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大時代開啟(1 / 1)

推荐阅读:

1949年1月初旬,偌大的淮海平原易主,杜聿明、黃百韜、黃維兵團全軍覆沒。

滬市的有錢人如同驚弓之鳥,紛紛棄屋丟舍,逃往港台。

啟德機場聚滿了從內地來的人,他們當中,不乏曾顯赫一時的官僚、商人或藝人,懷著一顆惶恐的心,帶著金銀細軟,匆匆南逃。

“摩羅叉”(指印度士兵)指揮著從飛機上下來的人排成長隊,領取移民護照,這些護照是統一由一個英國機構發出的。

手續之簡單、過程之順利,讓所有人欣喜不已。

畢竟對於英國來說,如今來香港的,俱是擁有財富者,這些人來到香港,對香港的發展百利無一害。

拿到移民護照的不少人,紛紛從懷裡拿出一份報紙,然後朝著一樣的目的地趕去——長江地產租賃部門市。

就在啟德機場的附近,來到這裡的人不由得錯愕,原來那麼多人看到報紙上的廣告,忍不住討論起來。

“這長江地產不就是陳光良先生的地產企業麼?當年長江地產在上海灘,也是一等一的地產企業,率先實行‘租地建屋’、‘分層分期’的模式。”

“是啊,當年我還租了長江地產的房屋。不過本金是拿回來了,但錢也貶值得一文不值,不過好在住了二十年時間,也挺劃算的。沒想到,如今又要租長江地產的房子了。”

人生仿佛是一個回合,兜兜轉轉,這些人如今又要租陳光良的房子了。

“你這不算什麼!我購買了長江地產的好幾套房屋,這次來不及處理,全部留在了滬市。”

“彆擔心,我們早晚會回去的,到時候再拿回那些房屋便是。”

“這倒是”

此時的不少人,隻是將香港作為‘跳板’,要麼進一步移居海外,要麼準備適當的機會回內地生活。

“哎,看來是擺脫不了長江地產了,可惜如今他們隻租不售,說不定我還願意購買!”

“不過這租金還真貴!每月180港幣,頂手費6000,能租一層我的天,居然還要頂手費。”

此時的長江地產租賃部的職員,正在熱情的向大家介紹起來。

“大家彆嫌貴,須知整個香港的租金,我們長江地產的租金不算收的高;但是我們的房屋都是新建的,自來水、抽水馬桶、煤氣灶等現代化設備齊全,大家可以拎包入住;而且,我們長江地產的房屋售後,絕對是大企業的信譽保障。”

此時的這些人,本身也對長江地產信任,一聽這樣的介紹,哪裡還想去尋找更便宜的,隻想趕緊租賃下來,安定起來。

“我租一套,不過能不能帶我們去看一下。”

“能的”

長江地產門市部的外麵,早已經有汽車服務,一批一批的帶著大家去看房,當然最多同一地方的兩三處。

此時整個的香港,新房雖然不少,但對於大批來港的富人,還是不夠用;更不要說,長江地產近乎‘壟斷’的性質,決定著市場的‘定價權’。

180港幣一層房子,再加頂手費6000,但說實際是不貴。這樣一層房子的售價,可以達到25萬,所以租金相當於需要9年時間才能回本,還包括了頂手費在內。

主要還是受限於‘港府租金的管控’,不然租金都能定在300港幣一個月。

在需要租賃的人群中,包兆龍(包玉剛之父)帶著部份家眷,也先到香港,他看中了半山的一層洋樓。不過租金也讓他肉痛,每月450港幣,頂手費18000港幣。

不過為了一家人的安全,他還是決定選擇半山的洋房。

長江地產的會議室,此時十幾名高層正在開會,包括副經理嚴寬、吳新河,以及保利建築總經理陸元台等人。

像嚴寬、吳新河、陸元台等都是二十年的‘老臣’,當然來港發展後,又補充了很多新鮮的血液,僅這個辦公室的高層,就有一半,而且幾乎都是粵人。

在陳光良的企業中:

航運和貿易,他基本都用江浙滬,其中航運更是喜歡用寧波同鄉;當然,後續發展起來後,肯定就不會太局限,畢竟他的船隊會擴張很快。

地產和金融,來港發展後,主要是招募粵人,畢竟他們有本地的優勢;當然,這種不會太刻意去區分,但結果是差不多的。

工業上,管理層和技術工人則以滬市來港的人為主,因為大家的水平比粵人高太多,不是一個層次的;舉個例子,滬市的管理層和技術工人,他們搞出來的產品可以遠銷海外,但粵人的工業水平,僅隻能在華夏內部銷售,這就是差距。

