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虎賁郎 > 第461章 前程黯淡

第461章 前程黯淡(1 / 1)

推荐阅读:

夜間,燕縣城內。

午夜過後,約近二更時分。

巡城換防之際,新來的曹軍士氣低靡,魂不守舍。

登上城牆後,卻發現城牆上靜悄悄的,就連旗幟都不見了。

帶隊軍吏拔出劍,左手從衛士手中拿過火把,小心翼翼沿著城牆前進。

忽然聽到一陣異響,就將火把投下去,就見臨時修補的城牆缺口又被扒開,一夥曹軍吏士正往外鑽。

火把墜地,附近一名逃匿的士兵將盾牌舉起壓在火把上,火光消失。

城上軍吏見此,向身邊人伸手,卻見左右吏士、鄉黨神情有變,也沒人主動給他遞出火把,心中悚然,立刻就低聲說:“怎麼?”

一個親族低聲:“他們家眷在濮陽城裡,我等家眷在濮陽城外被大司馬所獲。家眷不能居一城而活,我等又何必聚於一城同死?”

軍吏立刻去看另一個平日比較怕事、穩重的同齡人:“你怎麼看?”

“曹氏、諸將家眷早已去了河北鄴城,我還能怎麼看?”

這人低聲回答,語腔憤恨:“豈不見東武城、東阿之事?”

這下城牆上四十多個人靜悄悄的,臧洪被圍東武城一年時間,人相食,最後隻剩下青壯年男子與少數少年。

其他人口,主動或被動的犧牲了。

東阿舊事,更是曹軍內部提都不能提的事情,程昱這個東阿人就在城中。

如果燕縣之圍遲遲不解,或許一開始還能堅守底線,偷偷摸摸吃病死、餓死的人……到了後麵,被啖掉的又有幾個不是基層吏士?

軍吏見左右鄉黨、部屬態度明確,雖說他的家眷在濮陽城裡。

可此刻,他若被鄉黨抓了、殺了,家眷生活在哪裡,跟他又有什麼意義?

他緩緩歸劍入鞘,左右環視:“走,我們也出城。”

