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文豪1983 > 第107章 畫餅

第107章 畫餅(1 / 1)

推荐阅读:

“我們芝加哥學派出現過數位諾獎學者,我的門生——那個為‘人力資本理論’進行了精妙的數學驗算的加理貝克爾,如今也是諾獎的提名者之一。我相信他很快會獲得諾獎。”

貝克爾也在燕大想要邀請的名單上。這個人是當世的經濟學大拿。

舒爾茨是個實踐派,數學不行;貝克爾卻是個數學天才,和他一起完善了“人力資本理論”。

為啥舒爾茨會談到這樁陳年舊事?

林一夫感到莫名其妙,但舒爾茨隨後的話讓他感到吃驚。

“我的數學很不好,貝克爾彌補了我的缺陷,他幫助我拿到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自己也會在有一天拿到這一獎項。”

“你沒有發覺嗎?你和餘切的關係,就像是我和貝克爾的關係一樣。我知道事情是怎麼樣?我知道傳統的理論都錯了!但我卻不能從邏輯上證明它,因為我不是那樣紮實肯乾的人。”

“而你卻是這樣的人。因此你需要餘切,餘切也需要你。”

林一夫在這恍然大悟。

原來舒爾茨在指點他:在研究上可以和餘切進行合作,有可能會創造像舒爾茨和貝克爾之間的佳話。

這對兩個人來說都是有益的。

餘切不擅長躬身做研究,但他卻很有一種天賦和直覺,而且能把自己的理論通過兜售出去。這太重要了,在這個年代,甚至比做研究還要重要。

林一夫是個做研究的老實人,願意為了一件事情花上十年的功夫。他擅長沉默。

當年來到大陸,林一夫謀劃多年,除了他沒有任何人知道。

還真是很合適啊!

林一夫越想越激動。

餘切的經濟學天賦不能被埋沒了。

“經濟學是相信相信的力量”,很多經濟學大佬本身都是個不錯的作家和演講家——他們往往有自己的著作和好口才。

他親自到鼓樓大街拜訪餘切。敲門之後,隻見到一個嬌俏的姑娘給他開了門:“您是……”

“我是林一夫。農發中心的副所長,我是來見餘切的。”

“哥哥?哥哥——”這人呆了一下,立刻拉長聲音往屋裡麵喊。

這是餘切的妹妹?

林一夫忍不住端詳起來:餘切的妹妹和他很像,但沒有那麼張揚。掛著個眼鏡,從領他進來後就不怎麼說話了。

到屋裡麵更讓林一夫吃驚:

餘切一大家子都在這,餘切本人腦袋上纏了個廚師帽正在和麵。有兩個女的爭先恐後的包餃子,忙裡忙外,餘切的爹媽也在忙活——灶台根本站不下那麼多人。

有一個他是認識的,張儷。

另一個就不大認識了。

也是餘切妹妹?

見到客人來了,那個不認識的女的下意識看張儷的眼色,張儷接走了餘切的活兒,讓餘切去待客。

還對著林一夫笑了一下。

之後,那個不認識的女的,也對他笑了笑。

反而是最開始領他進來的餘切妹妹,白了餘切一眼。

出來後,餘切道:“你來的正好,我快壓抑死了。全家都在批判我,這事兒太離奇了……”

“怎麼了?”

“說來話長。”餘切歎了口氣。“你頭一個見到的是我妹妹餘弦,她是學數學的,你還記得嗎?她長得像我爸,天分也像我爸……你可能不知道,我爸是個數學教師,所以我倆一個叫餘切,一個叫餘弦。”

“你妹妹一點兒也不?”

“不看!她對文學沒興趣。她成績很一般,讀了個武大,在南方。”

“另外兩個呢?”林一夫問。

“另外兩個……”

餘切話到嘴邊,不知道如何來形容?

他回來後,張儷和陳小旭一直在家裡麵。

倆女生關係好,這可以理解。每年陳小旭都要找張儷玩。但是這都臘月二八了,陳小旭還沒有回去,這就不太對勁了。

她非要給自己做一頓餃子,報答自己……結果這當口,餘切一大家子又從萬縣不聲不響的來了,就像是前年忽然來考察的馬識途一樣。

餘媽餘爹很快發覺不對勁,怎麼有倆媳婦?然後對餘切怒目而視。

本來一大家子過來,應該是媳婦兒秀手藝的時候,餘爹餘媽卻不敢再讓這兩女生做任何事情——她們太委屈了啊。

就連餘切也明白了。

陳小旭怎麼會喜歡我呢?

