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時間2007年12月6日晚上七點三十分,《環太平洋》在好萊塢柯達劇院,也就是後來的高地中心正式舉辦了全球首映禮。
首映禮的規模非常宏大,看的出來,這次的首映禮,華納兄弟在很多方麵都是參照的《變形金剛》。
和《變形金剛》一樣,派拉蒙也在柯達劇院門口擺了一個巨大的幾機甲模型。
隻不過前者是1:1的,後者是1:05。
隻是這一點,已經吸引了足夠的眼球。
機器人,機甲這類東西,簡直就是男人的最愛。
試問全世界,哪個男人沒有一個中二的機甲夢,夢想著架勢機甲維護世界和平。
首映禮設置了走紅毯環節,來參加的明星不少,成群的走過紅毯,接受媒體的拍照。
“是昆丁·塔倫蒂諾導演~”
“瞧哪裡,是梅爾·吉普森……”
“是邁克爾·貝,他怎麼也來了……”
“那個白頭發的是誰,羅蘭·艾默裡奇?”
“哦天啊,我看到了誰,詹姆斯·卡梅隆……”
隨著一個個大人物的出現,兩側的影迷們不斷發出驚呼,媒體則將這一幕忠實的記錄下來。
在好萊塢,頂級大導演的號召力絲毫不比頂級明星差,甚至還要更有號召力一些。
彆的不說,光是卡神,他的粉絲數量恐怕要超過大多數的一線明星。
紅毯之外,一同被邀請的製片人和各個工會的知名成員更是不計其數,不過他們不需要走紅毯,直接入場就好了。
當然,也少不了影視公司又愛又恨的一個群體——影評人。
這幫家夥一項對商業電影不太看得上眼,尤其是《環太平洋》這種大製作,但又不能不請。
現在還是傳統媒體稱王的時代,這些家夥的影評還是有不小的作用的,不過已經在走下坡路了。
國內有像韓韓這樣的文化名人在做著影評的工作,國外也差不多。
等過兩年自媒體出來,職業影評人將徹底的消失在曆史長河中。
“希望這是一部好的科幻片,我是導演張辰的影迷,非常喜歡他的《颶風營救》,但我不知道他拍科幻片怎麼樣……”
紅毯之後就是接受采訪的環節,昆丁如此說道。
他算是個比較真性情的人,這哥們有戀足癖就真的把美足拍出來,絕不藏私。
原時空,還數次表達自己是吳白鴿的粉絲,受暴力美學影響甚深。
隻不過這個時空,也成了《颶風營救》的粉絲。
“預告片我看了,很精彩,希望這是一部能夠超越《變形金剛》的佳作……”
說這話的是爆炸貝。
現在正是他最春風得意的時候,一部《變形金剛》全球拿到了7億美元的票房,導演事業達到巔峰,關鍵自己也轉的盆滿缽滿。
導演基礎片酬1500萬美元,還享有7的利潤分成,大概5000萬美元。
此外他還是聯合製片人,享受8的淨利潤分成,這塊不算多,500多萬美元。
但這些其實還不是大頭。
真正的大頭是玩具的銷售分成。
孩之寶每售出一件《變形金剛》相關玩具,爆炸貝都可以拿到8的提成。
目前為止,玩具賣了14億,光玩具提成,爆炸貝收獲112億美元。
所以爆炸貝現在敢說這話。
超過《變形金剛》,字麵意思像是祝福~
但真想實現,很難。
《變形金剛》能賣出這個成績是因為他已經深耕全世界20年,一朝收割,票房當然恐怖。
沒看其他的《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盜》《蜘蛛俠》都達不到這樣的程度。
“我很期待,中國人拍出的科幻片會是什麼樣子的?”艾默裡奇說話的時候似乎意有所指。
“《環太平洋》,從預告片來看很不錯,我充滿期待,但最終怎麼樣還要等看過之後才知道……”
卡神說的比較保守,但話裡的意思,其實和艾默裡奇差不多。
事實上這也是大多數美國人的想法。
一部中國人拍的科幻片!
開什麼玩笑?
中國人什麼時候也會拍科幻片了,他們擅長的不應該是飛來飛去,打的花裡胡哨的動作片才對嗎?
