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和的腦子裡,突然間迸出個大膽的猜想。
不過他旋即又覺得,這個猜想有自相矛盾之處。
比如劉禪不喜下人跪拜,嘴裡邊說著人無貴賤,還要給全民免費讀書的種種超前之舉來看,確實有很大的嫌疑。
可他為什麼又要搞大運河?
若劉禪真是蕭和猜想的那樣,他就應該明白強修大運河的巨大弊端才對。
可看當時劉禪的表現,明顯是沒考慮那麼多。
且當他主張放慢進度,花二三十年來修運河的折衷方案時,劉禪表麵是肯定認可,可眼神中的不滿卻逃不過他的眼睛。
如此一來,這個猜想,豈非自相矛盾?
“如此看來,也未必就如我所猜想,還得多觀察觀察,不可輕易下定論才是…”
蕭和喃喃自語,微微點頭,暫時壓下了擔憂。
不過提到這大運河,蕭和心中卻又多了另一層擔心。
看劉禪當時的表現,顯然是不滿足於窮儘一生修大運河的方案,有點急於求成的意思。
好大喜功,這可是個危險信號啊。
若將來老劉去了,劉禪繼位做了皇帝,頭腦一發熱,非要學楊廣強征幾百萬民工修大運河怎麼辦?
到時新生的季漢王朝,豈非要步隋朝後塵,二世而亡?
這還了得!
大漢朝可不是劉家一人的大漢朝,是咱們這些天下豪傑誌士,跟著老劉一起打下來的。
大家夥辛苦打下的基業,好容易中興的社稷,豈能因你的好大喜功就霍霍沒了?
“太子之位雖定,可老劉之後,這帝位歸屬於誰可未定。”
“看來,對這位太子殿下,還得聽其言,觀其行呀…”
蕭和眼眸之中,閃過一道久違的寒芒。
…
伐魏滅曹的戰略戰術,皆已議定,接下來就是西征的準備工作。
隨著劉備詔令傳下,大批的糧草軍資,開始由諸州向邊郡轉運。
晉陽,洛陽,以及宛城,乃是漢軍重點屯糧之所。
按照蕭和諸葛亮的判斷,曹操既已於蒲阪關修築工事,應該已判斷出漢軍的主攻方向是蒲阪。
不過在蕭和等的提議下,劉備還是采取了相應的迷惑戰術。
於是運往洛陽和宛城的糧草,其數量足足是晉陽的兩倍之多。
其目的,自然是通過糧草屯集數量,誤導曹操做出錯誤的判斷,以為漢軍的進攻方向在潼關武關一線。
同時,在龐統的獻計下,漢軍在發動西征前,輿論上的攻勢已先行一步展開。
在劉備授意下,由荀彧執筆寫下了一道《告雍涼士民書》,謄寫了三十餘萬份,由細作散布於了雍涼諸郡。
檄文的內容,首先是曆數了曹操屠城,篡逆,荼毒百姓等種種罪行。
其次則敬告雍涼二州士民,大漢天子出兵雍涼,旨在討滅曹操及其黨羽,而不在於傷及二州士民。
最後則正告二州士民,莫要助紂為虐,為曹操陪葬,凡漢軍天師所到,但有願棄暗投明,歸降大漢者,一律既往不咎。
凡執迷不悟,依舊要負嵎頑抗,為曹家死戰者,皆是殺無赦。
憑借著強大的細作網絡,這一道恩威並施的檄文,很快就遍傳雍涼二州。
甚至是魏都長安,檄文亦是貼遍了大街小巷。
一時之間,長安震動,雍涼二州震動。
魏國境內是人心惶恐,大有山雨欲來之勢。
長安,皇宮。
昏暗的燭火下,映照著的是曹操那張陰沉如鐵的臉龐。
此刻的他,正翻看著一張收繳上來的《告雍涼士民書》。
曹操是咬牙切齒,眼中噴火。
兩國交戰,先打輿論打也不是什麼新鮮手段,這些年來劉備也沒少發檄文擾亂他曹魏人心。
這一次卻不一樣。
這道檄文,乃是出自於荀彧之手。
那可是他曾經的謀主,曹營文臣之首,中原士人之領袖!
現在卻以魏國降臣代表的身份,寫下了這道檄文,曆數了他的種種罪行,號召雍涼二州士卒反抗他的暴政!
劉備這是在赤果果的打他的臉啊!
還是超級加倍疼的那種。
禦階之下。
群臣們皆在竊竊私語,顯然皆是在議論荀彧的這種檄文。
荀彧在他們心中,還是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的。
曹操甚至能想象的到,此時在場的大臣中,不少人估摸著已在謀劃著退路,暗中甚至已向劉備遞送降表。
“荀彧,你個不忠不義的無恥之徒,朕隻恨當年心軟,沒有殺了你!”
曹操將檄文撕碎扔在了地上,厲聲喝道:
“傳朕之命,即刻將所有的檄文統統收繳起來,任何人膽敢私藏者,無論平民百姓,還是達官顯貴,統統以通敵之罪論處!”
大殿中的議論聲驟止,眾臣皆是心中一凜。
曹操這是要以高壓政策,來應對劉備此次輿論攻勢,鎮壓魏國士民的胡思亂想。
司馬懿也好,楊阜也罷,幾位謀臣皆是眉頭暗皺。
他們當然知道,當此風雨飄搖之際,更當以懷柔手段,來安撫籠絡士民之心。
曹操卻反道而行,非要用高壓血腥政策,來恐嚇威壓百姓,隻會適得其反,令二州軍民對朝廷愈發離心離德。
道理如此,隻是麵對曹操的怒火,楊阜等人也不敢質疑,隻得默默領命。
“先張貼檄文,攪亂我們的人心,爾後再大軍來攻,這是那大耳賊慣用的手段。”
“朕料今秋之後,大耳賊定然會再起傾國之兵,來攻我關中!”
曹操目光掃向眾臣,神色凝重道:
“我大魏已僅剩雍涼二州,已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勢必要不惜一切代價,死守住關中!”
“眾卿,這是生死之戰,是存亡之戰,我們已無退路!”
“你們有何禦敵保國的良策,現下已沒有保留的餘地,統統都暢所欲言說出來吧!”
怒火發完,曹操不得不向眾臣求計。
殿中竊竊私議再起,眾臣們彼此對視,眼神多是無助與絕望。
兩州對十州,國力懸殊到如此地步,縱然是孫武再生,又能如何?
一時間,群臣緘默,除了暗自歎息外,無人進言吭聲。
麵對束手無策的群臣,曹操怒火狂燒,拐杖指著眾臣斥道:
“國家已到了存亡之際,爾等一個個都坐視不顧,難道爾等皆已篤定心思,要背叛朕和大魏,打算坐等漢軍打到長安,綁了朕去向那大耳賊獻降邀功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