另外七八束火把也被丟棄在地,他們來到城牆垛口附近時,才發現之前的巡城吏士已用旗幟編成繩索。

當即也不再遲疑什麼,體重的縋繩在腰間,被垂降到地麵。

其他體型輕盈、剽捷的,抓著布條編織繩快速垂降。

不多時,這隊士兵就摸黑向北邊前進,那裡路邊上就生著篝火,時不時有巡夜的晉軍斥候小隊經過。

當他們抵達時,見道路南邊篝火邊上已有堆積的鎧甲、軍械。

棄械的逃亡曹軍隻穿布衣,被安置在道路北側,密密麻麻圍坐在一處處篝火處,一處篝火能有三四層人。

很多曹軍吏士相互依偎著,也有下風口側臥入睡的。

一處篝火邊緣,夏侯尚穿著陳舊短衣,與其他一些少年降軍擠在一起。

他們相對更活潑一些,聽到異響的話,許多人時不時抬頭觀察左右。

而歲數大一些的降軍,經曆的太多,此刻根本不敢抬頭。

夏侯尚時不時去觀察北邊遠處,那裡應該是密集蘆葦叢,隻要向北再跑五六裡,就能進入蘆葦區域。

可那裡時不時傳來犬吠聲、馬匹長嘶聲,又沒有什麼照明火光,他懷疑那裡藏了伏兵。

後半夜,趙基無所事事,獨居中軍營壘最高的瞭望塔台上。

西側靠近鴻溝水岸的騎營已經空了,那裡此刻安置著大量俘虜。

沒有詳細統計七歲以下的孺子,算上各種半大的小少年,這一戰甘寧、張遼分彆俘獲五萬餘、七萬餘。

俘虜安置區域,營火稀疏,臨時搭建出很多簡陋的蘆葦草廬。

每座草廬內婦孺擁擠在一起,大概這樣才能抵禦深秋夜中寒意。

趙基觀察片刻,就扭頭觀察北方,南岸臨時安置了烽火點,沒有點亮就說明一切正常。

大營東麵,各種斥候巡查小隊分成內外兩圈,舉著火把各自巡視。

此刻,趙基越來越感覺空虛,好像軍隊、集體意誌已經注入自己身軀,而不是自己的意誌注入軍隊。

去年陳留決戰時,他還能精準施加影響。

而現在受限於內外各種不得已,他能做的選擇越來越少了。

袁紹遭遇的抉擇困難,也降臨到了自己身上,呂布那裡也是一樣。

此刻趙基甚至不敢想象,如果袁紹率兵盲目追上來,逼著自己打一場決戰。

不管輸了還是贏了,他都看不到什麼好處。

袁紹倒下後,天子、公卿集團的威望勢必高漲……不是說這些人建立了多大的功勳,而是各地士人會更加積極的依附朝廷,輿論吹捧之下,移接木也非什麼高端技巧。

袁紹是一個人,也是一個舊士人豪強融合而成的集團。

當袁紹不行了,這些組成‘袁紹’的血肉就會剝離,蠕動到天子、公卿那裡,企圖複興漢室朝廷,像之前那樣的漢室朝廷。

這種剝離、重組,就像他們最初從朝廷身上脫落,自行組成了一個個群雄勢力。

敵人還是那些敵人,顯然這些敵人套著袁紹的外皮,更好打。

若一個個鑽入劉協體內,以漢家天子為外在形象、屏障,那才不好下手。

現在怕什麼?

怕袁紹被有心人鼓動,上前與自己決戰。

也怕呂布帶著四處流毒的軍隊北上,把自己這邊也給禍害了。

趙基保持著清醒,靜靜等待天亮。

隻要天亮,鴻溝浮橋搭建好,將俘虜人口運到西岸,那炸營的概率就會低很多。

天色漸漸明亮,而燕縣各門也敞開。

曹昂站在西門附近,看著城中士兵成群離去。

與其這些士兵帶著軍械、寶貴的糧食出逃,還不如開門讓他們走,走之前將軍械、糧食留下。

這樣守城壓力更低……反正真正留下的士兵,才是曹氏與諸將的骨乾力量,這些人的家眷也都在濮陽城中。

隻要核心骨乾還在,隨時可以拉扯出更多的軍隊。

曹昂沒有參加過曹操創業,不清楚怎麼從頭開始建立軍隊。

可他知道依靠骨乾力量,該怎麼重建、擴編軍隊。

即便此刻他開門,願意出逃的吏士也不會超過一半。

很多招募來的士兵或外地部曲,他們家眷根本不在兗州,或者索性就沒有家眷。

這些人已經習慣了現在的集體生活,是不可能主動離去的。

離開熟悉的集體後,他們會死的更快。

餘下各將嫡係、鄉黨近親,家眷可都在濮陽;算上外州部曲,怎麼都能有一萬人打底。

追擊趙基,與趙基決戰於酸棗……曹昂最初的底線就是折損五六千士兵。

眼前逃亡近半,也不是不能接受。

出兵之前,曹昂甚至做好了在白馬遭遇趙基伏擊,全軍潰走折損大半的心理準備。

沒想到趙基中軍如此的沉穩,硬接夏侯淵的奔襲。

更沒想到趙基派遣兩支彆部偏軍迂回,抄襲濮陽,直接打散了曹軍的軍魂。

失去了那麼多的鄉黨人口,以後曹軍諸將在袁紹麾下就是發展起來,招募擴編的也將會是河北人為主,彼此之間紐帶也就鬆散了。

作為一個年齡與趙基相仿的青年,有孫策、趙基這樣的優秀同齡人為榜樣,曹昂在逆境中正飛快適應戰爭。

隨著燕縣城內三通鼓聲停歇,敞開的城門重新封閉。

半夜逃亡吏士挖開的東牆缺口,也開始重新填補。

而城外各處收羅降軍的晉軍騎士,也開始驅趕降軍向西撤離。

道路上,夏侯尚扛著一捆長矛吃力跋涉,還時不時的扭頭去看北邊蘆葦。

那裡並沒有什麼伏兵,隻是有一些臨時設立的烽火,守禦烽火的士兵陸續撤離,並點燃了這些堆積的柴草。

燕縣西門,望著漸漸遠去的晉軍殿後騎軍,曹昂扭頭看曹真:“子丹,你說伯仁以後會如何?”

“不知,他若投靠趙氏,來日仆自不會留手。”

曹真十七歲,但身形寬闊,這根本不是普通人家能養出來的體格,他這種人混跡在敗軍之中也很是顯目,根本躲不過審查。

他還想把妹妹嫁給夏侯尚,如今看來隻能落空。

曹昂又去看另一側的曹休,曹休神情沉靜,察覺曹昂目光,就說:“甚難,以我觀之,趙氏不會重用伯仁。”

“這樣也好,伯仁也能保全性命,能傳承家業。”

曹昂開口,臉上卻沒有什麼情緒。

明明是袁術造逆,各方護國討逆,可中原一場混戰,就自家輸的最慘,除了燕縣、濮陽這些人,其他的什麼都沒了。

都輸到這個地步了,曹昂早就麻木了,隻希望趕緊結束戰爭,好好休緩一陣,再從長計議。

至於其他的設想,他已經不抱希望了。

孫策已經走過的路,他肯定走不通,袁紹自然會防著他。

自己的前程,可謂黯淡無光,滿是坎坷。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