她和張儷好還不夠,還要和我好。騎我的摩托車,住我的宅子,還要把自己送過來白吃白喝,讓我養她……我該如何找她算賬?

林一夫發覺,餘切的臉色在不斷變化。

他道:“其實我是來找你合作的。”

“合作好啊,有些人天生就要在一起合作的。”餘切幽幽的說。

林一夫隻當沒聽見,在林一夫看來,這一切都和學術沒關係。

“舒爾茨先生建議我們在學術上合作。你看到了,你在西方世界有一些影響力,這是國內科研工作者很難得到的,我這裡講一個真實的情況……”

屋裡麵,所有人都漸漸停下聲音。

餘爹餘媽問女兒:“臘月就來拜年了,北方是這樣?這人是誰?”

“農發中心的。”餘弦說。

“哦,給農民發化肥,培育雜交水稻的技術員?”

“不知道,反正是一個乾部。”餘弦道。

這時候,陳小旭冷不丁說:“——這是社院的一個機構。今年剛成立,專門研究農業經濟發展的,啊!餘切本身是個經濟學的研究生,這是他學校的事情。”

張儷在旁邊也恍然大悟:今年成立的農發中心,是在《經濟研究》上掛上名字的。

餘切推薦過她看《經濟研究》。他說:“我們這個年代,中國所有賺錢的路子,都在這上麵。並不在新聞上,因為新聞要晚這些研究兩三年。”

“智囊團也會在這裡表達自己的看法,他們的看法在這裡分出勝負——你就知道後麵會怎麼做。”

這難道是餘切以後的單位?

這是餘切的領導?

卻聽到林一夫講了個很嚴肅的事情:

“餘先生,你還想再進步嗎?”

“當然了,進步誰不想?”

“舒爾茨先生認為,你不應當浪費自己的經濟學天賦。他認為你是傳播界的寵兒,比彆人更容易在這一行取得成功。瓶蓋做貨幣,是一個天才的想法——再也沒有什麼比喻,能比這更直白的形容今天的信用貨幣,其實一文不值。”

“我確實是個家。”餘切強調了後三個字。

林一夫耐心道:“你可以是個家,隻是額外花一些精力做其他的,這不衝突。”

林一夫沒有談到舒爾茨所謂的“雙諾貝爾獎”,因為那太困難了,而且也太遙遠。

餘切如今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已經是極可能的事情,而其他卻幾率渺茫。這並非是給餘切貸款諾貝爾文學獎,而是因為這涉及到諾獎的一個內幕:

在芝加哥生活的幾年時間,林一夫真正接觸到頂層學者是如何走上登神那一步的。

為什麼芝加哥學派可以頻繁出現諾獎學者?

他們不僅僅是在經濟學上有建樹,在傳播學,在建築學,在物理,在生物——他們有近百位諾獎學者,像一個工廠一樣刷諾獎。

要拿諾獎,首先要諾獎學者提名,再進入到評選環節。

在文學上,評獎人總共隻有十八個老頭。在餘切有那樣傳奇的經曆之後,他所欠缺的就隻剩資曆。由於“拉美大爆炸”的巨大影響,世界文壇中有許多為餘切說話的人。

餘切發掘出了聶魯達的真相,這導致全拉美獲得過諾獎的文學家,每年都會給餘切提名,年複一年,直到他也進入到這個俱樂部為止。

世界上其他地區的諾獎作家,願意為餘切說話的人,也大有人在。

那十八個評委老頭會看餘切的名字,看到頭痛。

然後他們會迫於壓力,不得不給餘切這個榮譽。

而經濟學並非如此,世界上有大約五千個頂級經濟學家,他們都是諾獎的評委,他們當然會選自己人,並且瞧不上其他人。

而這五千個人當中,目前沒有一個中國人。

沒有人提名,中國人怎麼可能拿到經濟學的諾貝爾獎呢?

