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沒人可用真是頭痛,尤其是遇到啥事都不管的領導,更讓人鬨心!”
回到辦公室後,看著尚未完成的設計圖,一想到目前校企辦一團散沙,謝威就是一陣頭大。
“現在我才算明白為什麼原本那個時代,私人的家族企業很難做大,尤其是一些本來發展很好的單位,任何一個決策錯誤就導致整個公司走下坡路。一個人根本沒有可能方方麵麵都兼顧到,即使有能力,沒有堪用的人手也不行……”
一邊揉腦袋,謝威一邊抱怨著。
要不然,他也不會那麼處心積慮想要搞全國技術大攻關,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積累複雜係統工程的管理經驗,從裡麵篩選管理人員。
沒有足夠的工程技術管理人員,沒有經驗豐富的總建造師,目前階段很難把一些大工程係統地搞好。
隻考慮殲10提前啟動研製,在“和平典範”尚未啟動,國內不僅沒有複雜工程係統管理方法,連標準化也不完善的情況下,就讓人頭大。
七機部倒是已經開始推動針對元器件的“七專”7905技術協議,剛開始,效果並不是很理想。
哪怕這次利用150遠程火箭炮的生產訂單,強行要求,學校方麵沒有太多專業人員,也很難保證技術。
“操!要命了!”
想到生產質量,謝威整個人頓時感覺不好了:目前150遠程火箭炮發射係統由兩家單位生產,火箭彈三家工廠生產,如果生產單位不嚴格按照生產工藝中的技術要求生產,要出問題!
想到這,謝威後背瞬間冷汗直冒。
顧不得考慮其他,急衝衝地又往劉德寶辦公室衝去。
“我安排了人專門監督協調啊。”
謝威急衝衝找自己,劉德寶以為出了什麼大事,聽完後才鬆了一口氣。
“我知道啊,有沒有跟生產單位強調,必須按照去年5月七機部製定的七專技術協議中的標準來生產?”
“強調了啊。他們也答應了。”
劉德寶更是輕鬆。
這點事情,自己還是能辦好的。
“隻是元器件?”
“那不然呢?部裡去年五月專門頒布的技術協議,就是針對元器件的啊……”
劉德寶一臉疑惑。
“馬上聯係加工單位生產跟質量負責人到學校開一個緊急會議……光是元器件不行!我們必須保證任何一套火箭炮發射係統,可以發射任何一枚火箭彈,要不然……”
這真不是謝威杞人憂天。
對猴子的自衛反擊戰中,在非標準化條件下大規模生產的武器出現的質量問題就暴露了出來:步槍打兩發就卡殼、手榴彈扔出去不爆炸、炮彈炸膛等等……
和平典範,一個最廣為人知的事例就是提供給格魯曼公司進行改造的兩架殲8ii樣機,絕大部分零部件都不具備互換性!
這也是謝威竭力推動和平典範提前啟動的原因!
“不至於吧?”
“什麼叫不至於!咱這樣,現在北方工業跟102廠都生產火箭炮係統,咱們讓他們各自提供一門,然後把三家廠生產的火箭彈混合起來,進行一次實彈試射……”
謝威知道,如果不讓他們看到實際上的問題,僅僅靠著理論上可能出現的問題,誰都不會承認的。
“這……”
“劉書記,如果您不想這些問題在戰場上發生,影響以後的銷量,我覺得還是可以試一試的,現在剛開始生產,解決起來難度小,損失也小。這事情,通知總後、總參,在最短時間內組織……”
有這麼嚴重?
劉德寶心中雖然覺得謝威是太過緊張,可也怕出現問題。
當即就去聯係。
“當初我們提供了全套的加工圖紙對吧?”
謝威又找到了方鵬舉。
“對啊,我們生產的工藝圖紙也提供給了他們。怎麼?”
方鵬舉見謝威一臉嚴肅,不解地問道。
謝威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這可不行!之前測試過程就發現,沒有按照工藝要求生產的火箭彈,發射時候容易出問題……隻是炸點偏離還不是什麼大問題,一旦出現炸膛……”
方鵬舉急了。
150遠程火箭彈,射程遠,這就使得火箭彈彈體跟發射管之間的間隙就很小,甚至還需要利用導向管讓火箭彈產生低速自旋,以此確保火箭彈在長達150公裡的飛行軌跡。
超差多了,偏差大還是小問題。
火箭彈彈體直徑過大,有炸膛風險;定向管太大,火箭彈彈著點可能就是印度人發射遠程導彈……
“之前我們生產時都是嚴格按照工藝圖紙要求,確保所有的零部件都在公差範圍內,超差的不良品,都沒有繼續用……”
金工車間主任徐昌帥急忙解釋著。
最初生產時候,火箭彈彈徑大一點、小一點,在大家看來都不影響,能打出去就行。
可在後麵實彈測試時就發現,精度無法保證。
兩組共8個定向管,內徑最大跟最小的差了12毫米!
