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馬,你意下如何呢?”
劉禪帶著幾分威嚴與期待的目光,緩緩轉向了蕭和。
他的眼神中,似乎既希望得到支持,又隱隱透露出一絲擔憂。
與此同時,趙雲的目光,也如同有默契一般,跟著轉了過來。
蕭和心下略有些許為難。
屠殺俘虜這種事,實與他內心堅守的三觀相悖。
在他看來,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無論其來自何方、身處何種陣營。
這些魏兵俘虜,大多也是被戰爭裹挾的平民百姓,如今淪為階下囚,已然是命運的不幸,又何必再對他們痛下殺手?
且從戰略層麵來看,確實也沒有這個必要。
大漢如今正需要廣納人材、收攏人心,將這些俘虜收編,無疑是一股強大的助力。
他肯定是不讚成屠殺俘虜的。
隻是,劉禪好歹乃太子之尊,是未來大漢江山的繼承人。
當眾駁回太子之命,顯然也不是明智之舉。
蕭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眼珠轉了幾轉,思索著如何才能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終於,蕭和開口了:
“太子意欲殺人立威,以震懾瓦解魏國人心,想法自然是沒錯的。”
“兩國交鋒,殺戮確實能讓敵人心生畏懼,從而削弱其鬥誌。”
“不過,子龍所說也不無道理,這些魏卒與其殺光,不如收編了為我大漢所用。”
“他們也算久經沙場的老卒,若能為我所用,必將成為我大漢的一支勁旅。”
“臣以為,太子可將校尉以上魏國將官,統統斬殺,其餘皆可赦免。”
“如此,既能夠起到震懾魏國人心的作用,讓他們知道與大漢為敵的下場,又能顯示太子殿下的寬仁大度一麵,讓那些普通的魏兵俘虜看到大漢的仁德,從而心甘情願的歸順。”
“如此,豈非一舉兩得?”
蕭和巧妙選擇和了一把稀泥,試圖找一個平衡點。
這個方案,既給了劉禪麵子,圓了他殺人立威的念頭,又保住了大多數俘虜,不至於有悖老劉的仁義之名。
劉禪聽後,眼珠轉了幾轉,心中暗自思量。
他知在這個關鍵時刻,不能一味的固執己見。
張飛雖未表態,可從他那凝重的神情中,顯然心裡邊也不讚成斬這一萬魏卒。
趙雲已明確反對,態度堅決。
蕭和則給了一個折衷的方案,算是保全了他的麵子。
這三位可皆乃國之柱石,劉備的肱股之臣!
他們的意見和態度,自然是至關重要。
劉禪又豈會愚蠢到,敢無視這三人的態度,自己獨斷專行?
於是,劉禪欣然點頭:
“好,就依大司馬所說,隻斬校尉以上魏軍俘虜,以震懾魏國人心。”
“其餘魏國俘虜,凡願降我大漢者,皆可免其一死!”
劉禪還是很聰明的,懂得借坡下驢,既維護了自己的權威,又順應了眾人的意見。
此事就此定下。
劉禪的號令迅速傳遍全軍。數十名魏國將校,即刻被押赴城頭。
這些魏國將校們,其實大多數人,都已做好了向劉禪投降的準備。
畢竟他們還沒傻到,真要為曹操儘忠死節的心理準備。
此時,他們需要的隻是一個台階。
隻要這位大漢太子,能夠親自出麵勸降他們,給足了他們禮遇,他們自然就會借坡下驢,順水推舟降了大漢。
可令他們沒料到的是,他們等來的不是大漢太子的勸降,而是血腥的屠刀。
蒲阪關城頭,哀嚎告饒聲再次響起。
看著一顆顆魏將人頭落地,劉禪臉上這才浮現滿意的笑容。
他的笑容中,似乎帶著一絲得意和威嚴,仿佛在向眾人展示自己的決斷。
接著,劉禪下令儘取酒肉,犒賞三軍將士。
城內城外,漢軍將士們頓時歡聲雷動,為這場勝利而歡呼,為即將到來的賞賜而興奮。
劉禪便下了城頭,前去巡慰各營將士,親切與士兵們交談,趁勢立起一個體恤士卒的人設。
“大司馬,有句實話,雲不知當說不當說。”
城樓上,趙雲湊近了蕭和,望著劉禪遠去的背影低聲道。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
“子龍,你是不是想說,咱們這位太子殿下,太過殺伐狠辣了點?”
不必趙雲開口,蕭和已猜出了他的心聲。
趙雲一怔,爾後歎道:
“原來大司馬也覺察出來了,說句心裡話,太子殿下的這般行事作風,實在是與陛下大不相同。”
“陛下一生以仁德為本,廣施恩澤,他對待俘虜,向來是寬大為懷,能收編的儘量收編。”
“而太子殿下此次卻如此輕易決定殺俘,這手腕之狠辣,實在是讓人擔憂。”
“我大漢太子,未來的天子,手腕如此狠辣,這不是什麼好事啊…”
趙雲的話語中,流露出對未來的擔憂。
蕭和沉默不語。
他可是看到過劉禪的另一麵。
若劉禪隻是手腕狠厲也就罷了。
畢竟古往今來的明君,並非皆是老劉這類仁君,殺伐果斷,霸道大過於王道者,也不在少數。
這些君主,亦能憑借著強硬的手段,統一了天下,開創了盛世。
但關鍵是他們這位太子,可是在他麵前喊出過要人無貴賤,人人如龍的口號,展示出了仁義勝於老劉的一麵!
這就像是一個看似人畜無害的小白兔,突然間化身猛虎,大殺四方。
劉禪的這種兩麵性,就讓蕭和點擔憂了。
何況,他腦子裡邊,還有一個修大運河的宏偉計劃!
劉禪的如此言行,不禁令蕭和聯想起了一個人。
隋煬帝楊廣。
楊廣在位時,也是雄心勃勃,想要開創一番偉業。
他下令開鑿大運河,本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大事,但由於過於急功近利,不顧百姓的死活,在修運河的過程中大量征發民夫,導致無數百姓家破人亡。
最終,引發了天下皆反,隋朝也因此滅亡。
關鍵在於,楊廣在被楊堅立為太子之前,表現的也是一副仁君之相,達到了天下稱賢的地步。
結果呢。
楊廣一繼位,迅速露出了真麵目,由一個仁明之主,變成了一個好大喜功,殺戮無度之主。
“確實有這方麵的征兆呢…”
蕭和喃喃自語,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