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大炮!”
“這就是都統郎君說的大炮!”
“這就是都統郎君說的戰爭之神,是戰爭之神!”
何子正一邊用小拇指摳著耳朵,一邊看著甲板上癲狂的炮手嘖嘖稱奇。
原來這大炮每打一發,就得跳個大神啊?!
這麼神奇的嗎?
趙白英卻有些氣急敗壞,他上前一腳將那炮手踹翻:“黃二,入你娘!這一炮你打哪裡去了?!對著這麼大的一座城牆,都能打飛出去,你他娘的也好意思拿一月十五貫的餉銀?!”
黃二被踹了一腳,終於癲狂中清醒過來,眼神也清澈起來,他訕笑說道:“趙大管,俺們隻在陸上試過幾炮,誰想到海上風浪這般大?!不過趙大管放心,接下來幾炮,萬萬不會出問題的。”
趙白英聞言更是惱怒:“黃二,你失手就失手!竟然還要扣屎盆子給海浪大?其餘兩船可都轟在城牆上了!我跟你說,你再給老子打馬虎眼,真當我這火器司提舉殺不得人不成?!現在,速速發炮!”
黃二不敢多言,連忙忙碌起來。
趙白英此時的惱怒是有原因的。
大炮研製工作從火藥爆燃研製成功之後就開始了。
這是理所當然的,作為穿越者,既然已經要征戰天下了,不製造大炮像話嗎?
然而,即便劉淮有些心理準備,但具體開始研製的時候,還是出現了各種困難。
其中最重大的一項是由於材料問題,在保證威力的前提下,火炮做得輕一些,炮管壁做得薄一些,那麼就經不起火藥爆燃;而如果想要做成十分安全,不會炸膛的大炮,那麼這大炮的重量就會重的驚人。
在這上麵,劉淮是完全幫不上忙的。
他隻能指揮一下軍事發展的方向,卻並沒有鑄造大炮的知識,最後隻能開出高價賞格,乃至於拿出官爵來激勵匠人們攻克難題。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曆了一係列失敗之後,匠人們用鐵包銅的技術,造出了重達四千斤的第一代大炮。
這玩意在劉淮看來,實在是太重了,根本無法進行快速機動。
漢軍的建軍思路是配合政治攻勢與戰略攻勢,來迫使敵軍進行主力決戰,這也就導致了漢軍必須得有一定的戰略與戰術機動能力。
漢軍從衛所娃娃抓起,進行隊列訓練就是為了這個目的。
拖著個四千斤的大鐵疙瘩,在一般的官道上都難以行軍,若是遇上下雨,道路泥濘之時,更是老房子著火沒得救。
如果按照劉淮的想法,此時最適合漢軍的應該是拿破侖炮,也就是十二磅炮、八磅炮與六磅炮。
其中六磅炮重七百多斤,雖然也十分沉重,但也能勉強能雙駕馬車拉著到處跑了。
可這是漢軍或者說是這個世界上第一代大炮,不使用是沒有辦法迭代的,因此劉淮隻能硬著頭皮,又撥了一些款項,一共鑄造了八門大炮,並且從軍士中挑選忠誠與機靈之人,訓練第一批炮手。
山東聰明人還是十分多的。
在山東高階官員們看過新成立的炮兵部隊秘密操練之後,這些聰明人立即意識到,這些大炮優點是威力不俗,保養簡單,但缺點就在於過於沉重,算上火藥桶與炮彈,轉移就更加困難了。
但是如果將這些大炮放在船上,依靠戰艦來進行機動,這些困難就能立即迎刃而解。
雖然這也極大的限製火炮發揮的範圍,卻也總比當個守城武器要好得多。
事情到這裡,似乎得到了完美的解決。
但是山東高階官員,幾乎異口同聲的反對將大炮分派到海運提督何子真手下。
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自不用多說,關鍵就在於何子真的海軍自持性已經很高了,再給他加上這種逆天的武備,若是有一日何子真反叛,沿海城池就全都得遭難。
甚至何伯求本人也表示反對。
他還希望寶貝兒子能善終呢!
而劉淮對此事的處理也堪稱端水大師。
他順從部下們的意見,將四門大炮分配給了東平軍的內河艦隊,而將另四門大炮分配給了將要進行突襲任務的何子正艦隊上,以示對何家父子信任不減。
趙白英作為新任火器司提舉,必然不能缺席火炮初戰。
但他沒想到的是,火器司一共造了八門大炮,結果還沒有經曆過一次實戰,就有一門大炮因為艦船觸礁沉沒而沉入了海底。
這如何不讓趙白英心痛如刀絞?
