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眼眸一亮,忙問楊阜有何妙計。
楊阜遂壓低聲音,將自己的計策,不緊不慢道了出來。
聽得此計,郭淮神色一震,不由看向了楊阜。
夏侯惇微微點頭,目光也看向郭淮:
“義山此計倒不失為一招拖延大耳賊的妙計,吾以為可行,伯濟,你以為如何?”
郭淮沉吟片刻後,拱手道:
“楊義山此計倒也不是不可以,淮乃並州人,當此並州傾覆之機,背魏降漢也算合情合理。”
“隻是此計雖理合,淮卻擔心難逃那蕭和的法眼呀。”
夏侯惇心中一凜,眉頭重新凝聚成山。
思慮片刻後,無奈一歎:
“你所言不錯,這一次未必能瞞過那蕭賊的眼睛,隻是到了這個時候,除了義山此計之外,你們誰還另有萬全之策?”
郭淮沉默,王淩不言。
二人皆已無計可施。
夏侯惇再無顧慮,拂手喝道:
“就這麼定了,郭伯濟,你速速依計行事吧。”
郭淮隻得領命。
夏侯惇目光望向南麵,口中喃喃道:
“希望天不亡我大魏,能讓我將這八萬將士,安然無恙的為天子帶回關中去吧。”
…
界休關南,漢營。
“郭淮欲歸降於朕,伯溫,你怎麼看?”
劉備將手中密信揚起,眼神中既有欣喜又有幾分猜疑。
這是入夜時分,一名黑衣人從界休關潛出,密入漢營,自稱乃是郭淮心腹,送來的一封郭淮手書。
郭淮在手書中聲稱,他身為並州人氏,當此魏國傾覆,並州易主之際,已無路可選,想要倒戈歸大漢。
郭淮還稱,願率本部兵馬發動兵變,奪取界休關南門,迎漢軍入城,以為歸降獻禮,以贖前罪。
“郭淮這道降書,陛下怎麼看?”
蕭和仔細看過書信後,卻又反問了回去。
“郭淮乃並州人氏,眼見並州不保,歸降於朕也在情理之中。”
“且據細作有報,郭淮與那夏侯惇政見屢有相佐,前番夏侯惇向匈奴人割地借兵之事,郭淮就曾有勸阻。”
“此時郭淮歸降於朕,朕以為至少有六成可信。”
“再者,郭淮若能倒戈,我們就能速破界休關,也免了許多將士死傷,亦不失為一件幸事。”
劉備道出了自己的判斷。
顯然對郭淮的來降,是傾向相信,並認為是速破界休關,減免無謂傷亡的機會。
蕭和一笑,眼神彆有意味。
“伯溫莫非以為,郭淮之降有詐?”
劉備從蕭和眼神中看出有異,頓時警覺了起來。
蕭和放下郭淮書信,冷笑道:
“咱們先放下郭淮是真降詐降不說,單就論現下並州形勢,瞎子也能看出,夏侯惇他守不住界休關,並州易手已成定局。”
“這界休關,就算沒有郭淮獻降,我們最多數日也能攻得下來。”
“此關一破,北上晉陽之路就是一馬平川,夏侯惇再無險可守。”
“夏侯惇除了死守晉陽之外,就隻剩下向西渡河,經由西河郡退入關中。”
“夏侯惇若選前者,則其八萬大軍都要被我們困在並州,隨著並州一同覆滅。”
“他若選後者,自己雖逃了,卻將平城,井陘,壺關等魏軍主力,全都拋棄在了並州。”
“無論夏侯惇怎麼選,並州軍團都難逃覆沒的結局。”
洋洋灑灑分析過後,蕭和看向劉備:
“臣就在想,就算夏侯惇舍得,曹操舍得將這八萬並州軍全都不管不顧,任其自生自滅了嗎?”
劉備若有所悟,微微點頭:
“伯溫所言極是,於曹賊而言,這八萬並州魏軍何其寶貴,曹賊沒有理由棄之不顧。”
話鋒一轉,劉備又茫然起來:
“隻是伯溫你所說,與郭淮歸降又有何關連?”
蕭和起身來到沙盤前,手指西麵方向:
“臣的推測是,曹賊必已下令給夏侯惇,即刻放棄並州,將八萬魏軍統統帶回關中。”
“此時各路的魏軍,恐怕已放棄了井陘等太行山諸關隘,正瘋狂的向藺縣渡收縮,妄圖渡河逃入關中。”
“那麼基於這個大前提來推斷,郭淮的詐降極有可能就是夏侯惇的緩兵之計,以為魏軍退往藺相縣渡爭取時間!”
劉備心頭一震,猛的站了起來,幾步來到沙盤前疾掃。
片刻後,劉備豁然明悟:
“伯溫言之有理,夏侯惇定然是想放棄並州,全師西逃了,這才是曹賊當下最優的選擇。”
“如此看來,這郭淮定然乃是詐降無疑!”
眾將此時也恍然明悟。
當下眾將無不情緒激昂,奏請劉備下令,即刻對界休關發動猛攻,不給夏侯惇拖延時間的機會。
“陛下,若大司馬判斷無誤,並州各路魏軍應該已在退往藺縣的路上。”
“夏侯惇為給諸路魏軍爭取時間,定然是不惜一切代價,選擇死守界休關,以阻擋我軍主力北上,截斷各路魏軍退路。”
“臣以為,攻打界休關倒是其次,現下當速遣兵馬斜趨藺縣渡,以斷絕魏軍渡河之路才是。”
馬謖站了出來進言,與諸將意見相佐。
劉備深以為然,重重點頭:
“幼常言之有理,奪取藺縣渡,斷絕魏軍退路才是關鍵。”
“這八萬魏軍,朕絕不能放他們逃入關中!”
劉備語氣決然肅厲。
八萬魏軍啊,即使是對大漢來說,都不是一個小數目。
曹操有了這八萬魏軍,就能有足夠的兵力,於蒲阪關一線構築防線,以阻擋他從並州西攻關中。
而潼關等一線,因有關城之險,以少量兵馬就能確保關城不失。
如此一來,大漢雖得並州,接下來攻取雍涼,蕩滅偽魏卻依舊不易。
倒不是攻不下雍涼,而是要徒自折損無數將士。
並州之戰最完美的收尾,就是既拿下並州,又能將夏侯惇和八萬魏軍統統殲滅於並州。
如此,將來再攻雍涼,徹底覆滅偽魏,便要容易的多了。
“陛下放心,夏侯惇他跑不了,那八萬魏軍,全都得留在並州!”
蕭和嘴角卻揚起一抹冷笑。
劉備精神一振,眼眸一亮,忙問蕭和此言何意。
蕭和淡淡一笑,不緊不慢道:
“陛下忘了麼,子龍和那一萬鐵騎,並沒有跟著臣一並北上界休。”
“臣在白波關滅匈奴人之後,已令子龍率鐵騎斜趨藺縣,渡河蕩滅匈奴五部。”
“此時此刻,子龍的鐵騎恐怕已至藺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