂之中的情緒在變得盎然。

天地之間一片空曠。

象征著無限的可能。

這片天地之間沒有任何的限製。

你可以儘情地在這片天地生長。

看那路邊的野花,果實,以及荊棘。

正如同人生未來的路線。

你可能會碰到好的,壞的,欣喜的,悲傷的,無數的事情。

這些都將在你的青春中出現。

陳秋手中的指揮棒緩緩推動。

樂池內的音樂在逐漸升騰。

樂團內所有人的視線都緊緊地跟在陳秋的身上,跟著他的指引,一點一點地去演奏著他們的音樂。

這並不僅僅隻是馬勒的青春。

這更是他們的青春。

在進入和聲交響樂團之前,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一抹散不去的往事。

這些便是年輕的荊棘。

可是當他們進入和聲交響樂團之後。

這片荊棘被陳秋用力地拉扯,扯斷。

隨後,陳秋向他們展現出了一個極為絢爛且光明的未來。

他們看著陳秋,嘴角不由得揚起。

這是馬勒的第一首交響曲。

這是馬勒第一交響曲的第一樂章。

這是馬勒所描繪的青春。

這也是他們的青春。

青春本來就是由汗水,友情以及花朵所澆灌。

雖然這一首作品,他們因為人少,整體的音響弱了一截。

但是這是他們第一次從國內走到國外,演奏的第一首他們從未對外演奏過的作品。

因此,不管是為了自己,又或者是為了樂團,亦或是為了其他。

他們都將竭儘全力,將自己的一切力量釋放。

音樂之中的光芒在一波接著一波的綻放。

音樂之中那股散不去的青春在舞台上閃耀。

正如同他們所想要詮釋出來的那樣。

這並不僅僅隻是馬勒所寫的青春。

這更是他們自己的青春。

陳秋的手緩緩下壓。

聲音逐漸減小。

一開始的主題再次呈現。

隻是這一次主題呈現的更多了一些。

不再有之前試探的內容在其中。

而是多了許多他們自己的存在。

音樂之中似乎若有若無地呈現出一抹緊張感。

似乎在為自己未來的荊棘所害怕。

似乎在給自己鼓足自信,讓自己踏過這片荊棘。

這是青春的傷痛。

這也是青春所必然經曆的階段。

音樂之中的情緒在陳秋的手指中愈發緊張。

可是每一次到達緊張的時候,總有一抹光芒的音色在遠處,在角落呈現。

正如同他們在給自己心中做的心理建設一般。

給自己加油,給自己鼓勁。

他們想到了自己。

他們想到了過去。

因此。

他們期待著未來。

期待著能和和聲交響樂團一同成長,成長成華國,乃至於世界頂級交響樂團的那一天到來。

在眾人的期待之下。

陳秋的視線一凝,手中指揮棒向著遠處的打擊樂一指。

遠處艾鼓邊上的打擊樂,拿起手中的大鑔,用力打響。

嘩!

一聲巨響,伴隨著音樂律動,那片阻攔著他們前進的荊棘被他們用力地撕碎。

就算前路困難如何?

就算他們現在隻是學生又如何?

他們現在隻是學生。

他們是早晨的太陽。

他們象征著未來。

他們擁有著無窮無儘的希望。

因此……

就算前路艱難,充斥著荊棘。

他們也會繼續向前,將這片荊棘徹底捏碎。

音樂聲逐漸變得雄渾。

音樂之中的力量在逐漸膨脹。

舞台下西蒙爵士的眼睛不由得瞪大。

他難以置信地看著麵前的舞台,看著舞台上那變得格外恢弘的音樂。

光明。

他感覺自己似乎看到了太陽。

太陽正在釋放著它那無儘的光輝。

舞台後方剛剛下台沒有多久的齊藤野愣在原地,猛地轉身看向舞台的方向。

頭皮發麻。

等等?

這個是什麼?

這個是馬勒第一交響曲?

這個是和聲交響樂團演奏出來的馬勒第一交響曲?

他的目光中充斥著難以置信。

他完全沒有辦法想象,他現在所聽到的是陳秋帶領著和聲交響樂團演奏出來的馬勒第一交響曲。

這個地方的力量感,為什麼這麼強?

波萊羅舞曲能演奏的很強,他其實還能接受,畢竟這一首作品很簡單,如果給他很多的時間去排練,說不定也能練到陳秋的地步。

但是這個是馬勒啊?

這可是極為複雜的馬勒第一交響曲啊?

他不知道說什麼。

他隻是感覺陳秋帶著和聲交響樂團的眾人,他們喊著友情啊羈絆啊未來啊明天啊什麼的就衝上來給了自己一拳。

他隻感覺自己的臉痛痛的。

而此時此刻已經坐到音樂廳之中的,崔石鎬,更是如此。

他整個人愣在原地。

短暫喪失了思維的能力。

前麵他還能理解。

畢竟和聲交響樂團的人數比較少,在演奏這個缺人的馬勒的時候,能演奏成這樣已經非常不錯了。

但是……

為什麼最後這個地方,你們這麼少的人,怎麼能釋放出這麼強大的力量的啊?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