尤其是如今在眾目睽睽之下,自己訓練許久的炮手竟然連這麼大的城牆都打不著,炮彈直接貼著女牆飛了出去,堪稱丟人現眼至極。
兩個結果加起來,趙白英暴跳如雷也就不奇怪了。
當然,對於完顏掃合來說,能成為大炮自發明以來的第一個戰果而青史留名,也足以讓他老懷大慰,含笑九泉了。
何子正卻沒有管趙白英的複雜想法,他遙遙眺望著已經大亂起來的城頭,立即下令,舉起旗幟,發出信號。
在官道上扛著飛梯的怪異騎兵看到信號,立即騎著牛馬騾驢等亂七八糟的牲口向著城牆發動了衝鋒。
此時的金軍已經亂成一團,鎮防軍原本就不是金軍的精銳,城牆上又混雜了大量的簽軍,他們感受到腳下傳來的震動,聽著遠方傳來的轟隆悶雷聲,還以為是龍王爺要發怒降災,驚惶恐懼根本壓不住。
那些跪下來叩首之人還算是好的,臨近完顏掃合的軍士皆是被殘肢血液糊了一臉,瘋了似的玩命狂奔,帶動著不知情的金軍也四散而逃。
漢軍幾乎是沒有經過任何阻攔,就跨過了已經年久失修的護城河,並且將飛梯架到了城頭之上。
先登的漢軍原本還準備著一場血腥廝殺,但看到城頭竟然是這幅混亂模樣,也懶得追那些潰軍,從樓梯下城牆,輕易將城門口的十餘名金軍殺散,從內部打開了城門。
“降者免死!降者免死!”
百餘漢軍蜂擁而入,喊著各種口號開始平定亂局。
待到城頭上的“金”字大旗被拔掉,‘漢’字大旗升起之後,何子正方才下令:“停炮!停炮!省點火藥吧!”
“停!”趙白英舉起一麵黑旗,用力搖動起來。
待到其餘兩艘戰艦上的炮手都停了之後,趙白英擦著額頭汗水,對何子正咧嘴笑道:“怎樣?”
何子正有許多想說的,也有許多意見要提,但他此時還是憋住了:“等到此戰之後軍議的時候,再一起討論,並形成書麵文書上交。”
趙白英也在漢軍中摸爬滾打了一年多了,自然知道漢軍中的規製齊全,規矩很大,聽罷此言之後隻能連連點頭。
“老鄭!”何子正一邊指揮著士卒登上小船靠岸奪城,一邊對著一名吐得稀裡嘩啦的中年文士說道:“我等攻下複州之後,就靠老鄭你了。”
鄭發三雖然暈船暈的要死,但聽聞此言,依舊抱著桅杆,用一口濃重的遼東口音說道:“俺做事,將軍放心,絕對不會誤大郎君的事情。”
鄭發三原名古裡甲發三,乃是地地道道的女真人。
但他與普通女真人不同,在遼國的時候就屬於熟女真,做著長白山野人與遼國貴人之間的海東青、珍珠、毛皮生意。
等到金國建立之後,鄭發三一家又搖身一變,成了金國的地方官員,而鄭發三更是因為能舞文弄墨,成了遼東的一名小吏。
照理說,這種人乃是大金國的基本盤,劉淮除非打到遼東去,否則漢軍跟這種人是沒有交集的。
但所謂你我本無緣,全靠完顏亮亂折騰,這廝不愧是隋煬帝楊廣同等級的偉大政治家,他將遼東的猛安謀克戶被遷到中原,鄭發三也免不了這一趟。
而鄭發三這個倒黴鬼其實並沒有作惡,他剛到山東就遇到了開山趙大起義,猛安謀克戶損失慘重,鄭發三也嚇破了膽子。
雖然開山趙被鎮壓下去,但以金國官府的民政能力,指望他們能夠賑濟那是不可能的。
也因此,鄭發三冒充遼東漢人,跟在一群漢人流民之中到處遊蕩,直到魏勝率領北伐軍平定山東,方才分了土地,結成了村子,安定下來。
而鄭發三更是因為斷文識字,成了忠義軍的第一批文法吏。
待到山東舉行第一次科舉時,鄭發三立即意識到這是個好機會,一舉取得了二十三名的好成績,被招募進節度府為推官。
此次跟隨艦隊打回老家去,乃是鄭發三夢寐以求的機會,也因此,他作為隨行文官來到了遼東。
劉淮更是給了鄭發三一個空白的任官文書,並給了他許諾。
打下複州,鄭發三就是知州。
打下曷蘇館路,他就是宣撫使。
打下曷懶路,他就是經略使。
總之,劉淮給了鄭發三新納之地文官之首的許諾,具體能打出多麼大的地盤,就看鄭發三與何子正能用這三千漢軍兵馬滾出多大的雪球了。
“何將軍,放心!”又嘔出一口酸水之後,鄭發三拍著胸脯說道:“複州這破地我熟,半月之內,不能拉出五千人馬來,你斬我頭!”