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許青舟和教務處確認開設的課程——振蕩積分及其應用。
振蕩積分可以處理具有高頻振蕩的被積函數,許青舟以前在做局部光滑性研究時就深入了解過。數學領域裡,調和分析和偏微分方程,或者數論裡,處理l函數或ζ函數中的振蕩項,用於零點分布或漸近公式的推導。
而在物理領域,這東西又和經典波動現象,量子力學和量子理論以及信號處理上都有關係。
早上,許青舟拎著筆記本下車,沒走幾步,就在路口看到一個熟悉的人影。
以前的學生孫思敏,小姑娘和一年前相比穩重了很多。
“教授。”
孫思敏也看到許青舟,走過來打招呼。
“暑假沒回家?”許青舟點頭回應,8月份,本科生早就放假了。
“沒,留在這邊打暑假工。”
孫思敏懷裡抱著一本《物理氣相沉積簡述》。
“有經濟壓力?”
孫思敏不好意思地搖搖頭,說道:“我就是比較閒,找點事情做。”
“未來有一天你會發現,以前打的暑假工,就是腦子裡進的水。”
許青舟開玩笑地說,他以前也打過暑假工,但後麵發現意義並不大,還不如優先投資自己,看看書,做幾道題。
以他自己來說,父母都是公務員,家裡說不上有多富裕,可還是有些小存款,兩三年留學沒什麼問題。
到了博士階段,當時他已經有不少的收入,就更沒有經濟方麵的煩惱。
當然,這東西看各自的選擇了,對於很多人來講,打暑假工也是不錯的增加社會閱曆的機會。
“啊?”
許青舟笑著說道:“如果不缺錢的話,看點書補充知識儲備比打暑假工有作用。”
“哦,我記住了,謝謝教授。”
孫思敏跟著許青舟,小心翼翼地問道:“教授,您的團隊有合適的人選了嗎?”
“不用那麼小心。”
許青舟輕輕笑著:“還在招聘,最後實在是沒人的話,大不了我自己上。”
他已經想好了,最後一周,假如還是沒人就直接開啟實驗,慢慢尋覓合適的成員。
“哦。”
孫思敏點點頭,跟著許青舟走了幾步,似乎下定某個決心,鼓起勇氣說道:“教授,您看我怎麼樣?”
許青舟停住腳步,轉身望著孫思敏,眉頭微皺:“你?”
見許青舟盯著自己,孫思敏麵色漲紅,頓時緊張起來,期期艾艾地擺手說:“我我就是隨口說說”
“也不是不行。”
“啊?”
孫思敏抬頭,表情愕然,沒想到許青舟就這樣同意了,確認:“我能參加你的實驗?”
“我會安排一個小測驗,你要過了之後才能。”許青舟頷首,隻要能守實驗的就行,從一定程度上講,博士和本科沒太大區彆。
而且,孫思敏很穩,能力也不錯。
“測驗?”
孫思敏有些緊張。
“放心,不會太難。”
許青舟思索了下,說道:“我給你發份協議,就是知識產權轉讓方麵的,避免和it的規則發生衝突,你先把它簽了就可以,測驗的話,過幾天我會告訴你。”
協議什麼的,宋瑤已經看過,沒啥問題。
“好,我現在就去準備!”
孫思敏興奮地點頭。
許青舟望著女生小跑的背影,不由笑了笑,感慨:“得,第一個團隊成員出現了。”
自己麵試了那麼多個人,沒想到第一位成員是這樣出現的。
第二天。
許青舟一下車就看到約好簽署協議的孫思敏。同時,還有個白白胖胖的青年。
許青舟還沒開口,馬爾斯已經搓著手說道:“教授,你如果願意的話,將會直接擁有第二位助手。”
“”
於是,課題組一下多出兩個人。
許青舟對於馬爾斯的印象也不錯。
這小子在數學上很有天賦,風格也很明顯。
許青舟以前出過一道和黎曼猜想相關的題目。
馬爾斯就三頁的證明過程,邏輯鏈簡潔清晰,特彆擅長用最基本的算式來解題。
周五上午,許青舟在咖啡館見到了團隊的第三位成員。
砰~
咖啡館的門被人推開,一個人影已經衝到許青舟的麵前。
許青舟正在看資料,抬頭,瞧著大汗淋漓的青年愣了下,接著說道:“卡森先生,又見麵了。”
“上午好,許教授。”
青年大口喘息,看樣子是跑過來的。
貝克斯·卡森,就是當初在課堂上詢問許青舟關於黎曼猜想的物理證明方式,希望建立黎曼體係的那個青年。
四月份博三,現在剛好博士畢業。
說起來,當初要不是給貝克斯·卡森講物理,許青舟可能也不會靈光一閃,想到可以用黎曼ζ函數的性質對密度函數進行反向計算,最後證明黎曼猜想。
卡森也不拘束,坐下,汩汩地灌了兩口服務員遞上來的水。
見許青舟看著自己,他解釋:“抱歉,剛從項目組出來,結果發現要遲到了。”
“嗯?”
許青舟目光停頓一下,這意思,是已經有項目組了?
“不用擔心,我已經開除了我的老板。”
卡森嘿嘿笑著。
老板,指的應該是導師。
許青舟有些汗顏,感情這家夥剛從彆的項目組跳過來,他不由看了看門外,尋思著如果卡森的老板拎著刀殺過來,該怎麼跑路。
“不介意的話,可以先說說你的情況。”
他收起思緒,見卡森氣息平靜下來,決定早點進入正題。
卡森點頭,坐端正,說道:“我6月份畢業,一直都跟著導師做量子霍爾效應的項目”
貝克斯·卡森從事量子力學研究,畢業之後就直接進了導師巴爾德·瓦斯克斯的課題組,前些日子突然看到許青舟的研究項目,有了“跳槽”的想法。
而這幾天都在說服巴爾德·瓦斯克斯放自己離開。
說到最後,卡森有些唏噓地說道:“我在導師家門口蹲了三天,他才終於同意讓我離開。”
“”
過程有些曲折啊。
許青舟咋舌,三個月前,他就和卡森交流過,對卡森的能力沒懷疑,他沉聲說道:“在你加入之前,我想有必要先給你說清楚項目的情況。”
“請講。”
“我打算做無襯底铌三錫( n)薄膜,希望可以突破傳統限製也就是說,加上你,我們現在隻有四個人,並且兩位還是大二的本科生。”
許青舟把項目概況,人員構成仔細說了一遍。
人家跳槽過來,總得說清楚,如果不願意,現在回去也許還來得及。
“這”
卡森眯著眼,“比我想象中更刺激!”
“”
“歡迎。”
許青舟無言以對,和卡森握手,頓了頓,還是問:“所以,你為什麼選擇這個‘最不靠譜項目’。”
僅僅是因為刺激?
“因為”
卡森一臉熱血:“我相信我們一定還能創造奇跡。”
好中二。
許青舟陷入沉默,現在看起來,團隊裡似乎沒一個靠譜的。
周五,所有的協議簽署完。
許青舟,貝克斯·卡森,孫思敏,馬爾斯,這也意味著,四人組成的課題小組正式成立。
儘管,無論怎麼看,都有些半吊子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