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和心頭一震。
脫胎換骨!
這四個字,份量可是不輕啊。
劉禪的種種變化,蕭和以旁觀者的身份,還是看的很清楚的。
先有老劉還京之時,迎駕的眾臣皆行跪拜之禮,惟有劉禪一人特立獨行,沒有叩首伏拜。
適才的軍議,又是劉禪第一個猜出了他“踏冰過河”之計。
還有為謀取軍中立威,主動請纓統軍伐魏。
這份與眾不同,這份智計,這份權謀,這份膽魄,與原先的那個劉禪,簡直就是雲泥之彆。
劉禪前後變化,著實是相當之大。
可蕭和沒料到的是,孔明竟然用到了脫胎換骨四個字來形容劉禪。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劉禪是骨子裡的變化,從裡到外如同換了一個人!
劉禪,已不再是“劉禪”。
“脫胎換骨…孔明兄,太子的變化,當真有這麼大嗎?”
蕭和半信半疑,多少覺得諸葛亮有些誇張。
諸葛亮卻收起笑容,正色道:
“太子乃儲君,未來的大漢天子,關乎國本,亮豈敢誇張?”
蕭和眼中疑色褪卻。
諸葛亮向來言行嚴謹,且他留守鄴城,對劉禪的變化自然是最有發言權。
“脫胎換骨麼…”
蕭和沉吟片刻,嘴角卻微微上揚:
“脫胎換骨也沒什麼不好,就目前來看,咱們這位太子殿下的變化,至少是於國有利的,這就足夠了。”
諸葛亮微微點頭,淡淡一笑:
“亮其實也是這麼想的,隻不過是想提醒伯溫兄你一下,省得明日前往東宮時措手不及。”
諸葛亮這般一說,蕭和愈發感到好奇,這位大漢太子,到底有何劇變,能讓諸葛亮做出“脫胎換骨”的評價。
…
翌日。
天色剛剛放曉,東宮便派了車駕前來大司馬府,說是太子特意派人來接蕭和提前入宮,想在眾臣齊聚之前,先聽聽蕭和的意見。
蕭和沒辦法,隻好從關銀屏的溫柔鄉中爬了起來,草草盥洗之後便上了車駕。
車馬穿過冷冷清清的街道,直奔東宮。
蕭和剛剛下了馬車,抬頭便看到劉禪提前已等候在了宮門外。
“大司馬,這一大早的就把你請過來,沒擾了你的清夢吧。”
劉禪不等蕭和下了馬車,便笑嗬嗬的下階相迎。
太子親自出府相迎…顯然這是劉禪在有意放低姿態,顯示對他這個大司馬的敬重。
看來這位當朝太子,是繼續了其父禮賢下士的優良作風呀…
蕭和忙是躍下馬車,上前拱手一笑:
“殿下言重了,是臣讓殿下久等,還請殿下恕罪才是。”
二人寒暄客套幾句,劉禪便請得蕭和入了東宮。
一路走來,蕭和很快發現了不同尋常。
首先這東宮之中不見了宦官。
一路所見,除了侍衛之外,就隻剩下宮女,竟無一名宦官。
其次,侍衛也好,宮女也罷,見得太子理當行跪拜之禮。
可東宮這些侍衛宮女,見了劉禪莫說行跪禮,甚至連躬身都沒有,隻是最簡單的點頭致意。
劉禪也相當的“親民”,並未將他們視而不見,也皆微微點頭回應。
“大司馬可是有話想問我,但說無妨。”
劉禪目光敏銳,談笑之際已窺出蕭和眼神中的好奇,便主動問道。
蕭和卻不明言,隻淡淡一笑:
“太子殿下明慧英睿,不用臣說,應該也猜得出臣在好奇些什麼吧。”
劉禪突然放慢腳步,回望了蕭和一眼。
顯然在此之前,諸葛亮或是其他大臣,也對他府中這些變化產生過疑問。
隻是那些人都憋不住好奇心,主動向他詢問。
蕭和卻與眾人不同,似乎很輕鬆就克製住了好奇心,將主動權握在了手中。
“大司馬不愧是世外仙人,果然與凡人不同…”
劉禪嘖嘖讚歎,爾後手一指左右侍衛宮人:
“宦官皆是出身微寒的貧苦百姓,賣身為奴已經夠悲慘,卻還要經受宮刑,挨上一刀,實在是可憐。”
“我因於心不忍,才賜給他們錢帛將他們遣散回鄉,又下令東宮之中從此不再用宦官侍奉。”
蕭和恍然明悟,這才明白為何在東宮中看不到宦官。
原來是這位太子殿下,對宦官動了憐憫之心,於這東宮之中禁用了宦官。
這個理由,著實是出乎蕭和的意料之外。
古往今來,心懷仁慈的天潢貴胄不少,似劉禪這等悲天憫人到禁用宦官的太子,著實是鳳毛麟角。
難不成這位太子,繼承了老劉的仁義之風,且還青出於藍?
要真是這樣,蕭和對這位太子,還真就有幾分肅然起敬了。
“至於我宮中侍衛婢女,對我皆不行跪拜之禮,也都是我的交待。”
“我以為,人無貴賤之分,我這個太子與他們沒什麼區彆,隻是我比他們運氣好,生在了帝王家而已。”
“既無貴賤之分,他們又何需跪我?”
劉禪洋洋灑灑將另一層原因道出。
蕭和心頭一震,猛的轉頭瞥向劉禪,眼眸中閃過一絲驚奇。
劉禪的這個想法有點超前啊…
他爹仁義,不光厚待臣下,對待這些婢女仆奴們也不錯,小過從未曾有過責難。
沒想到劉禪更上一層樓,竟然拋出了“人無貴賤”的觀點,還付諸於了實踐!
蕭和現在終於明白,諸葛亮為何稱劉禪的變化,是脫胎換骨的變化了。
“大司馬莫非覺得,我這麼做不對嗎?”
劉禪見蕭和神色恍惚,便淡淡問道。
蕭和眼眸微動,回過了神來。
怎麼說呢,劉禪繼承了他老子的仁義,甚至是仁義加倍,這當然是好事。
他要搞人無貴賤,也不能說不對。
隻是在蕭和看來,這個太子殿下的思想,略有些激進了。
不管什麼樣的思想,都要匹配現實生產力嘛
思想可以略微超前,引導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可也不能太過超前吧。
畢竟古語有雲:步子大了,容易扯到了淡嘛…
蕭和思緒翻轉,暗暗打量著劉禪,眼神中漸漸開始泛起一絲疑慮。
麵對劉禪這“胎脫換骨”的變化,他心下不禁在猜測,這位太子殿下的種種仁義之舉,到底是發自內心呢,還是在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