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臣皆是一哆嗦,無不大驚失色。
曹操這話有點嚇人啊。
這位大魏天子,本來就是生性多疑。
現如今,被荀彧這道檄文一刺激,眼見他們無人獻計獻策,竟是公然猜測他們意圖叛魏降漢!
甚至還要將曹操綁了,去向劉備邀功!
眾臣神經立時緊繃起來。
他們隻怕曹操一時失去理智,看誰不順眼就當場拿下,扣一頂意圖降漢的罪名要了誰的性命。
就連曹丕這個太子,不免也心虛起來,隻怕自己的父皇疑心病發作起來,會六親不認。
“司馬懿,你說,朕當如何抵禦大耳賊的來犯?”
曹操拐杖指向了司馬懿喝問道。
司馬懿暗咽了口唾沫,忙是出班一拱手:
“陛下,現下我大魏國力,雖是遠弱於偽漢,但臣倒是覺得,我們禦敵於國門之外,當不在話下。”
曹操臉色怒容稍斂,眼眸中閃過一線曙光,遂放下了拐杖,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司馬懿定了定神後,朗聲道:
“其實先前臣已分析過,劉備欲攻我關中,無非是三條路,潼關,武關,以及蒲阪關。”
“潼武二關有崇山峻嶺之險,我軍隻需各擇一良將,部署一兩萬兵馬,便足以抵擋偽漢十倍之兵強攻。”
“這一點,我們清楚,臣想劉備君臣定然也清清楚楚。”
“那麼大耳賊主攻的方向,就隻剩下了蒲阪關一處。”
略緩了一口氣,司馬懿臉上浮現自信之色,抬手向北遙指:
“故臣料定,大耳賊現下向洛陽,宛城一線大肆調集糧草,定然是聲東擊西之計,讓我們誤以為他將以潼關武關為主攻方向,從而調動我重兵部署於兩關。”
“到時大耳賊便故伎重施,以主力自河東西渡黃河,趁虛攻取我蒲阪關,從北麵殺入我關中平原。”
“所幸陛下有先見之明,此前已加固蒲阪關城,更於西岸修築了長達十裡的河防工事,做好了充分準備。”
“故臣的禦敵之策,便是按原定戰略不變,無論漢軍如何進兵,我們都要於蒲阪關一線屯集重兵。”
“如此,我們方有足夠的兵力,在大耳賊渡河之時,半渡而擊之,一舉將漢軍趕下黃河。”
“隻要漢軍過不了黃河,我蒲阪關便固若金湯,蒲阪關固若金湯,則我關中可高枕無憂也!”
司馬懿洋洋灑灑,獻上了自己的禦敵方略。
左右眾同僚們,聽得司馬懿的方略,心中暗暗品味推演後,皆是微微點頭,眼中開始重燃起了幾分信心。
曹操拄著拐杖下階,來到地圖前駐立凝視,心中推演著司馬懿的方略。
他陰沉的臉色,漸漸緩和了下來。
曹操開始意識到,眼前的局勢,好像也沒到無可挽回,不可收拾的地步。
“你說的沒錯,關鍵就在蒲阪關。”
曹操的拐杖指向了地圖一點,冷哼道:
“大耳賊費儘心機奪了朕的並州,若不由蒲阪關攻入關中,並州豈不是白打下了。”
“就依仲達所說,一旦大耳賊起傾國之兵來犯,朕當即刻親我主力,親赴蒲阪關坐鎮。”
“這一次,朕無論如何,不可能再讓大耳賊打過黃河!”
司馬懿忙讚曹操英明。
眾臣也皆如釋重負,紛紛附合。
朝堂內萎靡不安的情緒,此刻似乎已一掃而空。
曹操回眸掃向眾臣,暗中觀察著他們的表情變化,似乎想從中看出,有誰是暗通了劉備。
他的目光,落在了賈詡身上。
這位大魏太尉,此刻眉頭深鎖,臉上陰雲依舊濃重。
“文和,仲達的主守蒲阪戰略,莫非你有異議?”
曹操拄著拐杖,重新坐回了龍座。
賈詡沒有選擇緘默,緩緩出班,拱手道:
“陛下,仲達主守蒲阪的戰略,臣是認同的。”
“隻是這黃河不比長江,入冬後有可能會結冰,臣擔心劉備會仿效當年攻打黎陽舊例,故伎重施踏冰過河。”
“倘真如此,我固守蒲阪關之兵最多五六萬,一旦為漢軍過河,焉能擋得住數十萬敵軍啊?”
曹操打了個寒戰,臉色陡然一變。
黎陽失守,曹仁隕命的慘痛回憶,霎時間湧上心頭。
當年他就以為,黃河天險固若金湯,以為曹仁能守住黎陽。
誰想人家劉備趁著天寒地凍,黃河冰封,輕輕鬆鬆的就踏冰過河,將黎陽圍了個水泄不通。
曹家第一大將,就那麼活活被困死在黎陽城中,最終身死名滅,全軍覆沒。
當年劉備能踏冰過河,為何今日不能呢?
要知道,關中的冬天還要比兗州冷,蒲阪段黃河所結之冰,隻會比黎陽段更厚!
“文和所言極是,所言極是!”
曹操重重點頭,目光急看向司馬懿:
“仲達,黃河結冰這麼致命的漏洞,你怎麼能沒想到?”
司馬懿眼中也閃過一絲慌亂,顯然先前他也沒能想到這一處紕漏。
很快,司馬懿恢複淡定,笑著寬慰道:
“陛下,如此至關重要之事,臣豈會沒有想到。”
“隻是近兩年來皆為暖冬,黃河已有兩個冬天沒有結冰,且今夏又是一個炎夏,臣推想今冬依舊會是個暖冬。”
“既是暖冬,則黃河定然不會結冰,黃河若不結冰,漢軍又如何踏冰過河?”
聽得司馬懿這番話,曹操臉色立時又緩和下來,轉而向左右詢問司馬懿所說是否屬實。
最終得到的回答,去年和前年確為暖冬,不光蒲阪段黃河沒有結冰,就連更上遊的五原,朔方一帶同樣沒有結冰。
曹操鬆了一口氣,捋著細髯微微點頭:
“近年以來,北方雨水甚多,天氣確實是越來越熱,今夏之炎熱更勝往年。”
“如此推算的話,如仲達所說,今冬應該有極大可能也是一個暖冬。”
“既如此,文和你的擔憂便是多慮了。”
賈詡的顧慮就此被駁回。
曹操臉上已重燃信心,環掃眾臣,傲然道:
“禦敵之策,就這麼定了。”
“諸卿,我大魏天命尚在,還未到走投無路之時!”
“望爾等振作精神,與朕並肩而戰,死守蒲阪關防線,阻漢軍以黃河以東!”
“朕在此向你們保證,此戰若能擊退大耳賊,封賞上不封頂。”
“首功者,朕封其為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