很多人參加今天的首映禮,其實是懷著看笑話的心思來的。
科幻片,的確不是好萊塢專有。
歐洲人拍過,俄羅斯人拍過,日本人拍過,印度人也拍過,但稱得上成功的,隻有好萊塢。
好萊塢看他們的作品就像是邯鄲學步,畫虎不成反類犬。
屬於抄作業都抄不好的那種。
所以很多人對《環太平洋》都很不以為意。
儘管預告片看著的確很不賴,但預告片成功,正片失敗的例子太多了。
說白了,隻要將正片裡的精華全部剪進預告片裡,預告片很難差的。
當然,張辰在北美也是有一批自己的擁躉的。
《伊甸湖》《颶風營救》《寂靜之地》,張辰在北美發行的幾部電影,幾乎一部一個題材,但影片質量都很不錯。
所以張辰突然轉行做了科幻題材的《環太平洋》,他們也依舊覺得質量肯定還是不錯。
整個首映禮,最熱鬨的除了紅毯區域外,就是主題展區了。
主題展區同樣是借鑒的《變形金剛》首映禮的創意。
《變1》的首映禮,主辦方弄了一個影迷交流區域。
《變形金剛》的影迷可以在這塊區域內交流心得,甚至交換一些自己的收藏品。
《環太平洋》的漫畫,動漫,,編年史和一些周邊,可是提前半年就開始全麵鋪開了,就為了擴大粉絲數量。
效果非常顯著。
在《環太平洋》的編年史裡,世界排名靠前的幾個國家可都是有自己的機甲的。
雖然電影裡不一定都有,但漫畫和裡可一個都不少。
美國有危險流浪者,美洲獅,憂藍羅密歐;
俄羅斯有伊甸園刺客,切爾諾阿爾法;
南美有黑暗攔截者;
日本有探戈狼,隱形浪人;
墨西哥有鬥牛士之怒;
澳大利亞有火山幽靈,尤裡卡突襲者;
韓國有行星土衛七;
中國有地平線勇士,少林遊俠,暴風赤紅……
主要國家都有自己的機甲,如果沒有,那就反思一下,自己國家的世界排名是不是足夠靠前。
這麼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在全世界的被接受程度很高,大家都想看看自己國家的機甲是什麼樣的,雖然並不是主角。
機甲文化的火爆是一方麵,更重要的一方麵則是張辰出了一個騷招——他搞出了《環太平洋》可穿戴道具。
其實就是後世各大主題公園裡的穿戴道具,以大黃蜂和孫悟空居多,但最出名的卻是環球影城的話癆威震天。
這玩意在後世能風靡大江南北,幾乎所有的主題樂園都有相關的表演。
放在2007年更是大殺器。
廣場上1:05的實體模型是很酷,但太大了,不利於拍照。
可這些穿戴道具不一樣,三米的身高,拍照正合適。
這樣的可穿戴道具張辰準備了三套,分彆是暴風赤紅,危險流浪者和切爾諾阿爾法。
暴風赤紅的人氣最高,誰讓它的審美最好呢。
首映禮,最重要的當然是觀影。
一幫大佬都等著看完電影後評價呢,那些媒體也在等著轉發評價。
當片頭出完,電影正式開始。
一開始是背景介紹,dv紀錄片畫質,倒也說得過去。
怪獸入侵,各種常規武器失效,人類不得不使用了核彈。
乾掉了怪獸,也汙染了環境。
獵人計劃誕生,人類開始製造自己的機甲——用怪獸打敗怪獸。
然後是第二次入侵,人類派出機甲迎戰怪獸,戰果斐然。
當邁克爾貝看到航母拖著怪獸的屍骸那一幕時直接貝震撼了。
他覺得這個鏡頭設計的非常好,簡簡單單一個鏡頭,就將開菊獸的巨大襯托的淋漓儘致。
這個華夏導演有點東西。
邁克爾貝突然來了靈感,這個鏡頭是不是也可以出現在變形金剛裡,比如航母上拉的不是怪獸屍骸,而是變形金剛呢……
越想他越覺得可行,目前,派拉蒙正在與他接觸,商討續集的事宜,不出意外的話,續集還是導演還是他。
接下來的發展沒有任何意外。
標準的三幕式結構,開局十分鐘左右第一個小高潮。
基地位於時空裂縫的傳感器顯示,有新的開菊獸入侵。
範家三姐弟出征。
穿戴戰鬥服,進入駕駛艙,駕駛艙與機甲連接~
這段的節奏拍的非常好,配上爆燃的配樂,讓人欲罷不能。
邁克爾貝發現到目前為止,這個中國導演做的都非常不錯,與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致。
然後,暴風赤紅首次亮相!