嚴寬彙報道:“按照目前的形式,預計上半年我們的滿足率將達到95以上而目前,長江地產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全部完成”

陳光良點點頭,目前長江地產持有的地盤,占地麵積是150多萬平方尺;長江地產在這些地盤上,興建了960多幢樓宇,絕大多數為5層建築,少部分為3~4層建築,差不多有4600多層。

僅僅是每年的租金,保守都在400萬港幣上下。

這些建築還有個特點,那就是很多樓都是相鄰,為以後合並地盤,建立高層建築提供了方便的條件。

隨後。

吳新河說道:“長江地產已經償還全部債務,從去年12月開始,每一分租金都屬於自有資金”

戰後總投資高達900萬美金(戰前投資不算),陳光良拿出600萬美金後,恰逢彙豐銀行的700萬迫簽港幣可以動用,再加上這些年的租金,正好!

接下來。

陸元台說道:“目前,保利建築除了參與建造‘平安銀行新大廈’外,也開始對外承接香港的建築工程,業務進展比較順利”

平安銀行新大廈的建造單位中,保利建築隻是一家,還邀請了美國建築事務所擔任顧問,英資打樁企業參與其中等。

如今長江地產的建築活動結束,那麼保利建築隻能對外承接業務,繼續發展。

陳光良接著說道:“好,接下來長江地產主要是收取租金,這不是簡單的一個業務,我們今天要自信的探討一下相關的工作。”

眾人點點頭,隨即大家各自建言,完善租賃部的相關工作。

今天的會議,嚴人美也在其中,她隻不過不會發言,而是記錄和聽取。但大家絲毫不敢小瞧這位‘嚴小姐’,老板不在香港,他們都會向嚴小姐做工作彙報。

會議結束後,陳光良帶著嚴人美回到辦公室。

“你坐我的位置”

將嚴人美安排在自己的‘老板椅’上,陳光良便坐在辦公桌上,和她聊了起來。

嚴人美主動說道:“我知道,長江地產的下一階段,是在如果港府允許建高層,那麼我們就將旗下的地盤,陸續重建”

陳光良說道:

“還不夠完善。

首先,在這期間產生的租金,我們該如何使用?

其次,我們那麼多地盤,該花費多少周期去重建?

最後,我們建好的樓盤,該銷售還是該租賃,或者租售比該多少,賺取的錢又該如何投資?”

嚴人美當即說道:

“那麼長遠的計劃,我可肯定不如你安排的周到和詳細,不過我可以說說意見。

首先,這期間的租金,我決定自然應該是去海外收購物業,畢竟你前段時間剛剛從日本東京銀座買下兩處物業。

其次,你說的建設周期,當然是越慢越好。你曾說過,我們家族要堅定在香港為基地發展。那麼這些建築周期肯定長達數十年,具體則根據情況來判斷。

最後一個問題,我覺得五五的租售比差不多,賺的錢可以投資香港的商業地產呀什麼的,或者繼續投資海外。”

還挺不錯的,嚴人美的想法,如果來管理以後的長江地產,照樣是做香港地產的龍頭企業,每人可以挑戰。

僅一個堅定的在香港發展,就足以吊打絕大多數的商人。前世香港每一次地產危機,地產商要麼是負債太大,要麼是期間信心不足,所以最終成長起來的是那幾家。

但顯然,長江地產已然不會犯錯,哪怕陳光良不在的情況。

“很好,你基本都說對了。我在詳細說一下:

首先,這期間的租金,我們可以投資新加坡的商業地盤,例如新加坡烏節路還可以繼續投資銀座的地盤、美國、加拿大的物業等等。我們投資的地方,首先是政局穩定,例如日本和美國、加拿大,要不就是華人占據主流的地方,例如新加坡。

其次,建設周期,這個肯定是越慢越好,畢竟我們體量大,沒必要趕時間,四五十年都正常,期間還可以拿新地。

最後,建好的高層住宅,其實可以七分售三分租,甚至售出更多,但可以轉移至商業地產和保留豪宅,以作為家族的長期收租。”

嚴人美點點頭,說道:“明白了不過你講這麼多,今年暑假你到底陪不陪我去美國?”

