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秦博的話,三人反而皆無話可說了。
冊立藩王,如今隻是郡王,的確有利於大慶的未來。
可在慶皇後宮那群嬪妃來看。
卻又是另外一碼事兒了。
無論秦王、寧王還是遼王,如今可都是天下間權勢一頂一的存在。
未來那些小藩王們。
誰不想成為秦王第二、寧王第二。
甚至是……
遼王第二?
可這次封藩,讓原本都覺得能冊封為親王的,全都封為了郡王。
年輕的小藩王們不會說什麼,都願意聽父兄的。
可那些妃嬪們。
就不這麼看了,覺得這是三王在明顯在堵路。
而且這種聲音,很難壓得住。
慶皇她們自然是怕的,可到了秦王、寧王、遼王這裡。
她們就未必怕了。
雖說慶皇命令禁止,後宮不得乾政。
但也架不住後宮嬪妃的非議。
“那些娘娘們再怎麼說,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該怎麼做,終究還得怎麼做。”
秦棣沉默了許久,突然開口說著看法。
“其實關鍵問題,還在於有些娘娘,跟許多勳貴甚至一些臣子有血親,一旦散到京都城,甚至整個天下,於我們的名聲不利。”
秦風聽此,倒也坦然了。
“隻是名聲不利,這也沒什麼。”
秦樉神情一鬆:“說得我好像有什麼好名聲似的,這事兒就說是我一力決策的!”
秦樉壓根不在意這個。
“誰若不服,就來問問我這個宗盟之長。”
這個時候,秦樉似乎找到了最熟悉的點。
背鍋嗎。
這個他簡直不要太擅長。
甚至還有點興奮。
畢竟自從到京都後,已經很久都沒背鍋了。
甚至他秦王的名聲,也從爛得不行,變得毀譽參半。
搞得自己覺得似乎都沒有什麼威儀可言了。
甚至有許多人,竟然都開始不怕自己。
這怎麼能成?
這群人若不怕自己,那自己的威豈不是就徹底垮了?
再加上最近這幾年,刑部破了許多大案冤案。
甚至在秦風的建議下,大慶上下派遣各地歸鄉的衛所兵,開始全力的緝拿盜匪,穩定治安。
現在大慶上下,已再也不見山匪強盜。
甚至就連小偷、拍花子等撈偏門的,都為之一清,整個天下幾乎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安定了下來。
哪怕稱之為海清河晏,也不足為過。
故此,連帶著秦樉,也獲得了不少名聲。
而實際上,兄弟三人都清楚。
秦風口中的嚴打,實際上就打了兩個月。
慶皇同意此事兒,也是為了調動衛所兵,瞧瞧秦標死後,這些軍隊是否有異心的存在。
隻不過天下兵馬,並沒有因為秦標離世,就有所意動。
畢竟慶皇還活著。
當然。
秦風所說的嚴打之所以極快的出了效果。
其實還在於年關之時,這群盜賊最為猖獗。
因為大慶百姓,也就過年的時候,能有些錢!
再加上去年太子薨,許多人都覺得朝廷注意力肯定難以放到民間上。
導致這突如其來的一波,直接打了個措手不及,許多人皆被擒獲。
不過。
哪怕擒獲了,這群人也並不怕,因為又不是什麼殺人放火的大事兒。
最多被官府抓了一些天,隻要不是意外替某些人頂了罪,那就算不上什麼大事兒。
然而。
這群雞鳴狗盜之輩,怕是做夢都想不到。
他們在今年開春之後,便要被發配北去!
原本定得發往寧地,再往韃靼地。
隻不過如今秦棣也在朝廷,方便居中調配。
這群人可以直接發往嘉峪關,從河西走廊一路到韃靼。
至於沿途所需費用,自然都是寧王來出。
隻不過這些人能不能活著走到萬裡之外的韃靼地,那就是另外說的一件事兒了。
眼下說這些事兒,實屬有些偏了。
秦樉因為這熟悉感而竊喜,甚至覺得簡單。
秦風卻覺得沒那麼簡單。
“這事兒是小,可最怕的,卻是組合拳。”
“允炆是小事兒,非議我等也是小事兒。”
“可是積少成多,便會逐漸成為大事兒。”
秦風隱約覺得,苗頭不太對。
好在。
沒過幾日,慶皇也聽到了風聲,親自對後宮下令禁止流言,也在謹身殿,親自與兄弟三人說了。
“咱已下了禁令,讓那群婦人不要亂說。”
“你們兄弟該做啥做啥,不要為此忌憚,哪怕等咱沒了,她們也都跟著咱一起去,出不了什麼大事兒。”
慶皇早早就有了後宮嬪妃為其殉葬的打算。
隻因為慶皇很要麵子的人。
害怕人沒了之後,這些嬪妃搞出來什麼亂七八糟的事兒。
畢竟人性永遠都是最經不起考驗的。
說到這些,慶皇還忍不住吧唧了下嘴。
“其實鬨得最厲害的,就屬那仨妃嬪,害怕咱真將那幾個小字的一字王降到二字去。”
慶皇說到這,也不由覺得煩得很。
說著說。
一去後宮,就得聽一群女人嘰嘰喳喳的。
而且說的全都是一些亂七八糟的破事兒!沒一件重要的。
光聽著就煩!
彆以為後宮佳麗三千是好事兒。
女人,尤其是大慶的女人,一旦湊得多了,為件破衣服都能打上十天半個月。
慶皇感念馬後在後宮鎮著。
否則那後宮,不得烏煙瘴氣的?
“該做什麼繼續做什麼。”
父子幾人其實都清楚。
冊封藩王,這終究算不上什麼大事兒。
雖然有禮部參與了,地方上也要修建各藩王的王府。
沒錯。
就是朝廷修建王府!
如今的大慶藩王,可沒有什麼地位了!
而且最離譜的是。
眾臣以三王在京王府,不過百畝之由。
定下了郡王王府不得超過六十畝的規製。
這也省下了許多事兒。
而後,修建各地郡王府的奏疏,便落到了秦棣戶部的頭上。
秦棣乾脆駁回。
兩個字。
沒錢!
也有人讓工部派人去修,畢竟王府是有規製在的。
秦風倒是沒駁回。
工部尚書吳中直接否了。
沒空!
工部的人還在黃河兩岸忙活著呢。
哪裡有什麼人手,去給小郡王們修王府?
故此。
哪怕第三批藩王冊封完畢了,該落實到實處的東西,全都被擱置了。
這也讓許多後宮嬪妃直接慌了。
慶皇瞬間就更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