當然,生產火箭彈時,都是根據定向管的尺寸生產、裝配,沒有任何問題,一直到測試的時候,每一發導彈的落點跟理論差距大了。
如果不是謝柔這人形計算機的彈道模擬,甚至都沒有那麼快找出原因。
“不是我們,是他們!”
“得趕緊給其他單位說啊,這麼多,按照之前的生產,大部分肯定能保證在公差範圍內,全部的話,就不敢保證了。”
徐昌帥急切地說道。
他是了解目前國內大規模生產的。
即使建立了專用生產線,三個不同的廠家同時生產,也不能保證生產出來的尺寸一樣。
除非他們都嚴格按照工藝圖紙要求,確保尺寸都在範圍內。
“他們要乾什麼?又搞實彈打靶,還邀請我們去參觀?”
龍耀華突然發現,從去了哈工大後,哈工大的事情就多了起來。
“首長,謝威說這不隻是關係到往國外派遣技術骨乾接受培訓的問題,也關係到整個軍工的發展,甚至關係到新一代戰機研發……”
李瑞也不想來的。
自己目前的工作在國防科工辦,屬於部隊係統,卻又沒法拒絕學校的事情。
“行,我把手頭的工作安排一下。”
龍耀華沒有拒絕。
“測試火箭炮,跟咱們海軍有什麼關係?難不成,他們也想把這款火箭炮裝到軍艦上?簡直莫名其妙!”
海軍葉首長看著李瑞,直接表示沒有絲毫興趣。
要是搞出了射程更遠、射速更快的大威力艦炮,或是海軍專用武器,邀請自己這個海軍首長去參觀,還算正常。
真當海軍沒經費,沒有什麼造艦計劃,海軍首長就很閒啊!
“葉首長,這可關係到海軍發展……”
“海軍發展跟火箭炮有什麼關係?”
葉首長直接把李瑞趕出了自己辦公室。
鬨呢!
海軍能用到的,也就是軍艦前麵用來反潛的深水火箭彈了,根本用不到射程150公裡的火箭彈。
靠著飽和打擊來攻擊敵人軍艦?
不過,在李瑞離開後,葉首長還是找來了負責裝備的海軍參謀,讓他們去看看對方究竟鬨哪一樣。
李瑞幾乎是最後才去找鄭部長。
“學校有事情,讓你來彙報?李主任,這不太合適吧?”
“合適,非常合適。我現在還是哈工大的校長呢。”
“不是了,組織關係不都已經轉到了部隊?”
鄭部長冷哼一聲,“聽說你這段時間一直在謀劃由哈工大牽頭搞新一代戰機,或許我七機部應該跟三機部合並,直接就叫航空航天工業部得了。”
戰機項目是李瑞在學校時張羅的。
按照原本的進度跟節奏,每年投入少量研究經費對一些先進技術進行研究,七機部的領導們是沒有意見的。
可現在要正式啟動新一代戰機研究項目,就不是每年一兩千萬經費能打住的。
空軍多窮?
鄭部長對李校長的不滿,並不是現在才有的。
“領導,不至於,不至於。”
李瑞尷尬地陪著笑臉,“戰機這塊兒,我跟德寶同誌不是都向部裡解釋過嘛。而搞戰機,是學校那邊想要利用項目來積累複雜工程係統管理方法……關係到七專技術協議推廣以及補充……”
聽到這話,鄭部長的臉色變得嚴肅,“學校那邊有方法加快推廣?”
“目前不清楚,謝威擔心北方工業跟102廠生產的發射係統質量不同,幾家廠生產的火箭彈尺寸有差異……這次不僅要求生產單位的生產、質量負責人參與,也邀請了總裝、總後、海陸空三軍的裝備負責人參與……”
“謝威想乾什麼?”
鄭部長好奇了起來,“這些部門的相關領導乾部都忙,能有時間?”