鏡頭自始至終也沒有給過任何一個全景鏡頭,全部是細節特寫。
頭部,肩部,腰部,背部,手臂,腿部……
鏡頭從上到下一路掃過,暴風赤紅的各處細節一一呈現,同時背景呈現關於暴風赤紅的文字介紹。
守衛香港七次,是至今環太平洋參與戰鬥次數最多的機甲。
逼格滿滿~
但最主要的,那種要溢出來的巨大感……
和之前的航母鏡頭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部片子的導演似乎非常在意巨大感的營造。
邁克爾貝回想剛才的鏡頭,竟然有種鏡頭裡裝不下巨大機甲的錯覺。
他明白,這個錯覺正是這部戲的導演不知不覺間給他植入的……
他又開始反思,這種營造的手法自己是不是也可以用到《變形金剛2》裡去。
《變1》很成功,邁克爾貝自己也非常滿意。
但續集肯定要在前作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可怎麼創新一直都是個難題。
一個搞不好就有可能讓續集陷落,或許這種關於巨大的營造是自己可以學習的。
爆炸貝能夠從一個廣告片導演晉升為好萊塢a級大製作的導演,當然不是偶然,善於學習正是此類人的特質之一。
《acific ri》還在繼續,有節奏的配樂很能激發人的共情。
邁克爾貝注意到這部《環太平洋》的美術風格。
與《變形金剛》完全不同。
《變心金剛》的每一幀畫麵都是精致的,每一次的汽車變形都是那麼炫目多彩。
觀眾們最大的念想是搞清楚變形的詳細過程。
比如擎天柱的腦袋是從哪出來的?
他的胳膊變成大卡車後是什麼部位?
而《環太平洋》呢?
處處透著一股濃濃的重金屬工業風。
駕駛員的戰鬥服粗糙而厚重,有些地方甚至看到油漆磨損的樣子。
還有駕駛艙,裸露的齒輪,巨大的液壓聯動裝置,時不時冒出的白色蒸汽……
三名駕駛員的每一次動作都顯得那麼吃力,這種感覺太真實了。
邁克爾貝不知道張辰是如何拍的。
總不能是真的造了一台液壓裝置來配合表演吧。
那種鋪麵而出的力量感。
《變心金剛》立項之初也做過類似的選擇,機器人,是讓他們笨重一些,還是靈活一些。
最終結果,靈活的意見占了大多數。
理由也很簡單,變形金剛是生命體,是高等生命,那就不應該顯得笨拙。
所以明明是厚重的機械體,但變形金剛們一個個身體靈活的不像話,就好像大俠一般。
拍攝的時候,邁克爾貝就使用了當下最先進的動作捕捉技術,屏幕上高大的變形金剛,其實都是真人動作演員,身上沾滿了傳感器,這麼表演出來的。
接下來的場景快速變換,所有的場景都在一到兩秒之內快速剪輯,看的人腎上腺素飛升。
在邁克爾貝看來,接下來的打怪獸反而落了下乘,中規中矩。
關於導演為什麼將發生戰鬥的時間定在晚上,很簡單,因為黑暗的環境對特效更加友好。
舉個例子,如果戰鬥發生在白天,那太陽光線照在機甲上的角度必須與水滴的反光,機甲表麵的反光一致。
一旦有哪個地方做的不好,立馬就會給人一種很假的感覺。
而如果是夜晚,那很多情況都不不需要考慮,不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大減,製片方的預算也能少不少。
對此,邁克爾貝有些嗤之以鼻,他覺得張辰還是不夠有魄力,不敢將大場麵弄在白天。
《變形金剛》就是在白天,自己精益求精的後果就是那些影迷們也都白跟著大唱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