餘切恰好是這個體係的bug,他是一個很有知名度,並且能吸引彆人的中國人。就像是舒爾茨看到的,那些“對餘切不屑一顧,實際上卻很想和他說話”的物理學家,總在圍著餘切的書轉。

因此,餘切再拿一次文學獎,或是跨界拿一個經濟學獎,都要比目前全中國其他所有人加起來的概率還高。

這不是說餘切一人抵一國,而是這操蛋的評獎係統如此。

林一夫把這個邏輯講清楚後,餘切也明白了。

怪不得大陸後來經濟成就斐然,愣是沒有啥經濟諾貝爾獎的動靜。

關鍵是,連印度都有啊……

人們說,林一夫是全中國最接近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人,而他自己卻說:“我不可能拿到這個獎。”

原來是這樣。

幫他一把又如何呢?

餘切說:“我們今天似乎不宜談得太深,但有些事情,確實是一開始就要說清楚。否則我是不乾的。”

“你指的是……”

“你知道楊振寧和李政道的故事嗎?我真的見過他們,我問他們,可不可能和解?他們說,當年周總來調解,也沒有成功。世界上不會有任何人能使得他們和解,死亡也不會。”

林一夫知道餘切為什麼要提到這。

楊振寧和李政道之所以鬨掰,是因為兩人對學術貢獻的分功表達了不滿。

這兩人之間曾有十多年的友誼,楊振寧要大一些,李政道要有錢一些。他們經常乘坐李政道買的二手車去旅遊,親密無間。

在提交那項獲得諾獎的學術論文時,楊振寧以“我的歲數要大一些”為由,排在了論文的第一個名字。

李政道沒想到這竟然能獲得諾獎,他後來十分不甘心。在很多場合宣稱,他的貢獻要更大,並且把楊振寧塑造為一個誇大自己的人。

而楊振寧也很憤怒:在他看來,“我的歲數要大一些”隻不過是中國人的謙遜品德,實際上你是躺了個諾獎,老子打爆水晶,把你帶得飛起!

你竟敢汙蔑我?

兩人因此交惡多年。

林一夫說:“我們在談論一個幾率千分之一的事情,但我願意說在前麵。如果有一天成功了,你當然在我的前麵。因為在這樣的機製下,沒有你我是完全不可能的。”

這是林一夫近幾年做過的最激動的事情。

他說完這話後激動難忍,就像是當年遊到大陸一樣。大海深邃無比,漆黑一片,他筋疲力儘的抬起頭,終於看到了手電筒打過來的光亮。

林一夫像當年一樣,顫抖道:“我是林一夫,我是專門過來的。”

餘切明白了他現在的心情,像一個老友一樣擁抱他:“試試吧,我覺得舒爾茨在給你畫大餅,也給我畫餅,但不試一下可惜了。”

林一夫來這太匆忙,空手而來。那一股激動褪去之後,他才發覺這不大禮貌。

他喃喃道:“我……”

餘切沒有計較,送他到鼓樓街外,給他打車。“舒爾茨要回去了是吧?我給他還有你都準備了禮物,過幾天拿過來。”

林一夫連連道謝,特彆客氣。

“行了,走吧!”

“師傅,帶他回去!”

餘切踩著雪回家的時候,一進廚房,正準備和麵。這裡邊兒氛圍卻很不一樣了。

忽然對他那種“排斥”消失了。全家人呆呆的看著他,餘弦吞了吞口水,餘爹餘媽眨了眨眼睛。有點想摸他,卻又不太好意思。

他笑道:“怎麼,不認得我了?”

餘媽說:“我怎麼生出這種兒子的?就……完全想不出來!”

餘爸說:“他繼承了我們餘家的光榮傳統,我們祖上出了很多知識分子。而且,一直是急先鋒。”

所有人都笑了起來。

這一晚,騰出來好幾間房。餘切和餘爸睡,餘媽和張儷睡。

至於陳小旭,她向餘弦詢問餘切小時候的事情。

“餘切小時候尿床嗎?”

“我不知道,我比他小。他不肯給我說。”

“那他有什麼厲害的嗎?”

“沒什麼厲害的,就是能吃,能跑。我以為他會去體校,他以前成績還不如我,讓我幫他做作業。後來他大病一場,忽然腦袋就靈光了……然後很多事情都想明白了。”

餘切的妹妹說:“所以我哥這個人,有時候有點呆。他可能要繞一下圈子,但之後就對人很好了,我是說……對你也很好。”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