“基本上都答應了,龍耀華首長會親自參加,雖然沒有明說,謝威可能是想搞整個軍工行業的標準化……”
李瑞實際上是知道的。
可他現在組織關係已經從七機部轉移出去了。
“我會安排人參加的。”
鄭部長點頭。
生產過程中質量控製問題確實很嚴重,70年長征一號首次發射失敗;70年長征二號發射失敗;74年長征二號發射失敗;75年長征三號發射失敗……
在七十年代,接連好幾次的火箭發射失敗,在後來的故障排查過程中發現,幾乎所有故障都是質量問題;而其他軍用產品同樣存在這些問題。
所以,在經曆幾年的原因調查後,七機部為了保證軍用元器件的質量,製定了7905“七專”技術協議。
在推行過程中,並不順利。
各個單位經費都緊張,很多零部件因為設計精度高,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因為加工設備、加工經驗等問題,就難以保障。
直接報廢?
成本又讓人無法接受。
於是,生產單位往往在跟已經超差的零件配合的另外零件上想辦法,比如之前的零件外徑小了,就把裝配的零件內徑孔改小;孔大了,就把配合的軸加大……
甚至一些關鍵的核心零部件,加工小了,車間的老師傅們會自己給焊一圈然後才加工,根本就沒意識到他們焊接的時候會導致材料性能發生變化;或是直接在後麵熱處理過程中報廢……
各種情況,都沒少出現。
要是能推行統一的標準化,生產質量也就能得到控製了。
鄭部長如何不支持?
一個月不到,一眾大佬齊聚在西北戈壁灘的靶場。
兩套分彆由北方工業跟102廠生產的150火箭炮發射係統,通過總裝的緊急調運,在很短時間內就分彆從內蒙跟大巴山運輸到了西北的試射場。
“難道部隊有了裝備這款遠程火箭炮的打算?”
看到部隊如此多大佬齊聚試射靶場,親自前來的孫茂成興奮地問旁邊不樂意的範誌勇。
在範誌勇看來,哈工大這是瞎搞。
隻是一個測試,用得著找這麼多領導來參觀,還讓廠裡派領導乾部前來。
“即使部隊有列裝計劃,也不會太多。”
範誌勇搖頭。
他也不明白為什麼部隊這麼多高級領導會出現在這裡。
應該不是普通的試射。
還好,來之前已經做了萬全的準備工作,確保他們生產的這套發射係統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另外一側,北方工業的幾名技術人員還在對他們生產的第一套發射係統進行調試。
由三家廠生產的共計32枚150火箭彈,除了102廠自己生產了16枚,北方工業跟江北機械廠各生產了8枚。
102生產的一半已經裝填到了發射箱;另外一半則是整齊地擺放在發射陣地後方幾十米的位置。
北方工業的8枚,同樣裝在發射箱,後方幾十米的位置則是擺放著江北廠生產的第一批火箭彈。
“你們這次可是大手筆啊!兩套發射係統,32枚火箭彈,兩次齊射,幾百萬就沒了。”
龍耀華看著謝威跟劉德寶。
哈工大的人,平時都摳門著呢。
這次居然也沒找部隊給他們報銷實彈測試經費。
“首長,任何一款武器裝備從設計到成熟,都需要進行大量的測試,之前雖然進行了環境測試跟試射,隻有一套發射係統,數據不夠精確。要進一步提升射程跟精度,就必須進行更多實彈測試。”
謝威笑著說道。
實彈測試是肯定少不了的。
“說說你的具體想法?”
龍耀華饒有興趣地看著謝威,希望他能給自己說說如何對整個軍工領域的生產推行標準化。
“首長,等看完測試咱們再說吧。”
謝威沒有急著解釋。
他敢保證,眼前兩台發射車的每個發射箱內的火箭炮導向管尺寸絕對不是完全一樣,而三家生產的火箭彈……
“報告,所有試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請首長指示!”
北方工業的調試完發射係統後,試射場負責人向龍耀華彙報。
“靶場準備好了嗎?沿途雷達站是否也準備好了?”
龍耀華問道。
“都準備好了。沿途雷達站已經開機……”
“等等。”
龍耀華正要下令開始測試,謝威卻開口阻止了,“讓他們把發射箱內的導彈全部拆出來,兩套發射係統的導彈跟剩下的彈藥打亂,重新裝填!”
“什麼?”
謝威的話一出口,無論是102廠的,還是北方工業的人,臉色齊刷刷地變了。
要真的這樣,他們的火箭炮發射係統連第一輪的準頭都不會太大!
不行!
必須想辦法阻止。
可沒等他們開口,謝威就開口了,“發射係統的定向管、火箭彈尺寸我們給的圖紙一樣,要求一樣,如果不能保持尺寸一致,無法互換,那賣出去的這麼大批量,指不定客戶就退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