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嶽父關羽,我開局勸劉備奇襲襄陽 > 第465章 我願大漢子民,人人如龍!蕭和:難道我遇上了知音?

第465章 我願大漢子民,人人如龍!蕭和:難道我遇上了知音?(1 / 1)

推荐阅读:

如果是作秀,劉禪的動機何在?

古往今來,作秀的人不少,大多是為了爭奪皇位。

比如王莽作秀,給自己立起了道德典範的人設,是為了贏得天下人心,進而逼迫漢帝禪讓,自己能改朝換代做皇帝。

再比如楊廣作秀,是做給他爹楊堅看,是為了爭奪太子之位,最後也是為了當皇帝。

劉禪作秀是圖個啥?

以他嫡長子的身份,太子之位固若金湯,隻要不做什麼特彆出格的荒唐事,哪怕你表現平庸一點,哪怕是躺平摸魚,將來這大漢皇帝寶座也是你的。

既然如此,你又何必吃飽了撐的折磨自己,演這麼多戲來給自己樹立仁義愛民的人設?

可若不是作秀,難道是發自肺腑?

那場落水驚嚇,讓劉禪的大腦受到刺激,進而使他的性情也發生了劇變,刺激出了這些超前的想法,令他變成了一個比老劉更悲天憫人的仁義之主?

也隻能這麼解釋了。

除此之外,蕭和也想不出還有其他的合理解釋。

於是麵對劉禪的反問,蕭和略一沉吟後,隻得拱手笑道:

“聖人有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民既為水,民心所向,便為天命所向。”

“太子殿下能對百姓心懷仁義,實乃陛下之福,我大漢之福也。”

蕭和耍了個心眼,偷換了一把概念。

把劉禪狠狠吹捧一番,認可他的仁義,卻並沒有正麵回答他的問題。

劉禪嘴角弧度微微上揚,顯然對蕭和的回應很是滿意。

“大司馬言重了,父皇自小就教導我們,要對百姓施以仁義,我隻不過是踐行父皇的教導而已。”

“與父皇對百姓的仁義相比,我做的還遠遠不夠呀。”

一番自嘲後,劉禪便將蕭和請入了府中。

眼下天色尚早,諸葛亮等眾臣還未到,劉禪便先將蕭和請入書房之中小敘。

一進門,案幾上的一本書,就令蕭和眼前一亮。

那是一本數學書,是他編給自己學生,也就是宋王劉裕的教材。

“這書…怎麼會在殿下這裡?”

蕭和拿起了那本數學書,不解的目光看向了劉禪。

劉禪湊上近前,淡淡笑道:

“我乃父皇長子,是家裡的長兄,自然有關心照顧弟弟妹妹們的責任。”

“所以不久前,我便曾去宋王府看望四弟,正好就看到了大司馬給四弟編纂的那些書,於是就跟四弟借了幾本回來。”

說著,劉禪將他手裡的數學書接過,隨手翻看著說道:

“其他那些書,我倒也勉強能看懂一點,唯讀這本數學卻實在晦澀難懂,看的我是雲裡霧裡。”

“不過我雖然看不懂,卻覺著這本數學書真乃世外奇書,其價值遠勝那些四書五經。”

“不光是這數學書,大司馬你給四弟編纂的所有書,皆乃古往今來少有的奇書,其中的道理遠勝於那些所謂的聖人之言也!”

劉禪嘖嘖讚歎,抬頭看向蕭和,眼神中已寫滿了崇拜。

蕭和不禁大感意外。

這些個數學,地理,物理之類的教材,雖然教的都是些啟蒙知識,但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卻形同於天書。

哪怕是諸葛亮這樣的大能,此前看過之後也是雲裡霧裡,大多不知所雲。

其餘人就更不用說了,隻是覺得新奇而已,卻皆不感興趣,沒人願意去讀。

也就是劉裕年幼,小孩子接受能力強,所以才能學得下去。

令蕭和沒想到的是,劉禪這個劉家長兄,竟然也對這些教材萌生了興趣。

更驚喜的是,劉禪竟能看出這些教材的價值!

甚至還認為,這些書裡邊所教的道理,遠勝於聖人之道!

成年人當中,有這等見識者,劉禪還是頭一個。

不容易啊…

“太子殿下能看出此書的價值,當真是難能可貴,天資非凡也!”

蕭和由衷的一聲讚歎,爾後卻話鋒一轉:

“不過臣這些書中的道理,與聖人之道各有千秋,也不能說這些書中的道理,就遠勝聖人之道,隻能說是術業有專攻吧。”

蕭和曆經兩世,上下數千年的曆史教訓經驗在身,何等的思想境界,自然不可能有那種非黑即白的觀念。

這世上,哪有什麼完美的道理?

四書五經,聖人之道,有優點也有缺點,關鍵要看你怎麼用。

劉禪手裡邊拿的這數學書,還有案幾上擺的那些地理,物理書,並不是說學了就能所向披靡,解決世間一切的難題。

若說蕭和真信奉什麼,那就是信奉四個字:

經世致用。

不管是什麼學說也好,什麼武器也罷,或是什麼人才,隻要是用對了地方,用對了時機,於公於私有利,那就沒什麼問題。

所以蕭和既可以將後世的科舉法搬出來,能教授劉裕後世的科學,又能坦然接受三妻四妾,也能放得下所謂“尊嚴”,對老劉行君臣叩拜之禮。

不過,劉禪卻似乎少了蕭和這般氣度格局。

聽得蕭和的回答後,他隻是嘴角微微動了一動,並沒有反駁,也沒有表示認同。

“大司馬,除了這些教材之外,還有你發明的這個竹紙,當真也是造福天下的大功德啊。”

劉禪話題轉向了手中書紙,嘖嘖慨歎道:

“這竹紙造價低廉,哪怕是平民百姓,隻要家中有幾畝薄田,稍有些餘錢就能讀書。”

“讀了書,考取了功名,就能出人頭地,為國效力。”

“大司馬,你所創的科舉製,還有這竹紙,為平民百姓打通了改變命運的上升之路,其意義和功績,不亞於你輔佐父皇一統天下呀!”

蕭和心頭一震,再次看向劉禪的眼神,已不止是刮目相看。

當年他向老劉推科舉製,乃至後來發明竹紙時,好處說了許多,卻惟獨沒有說到根子上。

給庶民百姓一條上升渠道,給下層一個往上爬的通道,進而為上層注入新鮮血液,避免上層的僵化。

這才是他開創科舉製,發明竹紙的深層動機。

蕭和相信,大漢朝中,能看到這一層深意的人並不多。

甚至老劉能不能看到這一層,他都沒有把握。

沒想到,阿鬥竟然看到了。

這孩子,當真是厲害啊…

“大司馬!”

劉禪合上書,神色鄭重的看向蕭和:

“待一統天下後,我想向父皇進言,由官府出資於天下各地興辦學堂,讓我大漢子民無論貴賤,凡適齡孩童皆可免費就讀。”

“他們所讀之書,就是大司馬你編纂給四弟的這些外世奇書。”

“唯有如此,有朝一日,我大漢朝方能人無貴賤,人人如龍!”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