此時,嚴人美已經是期待中的期待。

陳光良說道:“當然,我們分開去,分開回就行。”

乘坐飛機,但要分開。

“嗯”

1月20日,宋仔文赴南鯨麵見總司令。

次日,總司令下野,宋仔文也宣布辭去粵省主席。

1月24日,宋仔文夫婦坐飛機到香港。

此時的宋仔文,暫不打算去美國,他對國民政府還抱有一絲希望。

而宋仔文夫婦居住的地方,在半島酒店的套房裡。

在宋仔文的邀請下,陳光良帶著嚴人美欣然赴會,畢竟曾經兩人也算是‘朋友’;雖然這個朋友的野心一度很大,大到想吞並平安銀行、新豐紡織等陳氏企業的地步。

半島酒店的套房裡,兩人兩次見麵,顯然陳光良的氣勢更足,宋仔文更像是一隻‘敗家之犬’。

“你是什麼時候覺得,國民政府沒有希望的?”

見麵第一句話,宋仔文就非常直白,以至於讓張樂怡都非常驚訝,丈夫什麼時候如此沒有城府的?

事實上,宋仔文和陳光良都做為經濟領域的‘佼佼者’,兩人潛意識的有些心心相印。

陳光良也很坦白的說道:“戰後踏入滬市的第一天”

宋仔文立即明白,那時候的‘接手人員’參差不齊,怕是讓這位察覺到什麼,不過這眼光也太犀利了吧?

“國民政府還有希望,說不定能劃江而治!”

“我不希望華夏分裂”

宋仔文又說道:“那香港也會不保,你苦心經營的,也會成為他人的嫁衣。”

陳光良又說道:“那我們美國再相見!”

宋仔文生氣起來,說道:“我是不會去美國的,你太小看國民政府,國民政府軍一定可以劃江而治,甚至反攻!”

陳光良笑笑,沒有爭論。

不用半年時間,這位就該拋棄‘主子’,獨自前往美國,從此再也不會回華夏的土地了。

兩人似乎沒有其它可談的,隨後便不歡而散。

張樂怡不滿的說道:“你邀請人家來,但又不以禮待之,那又何必多此一舉?”

宋仔文說道:“我們不需要!我可以看得出來,如果他是在我的位置上,也會和我一樣的做法(大型托拉斯組織,來掌控華夏的經濟)。”

張樂怡好奇的問道:“為什麼?”

宋仔文說道:“因為他除了沒有參與內地政z,但在香港,他又何嘗不是在建立一個大型托拉斯組織。他在賭,賭對方不會收複香港,那樣他就可以以香港為基地,大肆發展他的商業帝國。或許,他還希望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商人,畢竟他還足夠年輕。”

陳光良若是聽到宋仔文的這些話,一定會更喜歡宋仔文。

事實上,兩人雖然‘位置不一樣’,但想法卻有很多地方一樣。

宋仔文想做華夏的‘摩根’,陳光良又何嘗不想做‘世界商人’!

春節來臨。

和外麵的很多富人背井離鄉的感覺不同,陳光良家族已經融入到香港,前前後後,他們家族在香港待了已經快八年時間。

所以他們今年全家人在一起度過春節,依舊是熱鬨非凡。

除了陳光良的長子陳文傑在美國留學外,其餘家庭成員都在香港,包括弟弟陳光聰一家五口也一起過年,隻是不會留宿而已。

陳光良有種滿足的感覺,當然未來的七十年時間,他依舊會為這個家族開疆辟土,保駕護航。

“哥,過完春節,我打算帶秀英去英國一趟,孩子就交給媽照看一下。”

客廳裡,陳光聰向大哥彙報了行程。

此時的陳光聰,算是陳光良的航運和貿易的主要助手兼合夥人,對整個陳氏家族也有一定‘穩定’作用。

“行啊,不過冬天去倫敦,你們要當心那邊的霧霾天氣。另外,好好考察那邊的環境,以後你們孩子留學就去英國。”

“嗯,我記下了!”

弟弟陳光聰一家,是要取得英國籍和香港籍的雙重身份,為以後‘分家’和‘方便做航運生意’做打算。

而陳光聰隻有三個孩子,且隻有一個兒子,到時候自然要儘心培養陳文博。

按照陳光良的打算,等到五十年代後期,兄弟倆就要分開做事業,陳光聰也要獨立出去,成為香港的一個大船東。主要是考慮到,陳光良大房的第二子陳文銘,以及侄子陳文博,將來未必希望在一家公司。

今年,陳光良也打算帶嚴人美去美國度假一次,以後可能每年都會去海外度假,逐漸顧忌也少了很多。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