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徐源在數學乃至流體力學都有很高水平,首次接觸此問題也會發懵。
但看到徐源拿的真是熱控係統設計稿後,心裡頓時不亞於發生了一場地震。
不過詫異歸詫異,有設計稿並不代表方案性能會優於目前選定的。
或許隻是簡單的熱控係統,屬於練手之作。
陳建方這樣想著,伸手接過設計稿,隨即垂下視線查看起來。
而當上麵內容映入眼球後,陳建方卻不由自主的收起那份隨意,神情看上去越發認真表現出思考狀。
“多層隔熱組件覆蓋。”
“熱管的布局可以實現大範圍的內熱耦合。”
“似乎是可行的。”
陳建方邊看邊小聲嘀咕著,伴隨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他的眼睛卻越來越亮。
本以為徐源在熱控問題上表現有限,結果扭臉就給了他這麼大驚喜,臉上堆出的笑容逐漸掩飾不住。
礙於各方麵原因,現有的熱控方案在性能上隻能說剛剛滿足衛星儀器的正常運行環境,但在月食那種複雜多變的環境下,熱控係統能否百分百保證儀器的運行是沒法確定的。
存在出現故障的概率。
他們也想過對熱控係統優化升級,但時間和技術成本有些超出承受範圍。
可眼下徐源拿出的設計方案,就像是雪中送炭剛好解決了此隱患。
雖說方案仍有很多細節需要完善,卻提供了明確的熱控優化方向。
並且憑借他的經驗判斷,隻要這份新的熱控方案製造出來,所能表現出的性能肯定優於原方案。
就這樣。
又過去半個小時。
陳建方終於舍得抬起視線,連忙向徐源詢問:“這份熱控方案是你完成的?”
“是的。”
徐源點點頭:“不過方案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已經很厲害了。”
聽到徐源的回答,陳建方先是毫不吝嗇的稱讚,然後往下麵接著說。
“許教授說的果然沒錯,你在流體力學和其他學科上的水平一點不比他低,怪不得他會這麼強烈推薦你來我們這裡幫忙。”
“而事實上你確實也幫了我們很大的忙。”
“你的這份方案我認為能更有效發揮熱控性能,不知道你願不願和我一起完善?”
徐源既然特意研究了熱控係統,此刻麵對陳建方的邀請斷然不會拒絕。
況且在熱控方案設計中,他也認識到自己在一些方麵上的不足,能和陳建方共同研究完善,對他自身水平的提升也有很大幫助。
另外早點完成熱控係統的優化,嫦娥一號也能提前組裝發射。
念頭停留在這裡,徐源立刻便滿口答應下來。
“當然願意。”
陳建方聞言臉上堆滿笑容。
“那好。”
“咱們就爭取早日把方案完善出來,隻要通過熱平衡試驗驗證,便可以正式把此方案應用在衛星上麵。”
再次對徐源說了這麼一句,下秒便迫不及待進入討論模式。
“關於這塊熱管的布局你是怎麼想的。”
……
……
接下來一段時間,徐源基本都在陳建方辦公室,與其討論關於熱控係統方案的優化。
中間更是有不少研究員副研究員過來探討,聽到徐源的講解後便紛紛讚不絕口。
高鐸這邊剛聽到這個消息是比較意外的,沒想到徐源在熱控上也這麼厲害,但轉眼想到徐源設計調相軌道時的表現,頓時又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畢竟都是為了嫦娥一號服務。
事實證明陳建方作為總設計師是有原因的,其自身對探月的衛星的理解的確很高。
滿打滿算半個月的時間,在陳建方和其他研究員的幫助下,便把徐源提出的熱控方向完善成了設計方案。
並立刻根據方案展開製造。
畢竟光依靠方案可沒法準確知道熱控性能,必須要通過熱平衡試驗驗證才行。
而正常情況下原熱控方案已經通過驗證,按理說突然要進行更換,並且重新製造新的熱控係統驗證,項目裡應該會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奈何徐源給出的熱控設計方向實在太完美,因此可以說是全票通過。
有著完善的設計方案,外加熱控係統製造經驗,剛進入七月份熱控係統便宣布製造完成。
並第一時間展開熱平衡試驗驗證。
大家也都想看看這份新的方案,究竟能讓熱控發揮出多大性能。
006年7月1日,周三,空間技術研究院。
早上剛吃飯完徐源便匆匆趕了過來,參加今天上午的衛星熱控係統試驗。
和平時直接上樓到辦公區不同,熱控係統試驗在試驗車間中進行。
說起來這還是他首次去試驗車間,相比前幾個月心裡倒是多了些許期待。
“師弟你來了,我先帶伱去換衣服。”特意等著徐源的肖信斌看到人後立刻打起招呼。
麵對徐源整個人上下都流露著敬佩。
剛進入嫦娥一號項目組幫忙,幾天時間便解決探月衛星軌道問題。
然後又針對熱控係統方案進行了優化,並讓總設計師認可采納,無論哪項拿出來都不是他能夠做到的。
麵對這種神一般的天才,又怎麼可能不崇拜。
徐源見到肖信斌則依舊是原本的態度,聞言同樣笑嗬嗬寒暄了句。
“師兄好。”
說完兩人便一起前往試驗車間。
對衛星熱控係統試驗,是要模擬太空環境,自然要穿專業的防護服。
很快徐源和肖信斌換好衣服走進內部後,頓時便看到陳建方人已經在這裡。
儘管身上同樣被防護服包裹著,但卻不難認。
“陳教授。”
“您這麼早就來了?”
徐源主動走上前打了聲招呼,旁邊肖信斌同樣跟著附和了句。
陳建方聞言轉過身來,看到是徐源頓時臉上堆出笑容開口回答:
“是小徐啊,我這不是有點放心不下嘛,隻能提前過來守著了。”
徐源知道最終實施階段,是直接對原有熱控係統拆卸進行了改造,也就是說今天看似對熱控驗證,實際驗證目標正是嫦娥一號。
這樣也能最大程度得到準確數值。
隻是這樣一來若驗證出的表現性能不理想,那麼原來的熱控也會無法使用。
必須重新實施製造才行。
可以說包括陳建方在內,大家都對新的熱控方案寄予了厚望。
不過徐源對此卻沒有任何擔心,畢竟麵板上增長的進度條是最好的判斷方式,今天的試驗結果絕對不會讓大家失望。
不多時隨著項目成員陸續到位,陳建方則趁著時間和徐源介紹起試驗環境。
“我們這次對嫦娥一號的熱平衡試驗,主要采用外熱流模擬的方法,整個試驗過程都會在我們的km6真空環境模擬器中進行。”
“對於衛星外熱流,則依靠紅外燈陣,紅外籠和薄膜加熱器組合模擬。”
“最大程度模擬出嫦娥一號在環月運行時的環境。”
陳建方侃侃而談的說著,講到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發的真空環境模擬器,絲毫不隱藏臉上的驕傲。
徐源認真聽著這些內容的同時,目光也投向了車間內的巨大真空環境模擬器上。
又過去幾分鐘。
隻見高鐸教授也趕了過來,對今天的驗證同樣非常期待。
“不用緊張徐源,要對自己有信心。”高鐸走到徐源身邊先是寬慰了句。
明顯是擔心徐源對此有壓力。
當然他對徐源提出的新熱控設計方向,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畢竟能得到陳建方等其他研究員的認可,這已經足夠說明水平。
徐源聽到這句話心裡也有些哭笑不得,但他也明白高鐸是為他考慮。
所以隻是點了點頭應和句。
“我知道了高教授。”
接下來陳建方看到人員均到位後,也不再繼續耽擱時間。
當即便宣布開始試驗。
“準備進行試驗,把衛星送進真空環境模擬器,開啟紅外燈矩陣。”
“做好熱流測量工作。”
隨著陳建方的話音落下,具體負責執行的工程人員立刻便開始行動起來。
這時徐源也終於見到了基本完全體的衛星。
嫦娥一號在真空環境模擬器中,姿態為-y麵朝上。
散熱麵采用紅外燈矩陣模擬外熱流,多層隔熱組件表麵采用薄膜加熱器模擬,同時為了減少吸收熱流的測量誤差,提高試驗的有效性,在試驗過程中采用了五種不同敏感麵的熱流計。
在這個過程中,徐源和陳建方以及高鐸等人,則都注視著真空環境模擬器,心裡麵也不由得湧現出了些許緊張情緒。
伴隨試驗的不斷進行,陳建方則依舊下達著新的指令全神貫注。
“準備進行瞬態熱流試驗驗證。”
嫦娥一號在軌運行過程中,外熱流變化是劇烈的。
因此熱平衡試驗中,也需要進行瞬態試驗,來驗證熱控係統的功能和性能。
由於先前驗證原熱控係統時,整個流程都進行過。
所以工程人員執行起來也非常熟練。
最終不知道過去多長時間,整個熱平衡試驗驗證終於結束,讓大家最期待的便是這次試驗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